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末考试
化 学
(本试卷共14小题,满分50分,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S-32 Fe-56 Cu-64 Zn-6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 酒精 B. 天然气 C. 氢能 D. 地热能
2. 下列图标中,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A. B. C. D.
3. 下列对金属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是
A. 铁制品表面刷漆 B. 及时清理铁制品表面锈迹
C. 将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D. 在金属表面进行电镀
4. 我国用新技术提纯了稀有金属铼(Re),为航空航天发动机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高铼酸钠()是铼的重要来源之一,高铼酸钠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3 C. +5 D. +7
5. 国产大飞机C919机壳采用先进的铝锂合金。已知锂(Li)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锂合金属于纯净物 B. 铝表面的氧化铝膜会加速锈蚀
C. 铝锂合金的硬度比铝强 D. 锂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6. “围炉冰茶”使用的道具有干冰、冷泡茶、冰镇西瓜等。在干冰上倒热水营造出“云雾缭绕”的景象,透出丝丝凉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形成“云雾”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B. 干冰由固体变为气体后分子个数增多
C. 干冰可用于作制冷剂 D. “云雾缭绕”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7.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某些学生加热铜片过程中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加热铜片
C. 放置坩埚钳 D. 熄灭酒精灯
8.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B. 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灶具进风口
C. 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D. 夜间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降碳: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 减污: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C. 扩绿: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 D. 增长:大量、无序地开采矿物
10. 将等体积、相同浓度足量稀盐酸,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Mg、Zn、Fe的烧杯中,生成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产生氢气的质量:Mg>Fe>Zn B. 产生氢气的速率:Mg>Zn>Fe
C.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Mg>Fe>Zn D. 反应后烧杯中液体的质量:Mg>Fe>Zn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下图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选择:实验室制取时,若要有效控制反应的速率,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D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性质验证:
①装置E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a.将干燥的石蕊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纸花不变色;b.向集气瓶中的干燥石蕊纸花上喷水,观察到纸花变红。
对比a,b,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②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Ⅱ、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某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5)实验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内均无明显变化,分析可能的原因为______。
(6)经改正后,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7)通过图示中实验不能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补充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______
12. 尽享美好生活,贡献化学力量。
Ⅰ、舞蹈《只此青绿》全国巡演2024年3月15日落地沈阳盛京大剧院
(1)盛京大剧院坐落于浑河五爱隧道西,因其外形酷似钻石被称作“大钻石”,从化学角度看,挖掘隧道的钻探机钻头和昂贵的钻石是同一种物质,其名称是______,该物质是由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剧场舞台设计为“品”字形,内设1800个座位,因容纳人数众多所以防火工作尤为重要,下列做法不符合消防安全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员工的电动车停放在消防通道
B. 万一发生火灾就近乘电梯撤离
C. 通道张贴严禁烟火等防火标识
(3)《只此青绿》创作灵感源自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黑、赭石(主要成分为)、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
①画作用水墨打底,历经千年而不变色,其原因是______。
②矿物颜料用于画作能避免虫蛀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炭黑有吸附性 B.赭石有吸水性 C.孔雀石有毒性
③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猜测它的形成可能与金属铜长期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接触有关,还受______影响。
Ⅱ、“为高铁‘启航号’设计并制作车牌”的实践活动
【准备材料】铝板、铁板、铜板、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4)用砂纸打磨金属板,向打磨后的金属板上镂刻“启航号”三个字的保护膜。向金属板上滴加蚀刻液。
①第一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作蚀刻液,其中无法完成金属蚀刻画的金属板是______。
②第二组同学以铁为底板,想要制作出红色的图案,则他们可选用的蚀刻液是______,向铁板上滴加蚀刻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清洗车牌,收集实践过程中的废液。
(5)将制作的蚀刻画进行展示,不同小组制作的车牌图案有些是凸起的,有些是凹下去的,这是因为当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作蚀刻液时,由于______,得到的蚀刻画是凹下去的;当选择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等作蚀刻液时,由于______,得到的蚀刻画是凸起的。
13. 阅读下面文章。
燃油车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有面临枯竭的风险,且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为改变这一困境,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来源。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储能技术,其具有体积小、电容量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其放电后可通过化学反应重新转化为电能继续使用。锂离子电池一般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部分构成。其中,正极材料主要有磷酸铁锂()等,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放电时则相反(如图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占成本比例较低;正极材料占成本比例较高,大约占电池成本的30%。目前已批量应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钴镍锰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不同正极材料的性能如表所示。
正极材料 能量密度 平均输出电压/V 循环次数
钴酸锂 135~145 36 ≥300
钴镍锰酸锂 155~190 3.5~3.6 ≥800
锰酸锂 100~120 3.7~3.9 ≥500
磷酸铁锂 130~150 3.2~3.3 ≥2000
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量会缓慢衰退、不耐受过充过放。储存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也会缓慢衰退,衰退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容量减小百分率来表示,衰退速率与充电电量和储存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优异的锂离子电池将会被广泛应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有______(写一条即可),磷酸铁锂中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2)如图1所示,该过程应为锂离子电池______(选填“充电”或“放电”)过程。石墨具有______性,因此能作为电池的负极材料。
(3)由表1可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循环次数最多的是______。除表1数据外,工业上大量生产该材料,还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写一条即可)。
(4)根据图2分析,下列储存条件最优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充电电量50%,储存温度25℃ B. 充电电量100%,储存温度40℃
C. 充电电量50%,储存温度40℃ D. 充电电量100%,储存温度25℃
(5)为提高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锂元素的回收率,根据图1所示,废旧电池拆解前应进行的处理是______。
(6)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请你另外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
14. 金属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有关金属的实验探究。
【认识金属材料】
(1)取一段镁铝合金的金属片和一片纯镁片,相互刻画,能留下明显划痕的是______。
(2)将一段镁铝合金按图示进行实验,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火柴燃烧,则说明该合金具有导热性和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铜锌合金有优异机械性、导电导热性和电磁屏蔽性,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航天航空、机械等领域。下图为部分金属、合金的熔点,其中能表示铜锌合金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探究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4)小明无意间将硫酸铜溶液加入正在反应的锌与稀硫酸的锥形瓶内,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变快,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在6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颗相同的锌粒后,再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按下表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A B C D E F
加入硫酸铜溶液的体积/mL 0 0.5 1 1.5 2 4
加入水体积mL 4 3.5 3 2.5 2 0
收集50mL氧气所用的时间/s 348 246 190 165 230 360
①分析上表A~D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的用量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是______。
②E、F实验中发现收集氢气所用的时间变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应用】
(5)镀铜可以使金属制品更美观、抗腐蚀性更强。下图是某锌制品镀铜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①请补全图中镀铜后溶液中的离子:______。
②称得镀铜后该锌制品的质量减少了0.5g,则所镀铜的质量为______g。
【金属的冶炼】
(6)《天工开物》中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炼铁工艺,炼铁如下方把木柴“架”起来燃烧,其目的是______。
(7)我国钢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用1000吨含80%的氧化铁的赤铁矿炼铁,理论上炼得铁的质量为______吨。
九年级期末考试
化 学
(本试卷共14小题,满分50分,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S-32 Fe-56 Cu-64 Zn-6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1题答案】
【答案】(1)锥形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
(3) ①. C ②. a
(4) ①. 能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铝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与溶液的反应
(6) ①. Al+3AgNO3=Al(NO3)3+3Ag ②. 置换反应 ③.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7)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12题答案】
【答案】(1) ①. 金刚石 ②. 原子 (2)AB
(3) ①.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②. C ③. 二氧化碳
(4) ①. 铜板 ②. 硫酸铜溶液 ③.
(5) ①. 金属被溶解(合理即可) ②. 金属被置换(合理即可)
【13题答案】
【答案】(1) ①. 体积小##电容量高##循环寿命长等 ②.
(2) ①. 充电 ②. 导电
(3) ①. 磷酸铁锂 ②. 成本(答案不唯一) (4)A
(5)对电池进行充分放电
(6)太阳能(答案不唯一)
【14题答案】
【答案】(1)纯镁片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a (4) ①. 硫酸铜溶液的用量越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越快 ②. 生成的铜覆盖在锌的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合理即可)
(5) ①. Zn2+ ②. 32
(6)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柴充分燃烧
(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