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1.(2024九上·广州期中)2024年9月19日上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场 B.燃料加注 C.点火发射 D.自动对接
2.(2024九上·广州期中)化学实验中下列药品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试剂 B.倾倒液体
C.量9.5mL液体 D.液体加热
3.(2024九上·广州期中)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其中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的专家是( )
A.门捷列夫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闵恩泽
4.(2024九上·广州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A.水泥砂浆、汽水、稀有气体
B.过氧化氢溶液、水蒸气、空气
C.澄清的石灰水、矿泉水、氧气
D.液氮、冰水混合后的共存物、铁粉
5.(2024九上·广州期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B.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淡蓝色火焰
6.(2024九上·广州期中)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废旧电池就地深埋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7.(2024九上·广州期中)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
C.阳光下比阴凉处晾衣服干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微粒之间间隔变大
8.(2024九上·广州期中)我国化学家张育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76g B.锑的元素符号是
C.锑属于金属元素 D.锑原子的质子数为51
9.(2024九上·广州期中)镉元素(Cd)对水体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钾(KCdCl3),其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2 D.+5
10.(2024九上·广州期中)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空气的组成
C.原子结构模型
D.构成物质的微粒
11.(2024九上·广州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2O B.氢氧根离子:OH
C.三个氯原子:3Cl D.中氧元素显价:
12.(2024九上·广州期中)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是物质一定的单质
13.(2024九上·广州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4 1 1 15
反应后质量 X 10 8 0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X为3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反应中的乙、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5:4
14.(2024九上·广州期中)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B.此反应产生了一种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有害气体
C.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15.(2024九上·广州期中)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C.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16.(2024九上·广州期中)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 。
(2)如图二,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 。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由图三得到启示。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
17.(2024九上·广州期中)【科普阅读】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如图)。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动下,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的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并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是这个循环的主线,意义最重大。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汽,水汽随大气环流运动,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降水到达地面后转化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淡水的动态循环。这部分水容易被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经济价值,正是我们所说的水资源。
(1)自然界水循环的主线是 。“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中过程1的名称是 。水圈中的各部分水循环的动力是 。
(2)海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的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 和 构成的。
(3)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18.(2024九上·广州期中)如图一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一.【基础实验】
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室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 。
(4)拓展延伸: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图二中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 (填字母)。
(5)二【学科实践】
“便携式制氧机”可用于家庭输氧,其工作原理如图三所示。甲剂为白色固体(2Na2CO3 3H2O2)作制氧剂,乙剂为MnO2,可作 剂。
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
第一步:
第二步: (化学方程式)。
利用上述实验室仪器二模组装该制氧机时,装置B相当于制氧机中的 (填“反应仓”或“加湿过滤仓”)。
19.(2024九上·广州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Ⅰ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图Ⅰ中结果偏小则有哪些原因 。
A.红磷量不足 B.燃烧匙伸入缓慢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装置漏气
(2)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现象是 ;
②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若实验前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移动的现象是 (选填“先往左后往右”或“先往右后往左”)。
(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将图Ⅰ所示装置的红磷换成镁条也做了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则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消耗的气体中除了氧气之外还一定有 。
20.(2024九上·广州期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如图A、B、C三个实验的变化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序号);
(2)用图B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所用试剂不变,你的改进方案是 ;
(3)图D利用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理论上天平应该向左倾斜。但是当镁带完全燃烧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请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4)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下图图2装置,加热空气中的镁粉,进行深度探究如下:
探究小组的同学按图2装置改进了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不仅看到了耀眼的白光,同时收集了白光上方升起的白烟,避免了生成物的损耗,但实验结束后发现产物中除了有白色固体外,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Ⅰ.氮化镁为黄色固体;
Ⅱ.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 ,与试管B连接组成图3装置;
实验现象:图3试管B中的现象为 ;
(5)实验结论: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反思与交流】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但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却大于氮化镁的质量,原因是 ;
②可能与空气中的CO2有关。
(6)【拓展与延伸】如果用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4所示,那么实验测得的结果是氧气体积分数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1.(2024九上·广州期中)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工业上常用焦炭在高温下和二氧化硅反应制取硅,主要反应为SiO2+2CSi+2CO↑。
(1) 高温后固体质量减轻,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
(2)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 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化学式)。
(3)SiO2中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整数比)。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若要制取5.6kg的硅,至少需要焦炭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火箭转场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 燃料加注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点火发射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自动对接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 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取量筒量程时,应选取略大于所接近所需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则应选取1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 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容器上方来解答;
B、根据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来解答;
C、根据量取液体时应选择接近所量液体体积规格的量筒来解答;
D、根据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来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定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D 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给各科学家的成就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水泥砂浆、汽水、稀有气体都是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过氧化氢溶液、空气属于混合物,水蒸气为纯净物 ,不符合题意;
C、 澄清的石灰水、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氧气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 液氮、冰水混合后的共存物、铁粉都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5.【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A答案错误;
B、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B答案错误;
C、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点燃,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C答案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淡蓝色火焰,D答案正确。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废旧电池就地深埋,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故符合题意;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可以净化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是由于夏天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隙变大使得气体体积变大造成的,分子自身体积是不变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阳光下比阴凉处晾衣服干的更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微粒之间间隔变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判断。
8.【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76 ,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符合题意;
B、锑的元素符号是 ,不符合题意;
C、 锑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D、 锑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51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字母为元素符号分析;
C、根据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分析;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KCdCl3中已知K显+1价,Cl显-1价,则
(+1)+x+(-1)×3=0
x=+2
由此可计算出Cd应显+2价。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
10.【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氧、硅、铝、铁 ,不符合题意;
B、 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不符合题意;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组成及含量分析;
B、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分析;
C、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故选项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故选项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氯原子可表示为3Cl。故选项正确;
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Na2O中氧元素显-2价可表示为。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2.【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符合题意;
B、 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也可能是中子 ,不符合题意;
C、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不含氢气和氧气 ,不符合题意;
D、 只含一种元素是物质不一定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原子的定义分析;
B、根据分子、原子、中子都不显电性分收入
C、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D、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x=4+1+1+15-10-8=3,甲和丁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和丙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该反应为甲+丁乙+丙。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x为3,符合题意;
C、 丁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 ,不符合题意;
D、 反应中的乙、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0-1):(8-1)=9:7,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结合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解答。
14.【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不符合题意;
B、 此反应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后剩余1个分子,则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2:3 ,符合题意;
D、由微观图示可知, 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由微观图示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方程式,确定反应的分子个数比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随时间的增加,氢气和氧气体积不断增加,不符合题意;
B、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随时间的增加,氧气质量不断增加,至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加二氧化锰和不加二氧化锰最终产生氧气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分析;
B、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
C、根据生成物随反应的发生增加,反应结束保持不变分收入
D、根据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质量分析。
16.【答案】(1)非金属;78.96
(2)三;Na>Mg>Al
(3)2CO2+6H2C2H4+4H2O;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 硒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2) Na、Mg、Al原子核外三层电子,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越不易失电子,Na、Mg、Al三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为 Na
(3)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乙烯 ,由图示可知,同时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 2CO2+6H2C2H4+4H2O 。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分析】(1)根据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2)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易失电子分析;
(3)根据图示及题中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析。
17.【答案】(1)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蒸发;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2)混合物;Na+;Cl-
(3)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性质和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资料和图示可知,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线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 。 “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中过程1是蒸发。 水圈中的各部分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
(2)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海水中的氯化钠是由Na+和Cl- 构成的。
(3)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资料中所给内容及图示分析;
(2)根据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氯化钠的离子构成分析;
(3)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18.【答案】(1)锥形瓶
(2);E
(3)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4)B
(5)催化;;反应仓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1) 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选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 。 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较干燥。
(3) 实验室检验氧气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4)所给装置中B有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能获得平稳的气流。
(5)过氧化氢分解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 。 装置B为气体发生装置,相当于制氧机中的反应仓。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及装置特点,氧气的收集方法及排空气法较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干燥分析;
(3)根据氧气验满用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处检验分析;
(4)根据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流速分析;
(5)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装置B为发生装置分析。
19.【答案】(1)大量白烟;;ACD
(2)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6;先往右后往左
(3)氮气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 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磷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方程式为 。 红磷量不足,氧气未完全消耗,会使结果偏小,A正确;燃烧匙伸入缓慢会使瓶内气体外逸,致使结果偏大,B错误;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结果偏小,C正确;装置漏气会使结果偏小,D正确。
(2)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 若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 ,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消耗的氧气体积为,则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6mL刻度处才停止。 若实验前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因磷燃烧放热且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先变大后减小,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先往右移动,后往左移动。
(3)用镁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 说明镁消耗气体体积约70%,由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体积分数可推测镁燃烧除消耗氧气外还一定消耗了氮气。
【分析】(1)根据磷燃烧现象及产物,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实验中装置漏气、药品不足、打开止水夹过早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2)根据空气中氧气占五分之一体积,通过反应装置中空气体积计算出氧气体积,由此确定注射器活塞移动位置,磷燃烧过程中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3)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体积分数分析。
20.【答案】(1)AB
(2)让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3);部分生成的氧化镁逸散到了空气中
(4)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5)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氮气活泼
(6)大于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A、B都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为物理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 用图B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若所用试剂不变, 需让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可达到实验目的。
(3) ①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因镁燃烧时部分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当镁带完全燃烧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
(4) 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则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水,再通入试管B中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则证明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5) 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但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却大于氮化镁的质量, 是由于相同条件下,氧气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6) 如果用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因镁还会消耗氮气,则实验测得的结果是氧气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分析;
(2)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分析;
(3)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后生成物会部分逸散分析;
(4)根据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分析;
(5)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分析;
(6)根据镁燃烧消耗氧气和氮气分析。
21.【答案】(1)是
(2)2;Al2O3
(3)7:8
(4)解:设至少需要焦炭的质量为x。
=
x=4.8kg
答:若要制取5.6kg的硅,至少需要焦炭的质量是4.8kg。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 高温后固体质量减轻, 是由于生成了CO逸散,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 Al2O3 。
(3) SiO2中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8:32=7:8.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4)根据反应生成的硅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需要炭的质量分析。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1.(2024九上·广州期中)2024年9月19日上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场 B.燃料加注 C.点火发射 D.自动对接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火箭转场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 燃料加注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点火发射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自动对接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4九上·广州期中)化学实验中下列药品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试剂 B.倾倒液体
C.量9.5mL液体 D.液体加热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 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取量筒量程时,应选取略大于所接近所需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则应选取1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 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容器上方来解答;
B、根据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来解答;
C、根据量取液体时应选择接近所量液体体积规格的量筒来解答;
D、根据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来解答。
3.(2024九上·广州期中)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其中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的专家是( )
A.门捷列夫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闵恩泽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定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D 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给各科学家的成就分析。
4.(2024九上·广州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A.水泥砂浆、汽水、稀有气体
B.过氧化氢溶液、水蒸气、空气
C.澄清的石灰水、矿泉水、氧气
D.液氮、冰水混合后的共存物、铁粉
【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水泥砂浆、汽水、稀有气体都是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过氧化氢溶液、空气属于混合物,水蒸气为纯净物 ,不符合题意;
C、 澄清的石灰水、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氧气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 液氮、冰水混合后的共存物、铁粉都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5.(2024九上·广州期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B.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淡蓝色火焰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A答案错误;
B、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B答案错误;
C、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点燃,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C答案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淡蓝色火焰,D答案正确。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6.(2024九上·广州期中)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废旧电池就地深埋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废旧电池就地深埋,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故符合题意;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可以净化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7.(2024九上·广州期中)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
C.阳光下比阴凉处晾衣服干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微粒之间间隔变大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是由于夏天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隙变大使得气体体积变大造成的,分子自身体积是不变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阳光下比阴凉处晾衣服干的更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微粒之间间隔变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判断。
8.(2024九上·广州期中)我国化学家张育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76g B.锑的元素符号是
C.锑属于金属元素 D.锑原子的质子数为51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76 ,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符合题意;
B、锑的元素符号是 ,不符合题意;
C、 锑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D、 锑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51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字母为元素符号分析;
C、根据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分析;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9.(2024九上·广州期中)镉元素(Cd)对水体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钾(KCdCl3),其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2 D.+5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KCdCl3中已知K显+1价,Cl显-1价,则
(+1)+x+(-1)×3=0
x=+2
由此可计算出Cd应显+2价。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
10.(2024九上·广州期中)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空气的组成
C.原子结构模型
D.构成物质的微粒
【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氧、硅、铝、铁 ,不符合题意;
B、 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不符合题意;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组成及含量分析;
B、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分析;
C、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分析。
11.(2024九上·广州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2O B.氢氧根离子:OH
C.三个氯原子:3Cl D.中氧元素显价: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故选项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故选项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氯原子可表示为3Cl。故选项正确;
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Na2O中氧元素显-2价可表示为。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2.(2024九上·广州期中)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是物质一定的单质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符合题意;
B、 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也可能是中子 ,不符合题意;
C、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不含氢气和氧气 ,不符合题意;
D、 只含一种元素是物质不一定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原子的定义分析;
B、根据分子、原子、中子都不显电性分收入
C、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D、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13.(2024九上·广州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4 1 1 15
反应后质量 X 10 8 0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X为3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反应中的乙、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5:4
【答案】B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x=4+1+1+15-10-8=3,甲和丁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和丙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该反应为甲+丁乙+丙。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x为3,符合题意;
C、 丁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 ,不符合题意;
D、 反应中的乙、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0-1):(8-1)=9:7,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结合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解答。
14.(2024九上·广州期中)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B.此反应产生了一种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有害气体
C.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不符合题意;
B、 此反应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后剩余1个分子,则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2:3 ,符合题意;
D、由微观图示可知, 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由微观图示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方程式,确定反应的分子个数比分析。
15.(2024九上·广州期中)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C.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随时间的增加,氢气和氧气体积不断增加,不符合题意;
B、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随时间的增加,氧气质量不断增加,至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加二氧化锰和不加二氧化锰最终产生氧气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分析;
B、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
C、根据生成物随反应的发生增加,反应结束保持不变分收入
D、根据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质量分析。
16.(2024九上·广州期中)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 。
(2)如图二,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 。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由图三得到启示。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
【答案】(1)非金属;78.96
(2)三;Na>Mg>Al
(3)2CO2+6H2C2H4+4H2O;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 硒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2) Na、Mg、Al原子核外三层电子,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越不易失电子,Na、Mg、Al三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为 Na
(3)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乙烯 ,由图示可知,同时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 2CO2+6H2C2H4+4H2O 。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分析】(1)根据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2)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易失电子分析;
(3)根据图示及题中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析。
17.(2024九上·广州期中)【科普阅读】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如图)。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动下,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的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并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是这个循环的主线,意义最重大。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汽,水汽随大气环流运动,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降水到达地面后转化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淡水的动态循环。这部分水容易被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经济价值,正是我们所说的水资源。
(1)自然界水循环的主线是 。“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中过程1的名称是 。水圈中的各部分水循环的动力是 。
(2)海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的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 和 构成的。
(3)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蒸发;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2)混合物;Na+;Cl-
(3)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性质和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资料和图示可知,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线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 。 “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中过程1是蒸发。 水圈中的各部分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
(2)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海水中的氯化钠是由Na+和Cl- 构成的。
(3)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资料中所给内容及图示分析;
(2)根据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氯化钠的离子构成分析;
(3)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18.(2024九上·广州期中)如图一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一.【基础实验】
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室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 。
(4)拓展延伸: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图二中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 (填字母)。
(5)二【学科实践】
“便携式制氧机”可用于家庭输氧,其工作原理如图三所示。甲剂为白色固体(2Na2CO3 3H2O2)作制氧剂,乙剂为MnO2,可作 剂。
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
第一步:
第二步: (化学方程式)。
利用上述实验室仪器二模组装该制氧机时,装置B相当于制氧机中的 (填“反应仓”或“加湿过滤仓”)。
【答案】(1)锥形瓶
(2);E
(3)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4)B
(5)催化;;反应仓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1) 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选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 。 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较干燥。
(3) 实验室检验氧气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4)所给装置中B有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能获得平稳的气流。
(5)过氧化氢分解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 。 装置B为气体发生装置,相当于制氧机中的反应仓。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及装置特点,氧气的收集方法及排空气法较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干燥分析;
(3)根据氧气验满用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处检验分析;
(4)根据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流速分析;
(5)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装置B为发生装置分析。
19.(2024九上·广州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Ⅰ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图Ⅰ中结果偏小则有哪些原因 。
A.红磷量不足 B.燃烧匙伸入缓慢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装置漏气
(2)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现象是 ;
②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若实验前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移动的现象是 (选填“先往左后往右”或“先往右后往左”)。
(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将图Ⅰ所示装置的红磷换成镁条也做了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则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消耗的气体中除了氧气之外还一定有 。
【答案】(1)大量白烟;;ACD
(2)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6;先往右后往左
(3)氮气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 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磷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方程式为 。 红磷量不足,氧气未完全消耗,会使结果偏小,A正确;燃烧匙伸入缓慢会使瓶内气体外逸,致使结果偏大,B错误;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结果偏小,C正确;装置漏气会使结果偏小,D正确。
(2)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 若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 ,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消耗的氧气体积为,则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6mL刻度处才停止。 若实验前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因磷燃烧放热且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先变大后减小,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先往右移动,后往左移动。
(3)用镁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 说明镁消耗气体体积约70%,由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体积分数可推测镁燃烧除消耗氧气外还一定消耗了氮气。
【分析】(1)根据磷燃烧现象及产物,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实验中装置漏气、药品不足、打开止水夹过早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2)根据空气中氧气占五分之一体积,通过反应装置中空气体积计算出氧气体积,由此确定注射器活塞移动位置,磷燃烧过程中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3)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体积分数分析。
20.(2024九上·广州期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如图A、B、C三个实验的变化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序号);
(2)用图B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所用试剂不变,你的改进方案是 ;
(3)图D利用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理论上天平应该向左倾斜。但是当镁带完全燃烧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请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4)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下图图2装置,加热空气中的镁粉,进行深度探究如下:
探究小组的同学按图2装置改进了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不仅看到了耀眼的白光,同时收集了白光上方升起的白烟,避免了生成物的损耗,但实验结束后发现产物中除了有白色固体外,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Ⅰ.氮化镁为黄色固体;
Ⅱ.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 ,与试管B连接组成图3装置;
实验现象:图3试管B中的现象为 ;
(5)实验结论: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反思与交流】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但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却大于氮化镁的质量,原因是 ;
②可能与空气中的CO2有关。
(6)【拓展与延伸】如果用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4所示,那么实验测得的结果是氧气体积分数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答案】(1)AB
(2)让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3);部分生成的氧化镁逸散到了空气中
(4)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5)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氮气活泼
(6)大于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A、B都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为物理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 用图B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若所用试剂不变, 需让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可达到实验目的。
(3) ①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因镁燃烧时部分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当镁带完全燃烧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
(4) 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则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水,再通入试管B中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则证明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5) 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但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却大于氮化镁的质量, 是由于相同条件下,氧气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6) 如果用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因镁还会消耗氮气,则实验测得的结果是氧气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分析;
(2)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分析;
(3)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后生成物会部分逸散分析;
(4)根据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分析;
(5)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分析;
(6)根据镁燃烧消耗氧气和氮气分析。
21.(2024九上·广州期中)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工业上常用焦炭在高温下和二氧化硅反应制取硅,主要反应为SiO2+2CSi+2CO↑。
(1) 高温后固体质量减轻,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
(2)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 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化学式)。
(3)SiO2中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整数比)。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若要制取5.6kg的硅,至少需要焦炭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是
(2)2;Al2O3
(3)7:8
(4)解:设至少需要焦炭的质量为x。
=
x=4.8kg
答:若要制取5.6kg的硅,至少需要焦炭的质量是4.8kg。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 高温后固体质量减轻, 是由于生成了CO逸散,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 Al2O3 。
(3) SiO2中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8:32=7:8.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4)根据反应生成的硅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需要炭的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