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化学试卷(答案)

长春 七十二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一次大练习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共10分。
1.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下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长白山满族剪纸 B.四平葫芦雕刻
C.扶余老醋酿造 D.伊通钩针编织
2.2024年12月14日,第四届“天宫画展”在中国空间站、北京、澳门三地同步开展。在空间站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3.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 水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氯化钠
4.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荷叶性平,味苦,有清暑化湿的功效。荷叶碱(化学式为(C H NO )是荷叶药用价值的主要成分。以下关于荷叶碱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荷叶碱属于氧化物 B.荷叶碱由4个元素组成
C.荷叶碱由43个原子构成 D.荷叶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6.2024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可以通过加高工厂烟囱排放废气 B.倡导绿色出行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D.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
7.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 。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发烛”与火柴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黄”比松木更易燃烧 B.“发烛”燃烧会产生刺鼻气味
C.“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 D.吹灭“发烛”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8.建构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a克镁和b克氧气反应,一定生成(a+b)克氧化镁
B.模型与认知: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所以带电的微观粒子一定是离子
C.证据与推理: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宏观与微观:水银温度计受热后,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所以温度计示数上升
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九年级化学试卷 第 1 页,共4 页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反应中是否有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10.将一定质量炭粉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如图1),一段时间后炭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同温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B段炭粉开始燃烧 B.反应生成的CO 导致CD 段压强增大
C. E点气体的成分是CO 和CO D.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导致DE段压强下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16 (3)、 17(3)为2分,化学方程式2分, 其它每空1分。
11.用适当的元素符号或元素符号与数字的组合填空。
(1) 氧元素 ; (2) 2个氢原子_____ (3)2个氮分子 。
12.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在稀土分离技术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稀土中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钬原子的质子数为 _____
(2)钬元素属于_____ 元素。
(3)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
13.我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珍爱水资源”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水
(1)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源的现象时常出现。你在生活中能做到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是 (写出一点即可)。
(2)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净化过程中常加入 用于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图①中乙连接电源 极;产生气体对应图②中 气体 (选填“A”或“B”)。
(4)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
【任务三】归纳水的用途
(5)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都用到水,水的作用各不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①集气瓶中的水可否用细沙代替: ;
②实验②烧杯中的水作用是: ;
③实验③集气瓶中的水,既能 ,还能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集满。
14.当CO 在空气中体积分数达到3%时,就会使人呼吸急促,因此航天员呼出的 CO 也需要及时处理。以下是空间站中处理CO 的反应微观示意图,称为萨巴蒂尔反应。
(1)该反应中保持物质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
(2)该反应中共涉及 种氧化物;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设通过该反应消耗880gCO 时,产生CH 的质量为x,计算x的比例式为 。
15.如图为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
(2)B点对应的物质有多种,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 ;
(3)C、D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请写出一个C→D的化学方程式 。
16.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①写出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导管口 (填字母)通入;
(3)将收集的氧气倒入装置E 的烧杯中,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九年级化学试卷 第 3 页,共4 页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1:点燃系在光亮的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火柴剧烈燃烧,但细铁丝未燃烧。细铁丝未燃烧的原因是 。
(2)实验2:铜与氧气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向锥形瓶中放入少量铜粉,称量加热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实验过程中,气球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起到 作用。
(3)实验3: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活塞可自由移动。活塞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是 。
18.某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发现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后产生了气体,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假设均为完全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 该气体是CO ;猜想二:该气体是 SO ;猜想三:该气体是 。
【查阅资料】
①SO 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

【实验设计】
【现象与分析】
(1)装置B 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气体中含有 。装置B中高锰酸钾溶液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
(2)装置C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气体中含有CO 。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
(3)若装置B与装置C位置互换,则该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
(4)有同学认为,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后生成的产物中,除上述已验证的物质外,至少还有一种产物生成,理由是 。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D
6.A
7.D
8.D
9.D
10.C
二、非选择题
11. (1) O (2) 2H (3) 2N
12. (1) 67 (2) 金属 (3) 164.93
13. (1) 节约用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2) 活性炭 (3) 负极; B (4) 氢元素和氧元素 (5) ①不能; ②提供热量并隔绝空气; ③吸收二氧化硫
14. (1) 甲烷分子 (2) 2 (3) CO + 4H CH + 2H O (4) =
15. (1) CH (2)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CO + C 2CO
16. (1) 试管 (2) ①2H O 2H O + O ; 分解反应; ②a (3) 密度比空气大,支持燃烧
17. (1) 火柴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瓶内氧气浓度降低 (2) 防止空气进入锥形瓶,影响实验结果 (3) 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4处
18. 猜想三: CO 和SO 的混合物 (1) SO ; 确保SO 被完全吸收 (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 若装置B与装置C位置互换,则无法确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原气体中的CO ,还是SO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的CO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浓硫酸中含有氢元素,而CO 和SO 中都不含氢元素,所以至少还有一种含氢元素的产物生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联考2024-2025六年级下学期月考英语试题(图片版无答案无听力原文含听力音频)

下一篇:第二讲 第1课时 质量与密度(原卷版+答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