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典型考点 归纳练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典型考点 归纳练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
一、计算题
1.某小组同学为测定本地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已知石灰石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
请计算:
(1)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某氢能源汽车加6kg氢气可行驶780km。工业上可用甲醇(CH3OH)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若要制取3kg氢气,需甲醇质量是多少?
3.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分2次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是 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4.为测定某苏打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称取 20g 苏打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 放入烧杯中,加入 200g 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 213.4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g。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5.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当制得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冷却,称量此时试管内固体质量为5g;继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4g。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二次加热时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2)剩余固体加适量水搅拌,分离提纯出1.04g二氧化锰。剩余溶液再加水配制成5%的氯化钾溶液作为钾肥,求所得氯化钾溶液的质量。
6.现有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200g稀硫酸,待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共消耗混合物8.8g,同时生成氢气0.4g。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
(2)0.5%~1%的硫酸镁溶液可作果树的叶面肥,向所得溶液中至少加入多少克水可以配制成符合要求的肥料?
7.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共制得(杂质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求:
(1)该石灰石中的质量;
(2)该石灰石中的质量分数。
8.好奇的同学们为了探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从家里收集了鸡蛋壳清洗干燥后带到学校实验室。取11g鸡蛋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假设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共加入稀盐酸100g,此时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106.6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9.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结束后,同学们想了解所用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5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5g(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实验过程中,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10.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他们取5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请计算:
反应时间/s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g 50 46 41 36.2 34.6 34.6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1.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向实验室废弃的铜粉与铁粉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钙片质量/g 10 10 10
稀盐酸质量/g 50 50 50
充分反应后剩余物质量/g 57.8 57.9 57.7
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加热混合物至不再产生气体后,称量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请计算:

(1)生成的质量为 g。
(2)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
14.实验室里用64g浓度为12.5%的NaOH溶液和适量CO2气体反应制备纯Na2CO3(已知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极易生成 NaHCO3,且无明显现象)。于是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
①将64 g NaOH溶液等分成两份,分别是放在烧杯A、B中
②向A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③将A、B两烧杯中的液体混合后蒸干、灼烧。
(1)NaHCO3,属于 (填“酸”、“碱”或“盐”)。
(2)以上方法,步骤②中的方程式为: :步骤③中的方程式为: NaOH+NaHCO3=Na2CO3+H2O。
(3)若直接向64 g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再将溶液蒸干、灼烧,也能制得与卢同学等质量的纯Na2CO3。与卢同学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有何不足: 。
(4) 卢同学制得了多少质量的纯Na2CO3 ?(请写出计算过程)
15.为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分三次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为 。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1)4.4
(2)解: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约是80%。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故填:4.4g;
(2)见答案。
2.解:设要制取3kg氢气,需甲醇质量为x
x=16kg
答:若要制取3kg氢气,需甲醇质量是16kg。
见答案。
3.(1)0.4
(2)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g。
解: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1)样品质量为40.0g,分2次加入稀硫酸的总质量为110.0g,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质量为149.6g,则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故填:0.4。
(2)见答案。
4.(1)6.6
(2)
(3)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79.5%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79.5%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0g+200g-213.4g=6.6g;
(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见答案。
5.(1)解:第二次加热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g-4.04g=0.96g
设第二次加热时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x=2.45g
答:第二次加热时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剩余固体经过分离提纯出1.04g二氧化锰,则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4.04g-1.04g=3g
设可以配制5%的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y
,
y=60g
答:可以配制5%的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60g。
(1)见答案
(2)见答案
6.(1)解:设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x。
(2)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
生成硫酸镁的质量:
需加水的质量至少为
答: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4.8g;向所得溶液中至少加入3391.6g水可以配制成符合要求的肥料。
(1)见答案;
(2)见答案。
7.(1)解:设该石灰石中 CaCO3 的质量为x
答:该石灰石中 CaCO3 的质量为20t。
(2)该石灰石中 CaCO3的质量分数=。
答:该石灰石中 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1)见答案。
(2)见答案。
8.(1)4.4
(2)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90.9%。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100g-106.6g=4.4g。
(2)见答案。
9.(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2)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答:实验过程中,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
(1)解析见答案;
(2)解析见答案。
10.(1)15.4
(2)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70%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0%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50g-34.6g=15.4g;
(2)见答案。
11.(1)0.4
(2)解:设100g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
则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1)根据金属活动性铁>氢>铜可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氢气是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减少,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即;
(2)计算过程见答案。
12.(1)2.2
(2)解: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则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质量分数为
答: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1)三次实验取平均值,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为:(57.8g+57.9g+57.7g)÷3=57.8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0g+50g-57.8g=2.2g;
(2)解析见答案。
13.(1)9.6
(2)解:设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
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
答: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74.5%。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29.6g-20.0g=9.6g;
(2)解析见答案。
14. 盐 CO2+2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既消耗过多能源,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又会引起温室效应 10.6g
(1)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分析;
(2)通入过量CO2气体最终生成碳酸氢钠;
(3)从能源和环保角度分析;
(4)步骤②中CO2+2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步骤③中NaHCO3+NaOH=Na2CO3+H2O,将生产的NaHCO3再倒入等量的NaOH就可以全部转变成Na2CO3分析;
(1)NaHCO3中有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符合盐的定义,故填:盐;
(2))由题意可知:过量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极易生成NaHCO3,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以及Na2CO3+CO2+H2O═2NaHCO3,故填:CO2+2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3)如果向64g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再将溶液蒸干、灼烧,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既消耗过多能源,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又会引起温室效应;故填:既消耗过多能源,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又会引起温室效应;
(4)m(NaOH)==8g,步骤②和步骤③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都是=4g,步骤②中总的反应方程式为:CO2+NaOH═NaHCO3,步骤③中NaHCO3+NaOH=Na2CO3+H2O,设步骤②中生成NaHCO3质量为x,步骤③中生成Na2CO3的质量为y,
,x==8.4g
,y==10.6g
答:卢同学制得了纯Na2CO3的质量为10.6g。
故填:10.6g。
15.(1)0.4
(2)设: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y=24.5%
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
(1)根据图示可知,m 的值为13g锌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
设:13g锌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x。
x=0.4g ;
(2)根据图示可知,100g硫酸与足量的锌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0.5g,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 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素养达标卷(含答案)

下一篇:小学英语人教版(PEP)(2024)小升初英语语法专项练习题 综合 (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