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制作简易杆秤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第二学期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2.2 制作简易杆秤》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图四个杠杆,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起重机的吊臂是省力杠杆
B.图乙指甲钳中既有省力杠杆也有费力杠杆
C.图丙开瓶起子支点是B,A点受到的阻力竖直向上
D.图丁钓鱼竿受到的阻力就是鱼的重力
2.如图是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用脚踏碓(duì)舂(chōng)米(将稻谷去皮)的情景。脚踏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木杠绕着O点能够上、下转动,杠的前端装有锥形石头,不断用脚踩踏木杠后端,就可以舂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碓头部较细,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
B.脚踏碓相当于省力杠杆
C.使用这种杠杆可以省距离
D.人脚越靠近O点越省力
3.如图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在井上汲水的桔槔,它的前端系一木桶,后端系一质量适当的配重物。木桶装满水后,为了减小人向上提水时所需的拉力,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配重靠近支点 B.将水桶远离支点
C.适当增大配重 D.将支点远离地面
4.如图所示为指甲剪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甲剪可以看作是镊子和羊角锤的合体
B.指甲剪的剪刀片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
C.ABC杠杆是费力杠杆
D.指甲剪由两个杠杆组成
5.如图节选自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淮南万毕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汲水桔槔”中,井上汲水的桔槔属于杠杆
B.乙图“簸扬稻谷”中,能分离不饱满稻谷是利用簸箕具有惯性
C.丙图“磨冰取火”中,凸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D.丁图“赶稻及菽”中,牛拉石碾的力与石碾拉牛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6.如图为建筑工地搬运砖头的独轮车,工人抬起车把时,车体可以看成一个杠杆,不计一切摩擦。关于这个杠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轮子的中心是杠杆的支点
B.砖头摆放的位置越远离车轮,工人抬起时越费力
C.工人手握的位置靠近把手末端A点越省力
D.人对车把向上的拉力F大于车体和砖头的总重力G
7.据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碓(duì)是种用来舂米的石制工具,是中国传统农耕工具中的舂捣器。如图所示,使用碓时,劳动者站在杆的一端,一脚立于地,一脚踏碓,杵(chǔ)头就连续起落,去掉石臼中糙米的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碓在使用过程中是一个省力杠杆
B.将杵头抬高,下落过程中机械能越来越大
C.若要省力,可将支点靠近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前移
D.碓利用“杵”与“臼”之间的压力和摩擦力对糙米进行加工
8.初中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生物学中也有物理知识的广泛运用,下列描述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蒸馏水的制备是利用水的汽化及水蒸气的液化
B.如图中,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是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性质
C.如图中,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可视为一种省力杠杆
D.如图中,鱼主要是利用了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水的相互作用在水中游泳
9.如图为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当巨木太重无法抬起时,下列改进方法可行的是(  )
A.减少横杆右端的人数
B.将支架向左移动
C.横杆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
D.增大横杆上悬绳与支架间的距离
10.桔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灌溉机械。如图所示,在水边架一个杠杆,前端系提水工具,后端坠重物,即可一起一落地汲水。下列关于桔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后端的重物越大越好
B.支点在杆的前端系绳处
C.向上汲水时动力臂不变
D.人用力向下拉绳子时,桔槔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在沈括书写的《梦溪笔谈》中提到的“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一句应用了光的    现象;如图1,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撰写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了民间捣谷的舂,是应用了    条件;如图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琵琶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发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2.壮丽辉煌的咸阳宫曾巍然矗立于八百里秦川,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关于这座宫殿的描述。如图所示的是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宫殿时搬动巨大木料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到其他地方。在支架下端垫有底面积较大的石块,其目的是    压强;如果他们无法将巨木抬起,请你提出一个抬起巨木的改进方案:   。
13.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到其他地方。如果他们无法将巨木抬起,请你提出两个有可能抬起巨木的方案。
方案一:   。
方案二:   。
14.“饸饹”是山西的一种面食,如图所示为“饸饹”压制工具的简化图。按压手柄,活塞挤压面团形成一根根面条。选择按压手柄    (选填“A”或“B”)处更轻松。为防止按压手柄时打滑,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15.船桨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所示,A为支点,要使划船时所用的力小一些,则运动员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    (增大/减小)一些。船桨属于    (省力/等臂/费力)杠杆,使用它的优点是    (省力/省距离/省功)。
16.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这种开关可以看作    (一种简单机械)。其中    较易损坏,按动这种开关时,相当于    较小,故按动需用的力较大。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7.阳光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身心,而且也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运动时也涉及了很多杠杆知识。请你分析下列问题:如图所示,同学们在做腹背运动时,如果弯一下腰,肌肉就要付出接近1200N的拉力,这是由于在腰部肌肉和脊骨之间形成一个    杠杆。当某同学弯腰提起重物时,为了避免肌肉被拉伤,正确的姿势是尽量使重物靠近身体(脚),这种做法的依据是    ,请在图中画出F的力臂图。
《12.2 制作简易杆秤》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A D D C B D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图四个杠杆,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起重机的吊臂是省力杠杆
B.图乙指甲钳中既有省力杠杆也有费力杠杆
C.图丙开瓶起子支点是B,A点受到的阻力竖直向上
D.图丁钓鱼竿受到的阻力就是鱼的重力
【解答】解:
A、图甲起重机的吊臂是一个杠杆,由图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起重机的吊臂是费力杠杆,但能省距离,故A错;
B、指甲钳中,杠杆AFC的支点在C,由图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杠杆AFC是省力杠杆;杠杆OFD支点在O,杠杆AFC对OFD的压力为动力,则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OFD是费力杠杆,可见指甲钳中既有省力杠杆也有费力杠杆,故B正确;
C、图丙开瓶起子支点是A,阻力作用在B,起子受到的阻力竖直向下,故C错;
D、图丁钓鱼竿受到的阻力是绳子对鱼竿的拉力,不是鱼的重力,故D错。
故选:B。
2.如图是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用脚踏碓(duì)舂(chōng)米(将稻谷去皮)的情景。脚踏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木杠绕着O点能够上、下转动,杠的前端装有锥形石头,不断用脚踩踏木杠后端,就可以舂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碓头部较细,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
B.脚踏碓相当于省力杠杆
C.使用这种杠杆可以省距离
D.人脚越靠近O点越省力
【解答】解:A.碓头部较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A错误;
B.脚踏碓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错误;
C.脚踏碓相当于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故C正确;
D.人脚越靠近O点,动力臂越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小,越费力,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在井上汲水的桔槔,它的前端系一木桶,后端系一质量适当的配重物。木桶装满水后,为了减小人向上提水时所需的拉力,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配重靠近支点 B.将水桶远离支点
C.适当增大配重 D.将支点远离地面
【解答】解:如下图所示,O为支点,配重A对杠杆的拉力作用在C点,水桶对杠杆的拉力作用在D点,且F配重=G配重,F水桶=G水桶,人的向上拉力作用在B处,
如果杠杆平衡,则有G配重L配重=(G水桶﹣F人)L水桶,木桶盛满水后,水桶的重力不变;
A.将配重靠近支点,则配重的重力力臂变小,配重的重力和力臂的乘积会变小,水桶的重力和力臂的乘积不变,则人向上提水时所需的拉力变大,故A错误;
B.将水桶远离支点,则水桶的重力力臂变大,水桶的重力和力臂的乘积会变大,配重的重力和力臂的乘积不变,则人向上提水时所需的拉力变大,故B错误;
C.适当增大配重,则配重的重力和力臂的乘积会变大,水桶的重力和力臂的乘积不变,则人向上提水时所需的拉力变小,故C正确;
D.将支点远离地面,则水桶的重力和力臂的乘积不变,配重的重力和力臂的乘积不变,则人向上提水时所需的拉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为指甲剪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甲剪可以看作是镊子和羊角锤的合体
B.指甲剪的剪刀片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
C.ABC杠杆是费力杠杆
D.指甲剪由两个杠杆组成
【解答】解:ACD、由图可知该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杠杆ABC支点在B点,动力作用在A点,阻力作用在C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ABC是省力杠杆,类似于羊角锤;
DBO和DEO两个杠杆,杠杆支点在O点,是费力杠杆,类似于镊子,故A正确,CD错误;
B、D处的剪刃做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剪刃对指甲的压强,故B错误。
故选:A。
5.如图节选自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淮南万毕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汲水桔槔”中,井上汲水的桔槔属于杠杆
B.乙图“簸扬稻谷”中,能分离不饱满稻谷是利用簸箕具有惯性
C.丙图“磨冰取火”中,凸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D.丁图“赶稻及菽”中,牛拉石碾的力与石碾拉牛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解:A、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甲图“汲水桔槔”中,直竿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所以井上汲水的桔槔属于杠杆,故A正确;
B、“簸扬稻谷”是由于稻谷具有惯性,饱满稻谷会落在较远的地面上,故B错误;
C、丙图“磨冰取火”中,阳光经冰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说明冰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故C错误;
D、“赶稻及菽”中牛拉石碾的力与石碾拉牛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6.如图为建筑工地搬运砖头的独轮车,工人抬起车把时,车体可以看成一个杠杆,不计一切摩擦。关于这个杠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轮子的中心是杠杆的支点
B.砖头摆放的位置越远离车轮,工人抬起时越费力
C.工人手握的位置靠近把手末端A点越省力
D.人对车把向上的拉力F大于车体和砖头的总重力G
【解答】解;A、因为独轮车的车把被抬起时,轮子的中心固定不动,所以轮子的中心是杠杆的支点,故A正确;
B、独轮车的车把被抬起时,手向上抬的力是动力,砖头和独轮车的总重力为阻力,砖头的位置远离车轮时抬起,增大了阻力臂,其他条件不变,要增大动力,故B正确;
C、独轮车的车把被抬起时,手向上抬的力是动力,砖头和独轮车的总重力为阻力,手握的位置靠近把手末端时增大了动力臂,会更省力,故C正确;
D、因为独轮车的车把被抬起时属于省力杠杆,手向上抬的力是动力,砖头和独轮车的总重力为阻力,所以图中拉力F小于重力G,故D错误。
故选:D。
7.据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碓(duì)是种用来舂米的石制工具,是中国传统农耕工具中的舂捣器。如图所示,使用碓时,劳动者站在杆的一端,一脚立于地,一脚踏碓,杵(chǔ)头就连续起落,去掉石臼中糙米的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碓在使用过程中是一个省力杠杆
B.将杵头抬高,下落过程中机械能越来越大
C.若要省力,可将支点靠近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前移
D.碓利用“杵”与“臼”之间的压力和摩擦力对糙米进行加工
【解答】解:A.碓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一个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将杵头抬高,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越来越小,故B错误;
C.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若要省力,可将支点远离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后移,增大动力臂,减小阻力臂,故C错误;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碓利用“杵”与“臼”之间的压力和摩擦力对糙米进行加工,故D正确。
故选:D。
8.初中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生物学中也有物理知识的广泛运用,下列描述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蒸馏水的制备是利用水的汽化及水蒸气的液化
B.如图中,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是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性质
C.如图中,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可视为一种省力杠杆
D.如图中,鱼主要是利用了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水的相互作用在水中游泳
【解答】解:A.甲图中,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过程,故A正确;
B.乙图中,向下排空气阀收集氢气是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性质,故B正确;
C.丙图中,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可视为一种费力杠杆,故C错误;
D.丁图中,鱼主要是利用了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水的相互作用在水中游泳,故D正确。
故选:C。
9.如图为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当巨木太重无法抬起时,下列改进方法可行的是(  )
A.减少横杆右端的人数
B.将支架向左移动
C.横杆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
D.增大横杆上悬绳与支架间的距离
【解答】解:A、减少横杆右端的人数,减小了动力,则阻力和阻力的乘积不变,而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变小,不能将巨木抬起,故A错误;
B、将支架向左移动,阻力臂变小,动力臂变大,则阻力和阻力的乘积变小,而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变大,能将巨木抬起,故B正确;
C、横杆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减小了动力臂,则阻力和阻力的乘积不变,而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变小,不能将巨木抬起,故C错误;
D、增大横杆上悬绳与支架间的距离,增大了阻力臂,则阻力和阻力的乘积变大,而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不变,不能将巨木抬起,故D错误。
故选:B。
10.桔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灌溉机械。如图所示,在水边架一个杠杆,前端系提水工具,后端坠重物,即可一起一落地汲水。下列关于桔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后端的重物越大越好
B.支点在杆的前端系绳处
C.向上汲水时动力臂不变
D.人用力向下拉绳子时,桔槔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解答】解:A.桔槔使用过程中,如果后端的重物过重,虽然向上汲水时人可以省力,但要拉下绳子时需要更大的力。所以后端的重物不能过重,故A错误;
B.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桔槔使用过程中,绕着与横杆接触的位置转动,所以这个位置是杠杆的支点,故B错误;
C.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动力臂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
D.当人用力向下拉绳子,用桔槔向上提水时,人的拉力小于汲器的重力,桔槔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在沈括书写的《梦溪笔谈》中提到的“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一句应用了光的  直线传播 现象;如图1,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撰写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了民间捣谷的舂,是应用了  杠杆平衡 条件;如图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琵琶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发声的  音调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解答】解:(1)“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说的是鸢和影子变化情况,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捣谷的舂是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因此是杠杆,利用了杠杆平衡。
(3)转轴拨弦三两声,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杠杆平衡;音调。
12.壮丽辉煌的咸阳宫曾巍然矗立于八百里秦川,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关于这座宫殿的描述。如图所示的是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宫殿时搬动巨大木料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到其他地方。在支架下端垫有底面积较大的石块,其目的是  减小 压强;如果他们无法将巨木抬起,请你提出一个抬起巨木的改进方案: 将支架支点左移 。
【解答】解:(1)支架下端垫有底面积较大的石块,是为了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如果他们无法将巨木抬起,可以将支点向左移动,增长动力臂,同时减小阻力臂,从而更加省力。
故答案为:减小;将支架支点左移。
13.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到其他地方。如果他们无法将巨木抬起,请你提出两个有可能抬起巨木的方案。
方案一: 将支架更靠近巨木,缩短了阻力臂、增大了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省力 。
方案二: 支架位置不动,增加横杆的长度,在阻力臂不变条件下增大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省力 。
【解答】解:方案一:在借助省力杠杆把巨木抬起时,可以将支架更靠近巨木,从而缩短阻力臂、增大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省力,从而可以抬起更重的巨木;
方案二:支架位置不动,增加横杆的长度,在阻力臂不变条件下增大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省力,从而可以抬起更重的巨木。
故答案为:将支架更靠近巨木,缩短了阻力臂、增大了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省力;
支架位置不动,增加横杆的长度,在阻力臂不变条件下增大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省力。
14.“饸饹”是山西的一种面食,如图所示为“饸饹”压制工具的简化图。按压手柄,活塞挤压面团形成一根根面条。选择按压手柄  A (选填“A”或“B”)处更轻松。为防止按压手柄时打滑,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在手柄上刻花纹 。
【解答】解:“饸饹”的压制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手柄相当于一个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条件下,若想更轻松即更省力,选择按压手柄A处,这样可以增大动力臂,从而减小动力。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由此可知为防止按压手柄时打滑,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在手柄上刻花纹。
故答案为:A;在手柄上刻花纹。
15.船桨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所示,A为支点,要使划船时所用的力小一些,则运动员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  增大 (增大/减小)一些。船桨属于  费力 (省力/等臂/费力)杠杆,使用它的优点是  省距离 (省力/省距离/省功)。
【解答】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要使动力减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条件下,要增大动力臂,也就是增大两只手之间的距离。
船桨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故答案为:增大;费力;省距离。
16.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这种开关可以看作  杠杆 (一种简单机械)。其中  甲 较易损坏,按动这种开关时,相当于  动力臂 较小,故按动需用的力较大。
【解答】解:把开关当作杠杆模型:由于甲的动力臂较小,所以按动时需要的力较大,容易损坏。
故答案为:杠杆;甲;动力臂。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7.阳光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身心,而且也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运动时也涉及了很多杠杆知识。请你分析下列问题:如图所示,同学们在做腹背运动时,如果弯一下腰,肌肉就要付出接近1200N的拉力,这是由于在腰部肌肉和脊骨之间形成一个  费力 杠杆。当某同学弯腰提起重物时,为了避免肌肉被拉伤,正确的姿势是尽量使重物靠近身体(脚),这种做法的依据是  减小阻力臂,可使动力变小 ,请在图中画出F的力臂图。
【解答】解:读图可知,人弯腰时,相当于杠杆,杠杆的支点在左端,动力在右端,斜向上,阻力作用在中间。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是一个费力杠杆;
提起重物时,为了避免肌肉被拉伤正确姿势是尽量使重物靠近身体,这样可以减小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使动力适当变小,避免肌肉拉伤。
过支点O向F的作用线作垂线,力臂L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费力;减小阻力臂,可使动力变小;见解答。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4 Then and now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下一篇:8.4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第二学期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