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讲 内能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专项练习(人教版)

第二十三讲 内能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2024·包头三模)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铁杵的温度会升高。下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
A.炙手可热 B.钻木取火
C.扬汤止沸 D.卧冰求鲤
2.(2024·福建中考)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有助于调节体温,原因之一是水具有较大的( )
A.热值 B.密度
C.温度 D.比热容
3.(2024·宿迁二模)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B.60 ℃的水一定比30 ℃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4.(2024·丽江二模)《舌尖上的中国》曾聚焦云南特色美食,让海内外观众再次领略了彩云之南的饮食之美。如图所示,对炸、炒、蒸、凝四种美食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炸:炸洋芋的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B.炒: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蘑菇的内能
C.蒸: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汽化放热,把鸡肉蒸熟
D.凝:煮成液体状的米糊冷却变成块状米粉的过程属于凝固
5.(2024·枣庄中考)古代的人们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下列事例与猛推推杆入筒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不同的是( )
A.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B.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C.钻木取火
D.流星雨的形成
二、填空题
6. (2024·焦作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在早晨拍摄的荷花照片,站在荷塘边,可以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这是 现象;待太阳升起后,花香更浓了,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 有关。
7. (2024·西安雁塔区模拟)“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看航天员们在太空如何花式过节,“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 。“天宫课堂”中,太空教师将两个平板上的液滴靠得很近时,两个液滴会自动“搭接”成“液桥”(如图乙所示),“液桥”的形成表明了分子间存在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 nm。
8.(2024·珠海香洲区三模)香山湖公园不仅风景优美,其中的人工湖还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大;假设人工湖湖水的质量是1.0×108 kg,若水温度升高2℃,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 J;如表所示是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两地的气温情况,请根据两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判断城市, (选填“甲”或“乙”)是沿海城市。[c水=4.2×103 J/(kg·℃)]
2024年5月13日 城市甲晴24~28 ℃ 城市乙晴18~31 ℃
三、实验题
9. (2024·宁德模拟)小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时,将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相同装置加热。
(1)请指出图甲装置中温度计使用存在的错误是 ;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3)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水和沙子 ;
(4)加热后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水比沙子加热时间更长,说明 的吸热能力更强;
(5)根据实验结论,沙子热得烫脚而水却很凉爽的原因是 。
中档题
10.(多选)小明用图甲装置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装有“等量”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加热过程中(不考虑热量散失),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 )
A.“等量”指液体的质量相等
B.A液体是煤油,B液体是水
C.相同时间,液体B吸收的热量大于液体A
D.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
11. (2024·广州越秀区模拟)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晶体,均匀加热,在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两种晶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单位质量的两种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甲、Q乙;固态甲的比热容c甲、固态乙的比热容c乙大小关系为( )
A.Q甲c乙
B.Q甲>Q乙 c甲>c乙
C.Q甲D.Q甲>Q乙 c甲创新题
12. (2024·郑州模拟)小明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想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1)用两个相同的带有保温层和显示温度的电热杯,不计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其中一个电热杯如图所示。
(2)将 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电热杯中,然后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60℃,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液体的内能。
(3)将处于室温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铜块,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盖子。经过一段时间,A液体温度降为56 ℃,B液体温度降为53 ℃。
(4)分析可知,铜块在 (选填“A”或“B”,下同)液体中吸收的热量多,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第二十三讲 内能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2024·包头三模)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铁杵的温度会升高。下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此相同的是(B)
A.炙手可热 B.钻木取火
C.扬汤止沸 D.卧冰求鲤
2.(2024·福建中考)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有助于调节体温,原因之一是水具有较大的(D)
A.热值 B.密度
C.温度 D.比热容
3.(2024·宿迁二模)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B.60 ℃的水一定比30 ℃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4.(2024·丽江二模)《舌尖上的中国》曾聚焦云南特色美食,让海内外观众再次领略了彩云之南的饮食之美。如图所示,对炸、炒、蒸、凝四种美食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D)
A.炸:炸洋芋的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B.炒: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蘑菇的内能
C.蒸: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汽化放热,把鸡肉蒸熟
D.凝:煮成液体状的米糊冷却变成块状米粉的过程属于凝固
5.(2024·枣庄中考)古代的人们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下列事例与猛推推杆入筒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不同的是(A)
A.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B.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C.钻木取火
D.流星雨的形成
二、填空题
6. (2024·焦作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在早晨拍摄的荷花照片,站在荷塘边,可以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这是 扩散 现象;待太阳升起后,花香更浓了,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 温度 有关。
7. (2024·西安雁塔区模拟)“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看航天员们在太空如何花式过节,“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天宫课堂”中,太空教师将两个平板上的液滴靠得很近时,两个液滴会自动“搭接”成“液桥”(如图乙所示),“液桥”的形成表明了分子间存在 引力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 0.1 nm。
8.(2024·珠海香洲区三模)香山湖公园不仅风景优美,其中的人工湖还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比热容 大;假设人工湖湖水的质量是1.0×108 kg,若水温度升高2℃,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 8.4×1011 J;如表所示是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两地的气温情况,请根据两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判断城市, 甲 (选填“甲”或“乙”)是沿海城市。[c水=4.2×103 J/(kg·℃)]
2024年5月13日 城市甲晴24~28 ℃ 城市乙晴18~31 ℃
三、实验题
9. (2024·宁德模拟)小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时,将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相同装置加热。
(1)请指出图甲装置中温度计使用存在的错误是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43 ℃;
(3)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水和沙子 吸收热量的多少 ;
(4)加热后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水比沙子加热时间更长,说明 水 的吸热能力更强;
(5)根据实验结论,沙子热得烫脚而水却很凉爽的原因是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热相同时,水的温度变化小。
中档题
10.(多选)小明用图甲装置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装有“等量”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加热过程中(不考虑热量散失),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 )
A.“等量”指液体的质量相等
B.A液体是煤油,B液体是水
C.相同时间,液体B吸收的热量大于液体A
D.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
11. (2024·广州越秀区模拟)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晶体,均匀加热,在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两种晶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单位质量的两种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甲、Q乙;固态甲的比热容c甲、固态乙的比热容c乙大小关系为(C)
A.Q甲c乙
B.Q甲>Q乙 c甲>c乙
C.Q甲D.Q甲>Q乙 c甲创新题
12. (2024·郑州模拟)小明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想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1)用两个相同的带有保温层和显示温度的电热杯,不计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其中一个电热杯如图所示。
(2)将 质量 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电热杯中,然后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60℃,这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来增大液体的内能。
(3)将处于室温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铜块,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盖子。经过一段时间,A液体温度降为56 ℃,B液体温度降为53 ℃。
(4)分析可知,铜块在 A (选填“A”或“B”,下同)液体中吸收的热量多, A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市第21中22中联盟校2024-2025第二学期初三开学考试数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贵州省安顺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