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②④⑥⑦ B.①④⑤⑥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
3.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时,向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5.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能是30g
B.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可能大于3g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6.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导致质量分数变化的是
A.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用蒸馏水润洗用于溶解氯化钠的烧杯
D.用蒸馏水润洗用于盛装溶液的试剂瓶
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一定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溶解时,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液体洒落
8.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能溶解油污,可以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钢刷擦洗铝制品表面,使其变得光亮如初
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所有溶质溶入水都放热
9.一定温度下,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0g水,无晶体析出,再蒸发掉100g水,析出15g硝酸钾。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A.一定等于15g B.一定不等于15g
C.小于或等于15g D.大于或等于15g
10.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D.把20%的蔗糖溶液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11.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g D.将该溶液倒出一半,则溶液的溶解度增大
12.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 B.t2℃时,溶液④是饱和溶液
C.t1℃时,溶液⑤是饱和溶液 D.t2℃时,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13.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KNO 和NH Cl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
(2)将t3℃时的等质量KNO3和 NH4Cl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为:KNO3 NH4Cl(填“>“<”或“=”)。
(3)将t3℃时KNO3的饱和溶液90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需加水 g。
14.分别将10g氯化钠和20g氯化钠放入90g、80g水中,观察现象,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编号 现象 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
1 全部溶解
2 全部溶解
15.如表是KCl、KNO3、NaCl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格信息回答: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
(2)20℃时,50g水中加入16gKCl,充分搅拌后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80℃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KCl、KNO3与Na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 。
1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1所示。
(1)写出图1中标号⑤仪器的名称: 。
(2)实验操作顺序为: (填编号)。
(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___________(填字母)。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游码) B.烧杯水洗后直接配制溶液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4)根据图2、图3可知,该小组同学配制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5)装瓶贴签:
17.如图1所示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的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操作中:①量取水;②蒸发结晶;③称取硝酸钾固体;④溶解;⑤过滤;⑥计算。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③①⑥④⑤② B.⑥③①④⑤ C.⑥③①④ D.③①⑥④⑤
(2)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水 (水的密度为1g/mL)mL,量取所需体积的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仪器名称)。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硝酸钾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该________(填字母)。
A.适当减少硝酸钾 B.适当增加硝酸钾 C.调节平衡螺母
(4)配好的溶液需要装瓶贴标签,如图2所示,横线处所需要补充的内容为 。若将配制好的硝酸钾溶液平均分为四等份,再分别向四个烧杯中加入4g、3g、2g、1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3所示,则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填字母)。
18.如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60
氯化钾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3)某同学用氯化钾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水分损失忽略不计)。
①A~D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②D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
三、实验题
1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的目的是 。
(2)观察乙实验,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3)向丙装置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铵固体,片刻后,U形管中左侧液面将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四、计算题
20.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请计算:
(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稀释所加水的质量为 。
(2)向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和解析
1.B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D、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故选B。
点睛: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2.B
【详解】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需要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需要图中的①④⑤⑥,故选B。
3.C
【详解】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6.5%。100g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氯化钠固体将不能再溶解,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选C。
4.B
【详解】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溶质,如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故A错误;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如食盐水中溶质只有食盐,海水中溶质有许多种,故B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但具有均一、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故C错误;
D、溶液不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丙是饱和溶液,若乙溶液为饱和溶液时,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等于3g,该温度下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能是30g,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是饱和溶液,若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溶液丙若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可能大于3g,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溶液甲蒸发掉10g水后,没有晶体析出,无法确定溶液乙是否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溶液乙蒸发掉10g水后,析出了3g晶体,则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如果乙溶液也是饱和的,则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A
【详解】A、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导致溶液洒出,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会产生影响,选项符合题意;
B、 取液体时仰视读书会导致量取的液体偏大,使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用蒸馏水润洗用于溶解氯化钠的烧杯,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变小,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用蒸馏水润洗用于盛装溶液的试剂瓶,同样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变小,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操作正确,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改变,选项错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量取出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正确;
C、溶解时,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会使溶解速率变慢,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改变,选项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液体洒落,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汽油能溶解油污,但是不能用汽油来清洗餐具,因为汽油有害人体健康,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B、铝会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所以不能用钢刷擦洗铝制品表面,会破坏氧化铝薄膜,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所以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故选项做法正确;
D、并不是所有溶质溶入水都放热,如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9.D
【详解】一定温度下,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0g水,无晶体析出,此时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则再蒸发100g水,析出15g硝酸钾,则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5g;
一定温度下,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0g水,无晶体析出,此时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则再蒸发100g水,析出15g硝酸钾,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15g晶体,说明析出15g晶体需要水的质量小于100g,故此时的100g水中溶解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时需要硝酸钾的质量大于15g,即溶解度大于15g;
综上,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大于或等于15g,故选D。
10.B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但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均一、稳定、透明,但不属于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没有指明温度,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C、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为溶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则把20%的蔗糖溶液平均分成两份,质量分数仍为2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1.A
【详解】A、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g固体未溶解,说明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该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g固体未溶解,则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将该溶液倒出一半,不会影响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从操作流程可以看出:100g水中至溶液④时共加入硝酸钾的质量是60g,所以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C、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溶液⑤是100g水中加入硝酸钾60g,最多溶解31.6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从操作流程可以看出:100g水中至溶液③时共加入硝酸钾的质量是40g,所以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答案:B。
13.(1)t2
(2)<
(3)110
【详解】(1)由图可知,KNO 和NH Cl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
(2)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则等质量的KNO3和 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铵,溶剂质量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铵;将t3℃时等质量的KNO3和 NH4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都有晶体析出,但溶剂质量不变,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而溶剂质量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铵,溶剂质量越大,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也越大,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铵;
(3)t3℃时KNO3的溶解度为80g,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14.
编号 现象 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
1 全部溶解 90 10 100 10%
2 全部溶解 80 20 100 20%
【详解】1、10g氯化钠放入90g水中全部溶解,则溶剂质量90g,溶质质量10g,溶液质量=90g+10g=100g,溶质质量分数==10%;
2、20g氯化钠放入80g水中全部溶解,则溶剂质量80g,溶质质量20g,溶液质量=80g+20g=100g,溶质质量分数==10%。
15.(1)KNO3
(2)不饱和
(3)KNO3
【详解】(1)由KCl、KNO3、NaCl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格数据可知,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硝酸钾;
(2)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0g,即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7.0g氯化钾,因此在该温度下的50g水中加入16gKCl充分搅拌后形成不饱和溶液;
(3)80℃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NaCl、KCl与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KNO3,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
16.(1)托盘天平
(2)③⑤①②④
(3)AB
(4)
(5)氯化钠溶液、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标号⑤仪器的名称为托盘天平,故填:托盘天平;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⑤①②④,故填:③⑤①②④;
(3)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了,且过程中使用游码,砝码和食盐的位置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B.烧杯水洗后直接配制溶液,会造成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使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填:AB;
(4)根据图2可知,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量取水的体积为,量取水的质量为 ,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
(5)标签中应包括溶液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氯化钠溶液、。
17.(1)C
(2) 180 量筒和胶头滴管
(3)A
(4) 10% D
【详解】(1)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步骤为⑥③①④,故选C。
(2)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200g×10%=20g,需要水的质量为200g-20g=180g,水的体积为;
量取水时需要的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3)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时,调平天平后,先放砝码和移动游码,然后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若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加入的药品较多,则应适当减少硝酸钾,故选A。
(4)药品的标签上应标注试剂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则还应补上:10%;
由图可知,A、B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则属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D中有未溶解的固体,且D中溶质质量较小,则D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18.(1)31.6
(2)硝酸钾/KNO3
(3) BCD 4.5
【详解】(1)由表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硝酸钾;
(3)①20℃时,氯化钾溶解度是34g,50g水中溶解17g,恰好饱和,A是不饱和溶液,B是饱和溶液,40℃时,氯化钾溶解度是40g,50g水中溶解20g,恰好饱和,C是饱和溶液,10℃时,氯化钾溶解度是31g,C→D过程中析出固体,D是饱和溶液,A~D中为饱和溶液的是BCD;
②D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20g-15.5g=4.5g。
19.(1)探究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
(2)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的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
(3)上升
【详解】(1)甲实验为对比实验,实验对比了高锰酸钾和碘两种溶质在汽油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故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
(2)乙实验中,固体碘加入水中振荡、静置,观察到碘不易溶于水,再加入汽油后振荡、静置,发现试管上方形成紫红色溶液(碘溶于汽油形成的溶液),试管下部为无色液体(水),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的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
(3)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则瓶中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U形管中左侧液面升高,右侧液面降低。
20.(1)900
(2)18%
【详解】(1)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100g×25%=(100g+x)2.5%,解得x=900g。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一模)湛江市2025年高三普通高考测试(一)生物试卷(含答案详解)

下一篇: 冲刺2025年高考大题突破得高分系列英语04Word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