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提升测试
九年级化学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O-16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Zn-6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 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 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 硅 B. 硒 C. 氧 D. 锡
2.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三、四周期元素的种数分别是
A. 8、10、18 B. 8、8、18 C. 8、10、16 D. 8、8、32
3. 若用“”“ ”“ ”表示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它们相互组合形成下列四种物质,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4. 将一支敞口试管竖直放在盛有液氮的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出现了少许浅蓝色液体,再将一支带由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中,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A. 木条在试管上部没有复燃,在试管下部复燃
B. 木条在试管上部复燃,在试管下部熄灭
C. 木条始终没有复燃
D. 木条一接近试管口就复燃
5. 等电子体因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而具有某些共性。下列物质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CO2和N2O B. CO和Cl2 C. NO2和CO2 D. SO2和ClO2
6. 实验室选择制取CO2发生装置,需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下列装置中不合适的是
A. B. C. D.
7.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O、、、,这六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
A. 4种 B. 5种 C. 6种 D. 7种
8. 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应用于电子、军事、石油化工等领域。硝酸铈铵[(NH4)XCe(NO3)Y](式中的X、Y为待定数值)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已知硝酸铈铵中Ce的化合价为+4价,则由此可推知硝酸铈铵的正确化学式为
A. (NH4)2Ce(NO3)2 B. (NH4)2Ce(NO3)3 C. (NH4)2Ce(NO3)6 D. (NH4)6Ce(NO3)2
9. 相同分子数目的:①C2H5OH;②CH3OH;③CH4;④C2H4分别充分燃烧,所消耗O2的质量相等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0. 乙醇(沸点为78℃)和二甲醚(沸点为-23℃)是两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它们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乙醇和二甲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化学式为C2H5O,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
B. 乙醇和二甲醚中C元素质量分数不相等
C. 两者分子内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导致其沸点差异
D. 等质量的乙醇和二甲醚在O2中完全燃烧,乙醇产生CO2的质量比二甲醚的小
11.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Fe2O3转化为铁的具体过程是: 。已知铁的氧化物除Fe2O3外,其余均为黑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B. 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氧化铁是否完全转化为铁
C. 该实验中所有的化学反应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 当硬质玻璃管内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时,固体成分是Fe3O4和FeO
12. 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试根据下表数据判断(其它条件都可满足),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
金属 Na Mg Al Cu Fe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 Fe—Cu合金 B. Mg—Fe合金 C. Al—Na合金 D. Cu—Al合金
13. 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现将铜、铁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有关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定一定有Cu,可能有Fe
B. 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含Cu
C. 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有Cu
D. 溶液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Fe和Cu
14. 托盘天平的两端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10.6g碳酸钠(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充分反应后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可向右盘烧杯中加入
A. 6.5g锌 B. 6.2g铜 C. 6g铁 D. 10g碳酸钙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现有一种铁碳合金,其中的碳元素全部以Fe3C的形式存在,且合金中Fe3C的质量分数为36%,计算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则该合金属于______(填“生铁”或“钢”)。
16.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了“火法”冶炼锌的方法:“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倭铅即锌)。“火法”冶炼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 、、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H、2H、3H,制造燃料电池常用1H,制造氢弹常用2H、3H,请根据下图回答:
(1)1H、2H、3H三种原子,______(填“质子”“中子”或“电子”)数目不等。
(2)2H2和O2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2H2O,写出在2H2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在图2的小方框中,把2H2和O2恰好完全反应的反应物微观粒子补画齐全。
18.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为-3价),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2)已知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空气中的______化合,理由是______。
(3)镁条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 如图,A、B、C、D、E、F、G是初中常见的七种不同物质,其中A、D均为黑色粉末,C的溶液为蓝色,F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有在气体E中能剧烈燃烧,“—”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E______,F______。
(2)写出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E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
20. 由镁、锌、铝三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1.4g,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了2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干燥,所得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根据如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并说明判断理由?
(2)关闭图B装置中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并说明判断理由?
22. 科学家研究开发氢能源的脚步从未停止,如图为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制取和贮存氢气的新工艺。
(1)与传统电解法制取氢气相比,该工艺的优点是______。
(2)反应3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下列关于该工艺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反应1需要在ZnFe2O4的催化下进行
B. 反应2中需要不断加入ZnO和Fe3O4
C. 反应3中通入氩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氩气很不活泼的化学性质
23. 按表中要求收集四瓶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并点火实验,结果列于表中、
V(H2):V(空气) 2:8 4:6 6:4 8:2
点火处理 炸 炸 炸 不炸
(1)如何收集混合气[以V(H2):V(空气)=2:8为例]?
(2)由点火实验的结果可知,氢气在空气混合气中爆炸范围的上限在______%(体积,下同)到______%之间。
24. 已知KNO3、Cu(NO3)2、AgNO3三种化合物热分解化学方程式如下:①;②;③;又知NO2与O2在水中反应蹬化学方程式如下:④。某固体可能由上述三种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适量该固体充分加热,得到一定量的气体,将这些气体通入水中,结果全部被吸收,没有剩余,回答:
(1)若该固体是纯净物,指出是哪种化合物,为什么?
(2)该固体不可能是混合物,为什么?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前4小题每空1分,第5小题4分)
25.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可以得到纯净的氮气,同时生成铜和水;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有毒的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并生成了氯化钠和水。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标号),写出该方法制取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______(填标号)中加入固体碱石灰(除杂试剂)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写出该方法中除去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在制取氨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______。
(5)已知CuO被C还原的产物是赤铜Cu2O(红色)。现有CuO和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质量为4.24g,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产物。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全部被过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得沉淀2.00g。试计算所得红色固体产物质量是多少?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提升测试
九年级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题答案】
【答案】 ①. 2.4% ②. 生铁
【16题答案】
【答案】
【17题答案】
【答案】(1)中子 (2) ①. ②. 化合反应
(3)
【18题答案】
【答案】(1)
(2) ①. 氧气##O2 ②.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3)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CuO ②. O2 ③. Fe
(2)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20题答案】
【答案】79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题答案】
【答案】(1)不漏气,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合理即可)
(2)无法确定,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水滴入烧瓶。(合理即可)
【22题答案】
【答案】(1)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2) (3)C
【23题答案】
【答案】(1)集气瓶中盛20%(其容积)的水,盖上玻璃片,倒置放入水槽中、移去玻璃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H2至满,在水下盖上玻璃片,从水中取出倒置放在桌面上。
(2) ①. 60 ②. 80
【24题答案】
【答案】(1)Cu(NO3)2;分解所得NO2、O2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1,通入水中发生反应:,全部吸收。(合理即可)
(2)没有这种组成。由(1)可知,只有当NO2、O2系数之比为4:1时才可能被完全吸收,若为混合物,则不可能出现4:1的情况。(合理即可)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前4小题每空1分,第5小题4分)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D ②.
(2) ①. E ②.
(3)
(4)Cu和CuO可以循环使用,节省试剂;避免使用有毒NaNO2;污染小(合理即可)
(5)解:设所得红色固体产物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等于混合物中碳单质质量,可知4.24g混合物中碳的质量:,氧化铜的质量:4.24g-0.24g=4g。(不用碳的质量进行方程式计算,是因为有可能部分碳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反应)
x=3.6g
答:所得红色固体产物质量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