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龙胜县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1.(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措施积极响应该号召的是
A.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建设 B.加高烟囱排放工厂废气
C.大量燃放烟花庆祝节日 D.加大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2.(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 B.熄灭酒精灯
C.给液体加热 D.滴加液体
4.(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之一。下列端午节民俗活动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赛龙舟 B.烧艾叶 C.佩香囊 D.放纸鸢
5.(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锥形瓶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关于燃烧、灭火、自救等生活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面粉厂周围严禁烟火
7.(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8.(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某同学对一些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可表示1个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B.:可表示2个碳原子
C.:可表示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可判断出该物质中、元素的个数比为
9.(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我区每年3~5月出现“回南天”,是由于气温回暖,空气湿度增大,水分子的
A.体积变大 B.分解加快 C.数目增多 D.质量增大
10.(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气体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 B.NO2 C.CO D.CO2
11.(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硒化铟半导体材料是第一批在空间站里接受过高温考验的材料。硒元素和铟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原子质量不同
12.(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如图所示放置,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高 B.难溶于水 C.黑色固体 D.可燃性
14.(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下列关于“火折子”说法错误的是
A.草纸是可燃物
B.竹简不是完全密闭的
C.竹简要盖上帽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降低了着火点
15.(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符号只有微观含义的是
A.H2 B.Ne C.Na D.2H2O
16.(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B.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水结成冰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7.(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18.(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液氧 C.牛奶 D.石油
19.(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C.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原子改变
D.生成物中有三种元素
20.(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至时间段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在至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
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体积分数需求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21.(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元素   。
(2)3个氯原子   。
(3)钠离子   。
(4)五氧化二磷   。
22.(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现有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 ⑤氢气五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医院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
(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3)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
(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
(5)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23.(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含有氧元素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 ②铜 ③高锰酸钾 ④四氧化三铁 ⑤氧气 ⑥空气 ⑦氨气 ⑧氯化钠
24.(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燃烧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锅里的油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灭火的原理是   。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从燃烧条件分析,烟头在火灾中的“罪状”是   。
(3)2023年9月,在杭州举办的第十九届亚运会,所使用的火炬“薪火”,其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其优点   。甲烷是生物质燃气的成分之一,其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式是   。
25.(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②   。
(2)在过氧化氢、铁、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
(3)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图2的信息填空: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   ,乙图中所示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图丙对应的符号是   。
26.(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杀菌消毒。
(2)在水净化的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
(3)如图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   ,与a管相连的时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4)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7.(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如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据图回答:
(1)写出实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Ⅰ、Ⅱ两类有氧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   (填字母)。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是化合反应 C.反应都放出热量 D.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3)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各举一例)。
正:   ;
反:   。
28.(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根据下列三种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有很多,上图中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理由是   。
(2)你认为甲装置的优点是   。
(3)利用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请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开始时,活塞向   移,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   刻度处。丙中热水的作用是   。
29.(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可选用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0.(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1)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
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   。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出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刚的猜想正确。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你的判断依据是   。
【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补充实验)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3)。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
(4)棉花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   ,同时反应放热。
【实验结论】
(5)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和碳酸钠,文字表达式为   。
【反思与评价】
(6)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启示是   。
31.(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这两种气体中。   在空气中的含量更多,其用途有   。已知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请完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解析】【解答】A.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建设,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能、环保,故符合题意;
B. 加高烟囱排放工厂废气,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C. 大量燃放烟花,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D. 加大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会破坏自然森林植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而不一定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催化剂还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所以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催化剂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不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不可伸入瓶中,故错误;
B.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以隔绝氧气,故正确;
C. 给液体加热应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距管口三分之一处,故错误;
D. 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气体的验满操作应该放在集气瓶口莒南县分析。;
B、根据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分析。
C、根据给液体加热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操作达到注意事项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赛龙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烧艾叶的过程中,涉及到了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佩香囊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放纸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5.【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 仪器①是长颈漏斗,故不符合题意;
B. 仪器②是锥形瓶,故符合题意;
C. 仪器③是导气管,故不符合题意;
D. 仪器④是集气瓶,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锅上锅盖,隔绝氧气从而灭火,不能用水浇灭,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物质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要弯腰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面粉厂的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性固体小颗粒,应严禁烟火,以免发生火灾或爆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原理,火灾的自救方法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乙醇属于易燃物品,应该贴的易燃标志。
A. 图标为节约用水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B. 图标为节约用水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C. 图标为节约用水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D. 乙醇属于易燃物品,应该贴的易燃液体标志,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乙醇属于易燃物品,结合图标的含义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O2 表示氧气,也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2C表示2个碳原子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数量。因此,2C表示有两个碳原子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化学符号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通常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因此,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化学式,在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表示一个分子,还表示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的。
B、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C、在化学符号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通常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9.【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我区每年3~5月出现“回南天”,是由于气温回暖,空气湿度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增多,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不变,水分子也未分解。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气温回暖,空气湿度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增多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为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二氧化碳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
11.【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硒元素和铟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取用完试剂后,立刻盖上瓶塞,防止药品与外界空气中成分反应变质等, 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用完后,应盖上灯帽, 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完毕后清洗干净并正放于烧杯中来解答;
B、根据打开瓶塞并倒放桌面来解答;
C、根据酒精灯用完后应盖上灯帽来解答;
D、根据洗净后的试管倒扣在试管架上来晾干来解答。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炭黑的物理性质是黑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高;化学性质是在常温下比较稳定,高温下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符合题意的是可燃性。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炭黑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解答。
14.【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A. 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说明草纸是可燃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说明少量氧气能进入竹桶内,即竹简不是完全密闭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竹筒盖上盖子后减少了内部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使可燃物不能剧烈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打开盖子,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增加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可燃物剧烈燃烧,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能被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分析判断。
B、根据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分析判断。
C、根据竹筒盖上盖子后减少了内部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能被改变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H2宏观上表示氢气,微观上表示1个氢分子,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错误;
B. Ne宏观上表示氖气、氖元素,微观上表示1个氖原子,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错误;
C. Na宏观上表示钠单质、钠元素,微观上表示1个钠原子,既具有宏观意义,又具有微观意义,故错误;
D. 2H2O微观上表示2个水分子,只具有微观意义,不具有宏观意义,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在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表示一个分子,还表示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的。
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只表示多个原子。
化学式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分子。
16.【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错误;
B.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C. 水结成冰后,水分子也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错误;
D.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原子的内部结构也可以分成质子、中子、电子。
B、离子构成的物质有:大多数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
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与状态无关。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
17.【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错误;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说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实验结论,故错误;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8.【答案】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 牛奶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9.【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A.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B. 水是生成物,不是反应物,故错误;
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错误;
D. 生成物是水,有两种元素,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20.【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化学性质;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由图2可知,在至时间段,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均保持不变,说明此时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至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图2可知,时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蜡烛停止燃烧;而时氧气含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白磷停止燃烧,而、时的氧气含量不同,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体积分数需求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白磷燃烧需要氧气,这个实验证明了白磷燃烧对氧气的体积分数需求较低,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图2可知,在至时间段,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均保持不变分析。
B、根据在至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会消耗氧气分析。
C、根据图2可知,时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蜡烛停止燃烧;而时氧气含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白磷停止燃烧,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分析。
21.【答案】(1)N
(2)3Cl
(3)Na+
(4)P2O5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氮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
(2)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氯原子表示为:3Cl。
(3)钠离子是一种金属阳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得到的,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书写为Na+。
(4)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P2O5。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大二小”分析。
(2)元素符号前有数字,表示多个该原子。
(3)根据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得到的,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分析。
(4)根据物质的名称,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一般金左非右氧在后。
(1)氮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
(2)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氯原子表示为:3Cl;
(3)钠离子是一种金属阳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得到的,显正1价,书写为Na+;
(4)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P2O5;
22.【答案】②;④;③;①;⑤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选②。
(2)二氧化碳可导致温室效应,故选④。
(3)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选③。
(4)氮气由氮元素组成,可制造硝酸和氮肥,故选①。
(5)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故选:⑤。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23.【答案】⑤⑥;①③④⑤⑥;⑥;①②③④⑤⑦⑧;①③④⑦⑧;①④;②⑤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物质,空气中含有氧气,则含有氧分子的是⑤⑥;
在①二氧化硫、③高锰酸钾、④四氧化三铁、⑤氧气、⑥空气中均含有氧元素;
空气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则属于混合物的是⑥;
①②③④⑤⑦⑧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①③④⑦⑧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①二氧化硫、④四氧化三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②铜、⑤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24.【答案】(1)隔绝氧气(或空气)
(2)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减少污染、节约化石能源;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锅里的油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则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引起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短期内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优点是可以减少污染,节约化石能源;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判断。
(3)根据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短期内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分析优点。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锅里的油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则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引起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短期内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优点是可以减少污染,节约化石能源;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
25.【答案】(1)原子
(2)过氧化氢
(3)Al;8;Mg 2+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故①填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能形成离子,能构成分子,故②是原子,③是分子。
(2)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3)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Al;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乙图中所示元素的核电荷数是8;丙图所示粒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是镁离子,符号为:Mg2+。
【分析】(1)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原子能形成离子,能构成分子。
(2)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3)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在粒子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1)元素组成物质,故①填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能形成离子,能构成分子,故②是原子,③是分子;
(2)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3)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Al;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乙图中所示元素的核电荷数是8;丙图所示粒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是镁离子,符号为:Mg2+。
26.【答案】(1)煮沸
(2)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杂质
(3)2:1;正极;增强水的导电性
(4)氢元素和氧元素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杀菌消毒。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从而起到净化水的作用 ,故填写: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杂质。
(3)由图可知,a管产生气体多,b管产生气体少,根据“正氧少,负氢多,氧一氢二”可知,a管产生气体是氢气,b管产生气体是氧气,体积比为2:1,;
与a管相连的时电源的正极;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增加水中的导电性,从而使得电解水实验更加顺利进行 。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分析】(1)根据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分析。
(2)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分析。
(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根据水的导电性比较弱,氢氧化钠等可以增加水中的导电性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杀菌消毒,故填写:煮沸。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从而起到净化水的作用 ,故填写: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杂质。
(3)由图可知,a管产生气体多,b管产生气体少,根据“正氧少,负氢多,氧一氢二”可知,a管产生气体是氢气,b管产生气体是氧气,体积比为2:1,故填写:2:1;
与a管相连的时电源的正极,故填写:正极;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增加水中的导电性,从而使得电解水实验更加顺利进行 ,故填写:增强水的导电性。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可知,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写:氢元素和氧元素。
27.【答案】(1)
(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C
(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金属制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填写: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物质的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写:AC。
(3)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氧气可以帮助燃料燃烧,提供能量,供给动植物呼吸等,故填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同时也会使金属生锈,浪费金属资源,金属制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分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物质的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3)根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结合氧气的性质分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故填写:。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填写: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物质的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写:AC。
(3)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氧气可以帮助燃料燃烧,提供能量,供给动植物呼吸等,故填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同时也会使金属生锈,浪费金属资源,金属制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8.【答案】(1)碳粉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水不会进入集气瓶中
(2)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3);右;4;提供热量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若将红磷换成炭粉,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理由是:碳粉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2)甲装置的优点: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3)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文字表达式为:;白磷开始燃烧时,由于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活塞先向右移动;当装置冷却后,由于装置中的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活塞再向左移动;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装置冷却后活塞左移五分之一到达处刻度4处;丙中的热水起到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使白磷燃烧。
【分析】(1)根据碳粉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分析。
(2)根据甲装置的优点: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分析。
(3)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根据白磷开始燃烧时,由于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当装置冷却后,由于装置中的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分析。
根据丙中的热水能提供热量分析。
(1)若将红磷换成炭粉,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理由是:碳粉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2)甲装置的优点: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3)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文字表达式为:;白磷开始燃烧时,由于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活塞先向右移动;当装置冷却后,由于装置中的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活塞再向左移动;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装置冷却后活塞左移五分之一到达处刻度4处;丙中的热水起到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使白磷燃烧。
29.【答案】(1)酒精灯;水槽
(2);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①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②水槽,常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时,因为试管口塞了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可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A装置适合固固加热型分析,试管口塞了一团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析。
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
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分析收集方法。
(1)①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②水槽,常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故填:酒精灯;水槽。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时,因为试管口塞了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可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故填:;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30.【答案】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生成了氧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钠元素和氢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蜡烛燃烧实验;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本身为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周围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知,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小刚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生成了氧气。
(2)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气体生成,试管内压强增大,最终导致吸滤瓶压强增大,因此,吸滤瓶中的气体会导入烧杯中,烧杯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反应物过氧化钠含有钠元素和氧元素,水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其中一种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因此,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钠元素和氢元素;
判断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由题干可知,水和二氧化碳都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同时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5)由题干可知,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和碳酸钠,文字表达式为:。
(6)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启示是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比如金属钠燃烧。
【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为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周围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
(2)根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气体生成,试管内压强增大,最终导致吸滤瓶压强增大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变。
(4)蜡烛燃烧生成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根据水和二氧化碳都能和过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氧气,同时放出热量分析。
(5)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和碳酸钠。
(6)根据通过实验,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分析。
31.【答案】氮气;做保护气(合理即可);化合反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每个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 ;
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氮气的性质、用途分析。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1.(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措施积极响应该号召的是
A.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建设 B.加高烟囱排放工厂废气
C.大量燃放烟花庆祝节日 D.加大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解析】【解答】A.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建设,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能、环保,故符合题意;
B. 加高烟囱排放工厂废气,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C. 大量燃放烟花,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D. 加大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会破坏自然森林植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2.(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而不一定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催化剂还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所以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催化剂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不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 B.熄灭酒精灯
C.给液体加热 D.滴加液体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不可伸入瓶中,故错误;
B.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以隔绝氧气,故正确;
C. 给液体加热应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距管口三分之一处,故错误;
D. 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气体的验满操作应该放在集气瓶口莒南县分析。;
B、根据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分析。
C、根据给液体加热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操作达到注意事项分析。
4.(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之一。下列端午节民俗活动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赛龙舟 B.烧艾叶 C.佩香囊 D.放纸鸢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赛龙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烧艾叶的过程中,涉及到了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佩香囊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放纸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5.(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锥形瓶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 仪器①是长颈漏斗,故不符合题意;
B. 仪器②是锥形瓶,故符合题意;
C. 仪器③是导气管,故不符合题意;
D. 仪器④是集气瓶,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分析。
6.(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关于燃烧、灭火、自救等生活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面粉厂周围严禁烟火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锅上锅盖,隔绝氧气从而灭火,不能用水浇灭,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物质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要弯腰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面粉厂的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性固体小颗粒,应严禁烟火,以免发生火灾或爆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原理,火灾的自救方法分析。
7.(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乙醇属于易燃物品,应该贴的易燃标志。
A. 图标为节约用水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B. 图标为节约用水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C. 图标为节约用水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D. 乙醇属于易燃物品,应该贴的易燃液体标志,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乙醇属于易燃物品,结合图标的含义分析。
8.(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某同学对一些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可表示1个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B.:可表示2个碳原子
C.:可表示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可判断出该物质中、元素的个数比为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O2 表示氧气,也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2C表示2个碳原子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数量。因此,2C表示有两个碳原子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化学符号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通常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因此,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化学式,在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表示一个分子,还表示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的。
B、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C、在化学符号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通常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9.(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我区每年3~5月出现“回南天”,是由于气温回暖,空气湿度增大,水分子的
A.体积变大 B.分解加快 C.数目增多 D.质量增大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我区每年3~5月出现“回南天”,是由于气温回暖,空气湿度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增多,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不变,水分子也未分解。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气温回暖,空气湿度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增多分析。
10.(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气体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 B.NO2 C.CO D.CO2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为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二氧化碳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
11.(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硒化铟半导体材料是第一批在空间站里接受过高温考验的材料。硒元素和铟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硒元素和铟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12.(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如图所示放置,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取用完试剂后,立刻盖上瓶塞,防止药品与外界空气中成分反应变质等, 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用完后,应盖上灯帽, 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完毕后清洗干净并正放于烧杯中来解答;
B、根据打开瓶塞并倒放桌面来解答;
C、根据酒精灯用完后应盖上灯帽来解答;
D、根据洗净后的试管倒扣在试管架上来晾干来解答。
13.(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高 B.难溶于水 C.黑色固体 D.可燃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炭黑的物理性质是黑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高;化学性质是在常温下比较稳定,高温下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符合题意的是可燃性。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炭黑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解答。
14.(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下列关于“火折子”说法错误的是
A.草纸是可燃物
B.竹简不是完全密闭的
C.竹简要盖上帽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降低了着火点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A. 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说明草纸是可燃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说明少量氧气能进入竹桶内,即竹简不是完全密闭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竹筒盖上盖子后减少了内部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使可燃物不能剧烈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打开盖子,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增加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可燃物剧烈燃烧,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能被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分析判断。
B、根据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分析判断。
C、根据竹筒盖上盖子后减少了内部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能被改变分析。
15.(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符号只有微观含义的是
A.H2 B.Ne C.Na D.2H2O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H2宏观上表示氢气,微观上表示1个氢分子,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错误;
B. Ne宏观上表示氖气、氖元素,微观上表示1个氖原子,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错误;
C. Na宏观上表示钠单质、钠元素,微观上表示1个钠原子,既具有宏观意义,又具有微观意义,故错误;
D. 2H2O微观上表示2个水分子,只具有微观意义,不具有宏观意义,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在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表示一个分子,还表示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的。
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只表示多个原子。
化学式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分子。
16.(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B.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水结成冰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错误;
B.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C. 水结成冰后,水分子也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错误;
D.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原子的内部结构也可以分成质子、中子、电子。
B、离子构成的物质有:大多数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
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与状态无关。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
17.(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错误;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说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实验结论,故错误;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8.(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液氧 C.牛奶 D.石油
【答案】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 牛奶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9.(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C.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原子改变
D.生成物中有三种元素
【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A.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B. 水是生成物,不是反应物,故错误;
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错误;
D. 生成物是水,有两种元素,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20.(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至时间段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在至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
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体积分数需求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化学性质;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由图2可知,在至时间段,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均保持不变,说明此时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至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图2可知,时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蜡烛停止燃烧;而时氧气含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白磷停止燃烧,而、时的氧气含量不同,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体积分数需求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白磷燃烧需要氧气,这个实验证明了白磷燃烧对氧气的体积分数需求较低,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图2可知,在至时间段,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均保持不变分析。
B、根据在至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会消耗氧气分析。
C、根据图2可知,时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蜡烛停止燃烧;而时氧气含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白磷停止燃烧,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分析。
21.(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元素   。
(2)3个氯原子   。
(3)钠离子   。
(4)五氧化二磷   。
【答案】(1)N
(2)3Cl
(3)Na+
(4)P2O5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氮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
(2)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氯原子表示为:3Cl。
(3)钠离子是一种金属阳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得到的,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书写为Na+。
(4)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P2O5。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大二小”分析。
(2)元素符号前有数字,表示多个该原子。
(3)根据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得到的,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分析。
(4)根据物质的名称,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一般金左非右氧在后。
(1)氮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
(2)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氯原子表示为:3Cl;
(3)钠离子是一种金属阳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得到的,显正1价,书写为Na+;
(4)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P2O5;
22.(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现有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 ⑤氢气五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医院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
(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3)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
(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
(5)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答案】②;④;③;①;⑤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选②。
(2)二氧化碳可导致温室效应,故选④。
(3)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选③。
(4)氮气由氮元素组成,可制造硝酸和氮肥,故选①。
(5)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故选:⑤。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23.(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含有氧元素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 ②铜 ③高锰酸钾 ④四氧化三铁 ⑤氧气 ⑥空气 ⑦氨气 ⑧氯化钠
【答案】⑤⑥;①③④⑤⑥;⑥;①②③④⑤⑦⑧;①③④⑦⑧;①④;②⑤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物质,空气中含有氧气,则含有氧分子的是⑤⑥;
在①二氧化硫、③高锰酸钾、④四氧化三铁、⑤氧气、⑥空气中均含有氧元素;
空气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则属于混合物的是⑥;
①②③④⑤⑦⑧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①③④⑦⑧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①二氧化硫、④四氧化三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②铜、⑤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24.(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燃烧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锅里的油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灭火的原理是   。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从燃烧条件分析,烟头在火灾中的“罪状”是   。
(3)2023年9月,在杭州举办的第十九届亚运会,所使用的火炬“薪火”,其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其优点   。甲烷是生物质燃气的成分之一,其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式是   。
【答案】(1)隔绝氧气(或空气)
(2)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减少污染、节约化石能源;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锅里的油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则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引起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短期内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优点是可以减少污染,节约化石能源;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判断。
(3)根据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短期内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分析优点。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锅里的油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则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引起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短期内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优点是可以减少污染,节约化石能源;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
25.(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②   。
(2)在过氧化氢、铁、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
(3)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图2的信息填空: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   ,乙图中所示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图丙对应的符号是   。
【答案】(1)原子
(2)过氧化氢
(3)Al;8;Mg 2+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故①填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能形成离子,能构成分子,故②是原子,③是分子。
(2)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3)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Al;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乙图中所示元素的核电荷数是8;丙图所示粒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是镁离子,符号为:Mg2+。
【分析】(1)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原子能形成离子,能构成分子。
(2)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3)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在粒子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1)元素组成物质,故①填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能形成离子,能构成分子,故②是原子,③是分子;
(2)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3)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Al;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乙图中所示元素的核电荷数是8;丙图所示粒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是镁离子,符号为:Mg2+。
26.(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杀菌消毒。
(2)在水净化的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
(3)如图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   ,与a管相连的时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4)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答案】(1)煮沸
(2)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杂质
(3)2:1;正极;增强水的导电性
(4)氢元素和氧元素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杀菌消毒。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从而起到净化水的作用 ,故填写: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杂质。
(3)由图可知,a管产生气体多,b管产生气体少,根据“正氧少,负氢多,氧一氢二”可知,a管产生气体是氢气,b管产生气体是氧气,体积比为2:1,;
与a管相连的时电源的正极;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增加水中的导电性,从而使得电解水实验更加顺利进行 。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分析】(1)根据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分析。
(2)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分析。
(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根据水的导电性比较弱,氢氧化钠等可以增加水中的导电性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杀菌消毒,故填写:煮沸。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从而起到净化水的作用 ,故填写: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杂质。
(3)由图可知,a管产生气体多,b管产生气体少,根据“正氧少,负氢多,氧一氢二”可知,a管产生气体是氢气,b管产生气体是氧气,体积比为2:1,故填写:2:1;
与a管相连的时电源的正极,故填写:正极;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增加水中的导电性,从而使得电解水实验更加顺利进行 ,故填写:增强水的导电性。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可知,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写:氢元素和氧元素。
27.(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如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据图回答:
(1)写出实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Ⅰ、Ⅱ两类有氧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   (填字母)。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是化合反应 C.反应都放出热量 D.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3)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各举一例)。
正:   ;
反:   。
【答案】(1)
(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C
(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金属制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填写: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物质的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写:AC。
(3)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氧气可以帮助燃料燃烧,提供能量,供给动植物呼吸等,故填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同时也会使金属生锈,浪费金属资源,金属制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分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物质的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3)根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结合氧气的性质分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故填写:。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填写: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物质的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写:AC。
(3)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氧气可以帮助燃料燃烧,提供能量,供给动植物呼吸等,故填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同时也会使金属生锈,浪费金属资源,金属制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8.(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根据下列三种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有很多,上图中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理由是   。
(2)你认为甲装置的优点是   。
(3)利用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请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开始时,活塞向   移,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   刻度处。丙中热水的作用是   。
【答案】(1)碳粉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水不会进入集气瓶中
(2)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3);右;4;提供热量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若将红磷换成炭粉,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理由是:碳粉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2)甲装置的优点: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3)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文字表达式为:;白磷开始燃烧时,由于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活塞先向右移动;当装置冷却后,由于装置中的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活塞再向左移动;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装置冷却后活塞左移五分之一到达处刻度4处;丙中的热水起到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使白磷燃烧。
【分析】(1)根据碳粉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分析。
(2)根据甲装置的优点: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分析。
(3)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根据白磷开始燃烧时,由于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当装置冷却后,由于装置中的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分析。
根据丙中的热水能提供热量分析。
(1)若将红磷换成炭粉,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理由是:碳粉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2)甲装置的优点: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3)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文字表达式为:;白磷开始燃烧时,由于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活塞先向右移动;当装置冷却后,由于装置中的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活塞再向左移动;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装置冷却后活塞左移五分之一到达处刻度4处;丙中的热水起到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使白磷燃烧。
29.(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可选用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答案】(1)酒精灯;水槽
(2);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①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②水槽,常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时,因为试管口塞了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可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A装置适合固固加热型分析,试管口塞了一团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析。
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
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分析收集方法。
(1)①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②水槽,常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故填:酒精灯;水槽。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时,因为试管口塞了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可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故填:;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30.(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1)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
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   。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出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刚的猜想正确。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你的判断依据是   。
【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补充实验)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3)。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
(4)棉花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   ,同时反应放热。
【实验结论】
(5)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和碳酸钠,文字表达式为   。
【反思与评价】
(6)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启示是   。
【答案】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生成了氧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钠元素和氢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蜡烛燃烧实验;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本身为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周围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知,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小刚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生成了氧气。
(2)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气体生成,试管内压强增大,最终导致吸滤瓶压强增大,因此,吸滤瓶中的气体会导入烧杯中,烧杯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反应物过氧化钠含有钠元素和氧元素,水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其中一种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因此,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钠元素和氢元素;
判断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由题干可知,水和二氧化碳都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同时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5)由题干可知,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和碳酸钠,文字表达式为:。
(6)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启示是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比如金属钠燃烧。
【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为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周围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
(2)根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气体生成,试管内压强增大,最终导致吸滤瓶压强增大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变。
(4)蜡烛燃烧生成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根据水和二氧化碳都能和过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氧气,同时放出热量分析。
(5)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和碳酸钠。
(6)根据通过实验,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分析。
31.(2024九上·龙胜各族期中)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这两种气体中。   在空气中的含量更多,其用途有   。已知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请完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答案】氮气;做保护气(合理即可);化合反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每个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 ;
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氮气的性质、用途分析。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下一篇: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二中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