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校际联合训练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
第 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最接近实际的是( )
A.165nm B.1.65cm C.1.65m D.1.65km
2.“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目前我国对纳米技术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3.85×109nm最接近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
A.教室黑板的长 B.物理课本的长度
C.课桌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
A.液化、凝固、凝华 B.熔化、汽化、升华
C.凝固、汽化、凝华 D.升华、熔化、液化
4.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一一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
B.闻其声,知其人一一是因为人与人的音色不同
C.人耳听声音的范围在20——2000Hz之间
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一一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
5.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屋顶的霜 B.窗玻璃上的冰花 C.树枝上的雾凇 D.水面上的冰
6.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如图所示,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
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能够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10.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可知,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随路程的增大而增大 B.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C.速度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B.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
D.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13.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
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C.读数时视线倾斜会产生误差
D.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14.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
B.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C.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
D.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
15.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16.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1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3×108m/s
C.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D.“小孔成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18.甲、乙二人进行100m比赛.甲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完前半程,再以6m/s的速度匀速跑完后半程;乙在比赛的前一半时间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后一半时间以6m/s的速度匀速跑,则( )
A.甲赢得比赛 B.乙赢得比赛 C.甲、乙同时达到终点 D.无法判断
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车速度相同 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经过4s,甲车运动在最前面 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东运动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老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6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75km B.80km C.120km D.160km
第 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一位骑自行车的同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这位同学相对于地面来说是______的,相对于自行车来说是______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2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___℃。
24.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25.北方冬天的清晨,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
26.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______(填“树叶”“树枝”或“太阳”)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 形成的。
27.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 的特点。
28.勤劳的蜜蜂飞出去采蜜时翅膀每秒振动为440次,但它们满载而归的时候,翅膀每分钟振动1.8×104次,则蜜蜂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_____Hz,它比蜜蜂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音调 _____(选填“高”或“低”),有丰富经验的养蜂人据此判断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
29.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___运动。
30.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行驶,完全通过长为1km的甲桥,用时24s,则火车的速度为______m/s:若以相同速度通过长为1.5km的乙桥,则完全在乙桥上的时间为______s。
31.某人在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1.4s,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 传来的(选填:“铁管”或“空气”),求长铁管的长度为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5100m/s)。
32.如图,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第一次测仪发出信号到接收经汽车反射回的号用时0.8s,第二次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接收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若发出两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1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汽车第一次收到值号时,距离测速仪_______m,被测车的车速_________m/s。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33.图丙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井中无水),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
34.按要求作图。如图所示,请作出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第33题图 第34题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35.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_____(“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_℃;该物质是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_____,该固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_____ 。
36.物理实验小组在图示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造成的误差;
(2)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下滑过程中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小明将小车置于B点由静止释放,测得小车运动的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他的操作是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3)误差分析: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会偏_____(填“大”或“小”);
(4)数据分析:小红所在实验小组细心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0.0 40.0 80.0
时间t/s 3 2 5
平均速度v/(cm/s) 13.3 20 16
①小红利用如下方法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这种计算方法_____ (填“正确”或“错误”);
②若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由表中数据可知,它们按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_ ;
③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
A. B.C. D.
37.有关声音的实验:
(1)如图甲,把正在发生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______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2)如图乙,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______(“强”、“弱”或“不变”),进一步推理说明______不能传播声音,探究过程中运用了______法;
(3)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钢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听到钢尺发声的______不同;逐渐增大钢尺探出桌面的长度,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听到钢尺发声的______不同。
五、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8.甲、乙两地相距90km,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车先以10m/s的速度行驶了1.5h,剩下的路程需要在30min内驶完,则:
(1)汽车前1.5h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
(2)剩下的路程,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3)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山崖行驶,司机鸣笛后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速度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到间声,声音经过的路程为多少m;
(2)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多少m;
(3)鸣笛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为多少m。洪雅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校际联合训练
物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B D D B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D B A A D B C C
21. 运动 静止
22. B 1.36
23. 热胀冷缩 不能 36.5
24. 音调 90
25. 室内 凝华
26. 太阳 直线传播
27. 晶体 熔化吸热
28. 300 低
29. 8∶3 西
30. 50 26
31.铁管 510
32. 136 34
33.
34.
35. 均匀 试管壁 46 48 晶体 a 吸热,但温度不变
36. 较小 时间 错误 大 错误 v2>v3>v1 C
37. 反复弹起 弱 真空 科学推理 响度 音调
38.(1)54km (2)72km/h (3)45km/h
39.(1)1700;(2)10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