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卷(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飞船使用的推进剂属于纯净物
B.飞船的主体使用的是铁合金,铁合金的熔点比纯铁的高
C.飞船返回舱侧壁金属壳体用的铝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
D.神舟飞船芯片的主要成分是Si,Si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2.亚硫酸可被H2O2氧化生成硫酸H2SO3 + H2O2= H2SO4 + 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O2中O的化合价:-1 B.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C.H2O的摩尔质量:18 g D.硫酸电离:H2SO4 = 2H+ + SO
3.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钠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制作高压钠灯
B.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常温下Al在浓硝酸中钝化,可用铝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D.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作烟气中的脱除剂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NaOH溶液: Na+、 K+、SO、HCO
B.0.1 mol·L-1 H2SO4溶液: Mg2+、 Na+、 ClO-、Cl-
C.0.1 mol·L-1FeCl3溶液: Na+、Ba2+、NO、OH-
D.0.1 mol·L-1 NaCl溶液: NH、 K+、NO、SO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中,氧原子总数为
B.的浓硫酸与足量铜粉共热,产生的物质的量为
C.溶液中物质的量为
D.中含有阴阳离子的总数为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制备过程涉及的物质转化均可实现的是
A.工业盐酸的制备:溶液和
B.漂白粉的制备:浓盐酸漂白粉
C.纯碱工业:溶液
D.硫酸工业:
7.易水解、易升华,是有机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先点燃酒精灯,再滴加浓盐酸
B.实验时若Cl2不足量,则可能生成
C.装置丙的作用是收集
D.装置丁中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氮是参与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含氮化合物在大气圈和水圈中的总流量,对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影响。从化学的视角深刻理解氮循环,合理使用含氮化合物,科学处理大气水圈中的氮元素,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和责任。
8.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
B.用水吸收二氧化氮制硝酸:
C.用烧碱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
D.铜粉和稀硝酸反应:
9.煤燃烧时,烟气中NO含量随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不影响自然界氮循环 B.燃煤过程没有发生氮的固定
C.含氧量越高越不易生成NO D.燃煤温度越高污染越重
10.明代《徐光启手迹》中记载了硝酸的制备方法,其主要物质转化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煅烧时隔绝空气,得到的气体可能为
B.煅烧生成的可用作红色的油漆和涂料
C.由蒸馏过程发生的反应可推测的酸性比的强
D.上述转化流程中依次发生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1.和可用于烟气中的大量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将与的混合气体通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如右图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中和的总物质的量浓度始终不变
B.参加反应I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
D.反应过程中消耗的与的物质的量相等
12.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红热的木炭投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炭与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B 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固体受热升华
C 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再加入约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无色。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 向试管中加入酸性溶液,通入足量气体,溶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13.发蓝工艺是将钢铁浸入热的碱性溶液中,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薄膜,其中铁经历了如下转化(假设的还原产物均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
B.当反应②转移的电子数目为时,该反应需要消耗
C.反应③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上述工艺过程中,生成四氧化三铁薄膜的同时产生(标准状况下)
二、解答题
14.二氧化硫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工业上采用多种方法脱硫。
(1)石灰石脱硫。工业上燃煤时常在煤炭中在煤炭中加入一定量石灰石,于通入一定浓度的氧气,实现从源头上减少的排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碱性溶液脱硫。氨水、水悬浊液吸收烟气中后经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盐。已知:室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的分布如图1所示。
①氨水吸收。向氨水中通入少量,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通入至溶液pH=5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是 (填化学式)。
②水悬浊液吸收。向水悬浊液中匀速缓慢通入,在开始吸收的阶段内,吸收率、溶液均经历了从几乎不变到迅速降低的变化。溶液几乎不变阶段,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
(3)海水脱硫。海水中含有少量碳酸盐(和),呈微碱性。海水脱硫过程如图2所示:
①在吸收塔中采用海水从塔顶喷洒,烟气从塔底鼓入,其目的是
②相比氨水脱硫,海水脱硫的优点是 。
15.五氧化二钒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具有强氧化性。一种以含钒废料(含、、)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图:
已知:都难溶于水和碱,可溶于强酸。
(1)“碱浸”过程适当加热的目的是 。
(2)“滤液1”中通入过量的会生成白色的沉淀 (填化学式)。
(3)“烘干灼烧”的目的是 。
(4)“沉锰”时需将温度控制在左右,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为 。
(5)“煅烧”过程中有生成,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方法为 。要在流动空气中煅烧的原因可能是 。
(6)已知:溶液呈碱性,开始沉淀的。
设计以溶液、溶液为原料,制备的实验方案: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溶液、稀、蒸馏水)
16.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该反应中每生成转移电子为 mol。
②现需要用浓盐酸配制反应所需的稀盐酸,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 。
(2)将气体先用稳定剂吸收,加酸后释放出,可用于水果保鲜。稳定剂I和稳定剂Ⅱ,加酸后释放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1所示。你认为哪种稳定剂效果更好并解释原因: 。
(3)用消毒自来水时,还可以将水中的转化为难溶物除去,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测得不同时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时水体中转化为转化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反应相同时间,水体中去除率随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 。
(4)国家规定,饮用水中的残留量不得高于。某同学欲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测定消毒过的自来水中的残留量,进行如下实验:
ⅰ.量取自来水样品,调节样品的;
ⅱ.加入足量晶体,振荡后静置片刻;
ⅲ.加入指示剂淀粉溶液,用的溶液恰好能将上述溶液中游离态的碘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已知:、,则样品中的质量浓度为 。(写出计算过程)
17.颗粒大小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俗称“纳米铁”,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硝态氮。以铁屑(含少量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铁粉流程如下:
(1)写出“酸溶”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固体经灼烧后得到红棕色固体和混合气体,若,则“灼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还原”中使用的还原剂为,在“还原”前要对装置进行充分干燥处理,不得留有水,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纳米铁粉因其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吸附性、较强的还原性和反应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的去除。催化剂协同纳米铁粉能将水体中的硝酸盐转化为,其催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如图1所示。
①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硝酸盐()转化为的过程可以描述为 。
②为有效降低水体中氮元素的含量,宜调整水体为4.2,当时,随减小,生成率逐渐降低,结合图1和图2分析原因: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D D A C C D C
题号 11 12 13
答案 D C B
14.(1)
(2) (或) ZnSO3
(3) 气液逆流,增大吸收面积,使SO2被充分吸收 不添加药剂,节约淡水,不产生副产品和废弃物
15.(1)提高碱浸速率
(2)Al(OH)3
(3)将V2O3氧化为V2O5
(4)温度过高,NH4HCO3分解
(5)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如石蕊试纸变蓝则有生成(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看到有白烟则证明有氨气生成) 利用空气流及时赶出,以防还原
(6)边搅拌边缓慢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控制pH不大于7.8,静置后过滤,生成的用蒸馏水洗涤2~3次,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不出,则说明已洗涤干净
16.(1) 0.5 容量瓶、胶头滴管
(2)稳定剂Ⅱ,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二氧化氯,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3) 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氧化的速率加快
(4)0.675
17.(1)
(2)
(3)
(4) 纳米零价铁在催化剂表面失去电子变为亚铁离子,在催化剂层中氢离子得电子变为氢原子,在酸性条件下氢原子还原硝酸根离子变为NH,NH失去氢原子后,两个氮原子生成氮气 减小,H+离子浓度增大,会生成更多的H,使硝酸根被还原的中间产物NH更多地与H反应生成,减少了氮气的生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课堂通行证 (含详解)

下一篇: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元双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