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第五中学2024年中考第九次模拟化学试题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第五中学2024年中考第九次模拟化学试题
1.(2024·榆阳模拟)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基本方法。下列物质不属于化合物的是(  )
A.C60 B.H2O C.KClO3 D.CH4
【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符合题意;
B、H2O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KClO3是由钾、氯、氧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CH4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2024·榆阳模拟)下列古代工艺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伐木造舟 B.机杼织布 C.古法炼铁 D.海水晒盐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伐木造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机杼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古法炼铁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2024·榆阳模拟)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锌粒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试管中加入锌粒要横持试管,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直立试管,使其滑到试管底部,不能直接投入到直立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符合题意;
C、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酒精灯对火,不符合题意;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标签、试剂瓶口、瓶塞三处要求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量筒读数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分析。
4.(2024·榆阳模拟)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洗洁精溶解了油污
C 用食盐调节汤的咸淡 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
D 用配制绿萝生长的营养液 是复合肥料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碱盐的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符合题意;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C、 用食盐调节汤的咸淡 ,是利用食盐的咸味, 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 ,符合题意;
D、 用配制绿萝生长的营养液,是由于硝酸铵是氮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B、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分析;
C、根据食盐的咸味及与水混合浓度的变化分析;
D、根据硝酸铵属于氮肥分析。
5.(2024·榆阳模拟)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或含义正确的是(  )
A.氧化铝:AlO B.:表示氧气由2个氧原子构成
C.N:表示一个氮气分子 D.3个氢离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氧化铝中铝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不符合题意;
B、表示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C、 N表示一个氮原子 ,不符合题意;
D、 3个氢离子表示为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6.(2024·榆阳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凡石灰(生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灰”常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B.“经火焚炼”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成质之后”中的“质”是
D.“入水永劫不坏”指“质”难溶于水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A、“石灰”为生石灰,即氧化钙,用于改良碱性土壤的是氢氧化钙 ,符合题意;
B、“经火焚炼”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
C、“成质之后”中的“质”指的是难溶于水的,不符合题意;
D、“入水永劫不坏”指“质”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生石灰为氧化钙,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碳酸钙高温分解可制得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
7.(2024·榆阳模拟)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O和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都是离子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 CO和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不符合题意;
B、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以防止气体不纯燃烧发生爆炸,甲烷为可燃气体,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符合题意;
C、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D、 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或电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燃烧易发生爆炸分析;
C、根据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分析;
D、根据质子、电子、离子都是带电粒子分析。
8.(2024·榆阳模拟)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了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B.集气瓶底部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C.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D.通电一段时间后,中、乙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电解水实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不符合题意;
B、铁丝燃烧实验中瓶底的水是防止溅落熔化物炸裂瓶底,可用细沙代替,不符合题意;
C、 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不符合题意;
D、 甲连接电源负极,乙连接电源正极,通电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原理分析;
B、根据铁丝燃烧瓶底水的作用分析;
C、根据探究燃烧条件时热水作用分析;
D、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现象分析。
9.(2024·榆阳模拟)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NaOH、、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不含NaOH和
B.b点对应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c点对应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
D.0~a段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硝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向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在一段时间后开始增加,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钡和硝酸,氯化钡与硫酸钠不能共存,硝酸与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B、 b点为硝酸、氯化钡恰好与碳酸钠完全反应,对应溶液中有硝酸钠和氯化钠两种溶质 ,不符合题意;
C、 c点碳酸钠过量,对应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钠、氯化钠和碳酸钠,阴离子有 、Cl-、NO3-,符合题意;
D、 0~a段为硝酸与碳酸钠的反应,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硝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结合图像中加入碳酸钠沉淀的变化确定原溶液中含有溶质,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由各点的反应进程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分析。
10.(2024·榆阳模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粽子外包粽叶,内有糯米、食盐、瘦肉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2)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互泼水来表达祝福。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的   (填“大小”或“间隔”)发生改变。
(3)火把节人们会在夜晚点燃火把祈求平安和丰收。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击石取火”的原理是   。
【答案】(1)瘦肉
(2)间隔
(3)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 糯米中富含糖类,食盐中富含无机盐,瘦肉中富含蛋白质。
(2) 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
(3)“击石取火”是击石时温度升高,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根据肉、蛋、奶等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分析;
(2)根据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的变化分析;
(3)根据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11.(2024·榆阳模拟)2024年陕西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特色非遗传承发展。
(1)西安鼓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古法制作鼓的过程中常用到墨斗画线,墨迹能保持长时间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2)汉中藤编——一种传统的工艺制品,由野青藤经水煮、剥皮、漂白后编制而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成阳茯茶——我国最早具有发花工艺的发酵茶。软水泡茶可最大程度保持茶的各种营养成分,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
(4)陕北民歌——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民歌表演者头扎的方巾主要成分是聚酯纤维,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答案】(1)稳定或不活泼
(2)+1
(3)煮沸
(4)合成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 墨迹能保持长时间不褪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为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4)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分析】(1)根据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2)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煮沸可硬水软化分析;
(4)根据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分析。
12.(2024·榆阳模拟)我国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我国首创伞梯组合高空风能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对主缆绳产生的巨大拉力,拉动地面发电机组发电。该过程中风能经一系列转化最终转变为   能。
(2)“雪龙2号”为我国自主建造的双向破冰船,船体表面喷漆能隔绝   ,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3)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所下:
①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   。
②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答案】(1)电
(2)氧气和水
(3)1:3;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 高空风能发电过程中风能经一系列转化最终转变为电能。
(2) 船体表面喷漆能隔绝氧气和水,达到防锈的目的。
(3) ①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O+3H2CH4+H2O,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② 氧原子质子数=电子数=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分析】(1)根据风能发电是风能转化为电能分析;
(2)根据隔绝氧气和水可防止铁生锈分析;
(3)根据微观图示中各分子构成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氧原子质子数=电子数=8分析。
13.(2024·榆阳模拟)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1 图2
(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填“>”、“<”或“=”)丙。
(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   (填“蒸发”或“降温”)结晶。
(4)图2小试管中是℃时丙的饱和溶液,为使试管底部的少量固体丙溶解,可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____(填字母)。
A.NaOH固体 B.固体 C.NaCl固体
【答案】(1)=
(2)75
(3)降温
(4)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时,甲的溶解度=丙,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5+50=75g。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时丙的饱和溶液,为使试管底部的少量固体丙溶解, 可降低温度,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温度升高,A错误;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温度降低,B正确;氯化钠固体溶解温度无明显变化,C错误。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2)根据溶解度确定所给物质能否全部溶解,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3)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分析;
(4)根据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需降低温度,结合各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分析。
14.(2024·榆阳模拟)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应用广泛。
(1)糖果常用银白色的“锡纸”进行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
①铝块可以制成铝箔,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   性。
②将打磨过的“锡纸”放入   (填字母)中,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可证明“锡纸”非锡。
A.稀盐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锌溶液
(2)通常情况下,相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质量越大,溶液密度越大。如下图,在盛有溶液的烧杯中漂浮一只乒乓球,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一段时间后铁粉全部溶解,乒乓球仍处于漂浮状态。(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
①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乒乓球浸没在溶液中的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延展;C
(2);变大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①铝块可以制成铝箔,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锡和铝都能与稀盐酸反应,A错误;锡和铝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B错误;铝能与氯化锌反应,锡不能与氯化锌反应,加入氯化锌观察现象可证明“锡纸”非锡。
(2) ①加入铁粉后,发生的铁与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的反应,方程式为 。 ②由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从溶液中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是溶液质量减小,溶液密度变小,乒乓球所受浮力变小,浸没在溶液中的体积变大。
【分析】(1)根据金属的延展性,锡和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密度变小,使乒乓球所受浮力变小分析。
15.(2024·榆阳模拟)化学学习小组在探究破的部分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甲 乙 丙
(1)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乙中向烧杯内加入试剂X(一种碱溶液)后,立即产生两种沉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丙中无明显现象,下列实验事实中,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填字母)。
A.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测其pH,pH=7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1)气球逐渐变大
(2)
(3)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 甲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压强减小,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
(2)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
(3)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盐酸pH小于7,测得反应后溶液pH=7,可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A正确;若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加入氯化铁溶液也能产生红褐色沉淀,不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B错误;盐酸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C错误。
【分析】(1)根据装置内气体发生反应,压强减小分析;
(2)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盐酸pH小于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硝酸银与氯化钠和盐酸反应都产生氯化银沉淀分析。
16.(2024·榆阳模拟)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4)将通入装置E中,观察到   (填“干燥”或“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烧杯中的蜡烛熄灭,说明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答案】(1)集气瓶
(2)
(3)D
(4)湿润;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 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2)A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有棉花,则用A制取氧气药品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 。
(3)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D装置。
(4) 将通入装置E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烧杯中的蜡烛熄灭,说明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分析;
(3)根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比排水法干燥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的性质分析。
17.(2024·榆阳模拟)学习复分解反应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常见的物质:稀盐酸、粉末、溶液、溶液、澄清石灰水之间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①②③
【学习交流】
(1)大家一致认为试管   (填序号)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2)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试管②、③中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并滴加几滴酚酞试溶液,观察到废液明显变浑浊且呈红色。
【提出问题】使废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
猜想三:NaOH、 猜想四:NaOH、
【讨论分析】根据混合后废液明显变浑浊,可推断猜想   不合理。
(4)【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验证猜想】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仍为红色。
【实验结论】猜想   成立。
(5)【反思拓展】
实验中加入过量溶液的目的是   。
(6)若将过量溶液换为过量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填字母)现象,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A.始终无气泡产生,溶液仍为红色
B.立即产生气泡,溶液最终由红色变为无色
C.开始无明显现象,之后产生气泡,溶液最终由红色变为无色
【答案】(1)①
(2)
(3)四
(4)三
(5)检验并除去,防止干扰NaOH的检验
(6)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 试管①生成物中无气体或沉淀或水,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2) 试管③中发生的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 。
(3) 试管②中溶液一定有氯化钙,③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将两试管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并滴加几滴酚酞试溶液,观察到废液明显变浑浊且呈红色,说明③中还一定有碳酸钠,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根据混合后溶液明显变浑浊可知,猜想四不合理。
(4)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过量硝酸钡将碳酸钠完全除去,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仍为红色 ,说明溶液中还一定有氢氧化钠,即猜想三成立。
(5) 实验中加入过量溶液是为了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溶液,防止干扰氢氧化钠验证。
(6)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 若将过量溶液换为过量稀盐酸, 若观察到开始无明显现象,之后产生气泡,也可得到相同结论。
【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分析;
(3)根据两试管中反应后溶液成分及混合后现象分析;
(4)根据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的碱性分析;
(5)根据碳酸钠的碱性及硝酸钡可检验碳酸钠并除去碳酸钠分析;
(6)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分析。
18.(2024·榆阳模拟)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3.2
(2)解:设参加反应的质量为x。

解得
该过氧化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略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质量为34+3-33.8=3.2g。
【分析】(1)根据总质量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氧气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转化关系计算过氧化氢质量,由此计算过氧化氢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第五中学2024年中考第九次模拟化学试题
1.(2024·榆阳模拟)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基本方法。下列物质不属于化合物的是(  )
A.C60 B.H2O C.KClO3 D.CH4
2.(2024·榆阳模拟)下列古代工艺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伐木造舟 B.机杼织布 C.古法炼铁 D.海水晒盐
3.(2024·榆阳模拟)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锌粒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读取液体体积
4.(2024·榆阳模拟)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洗洁精溶解了油污
C 用食盐调节汤的咸淡 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
D 用配制绿萝生长的营养液 是复合肥料
A.A B.B C.C D.D
5.(2024·榆阳模拟)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或含义正确的是(  )
A.氧化铝:AlO B.:表示氧气由2个氧原子构成
C.N:表示一个氮气分子 D.3个氢离子:
6.(2024·榆阳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凡石灰(生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灰”常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B.“经火焚炼”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成质之后”中的“质”是
D.“入水永劫不坏”指“质”难溶于水
7.(2024·榆阳模拟)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O和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都是离子
8.(2024·榆阳模拟)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了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B.集气瓶底部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C.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D.通电一段时间后,中、乙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9.(2024·榆阳模拟)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NaOH、、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不含NaOH和
B.b点对应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c点对应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
D.0~a段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10.(2024·榆阳模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粽子外包粽叶,内有糯米、食盐、瘦肉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2)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互泼水来表达祝福。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的   (填“大小”或“间隔”)发生改变。
(3)火把节人们会在夜晚点燃火把祈求平安和丰收。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击石取火”的原理是   。
11.(2024·榆阳模拟)2024年陕西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特色非遗传承发展。
(1)西安鼓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古法制作鼓的过程中常用到墨斗画线,墨迹能保持长时间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2)汉中藤编——一种传统的工艺制品,由野青藤经水煮、剥皮、漂白后编制而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成阳茯茶——我国最早具有发花工艺的发酵茶。软水泡茶可最大程度保持茶的各种营养成分,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
(4)陕北民歌——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民歌表演者头扎的方巾主要成分是聚酯纤维,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12.(2024·榆阳模拟)我国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我国首创伞梯组合高空风能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对主缆绳产生的巨大拉力,拉动地面发电机组发电。该过程中风能经一系列转化最终转变为   能。
(2)“雪龙2号”为我国自主建造的双向破冰船,船体表面喷漆能隔绝   ,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3)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所下:
①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   。
②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3.(2024·榆阳模拟)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1 图2
(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填“>”、“<”或“=”)丙。
(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   (填“蒸发”或“降温”)结晶。
(4)图2小试管中是℃时丙的饱和溶液,为使试管底部的少量固体丙溶解,可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____(填字母)。
A.NaOH固体 B.固体 C.NaCl固体
14.(2024·榆阳模拟)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应用广泛。
(1)糖果常用银白色的“锡纸”进行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
①铝块可以制成铝箔,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   性。
②将打磨过的“锡纸”放入   (填字母)中,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可证明“锡纸”非锡。
A.稀盐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锌溶液
(2)通常情况下,相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质量越大,溶液密度越大。如下图,在盛有溶液的烧杯中漂浮一只乒乓球,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一段时间后铁粉全部溶解,乒乓球仍处于漂浮状态。(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
①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乒乓球浸没在溶液中的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
15.(2024·榆阳模拟)化学学习小组在探究破的部分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甲 乙 丙
(1)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乙中向烧杯内加入试剂X(一种碱溶液)后,立即产生两种沉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丙中无明显现象,下列实验事实中,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填字母)。
A.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测其pH,pH=7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6.(2024·榆阳模拟)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4)将通入装置E中,观察到   (填“干燥”或“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烧杯中的蜡烛熄灭,说明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17.(2024·榆阳模拟)学习复分解反应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常见的物质:稀盐酸、粉末、溶液、溶液、澄清石灰水之间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①②③
【学习交流】
(1)大家一致认为试管   (填序号)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2)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试管②、③中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并滴加几滴酚酞试溶液,观察到废液明显变浑浊且呈红色。
【提出问题】使废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
猜想三:NaOH、 猜想四:NaOH、
【讨论分析】根据混合后废液明显变浑浊,可推断猜想   不合理。
(4)【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验证猜想】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仍为红色。
【实验结论】猜想   成立。
(5)【反思拓展】
实验中加入过量溶液的目的是   。
(6)若将过量溶液换为过量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填字母)现象,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A.始终无气泡产生,溶液仍为红色
B.立即产生气泡,溶液最终由红色变为无色
C.开始无明显现象,之后产生气泡,溶液最终由红色变为无色
18.(2024·榆阳模拟)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符合题意;
B、H2O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KClO3是由钾、氯、氧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CH4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伐木造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机杼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古法炼铁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试管中加入锌粒要横持试管,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直立试管,使其滑到试管底部,不能直接投入到直立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符合题意;
C、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酒精灯对火,不符合题意;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标签、试剂瓶口、瓶塞三处要求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量筒读数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碱盐的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符合题意;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C、 用食盐调节汤的咸淡 ,是利用食盐的咸味, 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 ,符合题意;
D、 用配制绿萝生长的营养液,是由于硝酸铵是氮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B、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分析;
C、根据食盐的咸味及与水混合浓度的变化分析;
D、根据硝酸铵属于氮肥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氧化铝中铝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不符合题意;
B、表示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C、 N表示一个氮原子 ,不符合题意;
D、 3个氢离子表示为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6.【答案】A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A、“石灰”为生石灰,即氧化钙,用于改良碱性土壤的是氢氧化钙 ,符合题意;
B、“经火焚炼”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
C、“成质之后”中的“质”指的是难溶于水的,不符合题意;
D、“入水永劫不坏”指“质”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生石灰为氧化钙,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碳酸钙高温分解可制得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 CO和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不符合题意;
B、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以防止气体不纯燃烧发生爆炸,甲烷为可燃气体,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符合题意;
C、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D、 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或电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燃烧易发生爆炸分析;
C、根据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分析;
D、根据质子、电子、离子都是带电粒子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电解水实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不符合题意;
B、铁丝燃烧实验中瓶底的水是防止溅落熔化物炸裂瓶底,可用细沙代替,不符合题意;
C、 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不符合题意;
D、 甲连接电源负极,乙连接电源正极,通电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原理分析;
B、根据铁丝燃烧瓶底水的作用分析;
C、根据探究燃烧条件时热水作用分析;
D、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现象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硝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向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在一段时间后开始增加,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钡和硝酸,氯化钡与硫酸钠不能共存,硝酸与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B、 b点为硝酸、氯化钡恰好与碳酸钠完全反应,对应溶液中有硝酸钠和氯化钠两种溶质 ,不符合题意;
C、 c点碳酸钠过量,对应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钠、氯化钠和碳酸钠,阴离子有 、Cl-、NO3-,符合题意;
D、 0~a段为硝酸与碳酸钠的反应,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硝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结合图像中加入碳酸钠沉淀的变化确定原溶液中含有溶质,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由各点的反应进程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分析。
10.【答案】(1)瘦肉
(2)间隔
(3)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 糯米中富含糖类,食盐中富含无机盐,瘦肉中富含蛋白质。
(2) 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
(3)“击石取火”是击石时温度升高,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根据肉、蛋、奶等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分析;
(2)根据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的变化分析;
(3)根据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11.【答案】(1)稳定或不活泼
(2)+1
(3)煮沸
(4)合成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 墨迹能保持长时间不褪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为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4)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分析】(1)根据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2)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煮沸可硬水软化分析;
(4)根据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分析。
12.【答案】(1)电
(2)氧气和水
(3)1:3;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 高空风能发电过程中风能经一系列转化最终转变为电能。
(2) 船体表面喷漆能隔绝氧气和水,达到防锈的目的。
(3) ①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O+3H2CH4+H2O,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② 氧原子质子数=电子数=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分析】(1)根据风能发电是风能转化为电能分析;
(2)根据隔绝氧气和水可防止铁生锈分析;
(3)根据微观图示中各分子构成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氧原子质子数=电子数=8分析。
13.【答案】(1)=
(2)75
(3)降温
(4)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时,甲的溶解度=丙,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5+50=75g。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时丙的饱和溶液,为使试管底部的少量固体丙溶解, 可降低温度,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温度升高,A错误;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温度降低,B正确;氯化钠固体溶解温度无明显变化,C错误。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2)根据溶解度确定所给物质能否全部溶解,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3)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分析;
(4)根据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需降低温度,结合各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分析。
14.【答案】(1)延展;C
(2);变大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①铝块可以制成铝箔,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锡和铝都能与稀盐酸反应,A错误;锡和铝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B错误;铝能与氯化锌反应,锡不能与氯化锌反应,加入氯化锌观察现象可证明“锡纸”非锡。
(2) ①加入铁粉后,发生的铁与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的反应,方程式为 。 ②由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从溶液中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是溶液质量减小,溶液密度变小,乒乓球所受浮力变小,浸没在溶液中的体积变大。
【分析】(1)根据金属的延展性,锡和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密度变小,使乒乓球所受浮力变小分析。
15.【答案】(1)气球逐渐变大
(2)
(3)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 甲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压强减小,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
(2)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
(3)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盐酸pH小于7,测得反应后溶液pH=7,可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A正确;若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加入氯化铁溶液也能产生红褐色沉淀,不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B错误;盐酸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C错误。
【分析】(1)根据装置内气体发生反应,压强减小分析;
(2)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盐酸pH小于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硝酸银与氯化钠和盐酸反应都产生氯化银沉淀分析。
16.【答案】(1)集气瓶
(2)
(3)D
(4)湿润;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 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2)A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有棉花,则用A制取氧气药品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 。
(3)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D装置。
(4) 将通入装置E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烧杯中的蜡烛熄灭,说明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分析;
(3)根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比排水法干燥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的性质分析。
17.【答案】(1)①
(2)
(3)四
(4)三
(5)检验并除去,防止干扰NaOH的检验
(6)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 试管①生成物中无气体或沉淀或水,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2) 试管③中发生的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 。
(3) 试管②中溶液一定有氯化钙,③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将两试管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并滴加几滴酚酞试溶液,观察到废液明显变浑浊且呈红色,说明③中还一定有碳酸钠,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根据混合后溶液明显变浑浊可知,猜想四不合理。
(4)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过量硝酸钡将碳酸钠完全除去,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仍为红色 ,说明溶液中还一定有氢氧化钠,即猜想三成立。
(5) 实验中加入过量溶液是为了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溶液,防止干扰氢氧化钠验证。
(6)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 若将过量溶液换为过量稀盐酸, 若观察到开始无明显现象,之后产生气泡,也可得到相同结论。
【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分析;
(3)根据两试管中反应后溶液成分及混合后现象分析;
(4)根据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的碱性分析;
(5)根据碳酸钠的碱性及硝酸钡可检验碳酸钠并除去碳酸钠分析;
(6)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分析。
18.【答案】(1)3.2
(2)解:设参加反应的质量为x。

解得
该过氧化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略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质量为34+3-33.8=3.2g。
【分析】(1)根据总质量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氧气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转化关系计算过氧化氢质量,由此计算过氧化氢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巴蜀中学2025届高三12月适应性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