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阶段性诊断测试
化 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东平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还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水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B.湖水中的NaCl属于纯净物
C.湖水呈弱碱性,滴加酚酞试剂变蓝 D.湖水呈蓝色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
2.下列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 )
A.溶液与溶液反应 B.灼热的C与反应
C.铝与稀盐酸反应 D.与的燃烧反应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漂白液应密封避光保存 B.未用完的金属钠可以放回原试剂瓶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D.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Cu
4.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
A.矿泉水属于分散系 B.消石灰、烧碱均属于碱
C.、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D.硝酸、碳酸均属于强酸
5.下列关于新制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制氯水久置后,HClO分解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
B.紫色石蕊试剂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新制氯水中有氯气分子存在
D.液氯呈黄绿色,液氯中只含有1种分子
6.NaOH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制取NaOH的方法与图中标出的反应类型对应错误的是( )
A.与水的反应——1 B.Na与水的反应——4
C.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3 D.与的反应——5
7.利用下列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 B.除杂
C.收集 D.尾气处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B.纯净物就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C.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D.由金属离子转化为金属单质一定得到电子
9.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的火焰颜色为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的溶质一定含Na元素 B.该方法可鉴别KCl和
C.可用玻璃棒代替铂丝进行实验 D.该方法利用了物质的化学变化
10.向含、、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静置,上层溶液可能为无色 B.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一种
C.发生的反应包括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实验情景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情景 离子方程式
A 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B 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固体
C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
D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
1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L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
B.将1mol 溶于足量水中,溶液中的分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22.4L 与足量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D.加热条件下,含2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0.5
13.由下列实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酸性H O 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H O 体现了氧化性
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钾盐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常温下,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照后测得该溶液pH=9 该溶液呈碱性
14.已知反应:。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KCl
C.每生成6.72L(标准状况下),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
D.X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1
15.某固体粉末含有、、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粉末中滴加5的盐酸,生成的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假设气体全部逸出)与加入的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将N点时的溶液小心蒸干,最终得到11.7g固体(不考虑过程中物质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40 B.该固体粉末的质量一定为13.7g
C.0~M段发生的反应一定包括 D.M点对应的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金属铜能导电,但铜不属于电解质 B.实验室可利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备
C.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 D.常温下,氢气可将CuO还原为Cu
(2)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①胆矾的化学式为 ,长期存放的胆矾会风化生成无水硫酸铜,发生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②“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可利用Cu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为 (写化学式)。
②请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情况: 。
③若反应消耗19.2g Cu,则生成的质量为 g。
17.(12分)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测定某食品膨松剂(主要成分为,其余成分在实验中不发生反应)中的含量。将33.0g膨松剂装入硬质玻璃管中,其余试剂均足量,充分反应后,丁处碱石灰增重3.3g。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的作用是 ;加入蒸馏水,打开止水夹K,圆底烧瓶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关闭止水夹K,加热乙处膨松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丙中试剂a为 。
(3)该膨松剂中,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若无装置戊,则测得的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充分加热22.0g该膨松剂,将产生的气体通入100mL 0.6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为 mol。
18.(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与反应的计量关系。
ⅰ.实验室需要使用240mL 0.005 溶液和240mL 0.005 溶液。
(1)用固体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是 ;需要用分析天平称量(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g 固体。
(2)已知常温下BaO能与水反应生成,下面操作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填标号) 。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c.固体中含有少量BaO d.称量固体时,称量时间过长
ⅱ.进行数字化实验:量取25mL 0.005 溶液倒入100mL烧杯中,缓慢滴加0.005 溶液,混合溶液的pH及浑浊度随溶液加入量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图甲 图乙
(3)b点时,混合溶液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4)加入12.5~25mL 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9.(12分)、(亚氯酸钠)是常用消毒剂。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备的反应为。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为 (填化学式);是 (填“氧化”或“还原”)产物。
②该反应中HCl起到 和 的作用。
③反应过程中,每产生7.1g ,转移电子 个。
(2)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和漂白剂,其某种制备流程如图。
①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 (填元素符号)。
②配平下面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情况。
。
20.(12分)某无色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现取三份各100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实验过程均不考虑沉淀的损失):
实验1: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并加热,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最终产生的气体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将产生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称量白色沉淀,称得质量为m g。
实验2:加入足量盐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悬浊液并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1.165g。
实验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X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已知:①;②溶液X中所有阳离子浓度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溶液X为无色酸性溶液,可知溶液X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实验1中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实验2中白色沉淀为,仅通过该实验可知,溶液X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4)实验1中m= 。溶液X中 (填“不确定是否有”“一定有”或“没有”),若“一定有”,则原溶液中是多少?若“不确定是否有”或“没有”,则理由是什么?或理由是 。
高一阶段性诊断测试
化学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A
6.A
7.B
8.D
9.A
10.C
11.BD
12.C
13.AD
14.AC
15.A
16.(1)AC
(2)①;分解反应
②
(3)
(4)①
②
③19.2
17.(1)产生,将乙处产生的全部排入后续装置,使能被丁处碱石灰充分吸收(答到使乙处产生的能被丁处碱石灰充分吸收即可,2分);
(2);浓硫酸
(3)38.2;偏大
(4)0.04
18.(1)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搅拌、引流;0.2138
(2)ac
(3)NaOH
(4)
19.(1)①;氧化
②还原剂;酸化(不分先后)
③0.2或
(2)①;S
②(配平2分,用双线桥标示出电子转移情况2分,共4分)
20.(1)、
(2)0.05;
(3)
(4)2.9;一定有;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