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压强练习题(含解析)2024-2025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八章压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对下列情景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乘车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B.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向墙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帽产生的压强等于图钉尖对墙壁产生的压强
D.在冰雪路面上行车,需加装防滑链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
2.学习了压强知识后,小邓同学课后用不同的方式将三块砖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每块砖的质量相等,长、宽、高分别是40cm、20cm、10cm。比较地面受到压强p甲、p乙、p丙的大小,正确的是( )
A.p甲>p乙>p丙 B.p乙>p甲>p丙
C.p丙>p乙>p甲 D.p乙>p丙>p甲
3.如图所示,盛水容器中浸入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筒下挡有一轻质薄片后,向其中注入油,当油注高度与筒的浸入深度如图所示时,圆筒底部的轻质薄片刚要脱落,设水的密度为ρ0,则油的密度是(  )
A. B.
C. D.无法确定,因横截面积不知
4.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事例中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与p乙相等。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等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和p乙,则(  )
A.可能是p甲>p乙 B.可能是
C.一定是 D.一定是
6.下列关于物理量的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
A.八上物理书重力约为 B.光速为
C.中学生的重力约为 D.现在教室内大气压约为Pa
7.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其底面积之比为1∶2,容器内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则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强之比和压力之比分别为(  )
A.2∶1,1∶1 B.2∶1,2∶1 C.1∶2,1∶1 D.1∶2,1∶2
8.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茶壶 B.船闸
C.微小压强计 D.下水道存水管
9.在图所示的装置中,液柱处于平衡,B1与B2在同一水平线上,液体密度相同,则关于各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小明在水平路面上滑轮滑,当他用左脚向后蹬地,人会向前滑行,说明力的作用是 ;提起左脚时,他对地面的压强变化是 。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高度相等的实心圆柱体,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用乙制成的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000Pa,则用甲制成的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
1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磨刀使受力面积 ,压强 ,从而提高了砍柴的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如图所示,两手指略为用力压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则左侧手指所受压强 右侧手指所受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有人说,“设想你在7km深的较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约相当于1500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7km深处海水的压强为 Pa,某人脚背宽度约10cm,脚背长度约13.22cm,则他的脚背在7km深海水处受的压力约为 N;如果他的质量约为60kg,则在深7km的海底,水对他脚背的压力相当于 倍他所受的重力。(海水的密度,g取10N/kg)
15.如图吸和吹都能使烧杯中的水通过吸管上升,水能上升共同的原因是 ,有时我们用甲的方法吸盒装牛奶时很难吸上来,原因可能是 ,有时乙实验不能成功使水上来喷出,则可加大吹气的速度,还可以 使水上来喷出。(写出一种方法)
三、实验题
16.如图是小华利用一砖块和一个砝码放在海绵上,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乙图和丙图表明,在 相同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 ;
(2)这个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和 ;
(3)分析实验甲、乙、丙,可以进一步发现,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理学上把该比值定义为 。
17.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创新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使用压强计前,用手指轻压探头的橡皮膜,若U形管两侧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压强计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压强计是通过 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
(3)比较图甲、乙、丙可得结论: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 。
(4)比较图丙、丁、戊,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 。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
(5)比较丙、己两图,说明液体内部压强还与 有关。
(6)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保持探头位置不变,小明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理由是 。
四、计算题
18.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7千克。求:
(1)物体A的质量mA。
(2)物体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B。
(3)小华设想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为L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自身或另一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请通过计算分析小华所有可能实现的设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乘车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乘车时系上安全带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支持力和课本的重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向墙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帽产生的压力等于图钉尖对墙壁产生的压力,但由于受力面积,即图钉帽和图钉尖面积不同,所以产生的压强不同,故C错误;
D.在冰雪路面上行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每块砖的质量相等,由G=mg得到每块砖的重力相等,三种方式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3块砖的总重力,所以压力相等,甲图中,受力面积
S甲=40cm×3×10cm=1200cm2
乙图中,受力面积
S乙=40cm×10cm=400cm2
丙图中,受力面积
S丙=40cm×20cm=800cm2
三种方式受力面积大小关系
S甲>S丙>S乙
由可知地面受到压强大小关系为
p乙>p丙>p甲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轻质薄片刚要脱落,说明油对薄片向下的压力等于水对薄片向上的压力,因为大气压是可以传递的,在分析薄片的受力时,其上、下两面各受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大气压力,它们相互抵消了,并且轻质薄片的质量不计,所受的重力可以忽略。故刚要脱离时,只 要考虑两力平衡,因为是同一薄片,则油对薄片向下的压强等于水对薄片向上的压强,设油的密度为ρ,有
解得。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过路涵洞、洗手间下水管、船闸都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拦河大坝上窄下宽,因为下面受到水的压强大,拦河大坝应用的是液体压强的原理。图中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①③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已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可知,甲、乙对地面的压力

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等质量,则甲、乙对地面减小的压力为
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因,则
故。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A.八上物理书的质量约为0.2kg,它的重力约为
G=mg=0.2kg×10N/kg=2N
故A符合题意;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3×108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体重约为500N,故C不符合题意;
D.现在教室内大气压约为1×105Pa,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圆柱形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水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则水对底部的压力相等,即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之比为1∶1;根据,压力相等时,压强和受力面积成反比,底面积之比为1∶2,则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强之比为2∶1。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船闸的上游与闸室下面通过阀门相通,当下游阀门关闭,上游阀门打开,上游与闸室内的水位逐渐相平,打开上游闸门,船就可以进入闸室;同理,船再进入下游,就通过了船闸。所以船通过船闸使用了两次连通器,故B不符合题意;
C.微小压强计的U形管一端封闭,不是连通器,故C符合题意;
D.下水道存水管下端相通,是连通器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AB.左右管内空气压强是相同的,故有
故A错误,故B正确;
CD.因为



故CD错误。
故选B。
10. 相互的 变大
【详解】[1]小明用左脚向后蹬地,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就会前进。
[2]提起左脚时,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但受力面积减小,根据可知,他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11.8000
【详解】由图可知,甲的密度为
乙的密度为
甲、乙的高度相等,根据
可知
故用甲制成的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甲=8p乙=8×1000Pa=8000Pa
12. 压力大小 变小 变大
【详解】[1][2][3]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磨刀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提高砍柴效率。
13.小于
【详解】铅笔处于静止状态,铅笔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即两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右边手指的受力面积小,由可知,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即左侧手指所受压强小于右侧手指所受压强。
14. 925400 1542.3
【详解】[1]7km深处海水的压强为
[2]脚背面积大约为
则脚背在7km深海水处受的压力约为
[3]人的重力为
则有
即水对他脚背的压力相当于1542.3倍他所受的重力。
15. 吸管中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牛奶盒中的气体压强小 提高烧杯中的水面高度
【详解】[1]用吸管吸牛奶,牛奶上升,此现象利用了大气压强,吸管中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向A管中吹气,A管中上端开口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B管内水会向上运动,水能上升共同的原因是吸管中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2]有时我们用甲的方法吸盒装牛奶时很难吸上来,可能没有空气进入盒内,牛奶盒中的气体压强太小。
[3]有时乙实验不能成功使水上来喷出,则可加大吹气的速度,还可以提高烧杯中的水面高度。
16.(1) 受力面积 压力 明显
(2)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3) 大 压强
【详解】(1)[1][2][3]由图可知,乙图和丙图中受力面积大小相同,丙图中压力更大,海绵凹陷程度更大,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故可得: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1][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相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3)[1][2]由图可知,图甲中受力面积最大,压力最小,即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最小,压力作用效果最不明显,图丙中压力最大,受力面积最小,即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最大,压力作用效果最明显,故可得: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理学上把该比值定义为压强,即压强为
17.(1)不漏气
(2)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转换
(3)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或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上窄下宽
(5)液体的密度
(6) 不可靠 没有控制探头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
【详解】(1)检查装置时,用手按压橡皮膜,若U形管中液体无变化,则说明装置漏气,若U形管两侧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压强计不漏气。
(2)[1][2]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这是转换法
(3)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所示,两实验中,液面高度差相等,由转换法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1]比较图丙、丁、戊,探头所在液体深度越深,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拦河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大坝下部液体深度大,大坝要抵御的液体压强大,所以建设的宽一些。
(5)比较丙、己两图,液体深度相同,酒精的密度小于水,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6)[1][2]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保持丁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密度增大的同时,液体深度也增大了,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不变。
18.(1)
(2)
(3)见解析
【详解】(1)物体A的质量为
(2)物体B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
则物体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3)物体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则。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为L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自身或另一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则有以下两种可能的做法:
①将B竖切,叠在B上,使得。
设B被切去的宽度为,压力不变,根据则有
解得,所以符合题意,可以实现。
②将A竖切,叠在B上,使得。
物体A的重力为
设A被切去部分的重力为,根据则有
解得,所以符合题意,可以实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第一学期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答案)

下一篇:第九章浮力练习题(含解析)2024--2025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