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Ti-4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 下列生活常见现象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木炭燃烧 C. 瓷碗破碎 D. 冰块融化
2. 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s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3.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倾倒液体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加热试管中液体
4.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内里有92种元素以及300多种同位素存在,其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 氧元素 B. 氮元素 C. 铁元素 D. 铝元素
5. 书法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之一,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由于碳单质在常温下具有
A. 还原性 B. 稳定性 C. 氧化性 D. 助燃性
6. 如图所示的公共标识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 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C. 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 D.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8.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过程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保持不变
B. 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a管和b管中产生气体质量比约为1:2
D. b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9. 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就地焚烧塑料垃圾
B. 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 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D.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10. 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确定其装置不需要考虑的是
A. 反应物的状态 B. 反应条件 C. 气体的性质 D. 气体的用途
11. 下列方法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A. 过滤 B. 静置沉淀 C. 活性炭吸附 D. 蒸馏
12.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新一代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歼-35A首次公开亮相。其用到钛合金作为主要材料,其中的组分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镍原子的质子数是28 B. 镍元素的符号为NI
C. 一个镍原子的质量是58.69g D. 镍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13. 在化学反应中,若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则生成物C质量
A. 不大于(a+b) B. 等于(a+b) C. 小于(a+b) D. 大于(a+b)
14. 如下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B. 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 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5.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金刚石 ②活性炭 ③氧气 ④干冰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2)可用于切割玻璃是___________。
(3)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____。
(4)可用于冰箱除臭的是___________。
16.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硫黄配硝而后,火药成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3CO2↑+N2↑(此反应发生时放出大量热、物质体积快速增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原子视角分析: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
(2)从分子视角分析:反应放出大量热与物质体积快速增大的关系_____。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用制氧机日渐普及。下图为某种家用型分子筛制氧机工作时气体变化的微观示意图,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
(1)此分子筛工作原理类似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2)分离过程中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请在方框中画出微粒图示。
18. 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下图为二氧化碳转化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质丙()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发生反应后,分子总数目_____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 水是一切生命体存在所必须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的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2)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
20. 国家外交部和我省政府于12月4日下午举行海南自贸港全球推介活动。为了营造良好的自贸港环境,我们要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
(1)写出使用新能源汽车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重要意义。
(2)列举出两种适合海南推广使用的新能源。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21. 根据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甲是___________(填“发生装置”或“收集装置”)。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甲、乙装置进行实验。若观察到装置乙中燃着的蜡烛燃烧更剧烈,则装置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甲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可观察到先熄灭的蜡烛是___________(填“c”或“d”)。据此,在火场逃生时你应___________。
22. “84”消毒液、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某兴趣小组对这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
(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___________,类似分解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3)①用下图实验装置开展实验探究。②向锥形瓶中加入5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0mL 溶液,集气瓶中装满水,量筒中无液体。③将注射器中的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
实验序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量筒收集到水的体积/mL 20 40 48 52 b
加入溶液的体积/mL 4 4 4 4 4
实际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6 a 36 36 36
表中的数据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最后得出实验结论,NaClO作反应物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五、计算题
23. 我国空间站的建造使用了大量的钛和钛合金材料。工业上在高温条件下利用镁和四氯化钛发生反应来制取钛:。
(1)中Mg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若要制取2.4kg金属钛,理论上至少需要金属镁的质量是多少?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5题答案】
【答案】(1)④ (2)①
(3)③ (4)②
【16题答案】
【答案】(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发生变化
(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迅速升高,分子间间隔快速增大
【17题答案】
【答案】(1)过滤 (2)物理
(3)
【18题答案】
【答案】(1)1:2 (2)
(3)减少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题答案】
【答案】(1)煮沸 (2)一水多用,洗澡水冲厕所(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0题答案】
【答案】(1)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节约能源
(2)太阳能、潮汐能(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21题答案】
【答案】(1)发生装置
(2) ①. ②.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 ① d ②.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爬行逃生
【22题答案】
【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中,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2)催化剂 (3) ①. 32 ②. 56
五、计算题
【23题答案】
【答案】(1)+2 (2)设若要制取2.4kg金属钛,理论上至少需要金属镁的质量为x
x=2.4kg
答:若要制取2.4kg金属钛,理论上至少需要金属镁的质量是2.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