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0 分)
(本部分共包括 10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A B C C B 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40 分)
(本部分包括 4 道题,其中 11题的(6)(7)每空 2 分, 12题的(5)空 2 分,12题的(6)空 3分 ,13题的(3)(4)(5)每空 2分, 14题的(4)(7)每空 2分, 14题的(8)空 3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40 分)
11.(1)C或H2。
(2)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不属于。
(3)点燃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4)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5)⑤①③④②。
(6)提供热量,提高炉温;提供还原剂一氧化碳。
(7)CO2+Ca(OH)2=CaCO3↓+H2O;2CO+O22CO2。
12.(1)H2CO3;
(2)除去烟尘和有害气体;
(3)O2和N2;
(4)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5)电解水制氢气成本高,可用催化剂、太阳能光解反应使水分解制氢气;
(6)240kg。
13.(1)NaOH+HCl=NaCl+H2O;
(2)NaOH溶液;
(3)BC;
(4)OH ;
(5)红。
14.(1)NaHCO3溶液也呈碱性,与酸反应也产生气体;
(2)2;
(3)大于;
(4)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Na2CO3,若反应后的溶液仍为红色,则证明有NaHCO3,即猜想3正确;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浓硫酸;防止空气中CO2和H2O进入F;
(7)使反应生成的水、二氧化碳全部被E、F装置吸收;
(8)2:1:2。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一模化学模拟试卷(二)
选择题(共 10 分)
(本部分共包括 10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分)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以下归纳总结中全部正确的是( )
A.化学实验现象 B.化学与生产、生活
①氧化钙和水反应吸收大量的热 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①氧气用于气体肥料 ②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酒精引起的火灾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化学与资源、能源
①氢气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②活性炭用于制白糖——吸附性 ①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只有化石能源 ②稀有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
A.A B.B C.C D.D
2.(1分)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氧气能被压入钢瓶—分子变小了
D.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3.(1分)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氧气验满 B. 加热液体
C. 蒸发 D. 收集二氧化碳
4.(1分)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2C2H5OH:表示两个酒精分子
5.(1分)桃花峪黄河大桥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的地标性建筑,它使用了合成橡胶隔震支座,其中合成橡胶属于( )
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天然材料 D.复合材料
6.(1分)下列物质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1分)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儿童体内缺铁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因此要及时补铁
B.为防癌、抗癌,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硒元素的营养补剂
C.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D.霉变的大米必须清洗干净并充分煮熟后才能食用
8.(1分)如图所示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该粒子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
B.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该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9.(1分)不同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蔗糖质量/g 182 204 238 287
A.6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87
B.在0~60℃时,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70%的蔗糖水
D.蔗糖水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10.(1分)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B.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C.用石蕊溶液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
D.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40 分)
(本部分包括 4 道题,其中 11题的(6)(7)每空 2 分, 12题的(5)空 2 分,12题的(6)空 3分 ,13题的(3)(4)(5)每空 2分, 14题的(4)(7)每空 2分, 14题的(8)空 3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40 分)
11.(11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 (请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实验中可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作用是 。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的目的是 。
(5)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①通入一氧化碳;②停止通入一氧化碳;③点燃酒精喷灯;④熄灭酒精喷灯;⑤验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6)实际生产中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是从原料入口加入的,其中焦炭在高炉炼铁时的作用 。
(7)写出B、C三部分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2.(8分)阅读科普短文。
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近一半存留在大气层,其它被陆地和海洋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酸化,这样会导致海洋生物链发生变化。
垃圾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垃圾焚烧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海洋酸化;同时垃圾焚烧需要购买辅助燃料,成本较高。我国烟气处理协同P2G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海洋酸化是指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碳酸的化学式为 。
(2)“净化装置”的作用是 。
(3)“其它气体”的主要成分有 (填化学式)。
(4)使用P2G技术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5)P2G技术中氢气的生产方案你有何不同建议,请谈谈你的观点
(6)“甲烷化装置”利用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水和甲烷(CH4),若用P2G技术处理660kg二氧化碳,使其完全反应。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甲烷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3.(8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盛有一定量X溶液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Y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
【实验分析】
(1)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图乙可知,图甲滴定管中的Y溶液是 (选填“NaOH溶液”或“稀盐酸”)。
(3)关于图乙、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图乙中c点表示的溶液中Na+和Cl﹣微粒数目相同
B.取图丙中d点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会产生气泡
C.取图乙a点的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再将所得固体溶于水,测得溶液的pH=7,可以得出稀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4)图丁是图甲中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水分子略去),则反应前的“b”表示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拓展迁移】
(5)将40g、10%的NaOH溶液与40g、10%的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 色。
14.(10分)学科融合,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劳动课上,演示制作馒头,老师向已自然发酵的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馒头疏松多孔,口感更好。
一、成分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信息提示】①老师指出白色粉末的成分只涉及到Na2CO3和NaHCO3,其水溶液均呈碱性。
②NaHCO3溶液不与CaCl2溶液发生反应。
③已知NaHCO3受热易分解,而Na2CO3受热难分解。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
【提出猜想】
猜想1:该粉末是Na2CO3
猜想2:该粉末是NaHCO3
猜想3:该粉末是Na2CO3和NaHCO3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
【问题与讨论】
(1)根据步骤①②,甲同学认为猜想1一定正确,乙同学认为根据步骤①②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该结论,请解释其原因 。
(2)结合步骤③现象及信息提示,可知猜想 一定不对。
(3)步骤④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a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2.5g,白色沉淀b的质量 (填“等于”“小于“或“大于”)2.5g,可得出猜想3是正确的结论。
【实验与反思】
(4)请你根据已有化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猜想3是正确的 。
二、组成测定
某处获取的天然碱样品可表示为aNa2CO3 bNaHCO3 cH2O(a、b、c为最简整数比),为测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同学称取该天然碱样品16.6g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图中B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1关闭,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打开进空气,A2关闭。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装置, 。
②反复推拉注射器后称量E、F的质量。
③关闭弹簧夹,加热D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
④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
⑤再次称量E、F的质量。
【问题探究】
(5)补充完成步骤①短线上的操作 。
(6)E中的药品为 ;G的作用是 。
(7)步骤④推注射器时缓缓的目的是 。
(8)根据下表数据计算可得:天然碱的化学式中a:b:c= 。
反应前 反应后
E的质量为100.0g E的质量为102.25g
F的质量为50.0g F的质量为51.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