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Fe:56 Zn:65 Ca:40 Cl:35.5 K:39 Mn:55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对下列材料的使用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石器 ②陶器 ③青铜器 ④铁器 ⑤塑料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③⑤ C. ②①③④⑤ D. ②①④③⑤
2. 重庆温泉资源多,温泉水中溶解了多种矿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滤可以降低温泉水的硬度
B. 活性炭可以吸附温泉水中色素
C. 过滤可以除去温泉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D. 温泉水经蒸馏后可以获得纯水
3. 以下生产氧气方法,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 电解水 B. 光合作用 C. 分离液态空气 D. 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4. 氮化镁()是高强度钢冶炼的添加剂。若保存不当,氮化镁()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
A. B. C. D.
5. 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提示:溶于水)
A. 锰可以与稀盐酸反应 B. 铁能与硫酸锰溶液发生反应
C. 打磨过的铝丝能与硫酸锰溶液发生反应 D. 打磨过的镁条能与硫酸锰溶液发生反应
6. 2024年7月26日,巴黎奥运会主火炬采用了轻质、高效、安全的生物丙烷燃料。生物丙烷来自可再生原料,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体现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如图是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丙、丁都属于空气成分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没变 D.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7. 某同学用图Ⅰ和图Ⅱ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Ⅰ所示实验中乙烧杯的作用是作对照
B. 图Ⅱ所示实验中试管D中的浓氨水比试管A中的浓氨水先变红
C. 两个实验都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图Ⅱ所示实验可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8.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的发生装置,不能起到“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提示:铜不与盐酸反应)
A. B. C. D.
9.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 一定量的木炭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B.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金属镁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D. 电解水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计18分。)
10. 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3Hg ②Fe3+ ③SO3 ④3S2- ⑤3H2O2 ⑥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____;
(2)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_____;
(3)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是_____;
(5)表示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___;
(6)表示离子个数的是________。
11. 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并填空。
(1)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说明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
(3)C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说明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写出此过程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______。
(4)一种洗气装置如图D所示,为了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瓶中试剂X是______,气体应从装置的______(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三、实验及探究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计19分)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常在试管口放一小刚棉花,目的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用B装置收集氧气,体现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收集满时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停止加热时,为防止倒吸,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熄灭酒精灯”或“把导管移出水面”)。
(3)用上述收集的完成如图C所示的实验,坩埚钳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的目的是______,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
(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向装置甲中通入空气,甲中的热水压入到乙中,甲、乙中的白磷均燃烧。由液面降低后甲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______;由热水进入后乙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______。
13.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 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查阅资料】CuSO4+2NaOH=Na2SO4+Cu(OH)2↓
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阅资料】小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试剂如图A所示,小强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试剂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小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实验结束后,小明观察到天平的指针_____(填“平衡”“偏左”或“偏右”,下同),小强观察到天平的指针_____。
【结果分析】
(2)你认为_____(填人名)的实验方案合理,另一个实验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
【实验结论】
(3)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______。
【反思评价】
(4)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在_____进行。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4. 我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主要反应原理为ZnCO3+2CZn+3CO↑,现用200 kg炉甘石与足量碳充分反应,反应中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炉甘石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
(2)此过程中产生CO的质量是________kg。
(3)计算此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计18分。)
【10题答案】
【答案】 ①. ⑤ ②. ⑥ ③. ② ④. ③ ⑤. ① ⑥. ④
【11题答案】
【答案】(1) ①.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②. 密度比空气大
(2) 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3) ①. 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②. ③.
(4) ①. 澄清石灰水 ②. a
三、实验及探究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计19分)
【12题答案】
【答案】(1)铁架台 (2) ①. 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②. ③. 不易溶于水 ④. 当瓶口有较大气泡产生时 ⑤. 把导管移出水面(合理即可)
(3) ①. 充分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合理即可) ②. 变浑浊
(4) ①.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与氧气接触 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3题答案】
【答案】(1) ①. 产生气泡 ②. 平衡 ③. 偏右
(2) ①. 小明 ②.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3)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4)密封装置 (5)①②⑤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4题答案】
【答案】(1)1 : 1 : 3
(2)84 (3)解:设炉甘石中ZnCO3质量为x
=
x=125kg
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100%=62.5%
答: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62.5%。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重难点提升练习题(含解析)

下一篇:7.2.1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自检定时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