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力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第二学期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7.1 力》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下列选项中都涉及到一个“力”字,你认为属于物理学中力的范畴的是(  )
A.李英同学的智力较好
B.范宇同学上课时的注意力较集中
C.提起一桶水,需要对桶施加较大的力
D.张斌同学在长跑时,耐力较强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都不随状态、位置、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B.由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如果有一个力产生,一定同时产生相对应的另一个力
C.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D.人推墙,墙没有运动起来,也没有发生形变,墙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5.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的是儿童放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放风筝时,风筝受到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线绳 B.手 C.空气 D.地球
6.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对科学发展是很重要的,力的单位是利用了哪位科学家的名字(  )
A.牛顿 B.瓦特 C.焦耳 D.阿基米德
7.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拿起两个鸡蛋需要的力约为1N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0kg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8.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  )
A.手拉开弓 B.棋子被击打后飞出
C.小明压弯跳板 D.熊猫拉弯竹子
9.拉面是一种美味的传统饮食,下面关于拉面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揉捏面团时,面团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B.揉捏面团时,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运动状态
C.用手拉长面条,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形状
D.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只受到手施加的作用力
10.如图所示,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运动员就会向前运动,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C.运动员对水施加的力大于水对运动员施加的力
D.在游泳的过程中以泳池底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11.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被“长征”5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送入太空。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关于“天和“号与火箭升空的情形,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火箭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大于火箭对气体的推力
B.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却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C.火箭尾部向下喷气,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D.火箭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对气体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火箭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12.关于力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
C.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产生的效果也一定相同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至少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1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D.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一定受力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在2024年11月12日下午,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高中年龄段总决赛中,江苏省江宁足球训练1队获得冠军。比赛中运动员用力将球踢进球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6.篮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是因为受到了   力,它是由于地面发生   而产生的。
17.如图所示,将笔平放在书上,用手推书,使它们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以   为参照物,笔是静止的,此过程中,笔受到   个力的作用。
18.用球拍击打球时,是球拍与球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若以球拍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9.古法榨油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榨油时只需使撞锤撞击木楔子,木楔子就能挤压油饼使之出油。
(1)工人师傅用手推动撞锤撞击木楔子时,为何手也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力?
(2)撞击过程中油饼受木楔子的压力后,会从(图a)变成(图b),请你从力的作用效果方面解释。
《7.1 力》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C D D A A A B C B C
题号 12 13 14
答案 C D D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解答】解:A、手感觉疼痛,原因是手对圆珠笔芯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圆珠笔芯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圆珠笔芯发生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圆珠笔芯形状的变化与重力方向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选项中都涉及到一个“力”字,你认为属于物理学中力的范畴的是(  )
A.李英同学的智力较好
B.范宇同学上课时的注意力较集中
C.提起一桶水,需要对桶施加较大的力
D.张斌同学在长跑时,耐力较强
【解答】解: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A.李英同学的智力较好,不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是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故A不符合题意;
B.范宇同学上课时的注意力较集中,不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是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提起一桶水,需要对桶施加较大的力,是人对水桶有力的作用,是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故C符合题意;
D.张斌同学在长跑时,耐力较强,不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是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都不随状态、位置、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B.由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A.物体的质量不随状态、位置、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密度与种类和状态有关。故A错误;B.由ρ可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B错误;C.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如果有一个力产生,一定同时产生相对应的另一个力
C.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D.人推墙,墙没有运动起来,也没有发生形变,墙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故A正确;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有一个力产生,一定同时产生相对应的另一个力,故B正确;
C、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正确;
D、人推墙,人对墙有作用力,墙对人也有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D。
5.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的是儿童放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放风筝时,风筝受到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线绳 B.手 C.空气 D.地球
【解答】解:放风筝时,风筝受到拉力作用的是线绳产生的弹力,施力物体是线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对科学发展是很重要的,力的单位是利用了哪位科学家的名字(  )
A.牛顿 B.瓦特 C.焦耳 D.阿基米德
【解答】解:A.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力学的贡献尤为突出,因此力的基本单位被命名为牛顿,以纪念他在力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故A正确;
B.瓦特是功率的单位,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故B错误;
C.焦耳是能量和做功的单位,它表示物体做功的多少或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故C错误;
D.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杰出科学家,他在浮力、杠杆原理等方面有重要贡献,但力的单位并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故D错误。
故选:A。
7.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拿起两个鸡蛋需要的力约为1N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0kg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解答】解:A、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则拿起两个鸡蛋需要的力约为1N,故A正确;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kg,故B错误;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幅度不大,故C错误;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错误。
故选:A。
8.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  )
A.手拉开弓 B.棋子被击打后飞出
C.小明压弯跳板 D.熊猫拉弯竹子
【解答】解:
A、人对弓弦的拉力,使弓发生了形变;
B、棋子被击打后飞出,棋子的运动状态改变;
C、小明对跳板的压力,使跳板发生了形变;
D、熊猫拉弯竹子,是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
由此可知,B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B。
9.拉面是一种美味的传统饮食,下面关于拉面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揉捏面团时,面团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B.揉捏面团时,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运动状态
C.用手拉长面条,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形状
D.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只受到手施加的作用力
【解答】解:A.揉捏面团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面团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故A错误;
B.揉捏面团时,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运形状,故B错误;
C.用手拉长面条,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形状,故C正确;
D.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受到手施加的作用力,还受重力,故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运动员就会向前运动,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C.运动员对水施加的力大于水对运动员施加的力
D.在游泳的过程中以泳池底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解答】解:AB.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运动员就会向前运动,说明运动员向后划水的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B正确;
C.运动员对水施加的力与水对运动员施加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
D.在游泳的过程中,以泳池底为参照物,运动员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11.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被“长征”5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送入太空。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关于“天和“号与火箭升空的情形,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火箭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大于火箭对气体的推力
B.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却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C.火箭尾部向下喷气,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D.火箭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对气体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火箭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解答】解:ABC、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气体对火箭的推力和火箭对气体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故A错误,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故C正确,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故B错误。
D、火箭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对气体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受力物体分别火箭和气体,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12.关于力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
C.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产生的效果也一定相同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故A错误;
B、物体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体吸引铁块。故B错误;
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要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要力的方向、大小、力的作用点都相同。故C正确;
D、力作用在物体上,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至少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A、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故A错误;
BC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D.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一定受力
【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故A错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故B错误;
C、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独立存在,故C错误;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在2024年11月12日下午,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高中年龄段总决赛中,江苏省江宁足球训练1队获得冠军。比赛中运动员用力将球踢进球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解答】解:运运动员用力将球踢进球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动状态。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
16.篮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是因为受到了 弹 力,它是由于地面发生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
【解答】解:篮球掉在地上,撞击地面,使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地面在恢复原状时会对篮球有一个向上的弹力作用,使篮球向上弹起。
故答案为:弹;弹性形变。
17.如图所示,将笔平放在书上,用手推书,使它们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以 书 为参照物,笔是静止的,此过程中,笔受到 两 个力的作用。
【解答】解:以运动中的书为参照物,笔和书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笔是静止的。这个过程中因笔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只受到重力和书给它的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书;两。
18.用球拍击打球时,是球拍与球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若以球拍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球 。
【解答】解:球拍打球时,相互作用的力发生在球和球拍之间,球拍对球施加力的作用时,球对球拍施加反作用力,以球拍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球,受力物体是球拍。
故答案是:球。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9.古法榨油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榨油时只需使撞锤撞击木楔子,木楔子就能挤压油饼使之出油。
(1)工人师傅用手推动撞锤撞击木楔子时,为何手也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力?
(2)撞击过程中油饼受木楔子的压力后,会从(图a)变成(图b),请你从力的作用效果方面解释。
【解答】解:(1)工人师傅用手推动撞锤撞击木楔子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手也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力。
(2)撞击过程中油饼受木楔子的压力后,会从(图a)变成(图b),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2024-2025八年级数学下册强化专练专题18.3 矩形【十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第三课时Section B(1a ~ 2e)课时训练-2025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