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二中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二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2024九上·南山期中)化学与生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深圳的海洋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也不可以随意开发
B.深圳南山种植的荔枝树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大梅沙海滩上收集的生活垃圾应该集中露天焚烧
D.2023年深圳宝安马拉松赛后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2.(2024九上·南山期中)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为堂金作马 B.暗香浮动月黄昏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日照香炉生紫烟
3.(2024九上·南山期中)门头沟清水豆腐远近闻名,豆腐制作的流程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 B C D
泡豆 磨浆 滤渣 煮浆点兑
A.A B.B C.C D.D
4.(2024九上·南山期中)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活性炭净水 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
B CO与CO2性质不同 分子的种类不同
C 空气比水更容易压缩 分子大小不同
D 6000L的氧气加压后装入40L的钢瓶中 氧分子体积变小
A.A B.B C.C D.D
5.(2024九上·南山期中)自1910年科学家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空气中氧气含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根据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生物呼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食物腐败发生的是剧烈氧化反应
D.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大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6.(2024九上·南山期中)下列生活中的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明矾净水 明矾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B 用糯米酿制米酒 糯米发生了缓慢氧化
C 用料包包裹佐料炖肉 利用了过滤的原理
D 用电吹风热风档快速吹干湿衣服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A.A B.B C.C D.D
7.(2024九上·南山期中)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3
B.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g
C.图乙中A与C的化学性质相似
D.图乙中B、C、D对应的元素与图甲中的铝元素都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8.(2024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观察气体流速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氧气的验满 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9.(2024九上·南山期中)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化学反应类型
D.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0.(2024九上·南山期中)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合成甲醇(化学式CH3OH)的新工艺,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不变 D.反应过程中有单质生成
11.(2024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MnO2中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过滤
C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和白糖 尝味道
D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2.(2024九上·南山期中)某课题组通过数字化实验对白磷燃烧的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将5g白磷放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入60℃热水中,t3时打开弹簧夹,并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实验装置及数据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气球逐渐变瘪
B.t1-t2时间段时两支试管中压强相等
C.t3后,温度再次升高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放热
D.t4对应温度高于t2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13.(2024九上·南山期中)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写出B装置中用作反应容器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
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   。
②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
A.氯酸钾中混入了高锰酸钾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完成时,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实验室常用固体亚硫酸钠与稀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实验室制取S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若选择 E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应该从   处(填“a”或“b”)进入。
14.(2024九上·南山期中)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系列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已知:浓氨水、浓盐酸易挥发,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以得出的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同学们将图1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
(2)在进行图2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C试管比B试管中的酚酞   (选填:“先”或“后”)变红。通过该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分子运动速率与   有关。
(3)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图3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稍后可看见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该现象出现的点靠近浓盐酸,即c点(b点为V型管中点)。由此可知,相同条件下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   (选填:“快”或“慢”)。
(4)某学生做图4实验,套有气球的矿泉水瓶内预先充有空气,用热水冲洗瓶身,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体积   (选填:“变大”或“变小”),是因为微观粒子   。
15.(2024九上·南山期中)近年来,制氧机需求旺盛,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的制氧机。
(一)化学药剂制氧机:如图1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反应仓中首先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2Na2CO3·H2O2),然后加入粉末状二氧化锰,即产生氧气。
(1)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
第一步:
第二步:________(写出相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该制氧机的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直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______(填序号)。
A. 产物无污染
B. 制取成本更低
C. 储存和运输更方便
(3)根据以上原理分析,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自制制氧剂过碳酸钠。已知过碳酸钠的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范围/℃ 5-10 10-15 15-20 20-25
过碳酸钠的产率/% 84.49 85.78 88.38 83.01
①分析数据,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
②温度过高,产率反而降低,从制备过碳酸钠原料的性质分析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二)“沸石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从而获得不同浓度的富氧空气。图2为该制氧过程的示意图。
(4)图中代表的是________。(填“氮分子”或“氧分子”)
(5)分离过程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三)小组同学用图4装置测定制得的“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60mL。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20mL。
(6)用排水法收集“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图3中管________(选“a”或“b”)通入。
(7)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16.(2024九上·南山期中)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深圳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款净水器进行净水实验,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5μmPP棉是模拟实验室中的   操作,这一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物质Y的名称为   ,Y可除去液体中的色素与异味,该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出水口得到的液体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小深同学想研究“水的组成”,探究“电解水实验”,请写出在通电的情况下水发生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   。在进行“电解水实验”时,小深发现该反应产物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很难达到理论值,为探究电解水时所需NaOH溶液的最佳浓度,在图1所示装置中分别注入浓度为10%、12%、14%、16%、18%、20%的NaOH溶液,在9V直流电电压下通电3min,产生气体的体积如下图:
图1管b中产生的气体有   (选填“可燃性”或“助燃性”),由图2可知浓度为   的NaOH溶液所产生的氢气、氧气体积比最接近理论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深圳的海洋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也不可以随意开发,以防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故A正确;
B、 深圳南山种植的荔枝树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以防造成水体污染,故B正确;
C、 大梅沙海滩上收集的生活垃圾应该集中露天焚烧 ,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故C错误;
D、 2023年深圳宝安马拉松赛后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用白玉做的厅堂,用黄金雕成马, 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 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成灰烬才不会继续流泪,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阳光照在香炉上,烟呈现紫色,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3.【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泡豆是将豆子浸泡吸水的过程,不包含过滤操作,不符合题意;
B、磨浆是将大豆研磨成碎料的操作,不包含过滤操作,不符合题意;
C、滤渣是将豆渣与豆将分离的操作,其实就是过滤操作,符合题意;
D、煮浆是将豆浆加热煮沸的过程,点兑是加入电解质使蛋白质胶体发生聚沉的过程,都不包含过滤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用活性炭净水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Ca2+、Mg2+,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CO与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空气比水更容易压缩的原因是气体分子间隔大、液体分子间隔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6000L的氧气加压后装入40L的钢瓶中的原因是氧分子间有间隔,加压间隔变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气态间隔大,液态间隔小;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来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氧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新的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 生物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 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不容易被察觉,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故C错误;
D.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大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新的物质生成分析。
B、根据生物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的生成分析。
C、根据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分析。
D、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大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用明矾净水 ,明矾起吸附沉降的作用,符合题意;
B、 用糯米酿制米酒 ,是糯米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酒精,不符合题意;
C、 用料包包裹佐料炖肉利用了过滤原理,使料包中固体保留在包内 ,不符合题意;
D、 用电吹风热风档快速吹干湿衣服 ,是湿衣服上水分子不断运动,且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明矾净水起吸附沉降作用分析;
B、根据酿酒属于缓慢氧化分析;
C、根据料包使用时固体仍在包裹中及过滤原理分析;
D、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及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A、根据结构示意图,圆圈里数字表示质子数,核外表示电子数,铝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1”,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乙中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A原子是氦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相对稳定,而C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化学性质不相似,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图甲中的铝元素核外有三层电子,因此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图乙中B虽有2层电子,但其原子时核外电子排布是2、8、1、也是3个电子层,C、D都属于原子且核外都有三层电子,因此都在第三周期,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是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电子层数表示元素周期数,(除稀有气体原子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A、氧气不易溶于水,长导管是进气管,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判断气体流速,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向里推注射器,气压增大,若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小液柱,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气密性好,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左边试管没有加二氧化锰,右边试管加入了二氧化锰,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来解答;
B、根据多功能瓶的气密性的检查是向里推注射器,气压增大,若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小液柱,一段时间不下降来解答;
C、根据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
D、根据探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度,必须控制单一变量法来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反应类型的判定;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钙等,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该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均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构成分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来解答;
B、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来解答;
C、根据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来解答;
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均可直接构成物质来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共有3种分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甲醇(化学式CH3OH)属于化合物,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书写出方程式为,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
1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净化;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在加热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中又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色素和异味,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和白糖,尝味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遇到二氧化锰会快速产生气泡,而水遇到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能达成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B、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C、根据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来解答;
D、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A、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压强增大,气球胀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气球变瘪,故气球先变大后变瘪,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1-t2时间段时,温度升高,白磷不断燃烧放热,左边试管压强不断增加,此时还未打开弹簧夹,右侧试管压强不变,两支试管中压强不相等,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t3后,温度再次升高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白磷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放出的热量更多,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t3前白磷在空气中燃烧,t3后通入氧气,白磷在氧气中燃烧,t4对应温度高于t2,氧气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白磷先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压强变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增大了磷燃烧时氧气的浓度,白磷燃烧旺盛,放热量多,压强变化明显;当氧气消耗完全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来解答。
13.【答案】(1)锥形瓶
(2);分解反应;BD
(3)B;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1)B中的反应容器是锥形瓶。
(2) ① 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发生装置,试管口有棉花团,应选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文字表达式为:,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② 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A、氯酸钾中混入了高锰酸钾,会使产生气体的总量发生改变,不会影响收集到氧气的纯度;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导致瓶内留有空气,会影响收集到氧气的纯度;
C、收集完成时,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使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偏小,不会影响收集到氧气的纯度;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会影响收集到氧气的纯度,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管内的空气。
故答案为:BD.
(3)实验室常用固体亚硫酸钠与稀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若选择 E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应从a进入,空气会从b排出。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排水法收集氧气没有装满水或没有等到大量气泡冒出开始收集会产生收集的氧气不纯来解答;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收集气体时利用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来解答。
14.【答案】(1)A中酚酞溶液变红
(2)先;温度
(3)慢
(4)变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大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是A中酚酞溶液变红。
(2)在进行图2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C试管比B试管中的酚酞先变红,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快。
(3)由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则说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慢。
(4)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则用热水冲洗瓶身,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体积变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还与分子的质量有关;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有质量来解答。
(1)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是A中酚酞溶液变红;
(2)在进行图2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C试管比B试管中的酚酞先变红,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快;
(3)由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则说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慢;
(4)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则用热水冲洗瓶身,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体积变大。
15.【答案】(1) 过氧化氢水+氧气
(2) C
(3) 15-20 温度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4) 氮分子
(5) 物理
(6) b
(7) 40%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加入粉末状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A.过碳酸钠最终生成碳酸钠、 水和氧气,过氧化氢溶液最终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产物均无污染,则产物无污染不是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直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溶液易分解变质,相对制取成本更高,不符合题意;
C.过碳酸钠是固体,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故过碳酸钠储存和运输更方便,更适合作制氧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①由表格信息可知,温度范围为(15-20)℃时,过碳酸钠的产率最高,则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温度范围是15-20℃;
②温度过高,产率反而降低,从制备过碳酸钠原料的性质分析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温度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4)由图2可知,空气中与的个数比为,则图中代表的是氮分子。
(5)分离过程中氮气被分子筛吸附,氧气通过,从而获得不同浓度的富氧空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图3中管b通入。
(7)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2)根据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储存和运输方便来解答;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制取过氧化钠的温度是(15-20)℃时,温度过高产率低来解答;
(4)根据不同的原子结合模型图分析出不同的物质来解答;
(5)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6)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富氧空气”来解答;
(7)根据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的体积除以空气的体积来解答。
16.【答案】(1)过滤;漏斗
(2)活性炭;物理
(3)混合物
(4)水氢气+氧气或;助燃性;14%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第一步5μmPP棉,可以除去泥沙等固体杂质,是模拟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这一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物质Y的名称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液体中的色素与异味,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出水口得到的液体还含有其它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4)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为:。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图1管b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具有助燃性;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由图2可知浓度为14%的NaOH溶液所产生的氢气、氧气体积比最接近理论值。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分离溶和不溶物,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来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3)根据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来解答;
(4)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氧气具有氧化性,氢气具有可燃性来解答。
(1)第一步5μmPP棉,可以除去泥沙等固体杂质,是模拟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这一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物质Y的名称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液体中的色素与异味,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出水口得到的液体还含有其它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4)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或;
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图1管b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由图2可知浓度为14%的NaOH溶液所产生的氢气、氧气体积比最接近理论值。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二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2024九上·南山期中)化学与生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深圳的海洋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也不可以随意开发
B.深圳南山种植的荔枝树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大梅沙海滩上收集的生活垃圾应该集中露天焚烧
D.2023年深圳宝安马拉松赛后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答案】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深圳的海洋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也不可以随意开发,以防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故A正确;
B、 深圳南山种植的荔枝树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以防造成水体污染,故B正确;
C、 大梅沙海滩上收集的生活垃圾应该集中露天焚烧 ,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故C错误;
D、 2023年深圳宝安马拉松赛后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2.(2024九上·南山期中)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为堂金作马 B.暗香浮动月黄昏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日照香炉生紫烟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用白玉做的厅堂,用黄金雕成马, 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 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成灰烬才不会继续流泪,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阳光照在香炉上,烟呈现紫色,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3.(2024九上·南山期中)门头沟清水豆腐远近闻名,豆腐制作的流程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 B C D
泡豆 磨浆 滤渣 煮浆点兑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泡豆是将豆子浸泡吸水的过程,不包含过滤操作,不符合题意;
B、磨浆是将大豆研磨成碎料的操作,不包含过滤操作,不符合题意;
C、滤渣是将豆渣与豆将分离的操作,其实就是过滤操作,符合题意;
D、煮浆是将豆浆加热煮沸的过程,点兑是加入电解质使蛋白质胶体发生聚沉的过程,都不包含过滤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
4.(2024九上·南山期中)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活性炭净水 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
B CO与CO2性质不同 分子的种类不同
C 空气比水更容易压缩 分子大小不同
D 6000L的氧气加压后装入40L的钢瓶中 氧分子体积变小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用活性炭净水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Ca2+、Mg2+,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CO与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空气比水更容易压缩的原因是气体分子间隔大、液体分子间隔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6000L的氧气加压后装入40L的钢瓶中的原因是氧分子间有间隔,加压间隔变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气态间隔大,液态间隔小;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来解答。
5.(2024九上·南山期中)自1910年科学家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空气中氧气含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根据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生物呼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食物腐败发生的是剧烈氧化反应
D.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大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氧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新的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 生物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 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不容易被察觉,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故C错误;
D.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大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新的物质生成分析。
B、根据生物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的生成分析。
C、根据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分析。
D、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大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分析。
6.(2024九上·南山期中)下列生活中的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明矾净水 明矾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B 用糯米酿制米酒 糯米发生了缓慢氧化
C 用料包包裹佐料炖肉 利用了过滤的原理
D 用电吹风热风档快速吹干湿衣服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用明矾净水 ,明矾起吸附沉降的作用,符合题意;
B、 用糯米酿制米酒 ,是糯米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酒精,不符合题意;
C、 用料包包裹佐料炖肉利用了过滤原理,使料包中固体保留在包内 ,不符合题意;
D、 用电吹风热风档快速吹干湿衣服 ,是湿衣服上水分子不断运动,且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明矾净水起吸附沉降作用分析;
B、根据酿酒属于缓慢氧化分析;
C、根据料包使用时固体仍在包裹中及过滤原理分析;
D、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及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分析。
7.(2024九上·南山期中)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3
B.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g
C.图乙中A与C的化学性质相似
D.图乙中B、C、D对应的元素与图甲中的铝元素都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A、根据结构示意图,圆圈里数字表示质子数,核外表示电子数,铝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1”,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乙中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A原子是氦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相对稳定,而C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化学性质不相似,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图甲中的铝元素核外有三层电子,因此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图乙中B虽有2层电子,但其原子时核外电子排布是2、8、1、也是3个电子层,C、D都属于原子且核外都有三层电子,因此都在第三周期,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是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电子层数表示元素周期数,(除稀有气体原子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解答。
8.(2024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观察气体流速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氧气的验满 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A、氧气不易溶于水,长导管是进气管,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判断气体流速,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向里推注射器,气压增大,若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小液柱,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气密性好,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左边试管没有加二氧化锰,右边试管加入了二氧化锰,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来解答;
B、根据多功能瓶的气密性的检查是向里推注射器,气压增大,若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小液柱,一段时间不下降来解答;
C、根据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
D、根据探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度,必须控制单一变量法来解答。
9.(2024九上·南山期中)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化学反应类型
D.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反应类型的判定;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钙等,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该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均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构成分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来解答;
B、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来解答;
C、根据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来解答;
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均可直接构成物质来解答。
10.(2024九上·南山期中)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合成甲醇(化学式CH3OH)的新工艺,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不变 D.反应过程中有单质生成
【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共有3种分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甲醇(化学式CH3OH)属于化合物,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书写出方程式为,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
11.(2024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MnO2中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过滤
C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和白糖 尝味道
D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净化;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在加热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中又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色素和异味,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和白糖,尝味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遇到二氧化锰会快速产生气泡,而水遇到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能达成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B、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C、根据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来解答;
D、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12.(2024九上·南山期中)某课题组通过数字化实验对白磷燃烧的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将5g白磷放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入60℃热水中,t3时打开弹簧夹,并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实验装置及数据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气球逐渐变瘪
B.t1-t2时间段时两支试管中压强相等
C.t3后,温度再次升高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放热
D.t4对应温度高于t2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A、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压强增大,气球胀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气球变瘪,故气球先变大后变瘪,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1-t2时间段时,温度升高,白磷不断燃烧放热,左边试管压强不断增加,此时还未打开弹簧夹,右侧试管压强不变,两支试管中压强不相等,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t3后,温度再次升高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白磷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放出的热量更多,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t3前白磷在空气中燃烧,t3后通入氧气,白磷在氧气中燃烧,t4对应温度高于t2,氧气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白磷先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压强变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增大了磷燃烧时氧气的浓度,白磷燃烧旺盛,放热量多,压强变化明显;当氧气消耗完全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来解答。
13.(2024九上·南山期中)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写出B装置中用作反应容器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
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   。
②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
A.氯酸钾中混入了高锰酸钾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完成时,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实验室常用固体亚硫酸钠与稀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实验室制取S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若选择 E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应该从   处(填“a”或“b”)进入。
【答案】(1)锥形瓶
(2);分解反应;BD
(3)B;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1)B中的反应容器是锥形瓶。
(2) ① 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发生装置,试管口有棉花团,应选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文字表达式为:,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② 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A、氯酸钾中混入了高锰酸钾,会使产生气体的总量发生改变,不会影响收集到氧气的纯度;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导致瓶内留有空气,会影响收集到氧气的纯度;
C、收集完成时,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使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偏小,不会影响收集到氧气的纯度;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会影响收集到氧气的纯度,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管内的空气。
故答案为:BD.
(3)实验室常用固体亚硫酸钠与稀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若选择 E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应从a进入,空气会从b排出。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排水法收集氧气没有装满水或没有等到大量气泡冒出开始收集会产生收集的氧气不纯来解答;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收集气体时利用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来解答。
14.(2024九上·南山期中)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系列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已知:浓氨水、浓盐酸易挥发,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以得出的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同学们将图1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
(2)在进行图2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C试管比B试管中的酚酞   (选填:“先”或“后”)变红。通过该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分子运动速率与   有关。
(3)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图3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稍后可看见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该现象出现的点靠近浓盐酸,即c点(b点为V型管中点)。由此可知,相同条件下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   (选填:“快”或“慢”)。
(4)某学生做图4实验,套有气球的矿泉水瓶内预先充有空气,用热水冲洗瓶身,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体积   (选填:“变大”或“变小”),是因为微观粒子   。
【答案】(1)A中酚酞溶液变红
(2)先;温度
(3)慢
(4)变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大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是A中酚酞溶液变红。
(2)在进行图2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C试管比B试管中的酚酞先变红,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快。
(3)由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则说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慢。
(4)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则用热水冲洗瓶身,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体积变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还与分子的质量有关;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有质量来解答。
(1)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是A中酚酞溶液变红;
(2)在进行图2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C试管比B试管中的酚酞先变红,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快;
(3)由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则说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慢;
(4)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则用热水冲洗瓶身,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体积变大。
15.(2024九上·南山期中)近年来,制氧机需求旺盛,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的制氧机。
(一)化学药剂制氧机:如图1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反应仓中首先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2Na2CO3·H2O2),然后加入粉末状二氧化锰,即产生氧气。
(1)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
第一步:
第二步:________(写出相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该制氧机的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直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______(填序号)。
A. 产物无污染
B. 制取成本更低
C. 储存和运输更方便
(3)根据以上原理分析,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自制制氧剂过碳酸钠。已知过碳酸钠的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范围/℃ 5-10 10-15 15-20 20-25
过碳酸钠的产率/% 84.49 85.78 88.38 83.01
①分析数据,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
②温度过高,产率反而降低,从制备过碳酸钠原料的性质分析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二)“沸石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从而获得不同浓度的富氧空气。图2为该制氧过程的示意图。
(4)图中代表的是________。(填“氮分子”或“氧分子”)
(5)分离过程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三)小组同学用图4装置测定制得的“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60mL。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20mL。
(6)用排水法收集“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图3中管________(选“a”或“b”)通入。
(7)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 过氧化氢水+氧气
(2) C
(3) 15-20 温度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4) 氮分子
(5) 物理
(6) b
(7) 40%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加入粉末状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A.过碳酸钠最终生成碳酸钠、 水和氧气,过氧化氢溶液最终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产物均无污染,则产物无污染不是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直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溶液易分解变质,相对制取成本更高,不符合题意;
C.过碳酸钠是固体,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故过碳酸钠储存和运输更方便,更适合作制氧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①由表格信息可知,温度范围为(15-20)℃时,过碳酸钠的产率最高,则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温度范围是15-20℃;
②温度过高,产率反而降低,从制备过碳酸钠原料的性质分析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温度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4)由图2可知,空气中与的个数比为,则图中代表的是氮分子。
(5)分离过程中氮气被分子筛吸附,氧气通过,从而获得不同浓度的富氧空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图3中管b通入。
(7)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2)根据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储存和运输方便来解答;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制取过氧化钠的温度是(15-20)℃时,温度过高产率低来解答;
(4)根据不同的原子结合模型图分析出不同的物质来解答;
(5)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6)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富氧空气”来解答;
(7)根据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的体积除以空气的体积来解答。
16.(2024九上·南山期中)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深圳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款净水器进行净水实验,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5μmPP棉是模拟实验室中的   操作,这一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物质Y的名称为   ,Y可除去液体中的色素与异味,该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出水口得到的液体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小深同学想研究“水的组成”,探究“电解水实验”,请写出在通电的情况下水发生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   。在进行“电解水实验”时,小深发现该反应产物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很难达到理论值,为探究电解水时所需NaOH溶液的最佳浓度,在图1所示装置中分别注入浓度为10%、12%、14%、16%、18%、20%的NaOH溶液,在9V直流电电压下通电3min,产生气体的体积如下图:
图1管b中产生的气体有   (选填“可燃性”或“助燃性”),由图2可知浓度为   的NaOH溶液所产生的氢气、氧气体积比最接近理论值。
【答案】(1)过滤;漏斗
(2)活性炭;物理
(3)混合物
(4)水氢气+氧气或;助燃性;14%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第一步5μmPP棉,可以除去泥沙等固体杂质,是模拟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这一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物质Y的名称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液体中的色素与异味,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出水口得到的液体还含有其它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4)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为:。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图1管b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具有助燃性;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由图2可知浓度为14%的NaOH溶液所产生的氢气、氧气体积比最接近理论值。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分离溶和不溶物,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来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3)根据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来解答;
(4)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氧气具有氧化性,氢气具有可燃性来解答。
(1)第一步5μmPP棉,可以除去泥沙等固体杂质,是模拟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这一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物质Y的名称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液体中的色素与异味,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出水口得到的液体还含有其它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4)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或;
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图1管b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由图2可知浓度为14%的NaOH溶液所产生的氢气、氧气体积比最接近理论值。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西桂林市龙胜县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下一篇: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