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练习x》,以下展示关于《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练习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危险度评价图,完成12题。1.关于贵州省石漠化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B.石漠化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C.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越严重D.石漠化的成因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2.有关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漠化地区分布比较均匀B.东部地区石漠化危险程度最低,因该地降水量小C.中度危险以上石漠化面积占绝大部分D.石漠化地区分布主要呈东南西北走向解析第1题,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A项对;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石漠化
2、的发展,B项错;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程度越轻,C项错;石漠化的成因与流水作用、植被生长状况有关,因此与气候有关,D项错。第2题,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答案1.A2.C3.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我国南方红漠化的成因有()水蚀严重滥伐森林风力侵蚀开山取石A.B.C.D.解析据材料可知,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说明红漠化的成因有流水侵蚀和植被的破坏,故A项正确。答案A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溶蚀石灰岩
3、,是形成喀斯特地上和地下景观的原始动力,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下图中分别代表我国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体积分数的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5题。4.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大量开垦耕地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C.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5.如果该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A.红漠化B.沙漠化C.盐渍化D.石漠化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四种植被条件中柏树林土壤中CO2体积分数最小,因此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故选C项。第5题,我国
4、喀斯特地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如果该地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产生石漠化,故选D项。答案4.C5.D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状弧形通道通向地面,以便人们出行。据此完成67题。6.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A.挡风B.阻沙C.防水D.美化7.地坑院分布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地沙漠化D.黑土退
5、化解析第6题,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降水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防止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故选C项。第7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居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挖窑洞的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因此该地应该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水土流失,故选B项。答案6.C7.B8.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及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完成下列各题。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随距海距离的增加,该地区自东向西降水。(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3)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的退化。(4)导致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腹地,距离海洋较远,而我国大陆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所以我国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第(2)题,土地荒漠化是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的综合作用,自然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气候条件,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