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 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场/座位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3分)
1.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3.3m/s B.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长度约为18cm
C.人正常心跳一次时间约为1min D.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大约是37℃
2.甲、乙两球分别在南北向两条平行的马路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下列关于两球的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
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3.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30m/s
C.乙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为256Hz、512Hz的两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一个物体振动发声,其回声在空气中传播得比原声慢
5.“埙(xūn)”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如鸡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依靠音调辨别出埙和其他乐器的声音
C.吹埙的力度越大,埙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D.用相同的力度吹埙时,按住不同的小孔,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6.监测器测得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性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
A.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不变 B.发声体的振幅变大
C.声音的响度不变 D.声音的音调降低
7.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时间足够长)。如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对雪糕周围冒的“冷气”和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的“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D.“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9.如图是某种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这种物质的熔点是80℃
C.温度为90℃时,该物质是固态
D.T1至T2时段,该物质的温度不变,此过程该物质不吸热也不放热
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与声一样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长度的单位
C.月亮是常见的天然光源 D.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二、综合题(共32分)
11(共1分).206班谢翁同学在我校运动会60米决赛中打破八年级校纪录。测得他在30m处的速度是8m/s,8s末冲过终点时的速度为10m/s,则他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12(共3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朝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1所示:
(1)(2分)对于甲物体,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
A.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内静止
C.在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2)(1分)请在图2中画出乙物体内的图像。
13.(共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19年10月1 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 时 43 分,空中护旗梯队拉开了阅兵分列式的序幕,随后,20架直升飞机组成巨大的“70”字样,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年光辉历程。紧接着,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如图)。气势如虹的各种方队,高喊着“能打胜仗”的誓言,展示了忠诚卫士的使命担当。
(1)(1分)仪仗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队伍看上去整齐划一,现场的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一场景,是由于光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
(2)(2分)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众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中的,观众听到飞机轰鸣声,立刻抬头观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2分)在阅兵式上,军乐团中吹长号的号手通过拉动滑管改变吹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看着威武的人民军队,听着雄健的脚步声,观众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强盛的自豪感,对于观众,这脚步声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
14.(共2分)下面是关于声音信息的判断和应用:
猫头鹰和其他鸟类飞行时会发出噪声,噪声响度和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猫头鹰的主要猎物是田鼠,田鼠的听力范围是2kHz~10kHz。
下表为某同学根据如图得到的3个结论,请你判断这些结论的正确的有 (填序号)。
序号 结论
① 田鼠更容易听到大多数鸟类的飞行噪声
② 猫头鹰的飞行噪声在不同频率范围,响度都很小
③ 在田鼠的听力范围内,猫头鹰的飞行噪声的响度很小
15.(共2分)如图 8 丙体温计的示数为 ℃,被测体温者是否发烧?
16.(共5分)(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会看到“白气”,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发生此物态变化的物质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保鲜袋包裹的冻肉(肉中水分已结冰)在冰箱冷冻室储存时间过长会变干,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杯中液态氮温度(选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温度杯外壁出现白霜,则白霜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7.(共7分)(1)(4分)如下图,某超声波加湿器通过雾化片1.7×106Hz 的高频振动使得加湿器中的水被抛离水面产生直径 为1~5微米水雾液滴飘逸出来,达到空气加湿的目的。
①装入加湿器中的水变成飘出加湿器的白色水雾, 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
若有, 请指出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若没有, 请说出理由:
②白色水雾飘出后不久, 便消失不见,这个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为:_____;
该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3分)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循环,根据所学物态变化知识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阳光晒暖海洋,海水吸热汽化变成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②云层中的小水滴在高空遇到寒冷的气流, 就会 (填物态变化) 成小冰珠, 最后可能成为冰雹落下; ③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 从而 (填物态变化) 成小冰晶, 这些冰晶集结起来,就变成雪花飘落地上。
18.(共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中作出烛焰在塑料膜上成的像及光路图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19.(共4分)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三、计算题(共14分)
20.(共7分)开学初,学校安保处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特在校门口竖立了如图所示的标志。
(1)(4分)从校门口到学校最南边的南综合楼,汽车在柏油路上行驶的实际距离为0.8km。有位金老师开车从校门口到南综合楼共用时10min,请同学们通过计算来说明金老师是否遵守了校内交通规则。(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2)(3分)汽车以标志中的速度行进1000m,需要多少时间?
21.(共7分)今年国庆期间,小明一家自驾去海丰莲花山度假村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爸爸开车正匀速靠近一座高山,鸣笛4s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15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
(1)(3分)从鸣笛到4s后听到回声,车行驶了多少米?
(2)(3分)从鸣笛到4s后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米?
(3)(1分)车鸣笛的位置到高山的距离为多少米?
四、实验题(共14分)
22.(共4分)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至C点。
(1)(1分)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是 cm;
(2)(1分)如果测出了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AB= m/s;
(3)(1分)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填“大”或“小”);
(4)(1分)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时为了减少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 (填“大”或“小”)些。
23.(共6分)小明用图1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C 91 93 95 97 99 101 101 101 101 101
气泡情况 无 少量, 吸附在杯壁 较多,上升时变小消失 大量, 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1)(2分)图1中温度计示数为 ,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2)(2分)在图2中绘制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3)(2分)在第9min时移开酒精灯,一会儿后烧杯内的水不翻腾,没有气泡产生,但温度计示数仍为101℃,此时烧杯内的水是否在沸腾?判断为 (选填“是”、“否”),判断的依据是
24.(共4分)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已知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定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AB间的琴弦,用仪器测出发声的频率。
实验次序 长度L/m 重物个数 频率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0.8 4 265
(1)(1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1分)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实验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 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3)(1分)分析第1和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4)(1分)在上述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如果再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4m的涤纶琴弦,来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实验中可悬挂重物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