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24秋季九年级期末诊断检测
化学学科
本试卷共7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打铁花”是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表演,表演者先将生铁熔化成铁水,再用工具将铁向空中用力抛出,熔化的铁水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的精彩场景。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生铁熔化 B. 击打铁水 C. 铁水氧化 D. 铁水凝固
2. 下列选项没有用到金属材料的是
A. 人面鱼纹彩陶盆 B. 铜导线 C. 鹅城大桥 D. 高铁钢轨
3. 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为了加强防火意识,在森林入口处应悬挂的标志是
A. B. C. D.
4. 学习科学家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徐寿创造许多元素中文名称 B. 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 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D. 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方便日常生活,开私家车出行 B. 节约用水,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 烘托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 D. 积极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6. 认识燃烧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好消防安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是利用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原理
B. 用水喷淋灭火主要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需要检验纯度
D. 冬天用煤炉取暖时注意室内通风以防止中毒
7.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石墨粉润滑生锈的门锁 石墨有导电性
B 制作水果沙拉,切开的苹果表面变色 切开的苹果表面发生了缓慢氧化反应
C 擦干被雨淋湿了的自行车 防止金属部件生锈
D 清理家里的鱼缸后往鱼缸里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示2个氢元素 B. 表示2个氧原子
C. 表示2个水分子 D. 表示1个铁离子
9. 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钕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钕原子核外有60个电子 B. 钕的原子质量是144.2
C. 钕属于金属元素 D. 钕的原子序数是60
10. 下图为处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B. 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不变
C. 丁化学式为
D. 生成物中丙和丁分子个数比是
11.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B. 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D. 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12.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中,涉及到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安全、规范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加铁钉 D. 称量
13.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反应
B.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同种元素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该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 方案
A 证明酒精含有碳元素 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 除去中的 高温煅烧
C 鉴别和碳粉 观察颜色
D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15. 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将三支试管(①中充满N2;②、③中充满空气)同时放入50℃的水中,观察到只有②中有白烟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比①和②可说明N2不支持白磷燃烧
B. 对比②和③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C. 对比①和③可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D. 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和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试管_______(填“A”或“B”)中的气体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此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2)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静置后采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过滤,图2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3)某同学制作了图3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可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4)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4)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科普阅读】
17.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图1)。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_______和低温。
(2)可燃冰有望被成为“未来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写一条)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请你再说出一种新能源_______。
(3)根据图2、图3,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位
c.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
(4)目前可燃冰的开采还处于试采阶段。我国家庭用的燃料大多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这时可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天然气灶空气进气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8. (一)气体制取及性质
(1)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不能选用D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
(2)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操作 现象 性质
将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 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二)跨学科实践活动
化学制氧机(原理图见下图)利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产生氧气。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过碳酸钠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3)反应仓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加湿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杂质,使氧气变得湿润,而且根据_______来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
(5)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需要携带简易供氧器。选择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填序号)
a.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所制气体性质
c.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d.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e.是否安全、环保
f.制得气体是否纯净
【科学探究】
19.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我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如图,一周后发现,甲乙中铁钉没有明显变化,丙中铁钉明显锈蚀。
(1)图乙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对比上图中甲和丙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铁生锈需要与________接触。
(2)防止炒菜铁锅生锈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探究二:探究铬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作出猜想】
(3)结合已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聪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________;猜想2:;猜想3:;
【查阅资料】铬为银白色金属,硫酸亚铬溶液显蓝色。
【进行实验】
(4)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①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铬片浸入盛有适量的_______溶液的试管中 铬片上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金属活动性:
②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盛入有适量溶液的试管中 铁片上_______,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金属活动性:
【结论与解释】
(5)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知识运用】
(6)向盛有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滤渣中一定有________。(填序号)
a. b. c.和 d.
20. 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都应该加入低碳行动的行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的含量过高,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2)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_______;②增加二氧化碳吸收。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填序号)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海水吸收 d.化石燃料的燃烧
(3)的捕集、封存与利用。某化学科研小组为一工厂设计了一种捕集烟气中并转化利用的装置,其流程如图所示:
①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流程中对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该过程_______(填“能”或“不能”)减少的总量。
③的利用: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新型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汽油(如下图)。
X是一种单质,其化学式为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Ⅰ中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为生活中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1. 在高温条件下,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1)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被还原,需要木炭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小组同学将氧化铜和炭粉按照的质量比在隔绝空气的容器中持续加强热,通过传感器测得容器内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时密闭容器中的质量减少的原因:_______。
②时容器内气体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
惠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24秋季九年级期末诊断检测
化学学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2:1 ②. A ③. 氢、氧元素
(2) ①. 玻璃棒 ②. 引流 (3)吸附 (4)c
【科普阅读】
【17题答案】
【答案】(1)高压 (2) ①. 热值高、污染小 ②. 核能(氢能、地热能等) (3)b、c
(4) ①. ②. 调大 ③. 提供充分的氧气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B ③.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 (4)产生气泡的速率 (5)bf
【科学探究】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隔绝氧气 ②. 水 (2)用完擦干
(3)
(4) ①. 稀硫酸 ②. 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5) ①. Fe>Cr>Cu ②.
(6)d
【20题答案】
【答案】(1)温室效应
(2) ①.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②. ac
(3) ①. ②. 不能 ③. H2 ④.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置换 ②. 升高
(2)设需要木炭的质量为x,则
解得x=6g
答:需要木炭的质量为6g。
(3) ①. 高温下生成的二氧化碳与剩余的碳继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