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球在第1s内的位移为1m,第2s内的位移为2m,下列描述正确
9.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5+22(m),则
昭通市市直中学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为2m/s
A.小球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B.物体的初速度为5m/s
物理
B.小球在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1/s
C.物体的加速度为4m/s
C.小球在第3s初至第4s末的平均速度是7m/s
D.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3页,
D.小球在第3s末的瞬时速度是3m/s
10.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沿直线运动,A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和B的速度一时间图
第Ⅱ卷第4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
5.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它的速度由,变为2,通过的位移为x,下列
像分别为如图3甲、乙所示,则
时90分钟。
说法中错误的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A.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
注意事项:
B.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C通过时,它的瞬时速度为二
图3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A.0~2s过程中,A、B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D.通过时,它的瞬时速度为,√2
B.0~6s内A、B的位移都为0m
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C.A、B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
6.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位置一时间(x-)图线如图1
D.0~2s内与4~6s内,A的速度等大同向,B的加速度等大同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山.龙江大桥如图4甲所示,是保腾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为双向四车道设计,缆索主缆
A.时刻,甲的速度为零,乙的速度不为零
长1950米,宛如两条昂首云天、腾云驾雾的巨龙。两侧总计338根索股,远远望去,
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B.2时刻,甲、乙速度可能相同
整座桥在云雾飘渺中煞是壮观。很多游客途经此地都会驻足欣赏。图乙中A、B、C、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2时刻,甲、乙相遇
D、E为大桥上五根钢丝绳吊索,每两根吊索之间距离相等,若暑期某旅客驾驶汽车
A.“北京时间8点整”指的是时间间隔
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其平均速率
D.43时刻,乙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图1
从吊索A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刚好在吊索E处的观景口停下,汽车通过吊索D
7.热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从地面以2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25m高度
时的瞬时速度为,通过DE段的时间为t,把汽车看作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物体加速度a与△m成正比,与△t成反比
时,绳子突然断开,取重力加速度g=10m/、2,重物从断开到落地过程有
A.汽车通过吊索A时的速度大小为2
D.△,与△1的比值的绝对值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a越大
A.空中运动时间为3s
2.将弹性小球以8m/s的速度从距地面1m处的A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反弹
B.汽车减速的时间等于(2-3)t
B.空中运动时间为22s
经过距地面0.7m高的B点时,其向上的速度大小为4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汽车通过吊索C时的瞬时速度大于通
C.落地速度大小为10m/:
A.从A点到B点,小球运动的位移大小为0.3m,方向竖直向上
过AE段的平均速度
D.落地速度大小为30m/s
D.汽车通过AD段的平均速度是通过DE
图4
B.从A点到B点,小球运动的路程为0.3m
8.某次列车出站时做匀加速运动,途中连续经过三个测试点A、B、C,已知AB段距离为
段平均速度的2倍
C.从A点到B点,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4m/s,方向竖直向上
BC段的一半,AB段平均速度为40m/s,BC段平均速度为80m/s,如图2所示,则列
1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5所示。已知两车在1=3s时并
D.小球与地面作用的过程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车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为
3.汽车在平直路面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遇紧急情况刹车,加速度大小为
排行驶,则
A.100m/s
A.在1=1s时,甲车在乙车后
4.0m/s2,则汽车经过6s时的速度大小为
B.90m/s
图2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A.4m/s
B.44m/s
C.80m/s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1=2s
C.0
D.12m/s
D.70m/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高一物理不·第1页(共6页
高一物理2T·第2页(共6页)
高一物理T·第3页(共6页)昭通市市直中学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物理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
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题号
1
2
9
10
11
12
答案
D
D
C
C
D
BC
BD
AC
BD
【解析】
1.公式a=4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所以a与△v、△1不存在比例
△t
关系,只是a的大小可由△)、△t算出,比值的绝对值越大,加速度越大,故D正确。
3.题目中可知,=20m/s,a=-4.0m/s2,由)=v。+al可知,汽车刹车所用的时间为
1=0-20s=56,即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来只需要59,故汽车经过6s时已经停下来了,即汽
-4
车经过6s时的速度大小为0,故C正确。
4.4s内的平均速度是=1+2+3+
4ms=2.5ms,第35内的平均速度是-3mS=3ms,
4
第3s初至第4s未的平均速度是-3+4
m/s=3.5ms,第3s末的瞬时速度等于第3s初至
t2
第4末的平均速度是=3m6=35s,敢A正确。
5.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元=
,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知
0=品”,-听=2a片,明-矿=2a,可知,经时,它的瞬时速度0=
+
2
2
故C正确。
6.x一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1时刻,乙的瞬间速度为零,甲的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
x一1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时刻,甲和乙的位置坐标相同,是相遇,但是速度不同,
方向不同,故B错误,C正确。x-1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3时刻,乙的位置坐标为零,
但是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高一物理ZT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7.绳子断开瞬间,气球速度向上大小为20/s,从断开到落地,以向下为正,位移为正值25m,
初速度为负值-20ms,有25=-201+)8,解得1=5s,落地速度0=%+8=30m5,故
D正确。
8.由于AB段距离是BC段的一半,根据t=,则有= c=t,则列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
7】
0。=1+L40+80
mS=60m5,由,=+,得c=100mS,故A正确。
2t
2
2
9.根据x=51+2r=+与r,得,=5ms,a=4ms2,故B、C正确。
10.由甲图可知,0~2s过程中,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0-6s
内甲的位移为0,因0-t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的大小,可知06s内乙的位移为0,故B
正确。甲在3s末位移等于0,也就是回到出发点;乙在3s末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距离出
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6m,故C错误。甲图中的斜率表示速度,0~2s内与4~6s内,
斜率相同,因此在这两段时间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0一
2s内与4~6s内斜率相同,表示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故D正确。
11.依题意,由逆向思维可得,汽车通过DE、A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可得汽车减速
的时间等于2,则有,=0+”,解得可,=20故A正确,B错误。依题意,汽车做
匀减速运动,先经过吊索C,所以通过吊索C的速度大于通过吊索D时的速度,根据
。==,即AE段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汽车通过吊索C时的
瞬时速度大于通过AE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时间相等根据元=可知,汽车通过AD
段的平均速度是通过DE段平均速度的3倍,故D错误。
12.由题中v-t图像得a=10ms2,a2=5ms2,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此时
1
)a42=x10x3m=45m,龙=01+方a,10x3m+x5x3m=52.5m,所以
1=0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为L=x2-甲=7.5m,故B正确。t=1s时,
1
xp=2am1=5m,2=w+2z=12.5m,此时x'='+L=12.5m,所以另一次并
排行驶的时刻为t=1s,故A、C错误。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
L'=x2-xz'=40m,故D正确。
高一物理ZT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