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24-2025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临颍木雕是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之一。木头在雕刻、镂空、钻磨等工序加工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形状
2.沙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艺术家在特制灯光沙画台上用一掬细沙、一双妙手,利用画台下方射出的光被细沙阻挡后,瞬间变化出种种惟妙惟肖、美丽动人的画面。下列光现象与沙画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雨后彩虹 B. 水中倒影
C. 林间光斑 D. 海市蜃楼
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对于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 “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4.南华早报报道:向世界宣布,中国超高速静音潜艇取得重大突破。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超声波的响度比较大
C. 潜艇上的潜艇兵能够听见超声波
D. 潜艇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5.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有:用眼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的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大学城,某次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后到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派送快递,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
B. 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
C. 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
D. 派送车在内的运动速度比在内的运动速度快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7.“漂河市沙澧河秋灯会”在主会场红枫广场、分会场银滩精彩呈现。如图所示,这是活动现场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在发光的射灯和反射灯光的镜子都是光源
B. 灯光的色彩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C. 游客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建筑物,是因为光在建筑物上面发生了漫反射
D. 夜空中紫色的光束是紫外线
8.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是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
C. 在时,该物质依旧是固态 D. 在段,该物质放热,温度不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9.如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选填“自己”或“地面”为参照物,但路边赏花的人却认为百花是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
10.如图是“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是迄今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管乐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骨笛在演奏时发出的优美的笛声是由笛内空气柱______产生的,并通过起______传入听众的耳中;吹奏者按压或放开不同的侧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
11.年月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器射中心成功发射如图。火箭发射时,为了避免发射架被火箭高温尾焰损坏,航天工作人员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尾焰喷到水池中,使得大量的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其称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会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12.如图所示,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虽款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对太阳光有______作用。
13.如图所示,这是国家级景区小商桥,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和文化内涵。水中建筑物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若小商河水条深,小商桥的顶部距水面,那么它的倒影的顶部距水面______。
14.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甲的质量为,体积为;乙的质量为,体积为。如果其中一个球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球是______选填“甲”或“乙”,该金属的密度是______,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_。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5.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6.有些车内安装了如图甲所示的抬头显示器,通过前挡风玻璃可呈现水平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方便司机查看。请在图乙中画出司机在处通过挡风玻璃看见显示器上点的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的______选填“”或“”。
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是______,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______。
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丙中______选填“”或“”。
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______。
18.小华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实验前,让平行的光线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______。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人眼从图乙中的______选填“”或“”处观察能看到烛焰的像,像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或“”。
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时,一只蚊子飞到了凸透镜上,此时光屏上______填选项。
A.只有烛焰的像
B.只有蚊子的像
C.同时有烛焰和蚊子的像
实验过程中,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使两者的距离为,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19.小芳的爷爷种的黄桃丰收了,爷爷将黄桃榨汁给小芳喝。小芳利用所学知识测量黄桃汁的密度。
把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______处,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小芳应当向右调节______使天平平衡。
调节平衡后,小芳将装有适量黄桃汁的烧杯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称得烧杯和黄桃汁的总质量为______。
将烧杯中的黄桃汁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对这一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黄桃汁体积的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______选填“大”或“小”。
改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作出如图丁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空烧杯的质量为______,黄桃汁的密度为______。
实验中量筒被摔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黄桃汁的密度。小芳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
将一个玻璃瓶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水的总质量;
将另一个玻璃瓶装满黄桃汁,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黄桃汁的总质量;
黄桃汁的密度的表达式: ______用、、和表示。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某个周末,晓霖的爸爸驾驶新能源汽车带着晓霖和妈妈去离家的外婆家。
汽车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这是光发生了______反射;在使用导航系统时,可以设置不同的名人的声音来为我们导航,这里的声音大多是通过人工智能合成的,合成的声音主要是模拟了名人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
晓霖爸爸驾驶时的汽车速度表如图所示,则此时速度为______,合______。以此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晓霖一家从家出发,后抵达外婆家,则晓霖的爸爸驾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如图所示,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其中空气比例占到了,密度仅为。气凝胶非常坚固耐用,还有非常强大的隔热效果,在温度达到时才会熔化。由于具有这些特性,气凝胶成为航天探测中不可替代的材料。
将气凝胶从地球“快递”到空间站,气凝胶的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一个面积为的方形金属板的一面涂上厚的气凝胶。则覆盖在金属板上的气凝胶的质量是多少?
已知神舟轨道舱采用聚酯薄膜作为隔热材料,其密度为,总质量为,则使用的聚酯薄膜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用等体积的气凝胶代替聚酯薄膜,可使该隔热材料的质量减轻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木头在雕刻、镂空、钻磨等工序加工的过程中,变化的是质量、体积和形状,而种类、状态和温度不变,所以密度是不会改变的。故ACD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选:。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解答本题要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形状、空间位置无关。
2.【答案】
【解析】解:沙画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雨后彩虹是太阳光经过小水珠组成的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林间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中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能够正确区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3.【答案】
【解析】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
故选:。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4.【答案】
【解析】解:、“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听不到,所以不能判定响度的大小,故B错误;
C、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故C错误;
D、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超声是指高于的声音,人耳只能听到的声音。
声呐系统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本题主要考查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超声波是声波的一种。
5.【答案】
【解析】解:
由图知,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配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所以,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
故选:。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派送车在第到达第一个派送点,第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所用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所用的时间
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派送车在和的平均速度分别为,,比较可知,派送车在的平均速度小于的平均速度,所以派送车在内的运动速度比在内的运动速度慢,故D错误。
故选:。
由图可知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
在图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静止;
由图可知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
根据图像,利用速度公式分别求出派送车在和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图像的认识,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
7.【答案】
【解析】解:
A、反射灯光的镜子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五光十色的灯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B正确;
C、游客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建筑物,是因为光在建筑物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故C正确;
D、人看不到紫外线,故D错误。
故选:。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
人看不到紫外线。
本题考查了光的三原色、光源、漫反射、紫外线等,属于基础题。
8.【答案】
【解析】解:、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正确。
B、在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该物质的熔点是,故B错误。
C、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在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C错误。
D、在段,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
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9.【答案】自己 相对性
【解析】解: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花是运动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
百花与地面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路边赏花的人却认为百花是静止的。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百花的运动状态不同,但都是正确的,所以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故答案为:自己;相对性。
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0.【答案】振动 空气 音调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笛声是靠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吹奏者按压或放开不同的侧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调。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难度不大。
11.【答案】汽化 吸
【解析】解:航天工作人员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尾焰喷到水池中,使得大量的水汽化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会吸热。
故答案为:汽化;吸。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本题考查汽化吸热,属于基础题。
12.【答案】凸 会聚
【解析】解: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样就会使太阳光汇聚于一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高,达到易燃物的着火点,易燃物燃烧引起火灾。
故答案为:凸;会聚。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的特点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问题,平时学会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多动手、多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反射
【解析】解:小商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商桥的顶部距水面,顶部在水中形成的像距水面。
故答案为:反射;。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且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属于基础题。
14.【答案】甲
【解析】解:甲、乙两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
因为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实心金属球的密度大于空心金属球的密度,
所以,甲球是空心的,乙球是实心的,且金属的密度;
空心球的金属部分体积:

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故答案为:甲;;。
利用求出甲、乙两球的密度,再比较密度的大小,密度大的体积小是实心的,反之是空心;
由求出空心球的金属部分体积。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利用密度来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这也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
15.【答案】解: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反射与入射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与入射在同种介质中,折射与入射在两种介质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6.【答案】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点的对称点,即为的像;连接交平面镜于点,为入射点,连接即为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的像点,连接像点与点,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图即可。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应用,要利用好: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的像点。画图时注意实线、虚线的区别。
17.【答案】;;不变;; 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解: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的;
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则此时水沸点是;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不变;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为丙中;
水的多少、初温、是否加盖等都会影响加热时间,为缩短加热时间可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给烧杯加盖。
故答案为:;;不变;; 减少水的质量。
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根据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由液面位置直接读数;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根据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解题关键是将实验操作要求及结论熟练掌握,认真审题分析。
18.【答案】 同一高度上 照相机
【解析】解:由图知,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在同一高度;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故在处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时,一只蚊子落到了凸透镜表面上,文字挡住透镜的一部分,剩余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没有蚊子的像,故选:;
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使两者的距离为,物距大于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原理。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上;;;;照相机。
焦距是指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图读出便可;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在同一高度;
根据,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根据,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
当飞虫挡住透镜的某一部分时,由于通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会比原来变暗,但仍成完整的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19.【答案】水平 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小
【解析】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图中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如图乙所示,烧杯和黄桃汁的总质量;
由图丙可知,量筒中黄桃汁的体积;
由于将液体从烧杯中向量筒中倒入的过程中,总有部分液体吸附在烧杯壁上,没有全部倒入量筒中,所以导致了体积测量值偏小,密度偏大;
由图像可知,该空烧杯的质量为,
量筒中黄桃汁的质量;
黄桃汁的密度为:;
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为;
将一个玻璃瓶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水的总质量为;
则水的质量,
水的体积:,
用另一个玻璃瓶装满黄桃汁,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黄桃汁的总质量为;
则黄桃汁的质量,
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黄桃汁的体积;
则液黄桃汁的密度表达式:。
故答案为:水平;零刻度线;平衡螺母;;小;;;。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先调节平衡螺母,后调节游码,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利用图示量筒的液面位置可以得到液体的体积,分析体积测量值的变化时要从其操作过程中进行分析;
已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和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可以得到量筒中液体的质量;
已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得到液体的密度;
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利用等体积的水和黄桃汁,称量水和黄桃汁的质量,根据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黄桃汁的密度。
本题考查质量的测量和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采用被测液体和水的体积相同进行测量。液体体积的测量是本实验的难点,巧妙地利用等效替代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答案】镜面 音色
【解析】解:汽车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这是光在玻璃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合成的声音主要是模拟了明星声音的音色;
由图示速度计知,速度计的分度值是,由图知:
汽车的行驶速度;
由可得,若该汽车以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

晓霖爸爸驾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答:镜面;音色;
;;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晓霖的爸爸驾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速度计的单位是,由图示速度计读出汽车的速度,然后进行单位换算;
已知速度与运动时间,由求出汽车前进的距离;
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求出晓霖爸爸驾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声音特性的认识与辨别,速度计的读数、速度的单位换算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21.【答案】不变
【解析】解: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位置无关,故从地球“快递”到空间站,气凝胶的质量不变;
气凝胶的厚度;
气凝胶的体积;
气凝胶的密度,
由得,气凝胶质量:

聚酯薄膜的密度,
由得
聚酯薄膜的体积;
体积相等,
气凝胶薄膜质量。
减轻质量。
答:不变;
覆盖在金属板上的气凝胶的质量为;
聚酯薄膜的体积是;
如果用气凝胶代替聚酯薄膜,可使飞船质量减轻。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根据气凝胶的表面积和厚度可求得其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其质量。
知道聚酯薄膜的密度和体积,利用求聚酯薄膜的质量;
用气凝胶代替聚酯薄膜时,所需材料的体积相等,再利用求气凝胶的质量,质量之差即为飞船减轻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用气凝胶代替聚酯薄膜时所需材料的体积相等,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3.4 羧酸 同步练习(答案) -2024-2025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下一篇:2.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同步讲练 学生卷+解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