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箴言龙光桥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列能量的转化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太阳能发电 B.风能发电
C.水能发电 D.火力发电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太阳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风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水能发电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火力发电的过程中需要燃烧煤等可燃物,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点燃酒精灯
C.倾倒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粉末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支酒精灯,该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微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瓶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读取液体体积时,量取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固体粉末取用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来解答;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是绝对禁止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来解答;
C、根据液体倾倒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面向手心,吸口瓶与试管紧挨来解答;
D、根据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平行读数来解答。
3.(2024九上·赫山期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O B.AL C.Al D.Ca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前五位:氧硅铝铁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前五位是氧硅铝铁钙来解答。
4.(2024九上·赫山期中)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不符合题意;
B、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 空气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
C、空气在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78%,氧气约21%,而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B、根据空气污染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分析;
C、根据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分析。
5.(2024九上·赫山期中)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生活中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
B.交警查酒驾时,闻到酒精气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增大,而水分子体积在这一过程保持不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B. 交警查酒驾时,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运动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是因为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阳光下水分子温度更高,运动速率更快,衣服更易晾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6.(2024九上·赫山期中)欲鉴别分别装在三个集气瓶中的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可以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分别闻气体的气味 B.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它们的气味的无法鉴别,A答案错误;
B、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均没有颜色,用观察它们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B答案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C答案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D答案错误。
故答案选:C。
【分析】A、根据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气味分析;
B、根据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均没有颜色分析;
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7.(2024九上·赫山期中)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变
C.不能改变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D.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8.(2024九上·赫山期中)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操作步骤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
B.给试管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C.瓶内充满气体后,先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于桌上
D.结束实验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A答案正确;
B、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局部受热炸裂试管,B答案正确;
C、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应先盖上玻璃片再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防止瓶中气体逸出混入空气,C答案正确;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D答案错误。
故答案选:D。
【分析】根据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9.(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可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
D.原子不可构成物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但实际上原子还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分子可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生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来解答。
10.(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高锰酸钾 B.空气 C.双氧水 D.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 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 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B符合题意;
C. 双氧水含有过氧化氢和水,过氧化氢和水中均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分子构成氧气分析。
11.(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②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C.③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 D.④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
【答案】D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A答案正确。
B.②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金属阳离子,故B答案正确。
C、③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7,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氯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故C答案正确。
D、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D答案错误。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分析;
B、根据阳离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C、根据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分析。
12.(2024九上·赫山期中)某品牌运动饮料中含的“钠、钾、钙”指的是
A.分子 B.单质 C.原子 D.元素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物质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钠、钾、钙”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13.(2024九上·赫山期中)李强总理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B.推动地摊经济发展,鼓励烧烤摊露天经营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粮食产量
D.老城区积极进行雨污分离管网改造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解答】A. 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是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减缓生态恶化 ,故不符合题意;
B. 鼓励烧烤摊露天经营是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 烧烤摊露天经营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空气污染,这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违背 ,故符合题意;
C.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故不符合题意;
D. 老城区积极进行雨污分离管网改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减少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措施分析。
14.(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上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分子构成;
A. 图示为化合物的分子,所以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B. 图示为2种单质分子和1种化合物分子构成的,所以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C. 图示为单质分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D. 图示为单质分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5.(2024九上·赫山期中)图甲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
B.原子序数大小比较:C>O
C.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He属于稀有气体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图甲原子结构模型和电子带负电可知,甲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故原子序数大小比较:C
D. 元素周期表最右边一列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为稀有气体,故He属于稀有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图甲原子结构模型和电子带负电可知,甲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分析。
C、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硅原子核电荷数是14,核外电子数也是14,再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最右边一列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分析。
16.(2024九上·赫山期中)围炉煮茶和月下赏梅都是人们喜欢的休闲交友方式。
(1)“围炉煮茶”时常用木炭作燃料,木炭主要成分碳的符号是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1)C;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木炭主要成分碳,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其化学式是C; 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是因为梅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的香味。
【分析】(1)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来解答;
(2)根据分子在运动来解答。
(1)木炭主要成分碳,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其化学式是C; 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是因为梅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的香味。
17.(2024九上·赫山期中)2024年5月1日,我国利用船舶加装的碳捕捉系统回收首罐液态二氧化碳的卸船,标志着远洋航行船舶从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同学们对“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非常感兴趣,开展有关二氧化碳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调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
(1)同学们调查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你认为有 (写一种即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 。
任务二:讨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方法
(2)同学们讨论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方法,知道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你的一种低碳生活方式是 。有同学想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 (填实验现象),补充了可以利用有碱溶液或水吸收二氧化碳。
【答案】化石燃料的增多;0.0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变浑浊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是含碳物质燃烧增多造成的,如化石燃料的燃烧;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低碳生活方式很多,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随手关灯等;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1)根据空气中的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0.03%来解答;
(2)根据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来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来解答。
18.(2024九上·赫山期中)将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溶液C和无色气体D,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在D中燃烧很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写出A到C、D的文字表达式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写出E+D→F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分解反应
(2)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D是氧气;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则E是硫,F就是二氧化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溶液C和氧气,则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C是水。
(1)A到C、D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E+D→F的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来解答。
(1)A到C、D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E+D→F的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9.(2024九上·赫山期中)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氯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1)描述二氧化氯的一种物理性质 。
(2)写出上述信息中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
【答案】(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或有刺激性气味或密度比空气大或熔点为-59℃或沸点为11.0℃或易溶于水)(合理即可)
(2)
(3)疏散与隔离、切断火源、个人防护和泄漏控制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二氧化氯的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因为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该气体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所以一旦发生二氧化氯泄漏,就要迅速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切断火源,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参与泄漏处理的人员要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在统一指挥下,通过关闭阀门、切断相连设备和管线等方法来控制泄漏;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泄漏物,防止其扩散,必要时进行稀释或中和处理,并严密监视以防意外。
【分析】(1)根据二氧化氯的物性是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来解答;
(2)根据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生成氯气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生成氯气有毒,假如泄露应立即 疏散与隔离、切断火源、个人防护和泄漏控制来解答。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二氧化氯的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因为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该气体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所以一旦发生二氧化氯泄漏,就要迅速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切断火源,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参与泄漏处理的人员要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在统一指挥下,通过关闭阀门、切断相连设备和管线等方法来控制泄漏;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泄漏物,防止其扩散,必要时进行稀释或中和处理,并严密监视以防意外。故填:疏散与隔离、切断火源、个人防护和泄漏控制等(合理即可)。
20.(2024九上·赫山期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依据是 ,若表示He-3原子,3为相对原子质量,则对应图1中的 (填a或b)。
【答案】不属于;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不同;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氦元素为2号元素,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若表示He-3原子,3为相对原子质量,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则对应图1中的b。
【分析】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电正电,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来解答。
21.(2024九上·赫山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选择F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制纯净的氢气,请选择制取装置 。
【答案】(1)铁架台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若复燃,则集满
(3)BE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铁架台;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用高锰酸钾制氧,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选用F装置收集时,气体应长进短出,故气体从a进入,将空气从b排出,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复燃,则集满;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制氢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装置组合为BE。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处,观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收集气体的密度或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来解答。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铁架台;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用高锰酸钾制氧,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选用F装置收集时,气体应长进短出,故气体从a进入,将空气从b排出,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复燃,则集满;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制氢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装置组合为BE。
22.(2024九上·赫山期中)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小欣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一会儿采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除此之外,此实验还有一处明显的错误: 。
(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1)玻璃棒;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2)1:2;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1)图中装置缺少了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贴烧杯内壁,液滴容易飞溅。
(2)电解水实验现象"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注意一帖、二低、三靠来解答;
(2)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来解答。
(1)图中装置缺少了玻璃棒;实验中一处明显错误是: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贴烧杯内壁,液滴容易飞溅;
(2)电解水实验现象"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3.(2024九上·赫山期中)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已知锆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0,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求:
(1)锆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2)一个锆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51;40
(2)设一个锆原子的质量为x
x≈1.51×10-25kg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0;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锆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91-40=51。
(2) 解: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以碳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来比较,
设一个锆原子的质量为x
x≈1.51×10-25kg
【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以碳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来比较得出原子的相对质量,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来解答。
(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0;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锆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91-40=51。故填:51;40。
(2)见答案。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箴言龙光桥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列能量的转化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太阳能发电 B.风能发电
C.水能发电 D.火力发电
2.(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点燃酒精灯
C.倾倒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3.(2024九上·赫山期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O B.AL C.Al D.Ca
4.(2024九上·赫山期中)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5.(2024九上·赫山期中)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生活中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
B.交警查酒驾时,闻到酒精气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6.(2024九上·赫山期中)欲鉴别分别装在三个集气瓶中的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可以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分别闻气体的气味 B.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7.(2024九上·赫山期中)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变
C.不能改变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D.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
8.(2024九上·赫山期中)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操作步骤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
B.给试管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C.瓶内充满气体后,先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于桌上
D.结束实验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9.(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可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
D.原子不可构成物质
10.(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高锰酸钾 B.空气 C.双氧水 D.二氧化碳
11.(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②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C.③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 D.④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
12.(2024九上·赫山期中)某品牌运动饮料中含的“钠、钾、钙”指的是
A.分子 B.单质 C.原子 D.元素
13.(2024九上·赫山期中)李强总理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B.推动地摊经济发展,鼓励烧烤摊露天经营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粮食产量
D.老城区积极进行雨污分离管网改造
14.(2024九上·赫山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5.(2024九上·赫山期中)图甲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
B.原子序数大小比较:C>O
C.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He属于稀有气体
16.(2024九上·赫山期中)围炉煮茶和月下赏梅都是人们喜欢的休闲交友方式。
(1)“围炉煮茶”时常用木炭作燃料,木炭主要成分碳的符号是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17.(2024九上·赫山期中)2024年5月1日,我国利用船舶加装的碳捕捉系统回收首罐液态二氧化碳的卸船,标志着远洋航行船舶从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同学们对“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非常感兴趣,开展有关二氧化碳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调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
(1)同学们调查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你认为有 (写一种即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 。
任务二:讨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方法
(2)同学们讨论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方法,知道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你的一种低碳生活方式是 。有同学想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 (填实验现象),补充了可以利用有碱溶液或水吸收二氧化碳。
18.(2024九上·赫山期中)将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溶液C和无色气体D,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在D中燃烧很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写出A到C、D的文字表达式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写出E+D→F的文字表达式 。
19.(2024九上·赫山期中)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氯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1)描述二氧化氯的一种物理性质 。
(2)写出上述信息中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
20.(2024九上·赫山期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依据是 ,若表示He-3原子,3为相对原子质量,则对应图1中的 (填a或b)。
21.(2024九上·赫山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选择F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制纯净的氢气,请选择制取装置 。
22.(2024九上·赫山期中)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小欣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一会儿采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除此之外,此实验还有一处明显的错误: 。
(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3.(2024九上·赫山期中)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已知锆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0,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求:
(1)锆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2)一个锆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太阳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风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水能发电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火力发电的过程中需要燃烧煤等可燃物,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粉末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支酒精灯,该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微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瓶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读取液体体积时,量取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固体粉末取用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来解答;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是绝对禁止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来解答;
C、根据液体倾倒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面向手心,吸口瓶与试管紧挨来解答;
D、根据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平行读数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前五位:氧硅铝铁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前五位是氧硅铝铁钙来解答。
4.【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不符合题意;
B、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 空气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
C、空气在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78%,氧气约21%,而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B、根据空气污染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分析;
C、根据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增大,而水分子体积在这一过程保持不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B. 交警查酒驾时,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运动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是因为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阳光下水分子温度更高,运动速率更快,衣服更易晾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它们的气味的无法鉴别,A答案错误;
B、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均没有颜色,用观察它们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B答案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C答案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D答案错误。
故答案选:C。
【分析】A、根据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气味分析;
B、根据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均没有颜色分析;
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8.【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A答案正确;
B、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局部受热炸裂试管,B答案正确;
C、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应先盖上玻璃片再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防止瓶中气体逸出混入空气,C答案正确;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D答案错误。
故答案选:D。
【分析】根据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但实际上原子还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分子可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生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来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 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 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B符合题意;
C. 双氧水含有过氧化氢和水,过氧化氢和水中均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分子构成氧气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A答案正确。
B.②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金属阳离子,故B答案正确。
C、③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7,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氯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故C答案正确。
D、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D答案错误。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分析;
B、根据阳离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C、根据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物质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钠、钾、钙”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13.【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解答】A. 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是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减缓生态恶化 ,故不符合题意;
B. 鼓励烧烤摊露天经营是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 烧烤摊露天经营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空气污染,这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违背 ,故符合题意;
C.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故不符合题意;
D. 老城区积极进行雨污分离管网改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减少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措施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上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分子构成;
A. 图示为化合物的分子,所以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B. 图示为2种单质分子和1种化合物分子构成的,所以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C. 图示为单质分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D. 图示为单质分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15.【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图甲原子结构模型和电子带负电可知,甲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故原子序数大小比较:C
D. 元素周期表最右边一列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为稀有气体,故He属于稀有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图甲原子结构模型和电子带负电可知,甲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分析。
C、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硅原子核电荷数是14,核外电子数也是14,再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最右边一列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分析。
16.【答案】(1)C;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木炭主要成分碳,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其化学式是C; 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是因为梅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的香味。
【分析】(1)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来解答;
(2)根据分子在运动来解答。
(1)木炭主要成分碳,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其化学式是C; 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是因为梅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的香味。
17.【答案】化石燃料的增多;0.0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变浑浊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是含碳物质燃烧增多造成的,如化石燃料的燃烧;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低碳生活方式很多,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随手关灯等;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1)根据空气中的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0.03%来解答;
(2)根据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来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来解答。
18.【答案】(1);分解反应
(2)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D是氧气;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则E是硫,F就是二氧化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溶液C和氧气,则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C是水。
(1)A到C、D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E+D→F的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来解答。
(1)A到C、D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E+D→F的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9.【答案】(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或有刺激性气味或密度比空气大或熔点为-59℃或沸点为11.0℃或易溶于水)(合理即可)
(2)
(3)疏散与隔离、切断火源、个人防护和泄漏控制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二氧化氯的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因为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该气体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所以一旦发生二氧化氯泄漏,就要迅速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切断火源,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参与泄漏处理的人员要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在统一指挥下,通过关闭阀门、切断相连设备和管线等方法来控制泄漏;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泄漏物,防止其扩散,必要时进行稀释或中和处理,并严密监视以防意外。
【分析】(1)根据二氧化氯的物性是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来解答;
(2)根据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生成氯气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生成氯气有毒,假如泄露应立即 疏散与隔离、切断火源、个人防护和泄漏控制来解答。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二氧化氯的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因为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该气体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所以一旦发生二氧化氯泄漏,就要迅速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切断火源,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参与泄漏处理的人员要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在统一指挥下,通过关闭阀门、切断相连设备和管线等方法来控制泄漏;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泄漏物,防止其扩散,必要时进行稀释或中和处理,并严密监视以防意外。故填:疏散与隔离、切断火源、个人防护和泄漏控制等(合理即可)。
20.【答案】不属于;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不同;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氦元素为2号元素,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若表示He-3原子,3为相对原子质量,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则对应图1中的b。
【分析】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电正电,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来解答。
21.【答案】(1)铁架台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若复燃,则集满
(3)BE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铁架台;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用高锰酸钾制氧,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选用F装置收集时,气体应长进短出,故气体从a进入,将空气从b排出,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复燃,则集满;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制氢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装置组合为BE。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处,观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收集气体的密度或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来解答。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铁架台;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用高锰酸钾制氧,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选用F装置收集时,气体应长进短出,故气体从a进入,将空气从b排出,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复燃,则集满;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制氢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装置组合为BE。
22.【答案】(1)玻璃棒;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2)1:2;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1)图中装置缺少了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贴烧杯内壁,液滴容易飞溅。
(2)电解水实验现象"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注意一帖、二低、三靠来解答;
(2)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来解答。
(1)图中装置缺少了玻璃棒;实验中一处明显错误是: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贴烧杯内壁,液滴容易飞溅;
(2)电解水实验现象"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3.【答案】(1)51;40
(2)设一个锆原子的质量为x
x≈1.51×10-25kg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0;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锆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91-40=51。
(2) 解: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以碳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来比较,
设一个锆原子的质量为x
x≈1.51×10-25kg
【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以碳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来比较得出原子的相对质量,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来解答。
(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0;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锆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91-40=51。故填:51;40。
(2)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