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下列文物的主要材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清雍正款炉钩釉水盂 B.双花双鸾纹铜镜
C.菊石图轴 D.清法华黑地双兽耳蒜头瓶
A.A B.B C.C D.D
2.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
B.的结构示意图:
C.KOH的电子式:
D.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3.关于实验室安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酒精、甲苯、汽油着火均可用水灭火
B.制备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C.皮肤溅上酸液后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浓溶液冲洗
D.实验剩余的钠、钾不可放回原试剂瓶中,应投入废液缸中
4.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元素的实验流程如图甲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完成步骤①海带可放置在坩埚中灼烧
B.步骤③采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分离出含溶液
C.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步骤⑤操作是萃取、分液
5.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帮厨活动:用食盐腌制食品 利用渗透压原理使细菌脱水而变性
B 环保行动:宣传推广新能源汽车 汽油完全燃烧生成和
C 家务劳动:用过碳酸钠溶液对家具消毒 过碳酸钠()具有强氧化性
D 学农活动:利用厨余垃圾等制造肥料 厨余垃圾富含N、P植物营养元素
A.A B.B C.C D.D
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HgS常用于制作红色颜料、防腐剂。王水清除残留HgS粉末发生的反应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NO中含原子总数为
B.0.5L 12mol·L-1盐酸中含数为
C.每生成6.4gS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D.3.6g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7.THR1442(结构如图)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下列关于THR1442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 B.含两种含氧官能团
C.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苯环上有2种一氯代物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辨识 微观探析
A 船式环己烷()比椅式环己烷稳定 分子空间结构不同,船式的空间位阻小
B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 是极性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C 石墨的导电性只能沿石墨平面的方向 石墨晶体中相邻碳原子平面之间相隔较远
D HF在标准状况下呈液态 HF分子间存在氢键
A.A B.B C.C D.D
9.用废催化剂()制备的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可与纯碱反应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焙烧”时有大量产生
B.“酸浸”加料完成后,适当升温或延长浸泡时间,可提高钒元素的浸出率
C.“分离”时采用蒸馏法,蒸馏操作中需要使用球形冷凝管
D.“沉钒”时增大铵根浓度能降低的溶解度使其析出
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 将铁锈溶于稀硫酸,向其中滴入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是否产生无色气体
C 检验乙酸乙酯中是否含有乙酸 向试样中加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振荡,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 鉴别某材质是羊毛还是纤维素 取样灼烧,闻灼烧时的气味,观察灼烧后灰烬的状态
A.A B.B C.C D.D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位于不同周期,常温下,X与Y可组成两种液体二元化合物。某种缓冲溶液的主要成分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负性:Z>Y>R>X>W
B.简单离子半径:Y>Z>W
C.W分别与X、Y组成的化合物均含离子键
D.R的含氧酸属于强电解质
12.厦门大学某研究团队开发了锂硅()合金基全固态电池(如图,电池工作时,向b极移动),可实现超高负载与首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极发生还原反应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电子由a极流出经电解质流向b极
D.1molLi脱离锂硅合金时转移2mol电子
13.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相同催化剂、不同温度和压强的条件下,按照投料时,发生反应,平衡时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化学平衡常数:
C. D.B点时,的分压为
14.钙钛矿类杂化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其中B代表
已知:A的分数坐标为,B的分数坐标为,的摩尔质量为Mg·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晶胞的面心 B.该晶体的密度g·cm-3
C.C的分数坐标为 D.图乙为该晶胞沿体对角线方向的投影图
15.25°C时,向含的溶液中滴加氨水,混合液中或或]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已知:下,。
A.
B.直线代表与的关系
C.溶液中
D.的平衡常数为
二、解答题
16.2017年,TiO首次在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被检测到,证实在星际介质中存在双原子分子TiO。在光热肿瘤治疗和电催化固氮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FeO、、等)为原料制备Ti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易水解生成沉淀。
(1)Ti位于元素周期表 区,“滤液1”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2)“酸浸”中,硫酸和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绿矾、的溶解度(每100g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曲线如图所示。“操作X”是 。“滤液2”可循环用于 工序,实现资源利用。
(4)在“操作X”后得到的母液中滴加Y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母液中还含有,产生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制备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TiO、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
甲 乙
甲代表 (填“TiO”或“”),乙中Ti的配位数为 。
17.具有强氧化性,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常用作氧化剂。某实验小组欲制备并测定其纯度。回答下列问题。
I.的制备。
实验步骤一:碱熔。用托盘天平称取5.0g KOH固体、1.5g 固体于坩埚中,混匀、小心加热,不断搅拌,待混合物完全熔融后,加入粉末3.5g,加热到混合物颜色变为深绿色,用力搅拌到固体干涸、固化,再加热5min,并用搅拌棒将其尽量捣碎。
实验步骤二:浸取。待物料冷却后,置于200mL烧杯中,用50mL蒸馏水浸取、过滤,得到墨绿色的浸取液。
实验步骤三:歧化。往浸取液中通入气体,至(墨绿色产物)完全反应,用pH计测定溶液pH达到10~11时,停止通入,然后把溶液加热,趁热过滤,除去残渣。
实验步骤四:结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碳酸钾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钾溶液的pH为8.3。
(1)该实验中所用坩埚、搅拌棒的材质为 (填标号)。
A.陶瓷 B.石英 C.铁
(2)实验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步骤三中部分操作。
①仪器D的名称为 ,试剂X为 (填化学式)溶液。
②当三颈烧瓶中pH计指示为11.4时,有大量固体生成,关闭止水夹。在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配平该离子方程式: 。
(4)由转化为有两种生产工艺。“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水溶液,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与歧化法相比,电解法的主要优点是 (写一条)。
II.纯度的测定。
步骤如下:
a.称量mg实验步骤四中所得产品,溶于稀硫酸中,配成100mL溶液,取出25mL于锥形瓶中。
b.用cmol·L-1的草酸溶液进行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为VmL。
(5)到达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
(6)则制得的产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18.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是环保和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使用不同新型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有广泛的应用。已知:一定温度下,由元素的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的热效应称为该物质的摩尔生成焓。
气态物质
摩尔生成焓/() 0
则反应的 ,该反应在 (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对于反应,下列图像的描述(仅改变一种条件)错误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3)在恒压()、投料比的情况下,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生成某物质消耗的占消耗总量的百分比)如图所示:
已知:副反应为 。
①当温度超过时,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 。
②该实验条件下,时的平衡产率为 。
③温度为时,副反应的 。
(4)科研工作者通过开发新型催化剂,在席夫碱修饰的纳米金催化剂上,可直接催化加氢生成甲酸。
已知: 。温度为达到平衡时,化学平衡常数。已知:,,、为速率常数。
①时, 。
②若反应达到平衡时,,则 (填“”“”或“”)。
19.一种抑制类杀菌剂H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 ,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2)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为 。
(3)M是R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M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每1molM可消耗2molHCl;③苯环上有6个取代基。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1∶1∶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4)根据以上信息,以和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如图,其中P和Q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和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B A D B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D D
16.(1) d NaOH、Na2SiO3、Na[Al(OH)4]
(2)+2H2SO4=+FeSO4+2H2O
(3)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 酸浸
(4)
(5)3:1
(6) TiO2 6
17.(1)C
(2)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
(3) 球形干燥管 饱和NaHCO3溶液 32CO2=212
(4) -e- = 的利用率高
(5)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溶液由紫红色变无色,并保持半分钟不变色
(6)
18.(1) 低温
(2)C
(3) 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当温度超过时,副反应为主,CO的选择性增大得更快,更有利于副反应正向进行 (或0.052或0.0519)
(4) 1.8
19.(1) 2,4,6-三氯苯甲醇 醛基
(2)2+O22+2H2O
(3) 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