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监测
九年级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座位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n-55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中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涂黑。
1. 11月30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顺利将卫星互联网技术实验卫星、技术实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火箭转运 B. 总装调试 C. 燃料注入 D. 点火发射
2. 生活中常见的“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 1个氟原子:F B. 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C. 2个氮分子:2N2 D. 3个铁离子:3Fe2+
4. 氩氦刀是一种低温冷冻微创治疗肿瘤设备。如图是氩和氦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氦、氩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 氦气的化学式是He2
C. 氩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8
D. 氦、氩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
5. 甲醇(CH3OH)被称为“液体阳光”,其制备原理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
B.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有三种化合物
C 利用该反应可减缓温室效应
D.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4
6. 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类观:单质只由同种元素组成,因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C. 能量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能量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 转化观:水通电分解和双氧水分解都属于分解反应,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2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
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化学知识。
(1)净水:《天工开物》记载一种净水方法:“宜捣蒜少许,投入水缸中,以使水沉淀净化。”蒜可加速水中难溶性杂质沉降,蒜与自来水厂中使用的______(填物质名称)的作用相似。
(2)酿酒:《蓬龙夜话》中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于石洼中,酝酿成汤,闻数百步。”“汤”即酒,其主要成分为乙醇(C2H5OH)。从微观角度解释“闻数百步”的原因是______。
(3)煮糖:《泉州府志》记载:“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这段文字记载了煮糖时加些“墙土”可以除色制白糖,说明此“墙土”具有______性。
【科普阅读】
8. 我国首次将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应用于电力系统。
光伏发电制氢:利用太阳能发电产生余电将水分解并转化为氢气,得到“绿氢”。
固态储氢:利用固体与氢气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等作用,可以把氢气储存起来。如镁系合金储氢原理之一是镁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镁(MgH2)。
固态氢能发电:其形式之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固态储氢装置释放的氢气注入燃料电池。氢气在燃料电池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直流电,实现能量的转化,为我们提供“绿电”。
能源站通过氢能的制取、储存、发电、加氢一体化,实现“绿电”与“绿氢”之间的灵活转换,很好地解决了新能源发电过程中随机性、季节性波动强的难题。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光伏发电得到的“绿氢”,主要利用_____发电产生的余电将水分解而获得。
(2)镁系合金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储存氢气,氢化镁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据此推测,镁系合金储氢装置储氢时需要注意_____。
(3)固体氢能发电中,氢气在燃料电池中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9.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从图中选用的装置为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到的O2不纯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10. 如图为工业上以空气、煤等为原料经过一定步骤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图(部分产物已略去)。
第一步:分离空气: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
(1)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不同,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______(选填“氮气”或“氧气”)。
【查阅资料】①在同等条件下,碳分子筛对不同气体的吸附强度不同,如图2所示;②碳分子筛可以再生,能重复使用。
(2)根据图2所示,被吸附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第二步:合成尿素
(3)流程图中步骤②中N2和H2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流程图中步骤③中煤的燃烧为合成尿素提供能量,但不合理地燃烧煤等化石燃料可能会导致______等环境问题。(写一条即可)
【科学探究】
11. 硫酸铜是实验中常见的化学试剂,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硫酸铜的性质、应用、获取等方面进行项目化的研究。
任务一:研究硫酸铜的性质
【查阅资料】固体硫酸铜粉末呈白色,遇水会变蓝。
【进行实验】
(1)将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任务二:利用硫酸铜的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将锥形瓶中的铁丝与硫酸铜溶液放在天平左盘,调节天平平衡,将硫酸铜溶液倒入放有铁丝的锥形瓶中,观察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将装置放在天平左盘,观察指针。
【实验现象】
(2)铁丝表面有_____固体出现,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
任务三:探究硫酸铜的获取
(3)制备硫酸铜的一种方案为(Cu+H2O2+H2SO4=CuSO4+2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进行实验】
利用以上原理进行实验,发现制备硫酸铜过程中开始时有少量气泡产生,后来反应剧烈并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分析讨论】
(4)同学们用试管收集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为氧气。请写出检验氧气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与结论)______;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是过氧化氢在某因素的影响下快速分解产生了氧气。
【提出问题】制备硫酸铜过程中是哪些因素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
【作出猜想】
(5)猜想一:由于反应中生成的CuSO4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猜想二:由于温度升高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猜想三: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快速产生气泡
(6)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三,说明______;对比实验______和实验______。说明生成的CuSO4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12. 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通过焙烧MnCO3制取Mn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MnCO3+O22MnO2+2CO2。
(1)MnCO3中锰、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230gMnCO3通过焙烧最多制得MnO2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红山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监测
九年级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中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涂黑。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2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
【7题答案】
【答案】(1)明矾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吸附
【科普阅读】
【8题答案】
【答案】(1)太阳能 (2)保持环境干燥(合理即可)
(3)
【9题答案】
【答案】(1)锥形瓶 (2) ①. AC##CA ②.
(3)没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10题答案】
【答案】(1) ①. 沸点 ②. 氮气
(2)二氧化碳## CO2
(3)化合 (4)酸雨(合理即可)
【科学探究】
【11题答案】
【答案】(1)固体粉末变蓝色
(2)红色 (3)H2O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5)生成的CuSO4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
(6) ①. 温度升高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②. 二 ③. 三
【12题答案】
【答案】(1)55:12:48
(2)解:设生成MnO2的质量为x。
解得
答:生成MnO2的质量为17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