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试题
(1~7单元)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拍摄影像 D.采集月壤
2.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方便日常生活,开私家车出行 B.节约用水,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烘托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 D.积极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4.下列错误操作与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不一致的是( )
A.读数偏小 B.腐蚀胶帽 C.污染试剂 D.试管破碎
5.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钼的元素符号是Mo B.钼属于金属元素
C.钼的原子质量为95.96 D.1个M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0
6.L-脯氨酸(化学式为C5H9NO2)是氨基酸输液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下列关于L-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L-脯氨酸中有二氧化氮分子
B.L-脯氨酸是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C.L-脯氨酸属于化合物
D.L-脯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9:1:2
7.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温度升高,酒精分子的体积变大
D.石油炼制得到煤油、汽油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8.近年,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在实验室无需任何植物,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其中利用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丁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甲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C.甲醇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4:1
D.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分类 B.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C.反应之间的关系 D.活性炭净水器
A.A B.B C.C D.D
10.化学学习需要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物质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守恒:化学方程式为,推测X的化学式为
B.模型与推理: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宏观与微观:和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制取氢气时,用注射器可代替分液漏斗,因为都可以控制滴加试剂的速率
11.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应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实验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未收集到氧气 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忘记加入二氧化锰 C.可能是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 D.可能是澄清石灰水变质
A.A B.B C.C D.D
12.按图1所示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前后均通一段时间氮气,实验时①中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M点时,装置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发生
B.N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C.M→P的过程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保持动态的平衡状态。大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氢氧化钠、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低碳生活。
(1)自然界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2)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
(3)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
(4)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
(5)中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是 。(写一条)
14、(6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图1中的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登山运动员登山时常用氢化钙作为供氢剂,用来提供能源。某兴趣小组同学用氢化钙(CaH2)这种固态储氢物质制取氢气,氢化钙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出氢气,请从图1中选出利用该原理制取较纯净氢气的装置为 (从A-E中选择)。
(4)图2是学生制作的简易供氧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 。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碳酸钠和稀盐酸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②简易供氧器的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作用是 。
15、(6分)轻质碳酸钙是白色粉末状物质。它应用于铜版纸、邮票纸等纸制品中,可以提高纸制品的稳定性、硬度和耐热性。它在国内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碳化法,生产流程如下:
(1)步骤③中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
(2)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合反应的是 (写序号)。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石灰石与轻质碳酸钙的差别是(写出一条) 。
(5)若存在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收集后用于 (写出一条合理建议)。
16、(6+3分)燃烧是生活、生产中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某兴趣小组以燃烧为课题展开了项目式探究活动。
【项目一】认识燃烧
(1)生活中常常看到木炭、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下列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火焰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项目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兴趣小组设计如图1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根据图1分析:
(3)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4)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项目三】利用燃烧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2装置,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并绘制氧气含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根据图3分析: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5)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容器内物质总质量:a点 b点。(填“>”“<”或“=”)
(7)c点时,观察到红磷熄灭,据此你对燃烧的新认识为 。
17、(5分)2023年,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户南平,为企业碳交易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支撑。某企业每天生产尿素1800t,其原理是:。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2)请计算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A C C C D C B
11 12
C 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碳替代;
(4)氨基乙酸钾的脱除率最高(5)少坐私家车,骑自行车上学。
14、(6分)(1)铁架台;(2)CaCO3+2HCl=CaCl2+H2O+CO2↑;(3)BE;
(4) D;确定氧气产生的速率或湿润氧气。
15、(6分)(1)过滤;(2)②;(3) Ca(OH)2+CO2=CaCO3↓+H2O;
(4)石灰石是混合物,轻质碳酸钙更纯(合理即可);(5)制作灭火器(合理即可)。
16、(6+3分)(1)ACD;(2) CH4+2O2CO2+2H2O;(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
(5)小于;(6)=;(7)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17、(5分)(1) 46.7%;
(2)解:设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320t
答: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问哦132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