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八章压强和浮力课堂通行证 (含详解)


第八章压强和浮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能是用来研究(  )
A.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
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2.如图所示的是体育、娱乐活动用的热气球,球内充的是被燃烧器烧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关于已经升空的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继续对热空气加热可以使热气球上升
B.继续对热空气加热可以使热气球下降
C.停止对热空气加热可以使热气球上升
D.热气球停在空中静止不动时,球内空气的密度与球外空气的密度一样大
3.鼓作为敲击乐器,在重要的节日庆典中频频登场。学校器乐室有一直径为1m的大鼓,质量为32kg,学校在报告厅内举行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活动,将鼓平放在水平舞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静止时对舞台的压强约为400Pa
B.若将鼓侧立,鼓对舞台的压强变小
C.响鼓还需重锤敲,敲击力越大音调越高
D.鼓声余音缭绕是由于敲击力不同造成的
4.在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把质量也相同的实心小球A和B放入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小球A的密度大于小球B的密度
C.甲、乙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D.球A受到的浮力比球B大
5.如图所示为西汉时期的熊足青铜鼎。考古学家打造了一个仿制品进行实验:鼎内装较多水、盖上向外凸起的鼎盖、闭合锁扣,鼎下堆放干柴燃烧,当鼎外为1标准大气压时,鼎内的水在120℃沸腾,因此该鼎被誉为“古代高压锅”。下列事实中,不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的是(  )
A.鼎盖厚实自重较大
B.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
C.锁扣给鼎盖施加向下的压力
D.鼎内所装水的质量较大
6.晓晗刚学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一次喝完盒装酸奶后,想利用废纸盒做个小实验,将纸盒装满水后,水从小孔喷出。图中的几种水流现象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7.湖底的一个水泡上浮时(不计温度影响) ( )
A.体积变大 B.体积变小 C.体积不变 D.不好判断
8.给牲口喂水的自动喂水器的原理是(  )
A.连通器原理 B.阿基米德原理
C.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D.以上所述都不是
9.如图所示,在两个质量相等的容器甲和乙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面上,液体对甲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和p1,液体对乙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和p2,甲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3和p3,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4和p4,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F1>F2F3>F4 B.p1>p2p3C.F1=F2F3=F4 D.p1p4
10.如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水银的长度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换用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歼31”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隐形功能的一种四代战机。飞行时,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飞机能够升空,是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 ,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升力。
12.根据图的甲、丙两图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牛,甲、乙或甲、丙两图探究的物理问题是 ,甲、乙和甲、丙两组图可以探究的物理问题是 。
13.如图甲所示的是一种家庭喂养宠物的自动喂水器,当碗中的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瓶中的水就会自动流下来,当碗中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瓶中的水就不再流下,这个装置是利用了 的作用;如图乙所示,当向B管中吹气时,A管中的水位会上升,这是因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
14.如图所示,小红想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她将装满水且足够高的平底溢水杯放在水平升降台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然后将一重为5N,高为8cm,底面积为的实心物块用轻质细线悬挂于弹簧测力计A的正下方,调节升降台使物块下底面刚好与水面相平,随后她将一个空烧杯用轻质细线悬挂于弹簧测力计B的正下方。请你帮忙完成实验,接下来应该 ,当出现 现象时,从而能证明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5.如图甲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到图乙位置。在此过程中,桌面所受压力的大小 ,桌面所受的压强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图甲中,左右两侧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相同,说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对橡皮膜水平方向的压力大小 ;图乙中,上下两侧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不同,说明液体对下侧橡皮膜向上的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体对上侧橡皮膜向下的压力。由此可知,浮力是由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 和向 的压力差产生的。
三、作图题
17.请在下图中画出静止在水中的小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18.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小芳和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在小芳设计的甲、乙、丙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研究方法,也用于以下 (选填序号“A”或“B”)实验中;
A.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滑块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比较它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判断阻力对它运动的影响
(2)比较乙图和丙图所示实验现象,可以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大小有关;
(3)小华根据丁图的两次实验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小芳却指出该实验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 相同。
五、综合题
19.小明发现生活中的桥千差万别,各具特色。有些桥是平板桥,有些是向上凸起的凸形桥,也有些是向下凹的凹形桥。这引起了他的思考:所有桥梁的功能都是有利于人和车辆的通行,那么汽车行驶时对凸形桥和凹形桥的压力一样吗?哪种桥容易被压坏?
为此小明将汽车通过凸形桥和凹形桥的运动路径简化为曲线轨道,并构建了图甲所示的模型,A点是凸形桥的最高点,B点是凹形桥的最低点。先固定轨道,再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A、B两点的下面。如图乙所示,汽车通过时压力显示器就显示出压力的大小了。他猜想:汽车通过不同形状的桥时对桥的压力,可能与汽车的质量、汽车过桥的速度大小、桥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小明让玩具小车通过图甲的曲线轨道(玩具小车通过轨道时不会压坏轨道),这就模拟了汽车通过凸形桥、凹形桥的情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玩具小车在图甲的曲线轨道匀速前进,它的运动状态 (选填“改变”或“不变”)。
(2)玩具小车对桥的压力和桥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3)实验时,小明让玩具小车在轨道上以相同的速度通过A、B两点,收集到压力显示器显示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速度 玩具小车的重力 玩具小车对凸形桥A点的压力 玩具小车对凹形桥B点的压力
1 2.00 1.80 2.40
2 2.00 1.60 2.80
3 2.00 1.50 3.00
4 3.00 2.70 3.60
5 3.00 2.40 4.20
6 3.00 2.25 4.50
①分析第1、4(或2、5或3、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玩具小车通过A点或B点时,玩具小车对桥面的压力与玩具小车的 有关;
②分析第1、2、3(或4、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玩具小车通过A点或B点时,玩具小车对桥面的压力与玩具小车的 有关;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定质量的汽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A点或B点时,容易被压坏的是 (选填“A”或“B”)点。
六、计算题
20.底面积为25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边长为5cm的正方体B放在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A上,并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静止时正方体A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甲所示;将正方体B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静止时正方体A有总体积的1/5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水的密度取1×103kg/m3,g取10N/kg。求:
(1)图甲中,正方体A排开水的重力;
(2)图乙中,正方体A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
(3)正方体B的重力;
(4)B放入水中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第八章压强和浮力》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C D A A A C D
1.A
【详解】AB.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有关,如图所示,压强计的金属盒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不同,即液体的压强不同,故本实验应探究的是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A正确,B错误;
CD.实验中金属盒指向同一方向,故不能探究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是否相等,也不能探究液体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故C、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AB.热气球是利用球内的热空气比球外的冷空气的密度要小而能够上升的,已经升空的热气球,浮力不变;当继续加热时,球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自重变小,而浮力不变,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时,热气球就能上升;故A正确,B错误;
C.当停止对热空气加热,球内空气温度降低,密度变大,自重变大,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小于气球的重力时,可以使热气球下降;故C错误;
D.停在空中静止不动时,由于热气球本身有重力,球内空气的重力小于它排开的空气的重力,所以,球内空气的密度小于球外空气密度,故D错误。
故选A。
3.A
【详解】A.由题意知,鼓对地面的压力
F=G=mg=32kg×10N/kg=320N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3.14×(×1m)2=0.785m2
对地面的压强
故A正确;
B.鼓侧立时,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据知,压强变大,故B错误;
C.响鼓是指敲击鼓的力越大,其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余音缭绕是指停止了敲击鼓,但鼓皮还在振动,还能发出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C.小球的质量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则两烧杯中液体和小球的总重力相同,液体对杯底的压力等于液体和小球的重力,则压力相同,由于底面积相同,根据可知,甲、乙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甲中液体的深度大,根据p=ρgh可知,甲中液体的密度小,故A错误,C正确;
B.小球的质量相同,小球的体积大小关系未知,无法判定A和B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
D.A球在液体中悬浮,浮力等于重力,B球在液体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两个小球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所以受到的浮力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鼎盖厚实自重较大,能承受鼎内更大的气压,使鼎内水的沸点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有效防止漏气,增大鼎内气压,进而使鼎内水的沸点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锁扣给鼎盖施加向下的压力,使鼎盖承受更大的气压,使鼎内水的沸点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鼎内所装水的质量较大,不能增大水的沸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由于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深度越大的孔受到的压强越大,喷射的水平距离越远,深度越小的孔受到的压强越小,喷射的水平距离越近,所以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水泡上浮时,所处深度变浅,液体密度不变,由p=ρgh知,水泡所受压强变小,所以其体积变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牲口自动喂水器左右两个容器,底部相通、上端开口,构成连通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C.由题知,液体质量相等且压力F等于液体重力,故
F1=F2
又容器质量相等,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液体与容器质量之和,故
F3=F4
故A错误,C正确;
BD.由图知
S甲S乙

F1=F2
由p=可知,
p1p2

S甲S乙
F3=F4
由p=知
p3p4
故B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因为外界大气压强不变,所以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会一直保持在760mm,因此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水银的长度将变长,故A错误;
B.若外界大气压强不变,则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会一直保持在760mm,因此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故B错误;
C.若外界大气压强不变,则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会一直保持在760mm,因此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故C错误;
D.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知,液体压强与玻璃管管径无关,因此外界大气压强不变,换用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仍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1. 飞机 大(快)
【详解】[1]飞机在飞行时,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与飞机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
[2]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快,当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所以机翼上方压强小,而机翼下方压强大,此压强差产生升力,进而使飞机能够飞起来。
12. 1.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详解】[1]根据图中的甲、丙两图和称重法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2]甲、乙或甲、丙两图,说明物体浸没在水或盐水中受到水或盐水的浮力;探究的物理问题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3]由甲、乙两图得出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4N-3N=1N
由甲、丙两图得出物体受到盐水的浮力为1.1N;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的,研究的问题是: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3. 大气压强 小
【详解】[1]当碗中的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会进入到里面,瓶中的水会自动流出来;当碗中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空气进不到瓶中,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瓶中的水就不再流下。
[2]在流体中,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慢的地方压强越大。
14. 逐渐调高升降台 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等于B的示数变化量
【详解】[1]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就要验证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要改变物体所受的浮力多次实验。所以接下来应该逐渐调高升降台,来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改变浮力大小。
[2]随着重物没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则重物所受浮力越来越大,故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在减小;溢出的水流到烧杯中,使得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大,且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等于B的示数变化量,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15. 不变 变小
【详解】[1]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到图乙位置,桌面始终支撑住物体,因此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始终等于物体A的重力,因此桌面所受压力的大小不变。
[2]移动过程中,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根据可知,桌面所受的压强变小。
16. 相等 大于 上 下
【详解】[1]橡皮膜两侧橡皮膜凹进去,且凹进的程度相同,这说明了同一深度处的液体对橡皮膜水平方向的压力大小相等。
[2]橡皮膜朝下时,浸入液体的深度大,橡皮膜凹的更明显,也就说明液体对下面橡皮膜向上的压强大于液体对上面橡皮膜向下的压强,受力面积相等,则液体对下面橡皮膜向上的压力强大于液体对上面橡皮膜向下的压力。
[3][4]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且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则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压力的合力)即为浮力。
17.
【详解】小球静止在水面上,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从小球重心,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用F浮表示,如图所示:
18. 凹陷程度(或压缩形变量) B 受力面积 错误 被压物体
【详解】(1)[1]在小芳设计的甲,乙、丙实验中,利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 A.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效替代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滑块从斜面上滑下,通过其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米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同样是采用的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3]比较乙图和丙图所示实验现象,压力相同,但受力面积不同,则海绵的凹陷程度也不同,可以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4][5]丁图的两次实验中,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但被压物体分别为海绵与木板也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没有控制被压物体相同,所以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是错误的。
19.(1)改变
(2)相互作用力
(3) 重力 速度 B
【详解】(1)玩具小车在图甲的曲线轨道匀速前进,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改变,所以它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2)玩具小车对桥的压力和桥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1]分析1、4(或2、5或3、6)次实验数据,小车的速度相等,重力不同,对凸(凹)形桥的同一点的压力不同,说明玩具小车对桥面的压力与玩具小车的重力有关。
[2]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小车的重力相同,速度不相等,对凸(凹)形桥的同一点的压力不同,说明玩具小车对桥面的压力与玩具小车的速度有关。
[3]分析表中任意一次实验数据可知:当重力、速度相同时,小车对B点的压力更大,所以容易压坏桥的是B点。
20.(1)10N;(2)8N;(3)2N;(4)30Pa
【详解】解:(1)已知图甲中正方体A的边长为10cm,且完全浸没在水中,则正方体A的体积为
A排开水的重力为
(2)乙图中正方体A处于漂浮状态,则A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
(3)甲图中,将A、B看成一个整体,因为该整体处于漂浮状态,则A所受的浮力等于A、B的总重;图乙中A处于漂浮状态,则A受到的浮力等于A的自重。那么B的重力为
(4)已知B的边长为5cm,则B的体积为
B放入水中前后,排开水的体积减少量为
水下降的高度为
水对容器底部减少压强为
答:(1)图甲中,正方体A排开水的重力为10N;
(2)图乙中,正方体A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8N;
(3)正方体B的重力为2N;
(4)B放入水中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少了30Pa。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 第1~2节阶段微测题组(十一)(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培优卷】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重难点整合 提升卷 人教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