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S:32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一周年。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制造火药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
3.中国致力于“碳中和”和“碳达峰”,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增加CO2储存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加大化石燃料消耗 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针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春天远远的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加压条件下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 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变小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再分的
D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 分子间有间隔
6.水在净化过程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A.沉降 B.过滤
C.用活性炭吸附 D.蒸馏
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2个钠离子:2Na B.3个氮原子:N3
C.S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S2 D.氯化锌的化学式:ZnCl
8.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主要反应为:X+NH3+H2O+CO2═NaHCO3+NH4Cl,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aCl B.NaNO3 C.NaClO D.Na2O2
9.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C.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D.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
10.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6H7O5)是世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中医常用其治疗流感。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中记载了制取没食子酸的方法。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没食子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没食子酸属于氧化物
C.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7:5
D.没食子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燃料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和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铁、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空气 B.红磷、液氧、氯化钾、过氧化氢溶液
C.铜、二氧化硫、氢气、稀有气体 D.液氮、水、五氧化二磷、矿泉水
13.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14.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世界上最黑的物质Vantablack,又称“超级黑”,它看上去非常之黑几能吸收所有的可见光。而人类的肉眼根本无法看清楚深度,看到的就像一个“黑洞好像什么都没有。“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其传导热的效率为铜的7倍,坚固程度为钢的10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B.“超级黑”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C.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还原氧化铜
D.“超级黑”、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15.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16.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1,引燃白磷,冷却后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白磷必须要过量
B.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膨胀变大
C.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m1=m2
D.反应生成P2O5的质量等于该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D.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18.2024年10月30号,神舟十九号飞船成功发射,王浩泽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航天工程师“一飞冲天”。某种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18
B.乙的化学式为N2H4
C.反应物和产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9.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C.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D.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20.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容器中甲、乙、丙、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乙和丁是反应物,甲是生成物
B.a的值为13
C.丙一定作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3分)
21.(5分)观察图1、图2中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1是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   ;溴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   (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2)图2所示微粒中,共有   种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微粒有   (填字母序号)。
(3)由图2中的C、D粒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2.(7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若左试管中产生6mL的气体,则右试管产生的气体约   mL;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式     。由以上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该实验也可以用石墨作为电极,因为石墨具有   性。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实验室中常通过   操作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3.(8分)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1)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   (填序号)。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气温上升 C.雾霾天气
(2)用水或氧化钙等物质可捕集CO2。
①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大量植树有利于“碳中和”的早日实现,这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 ,并释放一种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 (填化学式)。
②图1所示CaCO3分解所得CaO疏松多孔,有利于捕集CO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③草酸钙(CaC2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O+CO2↑+CO↑。这种方法获得的CaO捕集CO2的性能    (选填“高于”或“低于”)CaCO3分解所得CaO。
(3)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电池。电池工作时,金属钠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
24.(3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清除CO2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包括LiOH清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
LiOH清除利用了LiOH与CO2的化学反应,由于LiOH不可再生,该技术目前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
固态胺能吸附CO2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研究发现,CO2分压和温度对CO2吸附量有影响,如图1所示。
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水会影响沸石的吸附性能,通常需对沸石进行干燥处理。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对不同种类沸石的CO2吸附量影响如图2所示。
科学家们会依据任务持续时间、成员人数及对应的消耗品、设备质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CO2清除技术,以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原文作者杨乐,有删改)
(1)目前航天器中的CO2清除技术有   (写出一种即可)。
(2)由图1可得到,CO2分压对CO2吸附量的影响的结论是    。
(3)沸石种类的选择影响吸附CO2的效果。图2数据可作为沸石A的吸附效果优于沸石B的证据之一,理由是   。
三、推断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6分)
25.(6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C、E均为氧化物且状态不同,B、D由三种元素组成,且B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A物质的一种用途   。
(4)E→D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A一定是分解反应 B.F→A既可以是分解反应,也可以是化合反应
C.物质F不可能是氧化物 D.B、C、D三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四、实验题(共2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1分)
26.(9分)甲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Ⅲ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关闭K,装置Ⅰ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Ⅰ的优点是   。
(3)将插入石灰水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乙同学利用图2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27.(12分)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是   ;
【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思维拓展】(1)镁不仅能与氧气、二氧化碳反应,还能与氮气反应。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正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远大于Mg3N2的质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2)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X2MgO+C,则X的化学式为   ;若金属镁的质量为m1,完全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m2,则m1   m2(填>、=、<)。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
28.(10分)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放入装有足量和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大理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有关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大理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1.0g 15.0g 161.6g
计算: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一周年。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制造火药
【答案】B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C、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制造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B。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
【答案】A
【解析】A、往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且用药匙或纸槽辅助,放入试管底部,故A正确;B、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且瓶塞倒放,故B错误;C、往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加液体药品时,试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壁,且胶头滴管也要竖直将液体滴入试管中;故C错误;D、酒精灯不能直接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易引起火灾,故D错误。故选:A。
3.中国致力于“碳中和”和“碳达峰”,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增加CO2储存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加大化石燃料消耗 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A
【解析】A、增加CO2储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缓解“碳达峰”,符合题意;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达峰”,不符合题意;C、加大化石燃料消耗,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达峰”,不符合题意;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森林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析】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说法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说法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说法错误。故选:A。
5.针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春天远远的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加压条件下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 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变小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再分的
D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 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A、春天远远的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解释正确;B、加压条件下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解释错误;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解释正确;D、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的缘故,故解释正确。故选:B。
6.水在净化过程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A.沉降 B.过滤
C.用活性炭吸附 D.蒸馏
【答案】D
【解析】沉降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能够除去色素、异味等,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是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故选:D。
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2个钠离子:2Na B.3个氮原子:N3
C.S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S2 D.氯化锌的化学式:ZnCl
【答案】C
【解析】A、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则2个钠离子可表示为2Na+,故A错误;B、在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就是几个这样的原子,3个氮原子可表示为3N,而不是N3,故B错误;C、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再写数字,就是该种元素的化合价,则S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S2,故C正确;D、氯化锌中锌显+2价,氯显﹣1价,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可知,氯化锌的化学式为ZnCl2,故D错误。故选:C。
8.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主要反应为:X+NH3+H2O+CO2═NaHCO3+NH4Cl,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aCl B.NaNO3 C.NaClO D.Na2O2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NH3+H2O+CO2═NaHCO3+NH4Cl可知,反应后有1个Na,5个H,1个C,3个O,1个N,1个Cl,反应前有0个Na,5个H,1个C,3个O,1个N,0个Cl,则X中含有1个Na,1个Cl,所以X的化学式为:NaCl。故选:A。
9.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C.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D.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
【答案】A
【解析】A、硅字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元素名称的正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因此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正确;C、周期数=原子电子层数,根据硅原子结构可知,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故正确;D、根据硅原子结构可知,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正确。故选:A。
10.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6H7O5)是世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中医常用其治疗流感。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中记载了制取没食子酸的方法。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没食子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没食子酸属于氧化物
C.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7:5
D.没食子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A
【解析】A、没食子酸的化学式为C6H7O5,没食子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为氧元素;而没食子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C、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2):7:(16×5)=72:7:80,故错误;D、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2):7:(16×5)=72:7:80,据以上数据分析,没食子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故选:A。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燃料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B
【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常用于助燃剂,不能作燃料,作燃料的物质需具有可燃性,故A错误;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也不带电,故B正确;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二氧化锰不可作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因为催化剂是有选择性的,故C错误;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O2、O3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
1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和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铁、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空气 B.红磷、液氧、氯化钾、过氧化氢溶液
C.铜、二氧化硫、氢气、稀有气体 D.液氮、水、五氧化二磷、矿泉水
【答案】D
【解析】A、铁、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空气分别属于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红磷、液氧、氯化钾、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属于单质、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铜、二氧化硫、氢气、稀有气体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单质、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液氮属于单质,水属于氧化物,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物,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
13.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答案】A
【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B、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是点燃,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CO3+2HCl═CaCl2+CO2↑+H2O,故选项错误。故选:A。
14.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世界上最黑的物质Vantablack,又称“超级黑”,它看上去非常之黑几能吸收所有的可见光。而人类的肉眼根本无法看清楚深度,看到的就像一个“黑洞好像什么都没有。“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其传导热的效率为铜的7倍,坚固程度为钢的10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B.“超级黑”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C.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还原氧化铜
D.“超级黑”、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A、“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新型的单质,故正确;B、“超级黑”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正确;C、碳单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还原氧化铜,故正确;D、C60是由分子构成的,不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错误。故选:D。
15.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A、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故说法正确;B、CO和CO2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说法正确;D、CO和CO2分别是由一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说法错误。故选:D。
16.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1,引燃白磷,冷却后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白磷必须要过量
B.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膨胀变大
C.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m1=m2
D.反应生成P2O5的质量等于该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答案】C
【解析】A、该实验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白磷不一定要过量,只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即可,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白磷燃烧放热是压强增大)后变小(温度恢复后气压减小),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则m1=m2,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由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5O22P2O5可知,62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不是这一质量比,则不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生成P2O5的质量不一定等于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和,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D.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利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错误;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冷却至室温,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错误;C、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因此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变小,图像变化规律符合实际,故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镁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增大,故错误。故选:C。
18.2024年10月30号,神舟十九号飞船成功发射,王浩泽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航天工程师“一飞冲天”。某种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18
B.乙的化学式为N2H4
C.反应物和产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A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3):(18×4)=7:6,选项说法错误;B、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乙的化学式为N2H4,选项说法正确;C、氧化物是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中共有两种氧化物:N2O4、H2O,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是化学变化,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9.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C.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D.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A、甲中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说法正确;B、丙左侧导管刚刚露出塞子,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说法正确;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进行了尾气处理,故说法错误;D、甲中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故说法正确。故选:C。
20.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容器中甲、乙、丙、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乙和丁是反应物,甲是生成物
B.a的值为13
C.丙一定作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1
【答案】D
【解析】A、反应后丁质量减小,是反应物,甲和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选项不正确;B、a=10﹣8+10=12,该选项不正确;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是催化剂,该选项不正确;D、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g:(12g﹣10g)=4:1,该选项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3分)
21.(5分)观察图1、图2中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1是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   ;溴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   (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2)图2所示微粒中,共有   种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微粒有   (填字母序号)。
(3)由图2中的C、D粒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答案】(1)7;A;(2)4;ADE;(3)MgO
【解析】(1)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35=2+8+18+x,x=7。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7,A符合要求。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图2所示微粒中,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共有4种质子数,共4种元素。图2所示微粒可表示氯、镁、氧、氖四种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微粒有氯、氧、氖三种,则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微粒有ADE。
(3)C、D粒子分别是镁离子、氧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镁,其化学式是MgO。
22.(7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若左试管中产生6mL的气体,则右试管产生的气体约   mL;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式     。由以上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该实验也可以用石墨作为电极,因为石墨具有   性。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实验室中常通过   操作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答案】(1)3;2H2O2H2↑+O2↑;氢元素、氧元素;导电。(2)煮沸。(3)过滤;引流。
【解析】(1)若左试管中产生6mL的气体,则右试管产生的气体约3L;电解水的化学反应式是2H2O2H2↑+O2↑。由以上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也可以用石墨作为电极,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
(3)实验室中常通过过滤操作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3.(8分)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1)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   (填序号)。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气温上升 C.雾霾天气
(2)用水或氧化钙等物质可捕集CO2。
①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大量植树有利于“碳中和”的早日实现,这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 ,并释放一种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 (填化学式)。
②图1所示CaCO3分解所得CaO疏松多孔,有利于捕集CO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③草酸钙(CaC2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O+CO2↑+CO↑。这种方法获得的CaO捕集CO2的性能    (选填“高于”或“低于”)CaCO3分解所得CaO。
(3)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电池。电池工作时,金属钠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B;
(2)①CO2;O2;②CaO+CO2CaCO3;③高于;
(3)4Na+3CO22Na2CO3+C
【解析】(1)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故选:B;
(2)①大量植树有利于“碳中和”的早日实现,这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并释放一种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氧气,化学式为O2;
②根据题意可知,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CaO+CO2CaCO3;
③对比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知,草酸钙分解能够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解产生的气体较多,能够使反应生成的氧化钙更疏松多孔,因此这种方法获得的CaO捕集CO2的性能高于CaCO3分解所得CaO;
(3)金属钠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非金属固体单质应为碳单质,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24.(3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清除CO2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包括LiOH清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
LiOH清除利用了LiOH与CO2的化学反应,由于LiOH不可再生,该技术目前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
固态胺能吸附CO2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研究发现,CO2分压和温度对CO2吸附量有影响,如图1所示。
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水会影响沸石的吸附性能,通常需对沸石进行干燥处理。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对不同种类沸石的CO2吸附量影响如图2所示。
科学家们会依据任务持续时间、成员人数及对应的消耗品、设备质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CO2清除技术,以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原文作者杨乐,有删改)
(1)目前航天器中的CO2清除技术有   (写出一种即可)。
(2)由图1可得到,CO2分压对CO2吸附量的影响的结论是    。
(3)沸石种类的选择影响吸附CO2的效果。图2数据可作为沸石A的吸附效果优于沸石B的证据之一,理由是   。
【答案】(1)固态胺吸附;
(2)温度相同时,CO2分压在0﹣2.0kPa范围内,二氧化碳分压越大,二氧化碳吸附量越大;
(3)温度和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大于沸石B。
【解析】(1)由题目信息知,目前航天器中的CO2清除技术有:括LiOH清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
(2)由图1可得到,CO2分压对CO吸附量的影响的结论:温度相同时,CO2分压在0﹣2.0kPa范围内,二氧化碳分压越大,二氧化碳吸附量越大。
(3)由图2可知,温度和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大于沸石B。
三、推断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6分)
25.(6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C、E均为氧化物且状态不同,B、D由三种元素组成,且B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A物质的一种用途   。
(4)E→D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A一定是分解反应 B.F→A既可以是分解反应,也可以是化合反应
C.物质F不可能是氧化物 D.B、C、D三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答案】(1)CaCO3;
(2)CaCO3CaO+CO2↑;
(3)灭火;
(4)化合;
(5)BC
【解析】B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碳酸钙。A B,A为氧化物,A是二氧化碳。D由三种元素组成,且A、D之间可发生反应,D是氢氧化钙,B→C,C→D,C为氧化物,C为氧化钙。A→E,E D,则E是水。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1)由分析可知,B物质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B→C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3)A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是灭火(合理即可)。
(4)E→D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5)A.B是碳酸钙,A是二氧化碳,B→A的反应可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也可以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该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B.F可发生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则F可以是碳酸或氧气,A是二氧化碳,若F是碳酸,则F→A是分解反应,若F是氧气,则F→A是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C.物质F可以是碳酸或氧气,不可能是氧化物,故说法正确;D.B是碳酸钙,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则B、C、D三种物质中含有钙、氧两种相同的元素,故说法错误。故选:BC。
四、实验题(共2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1分)
26.(9分)甲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Ⅲ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关闭K,装置Ⅰ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Ⅰ的优点是   。
(3)将插入石灰水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乙同学利用图2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答案】(1)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2)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可以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被充分吸收;Ca(OH)2+CO2═CaCO3↓+H2O(2分);
(4)④③①②③(2分)。
【解析】(1)装置Ⅲ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关闭K,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会使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从而使反应停止,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将插入石灰水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可以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被充分吸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
(4)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可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从b端通氮气将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接着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仍不变色;最后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此时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27.(12分)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是   ;
【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思维拓展】:(1)镁不仅能与氧气、二氧化碳反应,还能与氮气反应。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正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远大于Mg3N2的质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2)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X2MgO+C,则X的化学式为   ;若金属镁的质量为m1,完全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m2,则m1   m2(填>、=、<)。
【答案】【查阅资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空气中没有含氯元素的物质(2分);
【提出猜想】氮气;
【实验探究】将燃烧的镁带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2分);
【实验结论】2Mg+O22MgO(2分);3Mg+O2Mg3N2(2分);
【思维拓展】(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CO2;>
【解析】【查阅资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因为空气中没有含氯元素的物质,所以产物中不可能有氯化镁;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氮化镁的颜色为淡黄色,所以有可能是氮气造成的;
【实验探究】为了证明猜想,可将燃烧的镁带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镁带能否继续燃烧,如果能燃烧,观察产物是什么颜色;
【实验结论】镁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化学方程式为:3Mg+O2Mg3N2;
【思维拓展】(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空气中氮气含量远大于氧气含量,但生成的淡黄色固体却比较少;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为:CO2,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48份质量的镁会生成12份质量的碳,所以金属镁的质量为m1,完全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m2,则m1>m2。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
28.(10分)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放入装有足量和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大理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有关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大理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1.0g 15.0g 161.6g
计算: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解析】(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1.0g+15.0g﹣161.6g=4.4g;
(2)设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则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66.7%。
答:(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2024-2025度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模拟测试卷(有答案)

下一篇:1.5《跨学科实践——设计海水淡化装置》(课时作业评价)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