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2025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2025年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高2022级高三二模考试
化学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Fe-56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苯、苯乙烯、环己烷
B.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可以发生水解
C.以苯甲醇为原料可以制得苯甲酸
D.分子式为的有机物一定能和钠反应产生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单质钾与水反应:
B.用KSCN溶液检验:
C.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22
3.下列指定条件下的离子组中所有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酸性溶液中:
B.溶液中:
C.强碱性溶液中:
D.无色透明溶液中:
4.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A.CO2的比例模型:
B.的电子式为:
C.的结构式: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5.实验是探究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装置、实验操作与目的均正确的是
装置
操作与目的 A.用标准液滴定溶液 B.用于实验室制备
装置
操作与目的 C.用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D.用于的尾气吸收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Mg有强还原性,可用于钢铁的电化学防护
B.的键能强于,的热稳定性比的高
C.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是一种两性化合物
D.通过引入有机基团转化为低熔点、易挥发的
7.中学阶段某些常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X是单质,甲中含有硫元素,则甲、乙、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依次升高
B.若X是单质,甲中含有氮元素,则甲、丙可能都是非电解质
C.若甲、乙、丙的焰色都为黄色,则乙可能是碳酸钠
D.若X是,则甲一定是单质
8.一种新型合成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和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B.“固氮”和“转氮”过程均属于人工固氮
C.该合成氨过程中,参加反应的N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该合成氨过程中,所有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9.由物质I经两步转化可制得抗凝血剂药物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I的名称是邻羟基苯甲酸 B.1mol Ⅱ发生水解,最多可消耗3mol NaOH
C.Ⅲ的分子式为 D.可用的溶液检验Ⅲ中是否含有I
10.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Ⅰ除去苯中的三溴苯酚
B.用装置Ⅱ证明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C.用装置Ⅲ证明不同浓度硝酸还原产物可为NO、NO2
D.用装置Ⅳ制备并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
11.中国科学院福建研究所制备了一种新型铋基ZMOF(Bi-ZMOF)材料,将其用做Zn-CO2电池的电极,可提高电池放电效率,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双极膜中H2O解离的H+和OH-在电场作用下向两极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锌电极的电势高于Bi-ZMOF电极的电势
B.放电时,每消耗0.2mol Zn,双极膜内解离3.6g H2O
C. Bi-ZMOF电极的反应式为:CO2+2H+-2e-=HCOOH
D. Bi-ZMOF电极具有吸附CO2,并催化CO2转化为HCOOH的作用
12.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W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他各层电子数之和,由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可用作高分子聚合物的引发剂,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基态W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空间运动状态
C.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D.Y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13.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8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碳原子总数为2
B.25℃,0.01水溶液中的数目小于0.01
C.标准状况下,11.2L HF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
D.1mol环戊烯()中含有键的数目为5
14.将4 mol NO(g)和4 mol CO(g)充入一个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2CO(g)2CO2(g)+N2(g) ΔH<0,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在催化剂、一定温度下对该反应进行研究,经过相同时间测CO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反应速率v=v正 v逆=k正·c2(NO)·c2(CO) k逆·c2(CO2)·c(N2),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A.图像中A点逆反应速率小于B点正反应速率
B.2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0.5
C.200℃时当CO的转化率为40%时,v正∶v逆=20:81
D.C点转化率低于B点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活性降低或平衡逆向移动造成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本题12分)盐湖卤水(主要含Na+、Mg2+、Li+、Cl-、和硼酸根等)是锂盐的重要来源。一种以高镁卤水为原料经两段除镁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常温下,。相关化合物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含硼固体中的B(OH)3在水中存在平衡:(常温下,);B(OH)3与溶液反应可制备硼砂。常温下,在硼砂溶液中,水解生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OH)3和,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溶液pH= 。
(2)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精制Ⅰ后溶液中Li+浓度为,则常温下精制Ⅱ过程中浓度应控制在 以下。若脱硼后直接进行精制Ⅰ,除无法回收HCl外,还将增加 的用量(填化学式)。
(3)精制Ⅱ的目的是 ;进行操作X时应选择的试剂是 。
16.(本题14分)连二硫酸锰晶体()呈红色,可用于蔬菜、水果等保鲜。受热易分解为和。实验室中可利用饱和水溶液与反应制备连二硫酸锰,同时有生成,其制备装置和具体步骤如下:
I.在B的三口烧瓶中盛装适量和400mL蒸馏水,控制温度在7℃以下,将A中产生的通入B中,反应过程中保持C中管口有少量气泡持续冒出。
Ⅱ.待烧瓶中全部反应完,反应液呈透明粉红色时,停止通。
Ⅲ.将装置C换为减压装置,一段时间后将B中的溶液转移至烧杯中。
IV.向溶液中加入适量连二硫酸钡溶液,搅拌,静置,过滤。
V.对滤液进行浓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对B中烧瓶可采取的控温方式是 。
(2)C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保持C中有少量气泡持续冒出的目的是 。
(3)有同学指出装置A、B之间需要进一步完善,完善的措施是 。
(4)步骤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
(5)步骤Ⅲ中进行减压操作的目的是 。
(6)步骤IV中加入连二硫酸钡溶液的作用是 ,过滤出的滤渣是 。
17.(本题16分)Lumiracoxib(有机物G)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试剂,可按如下方法进行合成:
已知:①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B的结构简式为 。
(2)由D生成E分两步进行,第ii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可溶于THF()。一是因为二者结构相似,二是因为 。
(4)X是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则X的结构简式为 。
①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②与D的官能团相同;③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且手性碳上未连接氢原子。
(5)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 ;合成路线中设计了D→E和F→G两步,目的是保护,否则D直接合成G可能有副产物,预测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6)根据以上信息,设计以、和为原料合成的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
18.(本题16分)丙烯()是合成高聚物的重要原料。由丙烷生产丙烯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I】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
反应I: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在 (选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2)为提高丙烯的产率,设计了一种管状反应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中选择性透过膜透过的一种产物分子X是 ,该反应器能提高丙烯产率的原因是 。
(3)以下是在某催化剂上丙烷脱氢的反应历程图(*表示吸附在催化剂上,TS表示过渡态)
研究表明键的断裂是反应中的速控步骤(速率最慢的基元反应),实验测得用和(注:D是氘,键能:)进行反应的速率近似相等。据此可知,上述反应历程图中速控步骤基元反应的方程式为 。图中对应的能量:是 (选填①或②),“”是 (选填③或④)。
【方法Ⅱ】氧化丙烷脱氢制丙烯
除发生反应I外,投入还会发生反应Ⅱ:
(4)已知:

则计算反应Ⅱ的 。
(5)在压强为P kPa条件下,下图分别是1mol丙烷单独投料和丙烷、各1mol一起投料时,丙烷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温度为900K时,由图计算反应I的压强平衡常数 kPa;900K投入时,发生反应I和II,计算的平衡转化率 %(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D D D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A A C
15.(1) [B4O5(OH)4]2-+5H2O2B(OH)3+2[B(OH)4]- 9.34(1分)
(2) Mg(OH)2、CaSO4 5.5×10-4 CaO和Na2CO3
(3) 提高Li2CO3的纯度,避免混有CaCO3杂质 盐酸(1分)
16.(1)冰水浴或低于7℃的冷水浴
(2) 吸收防止污染 (1分) 确保B中水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3)A、B间增加防倒吸装置
(4)
(5)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或降低的溶解度,或使从溶液中逸出
(6) 将转化为连二硫酸锰 (1分)
17.(1) 羧基
(2)
(3)N上的H原子可与THF的O原子之间形成氢键
(4)
(5) 取代反应 或
(6)
18.(1)高温(1分)
(2) (1分) 透过膜层再经Ar吹扫,使脱离平衡体系,平衡正向移动,丙烯的产率提高
(3) ① ③
(4)
(5) 40.6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1 My day Part B(1) Let's try Let's talk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浙教版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