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型研究 题型集训之多重平衡中的Kp计算(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型集训之多重平衡中的Kp计算
1.丙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铑催化剂作用下,乙烯羰基合成丙醛涉及的反应如下:
主反应Ⅰ:C2H4(g)+H2(g)+CO(g)CH3CH2CHO(g)ΔH1
副反应Ⅱ:C2H4(g)+H2(g)C2H6(g)ΔH2
图1
(1) ΔH1______0(填“>”或“<”)
(2) 保持温度不变,在恒容反应器中,按照n(C2H4)∶n(CO)∶n(H2)=1∶2∶1投料,发生反应Ⅰ和Ⅱ,初始压强为4p kPa,反应t 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2H4的转化率为80%,C2H6的选择性为25%,则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v(CO)=______kPa/min,反应Ⅰ的Kp=______kPa-2[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C2H6的选择性=]
(3)在装有相同催化剂的相同恒压容器中,按 n(C2H4)∶n(CO)∶n(H2)=1∶2∶1投料,发生反应Ⅰ和Ⅱ,相同时间内,测得不同温度下C2H4的转化率(α)如图2所示
图2
B、D两点的平均反应速率v(B)______(填“>”“<”或“=”)v(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T ℃时,向恒温恒容的甲容器中,通入1 mol C2H4、1 mol CO和2 mol H2;向绝热恒容的乙容器中通入1 mol C2H4、1 mol CO、2 mol H2,若只发生上述反应Ⅰ。则甲、乙容器中C2H4的平衡转化率α甲______α乙(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烯丙醇是生产甘油、医药、农药、香料和化妆品的中间体。已知烯丙醇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的原理如下:
Ⅰ:CH2==CHCH2OH(g)+H2O(g)HOCH2CH2CH2OH(g) ΔH1 ΔS1
Ⅱ:CH2==CHCH2OH(g)+H2O(g)CH3CH(OH)CH2OH(g) ΔH2
已知:相关物质在298 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101 kPa时,该温度下由最稳定单质生成1 mol某纯物质的焓变)如下表所示:
物质 标准摩尔生成焓/(kJ·mol-1)
CH2==CHCH2OH(g) -171.8
H2O(g) -241.8
HOCH2CH2CH2OH(g) -464.9
CH3CH(OH)CH2OH(g) -485.7
(1)ΔH2=________ kJ·mol-1;反应CH2==CHCH2OH(g)+H2O(g)HOCH2CH2CH2OH(l)的熵变为ΔS′1,则ΔS1_______ΔS′1(填“>”“<”或“=”)
(2)已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满足方程Kp=+C(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R、C均为常数)。据此判断,下图所示曲线L1~L5中,能分别代表反应Ⅰ和Ⅱ的Kp与温度T关系的曲线为________和________。
(3)温度为T时,向压强为300 kPa的恒压密闭容器中,按1∶1∶1的体积比充入CH2==CHCH2OH(g)、H2O(g)和He(g),达到平衡时CH3CH(OH)CH2OH(g)、HOCH2CH2CH2OH(g)和He(g)的分压分别为100 kPa、20 kPa和140 kPa
①该温度下,反应Ⅱ的压强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 kPa-1
②若其他条件不变,初始时不充入He(g),而是按1∶1的体积比充入CH2==CHCH2OH(g)和H2O(g),达到新平衡时,H2O(g)的转化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释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原CO2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
反应Ⅲ:CO(g)+2H2(g)CH3OH(g) ΔH3
反应Ⅰ、Ⅱ、Ⅲ的平衡常数与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有利于提高CO2合成CH3OH选择性的条件是    (填字母,下同)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2),ΔH3)的取值范围是    
A.<-1 B.-1~0 C.0~1 D.>1
(3)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5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2和3 mol H2发生上述反应,平衡时,容器中H2的浓度为0.25 mol·L-1,CH3OH的浓度为0.1 mol·L-1,此时CO2的浓度为    mol·L-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H2还原能力(S)可衡量CO2转化率,已知S=,Δn(H2)),即相同时间段内CO2与H2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常压下H2和CO2按物质的量之比3∶1投料,反应相同时间,H2和CO2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在400~1 000 ℃范围内,S的变化趋势是    (填字母)。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②由图像可知,H2转化率在600 ℃时大于400 ℃,其原因是            
③温度较低时,两条曲线重合的原因是         
4.龙岩5月质检)丙烯腈()是合成橡胶及合成树脂等工业中的重要原料,以 为原料合成丙烯腈的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科学家通过DFT计算得出反应Ⅱ的历程包含p、q两步,其中p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部分化学键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键能/(kJ/mol) 化学键 键能/(kJ/mol)
C-H 413 C==C 615
O-H 463 C-O 351
N-H 389 C==O 745
C-C 348 C≡N 891
C-N 305
(1) q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 在盛有催化剂TiO2、压强为200 kPa的恒压密闭容器中按体积比2∶15充入和NH3发生反应,通过实验测得平衡体系中含碳物质(乙醇除外)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ΔH1______0(填“>”“<”)
②含碳物质检测过程中,未检测出,反应活化能相对大小应为p______(填“>”“<”)q
③M点时,体系中H2O(g)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N点时,反应Ⅱ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kPa(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50~350 ℃范围内,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x的相对大小:反应Ⅰ______(填“>”“<”或“=”)反应Ⅱ
⑤上述条件下丙烯腈的平衡产率不高,实际生产中会向反应器中再充入一定量N2(不参与反应),请解释该操作的目的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O2-CH4干重整反应制合成气(H2、CO)是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反应主要包括:
反应Ⅰ:CH4(g)+CO2(g)2H2(g)+2CO(g) ΔH1=+247.34 kJ·mol-1
反应Ⅱ:H2(g)+CO2(g)H2O(g)+CO(g) ΔH2
(1)已知H2(g)、CO(g)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和283 kJ·mol-1,水的汽化热为44 kJ·mol-1,则ΔH2=__________kJ·mol-1;能同时提高CH4(g)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向T ℃、2.8 MPa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4(g)和1 mol CO2(g)发生反应Ⅰ和Ⅱ。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80%,=3,则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总=________ mol;反应Ⅰ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 (MPa)2;若反应在刚性容器中达到平衡,则CO2(g)的转化率________(填“>”“<”或“=”)80%
(3)实验研究发现,在(2)条件下,催化剂表面产生积炭与下列2个反应有关:
反应Ⅲ:CH4(g)C(s)+2H2(g) ΔH3=+74.87 kJ·mol-1
反应Ⅳ:2CO(g)CO2(g)+C(s) ΔH4=-172.47 kJ·mol-1
①已知ΔG=ΔH-TΔS,ΔG的值只取决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忽略ΔH、ΔS随温度的变化,反应Ⅲ和反应Ⅳ的ΔG与T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表示反应Ⅲ的曲线为________(填“a”或“b”);在200~400 ℃时催化剂表面产生的积炭主要来自反应______(填“Ⅲ”或“Ⅳ”)
INCLUDEPICTURE "F:\\待考\\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402HXB5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待考\\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402HXB5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艳普\\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第二部分 大题逐空抢分\\402HXB5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G:\\360MoveData\\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金版教程》2025-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方案-化学-创新版\\全书完整Word文档\\分Word文档\\第二部分 大题逐空抢分\\402HXB513.TIF" \* MERGEFORMATINET
②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压强和进料比对催化剂表面积炭生成量的影响如图2、图3所示。
INCLUDEPICTURE "F:\\待考\\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402HXB5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待考\\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402HXB5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艳普\\441化学(二轮书创新版\\第二部分 大题逐空抢分\\402HXB514.TIF" \* MERGEFORMATINET
据此判断,有利于减少积炭量的措施为________(填字母)
A.压强一定时,增大且升高温度
B.一定时,升高温度且减小压强
C.温度一定时,增大且增大压强
D.温度一定时,降低且减小压强
6.利用合成气(CO、H2)合成碳—有机物称为碳-化工。工业上利用天然气催化重整获得合成气,有关反应如下:
①CH4(g)+CO2(g)2H2(g)+2CO(g) ΔH1=+247.5 kJ·mol-1
②CH4(g)+H2O(g)CO(g)+3H2(g) ΔH2
③CO(g)+H2O(g)CO2(g)+H2(g) ΔH3=-41.2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ΔH2=________kJ·mol-1
(2)在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4和CO2,发生上述反应①。其他条件相同,在Cat1、Cat2两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CH4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①催化效率较高的是________(填“Cat1”或“Cat2”);b点________(填“达到”或“未达到”)平衡
②温度高于400 ℃,升高温度,b→c段CH4转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恒压条件下,CH4(g)+H2O(g)CO(g)+3H2(g)中CH4平衡转化率与投料比η[η=]、温度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温度:T3>T2
图2
①c点平衡混合气体中H2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a、b两点投料相同时,对应的反应速率:v(a)______(填“>”“<”或“=”)v(b)
②若d点的总压强为p0 MPa,则d点的分压平衡常数(Kp)为________(MPa)2(列出计算式即可,用平衡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Kp,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解释a、c两点成一条直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为CO催化变换反应。研究表明,CO催化变换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x(CO)·x(H2O)-],该表达式中x(CO)、x(H2O)、x(CO2)、x(H2)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的量分数,Kp为分压平衡常数,k为速率常数,温度升高时k值增大。在气体组成和催化剂一定的情况下,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速率方程分析,T>Tm时v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中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二氧化碳的合理利用成为研究热点。
(1)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Ⅰ:2NH3(g)+CO2(g)===NH2COONH4(s) ΔH1=-159.5 kJ·mol-1
反应Ⅱ:NH2COONH4(s)===CO(NH2)2(s)+H2O(g) ΔH2=+72.5 kJ·mol-1
反应Ⅲ:2NH3(g)+CO2(g)===CO(NH2)2(s)+H2O(g) ΔH3
反应Ⅲ的ΔH3=________kJ·mol-1,据此判断该反应在________(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2)用H2还原CO2可以合成CH3OH:CO2(g)+3H2(g)CH3OH(g)+H2O(g)。恒压下,CO2和H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该反应在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平衡产率和有分子筛膜(能选择性分离出H2O)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P点甲醇产率高于T点的原因为________。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教师/新建文件夹/2024-3-23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教师/新建文件夹/2024-3-230.TIF" \* MERGEFORMAT
(3)CO2的再利用技术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院士课题组则成功研制出新型的
Na-CO2电池,如图是一种Na-CO2二次电池,其中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放电产物为Na2CO3和C,则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项目的生产过程:先用煤制得乙酸甲酯,再将乙酸甲酯转化为乙醇。乙酸甲酯转化为乙醇涉及反应原理:
主反应:CH3COOCH3(g)+2H2(g)C2H5OH(g)+CH3OH(g) ΔH1=-23.61 kJ·mol-1
副反应:CH3COOCH3(g)+C2H5OH(g)CH3COOC2H5(g)+CH3OH(g) ΔH2=+0.99 kJ·mol-1
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为(*表示吸附态):
化学吸附:H2―→2H*
表面反应:CH3COOCH3+4H*―→CH3CH2OH*+CH3OH*
化学脱附:CH3CH2OH*―→CH3CH2OH
CH3OH*―→CH3OH
已知:化学吸附的活化能大,决定主反应的反应速率
(4)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乙酸甲酯(g),乙酸甲酯(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氢酯比(x)[x=]的关系如图: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教师/新建文件夹/2024-3-23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教师/新建文件夹/2024-3-232.TIF" \* MERGEFORMAT
①x1、x2、x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②250 ℃、x1=10,C2H5OH的选择性为60%,则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乙醇选择性=]
(5)其他条件相同,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乙酸甲酯(g)的转化率与乙醇的选择性随氢酯比的变化如图所示。氢酯比(x)在2~9之间,乙醇的选择性逐渐增大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型集训之多重平衡中的Kp计算】答案
1.(1)< 
(2)80   
(3)> 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且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 反应Ⅰ为放热反应,由甲到乙相当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2H4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解析】 (1) 反应Ⅰ的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所以ΔH1<0。(2) 设n(C2H4)、n(CO)、n(H2)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2 mol、1 mol,达到平衡时C2H4的转化率为80%,即反应消耗C2H4物质的量为0.8 mol,C2H6的选择性为25%,则生成的C2H6为0.8 mol ×25%=0.2 mol,则反应Ⅱ消耗的H2为0.2 mol,消耗的C2H4有0.2 mol,反应Ⅰ消耗的C2H4为0.6 mol,消耗的H2为0.6 mol,共消耗H2物质的量为0.8 mol,H2的转化率为80%;反应初始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 mol,初始总压强为4p kPa,CO初始分压p kPa,反应Ⅰ消耗CO为0.6 mol,即压强变化0.6p kPa,反应速率为;利用三步计算法可知:平衡时,n(C2H4)=0.2 mol,n(H2)=0.2 mol,n(CO)=1.4 mol,n(C2H6)=0.2 mol,n(CH3CH2CHO)=0.6 mol,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6 mol,初始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 mol,总压为4p kPa,则平衡时各物质分压为p(C2H4)=0.2p kPa,p(H2)=0.2p kPa,p(CO)=1.4p kPa,p(C2H6)=0.2p kPa,p(CH3CH2CHO)=0.6p kPa,Kp==。
2.(1)-72.1 > 
(2) L2 L1
(3)①0.25 
②增大 反应Ⅰ和Ⅱ正向都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反应体系的分压,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解析:(1)由题意可知,反应Ⅱ的反应热ΔH2=(-485.7 kJ·mol-1)-[(-171.8 kJ·mol-1)+(-241.8 kJ·mol-1)]=-72.1 kJ·mol-1,同理可知反应Ⅰ的反应热ΔH1=-51.3 kJ·mol-1;同种物质由液态到气态是熵增加的过程,则熵变ΔS1大于ΔS1′;(2)反应Ⅰ和Ⅱ都是放热反应,由方程可知,温度升高,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都减小;相同温度时,放热反应的焓变越大,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越小,则曲线L2表示反应Ⅰ的压强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L1表示反应Ⅱ的压强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3)①CH2===CHCH2OH(g)和H2O(g)起始充入的和发生反应Ⅰ、Ⅱ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故平衡时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即其分压相等,则平衡时CH2===CHCH2OH(g)、H2O(g)的分压都为×(300-100-20-140)kPa=20 kPa,所以反应Ⅱ的压强平衡常数K==0.25 kPa-1;②反应Ⅰ和Ⅱ都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初始时不充入He(g),而是按1∶1的体积比充入CH2===CHCH2OH(g)和H2O(g),则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体系分压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新平衡时水蒸气的转化率增大。
3.(1)C 
(2)C 
(3)0.05 19.2 
(4)①C ②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③温度较低时只发生反应Ⅰ
解析:(1)由图可知,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甲醇的选择性,故选C。
(2)升高温度,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焓变大于0的吸热反应,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Ⅰ-Ⅲ得到反应Ⅱ,则ΔH1-ΔH3>0,由平衡常数与温度变化关系图知,反应Ⅰ、Ⅲ正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即ΔH1<0,ΔH3<0,所以0<<1,故选C。
(3)由题意,设平衡时CO2、H2O、CO的浓度分别为x mol·L-1、y mol·L-1、z mol·L-1,投料时n(CO2)=1 mol,n(H2)=3 mol,则n(C)=1 mol,n(O)=2 mol,n(H)=6 mol,根据元素守恒,列方程组
解得x=z=0.05,y=0.15,
则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 mol·L-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19.2。
(4)①由图可知,400~600 ℃范围内,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幅度大于氢气转化率的增大幅度,则S值呈增大趋势,600~1 000 ℃范围内,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幅度小于氢气转化率的增大幅度,则S值呈减小趋势,所以400~1 000 ℃范围内,S值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
4.(1)
(2)①> 
②< 
③12.4% 
④2.14 > 
⑤提高丙烯腈的平衡转化率,因为恒压下充入N2,反应Ⅱ中各物质分压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1) 反应热=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可知,ΔH=(8×413+615+2×351+2×348+745+3×389)kJ/mol -(8×413+615+2×348+745+305+2×389+351+463)kJ/mol =-28 kJ/mol 。(2) ①由图知,在200 ℃之前,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几乎不变,即反应Ⅱ反应程度变化不大,平衡体系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则说明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即反应Ⅰ为吸热反应,ΔH1>0。②反应Ⅱ的历程包含p、q两步,含碳物质检测过程中,未检测出,说明生成该物质的速率慢,消耗该物质的速率快,即其中q步为决速步骤,该步骤活化能较大,p步活化能<q步活化能。③设初始投入物质的量为2 mol,NH3物质的量为15 mol,M点平衡体系中的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为80%,几乎为0,则反应Ⅰ生成的H2O(g)物质的量为2 mol,根据三段式分析:
则×100%=80%,解得x=0.4 mol,平衡体系中H2O(g)的体积分数=×100%≈12.4%。④N点平衡体系中与的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50%,几乎为0,利用三段式分析:
则则×100%=50%,解得y=1 mol,平衡体系中与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NH3的物质的量为14 mol,H2O(g)的物质的量为3 mol,的物质的量为1 mol,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0 mol,反应Ⅱ的压强平衡常数Kp=≈2.14 kPa。⑤由温度升高,的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反应Ⅱ平衡正移,可知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在200 ℃之前,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几乎不变,即反应Ⅱ反应程度小,平衡常数Kx小,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较大,反应Ⅰ反应程度大,平衡常数Kx大于反应Ⅱ平衡常数Kx,且随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几乎为0,则平衡常数Kx>105,反应Ⅱ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x增大,但仍小于反应Ⅰ平衡常数Kx,则反应Ⅰ平衡常数Kx>反应Ⅱ平衡常数Kx;再充入一定量N2,总压不变情况下,各物质的分压减小,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丙烯腈的平衡转化率。
5.(1)+41.2 升高温度或增大c(CO2)(答案合理即可)
(2)2.8 1.92 < 
(3)①b Ⅳ ②BD
解析:(2)设参加反应Ⅰ的CH4的物质的量为a mol,参加反应Ⅱ的H2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列出关系式:
CH4(g)+CO2(g)2H2(g)+2CO(g)
起始量/mol 1 1 0 0
反应量/mol a a 2a 2a
       H2(g)+CO2(g)H2O(g)+CO(g)
反应量/mol b b b b
平衡量/mol 2a-b 1-a-b b 2a+b
则a+b=0.8,=3,解得a=b=0.4。则平衡时CH4、CO2、CO、H2、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6 mol、0.2 mol、1.2 mol、0.4 mol、0.4 mol,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总=2.8 mol;反应Ⅰ的压强平衡常数Kp===1.92(MPa)2;若反应在刚性容器中达到平衡,反应Ⅰ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加,则相当于恒压容器到达平衡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CO2(g)的转化率减小,即CO2(g)的转化率<80%。
(3)①反应Ⅲ的ΔS>0、ΔH3>0,则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故曲线b表示反应Ⅲ;在200~400 ℃时,反应Ⅲ(b曲线)的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反应Ⅳ(a曲线)的ΔG<0,反应能自发进行,则催化剂表面产生的积炭主要来自反应Ⅳ。②A项,由图2可知,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积炭量不断减少,增大,积炭量不断增大;B项,由图2可知,一定时,升高温度,积炭量不断减少,由图3可知,减小压强,积炭量不断减少;C项,温度一定时,由图2可知,增大,积炭量不断增大,由图3可知,增大压强,积炭量不断增大;D项,温度一定时,由图2可知,降低,积炭量不断减少,由图3可知,减小压强,积炭量不断减少。
6.(1)+206.3 
(2)①Cat2 未达到
②催化剂活性降低 
(3)①50% <
②eq \f((p0)3×(p0),(p0)×(p0)) 
③增大投料比CH4平衡转化率减小和升高温度CH4平衡转化率增大恰好抵消 
(4)T>Tm时,升高温度,Kp减小,Kp减小对速率降低程度大于k增大对速率提高程度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①+③=②,则ΔH2=ΔH1+ΔH3=(247.5-41.2) kJ·mol-1=+206.3 kJ·mol-1。(2)①不同温度下,相同时间内甲烷转化率不同,实质是反应速率不同。相同温度下,Cat2作用下转化率较大,催化效率较高。该反应ΔH>0,升高温度,CH4平衡转化率升高,平衡转化率与催化剂无关,如果b点达到平衡,则b点转化率应高于Cat2曲线的最高点,故b点未达到平衡。②b→c,温度过高,催化剂Catl活性降低,导致甲烷转化率快速下降。
(3)①设c点CH4(g)与H2O(g)的投料量均为1 mol,用三段式计算:
     CH4(g)+H2O(g)CO(g)+3H2(g)
起始/mol 1 1 0 0
转化/mol 0.5 0.5 0.5 1.5
平衡/mol 0.5 0.5 0.5 1.5
此平衡体系中,H2体积分数为×100%=50%。a、b两点投料相同,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故温度T1>T2,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②d点三段式如下:
     CH4(g)+H2O(g)CO(g)+3H2(g)
起始/mol 1 1 0 0
转化/mol 0.8 0.8 0.8 2.4
平衡/mol 0.2 0.2 0.8 2.4
Kp=eq \f((p0)3×(p0),(p0)×(p0))(MPa)2。
③相同投料比,升温,甲烷转化率增大;相同温度,投料比增大,甲烷转化率减小,当二者影响程度相同时,则其转化率相等。
(4)CO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Kp减小;升高温度,k增大;Kp减小对速率的降低程度大于k增大对速率的提高程度。
7.(1)-87.0 低温 
(2)分子筛膜能不断分离出H2O(g),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3)3CO2+4e-===2CO+C 
(4)①x3>x2>x1 ②0.066 
(5)氢气的化学吸附是决速步,增大氢气浓度可加快整体化学反应速率,且副反应的速率增大幅度小于主反应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Ⅰ+反应Ⅱ得反应Ⅲ:2NH3(g)+CO2(g)===CO(NH2)2(s)+H2O(g) ΔH3=ΔH1+ΔH2=-159.5 kJ·mol-1+(+72.5 kJ·mol-1)=-87.0 kJ·mol-1,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ΔS<0,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在低温时能自发进行。(2)P点有分子筛膜,T点无分子筛膜,分子筛膜能不断分离出H2O(g),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P点甲醇产率高于T点。(3)放电时,正极反应可以理解为“CO2得到4e-还原为C,余下的两个O2-进一步结合CO2生成CO”,电极反应式为3CO2+4e-===2CO+C。(4)①根据主反应CH3COOCH3(g)+2H2(g) C2H5OH(g)+CH3OH(g)可知,H2的浓度越大,即x越大,乙酸甲酯的转化率越大,则x3>x2>x1。②由图可知250 ℃、x1=10时,乙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为90%,假设主反应中消耗的乙酸甲酯为x mol,副反应中消耗的乙酸甲酯为y mol,根据三段式:
CH3COOCH3(g)+2H2(g)C2H5OH(g)+CH3OH(g)
起始/mol 1  10      0    0
转化/mol  x      2x   x    x
平衡/mol  0.1    10-2x  x-y  x+y
CH3COOCH3(g)+C2H5OH(g)CH3COOC2H5(g)+CH3OH(g)
起始/mol  x        0      0
转化/mol y        y     y       y
C2H5OH的选择性为60%,即=0.6,x-y=0.54,由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为90%可知x+y=0.9,联立方程组解得x=0.72,则主反应K==≈0.066。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新课标核心素养】Unit4 Have fun after class 第2课时 Story time分层作业(含答案)

下一篇: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一模复习训练卷(原卷+解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