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
Ⅰ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6题,每题4分。共44分。
1.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用品
有效成分 NaCl NaClO
用途 调味品 发酵粉 制氧剂 消毒剂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必须有氧气参与
B.铁丝在足量的中燃烧可生成
C.纯净的在中安静地燃烧,火焰是苍白色
D.Cu在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氯气被氧化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在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
B.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稀硝酸:
D.氯气通入水:
4.由等质量的石灰石制备碳酸钙的两种实验方案如图(部分反应物或反应条件略)。
方案甲:
方案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两方案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X可以是N
C.的离子方程式是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方案乙一定比方案甲的二氧化碳排放少
5.代表阿伏加德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1mol/L的NaCl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
C.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D.所含电子数目为
6.如图为含氯元素物质的“价一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丁均属于电解质 B.丙的酸性强于碳酸
C.甲、乙均可作自来水消毒剂 D.戊→己必须加还原剂才能实现
7.过氧乙酸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如图为实验室中过氧乙酸消毒液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过氧乙酸消毒液 【化学式】 【规格】200mL 【质量分数】15.2% 【密度】
A.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B.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C.过氧乙酸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该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物质的量为11.4mol
8.下列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两瓶标签模糊的溶液和溶液,分别取样于两试管中,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均变红,其
中红色更深的为溶液,是因为的碱性更强
B.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且钠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
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与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产物是,原因是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经风化得到粉末
9.“84”消毒液和洁厕灵是大多数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若将二者混合后使用,就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发生的反应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盐酸体现了酸性和还原性
B.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如图所示:
C.“84”消毒液中的NaClO在常温下比HClO稳定
D.若能发生,在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通入少量,一定能发生的反应是:
10.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预测正确或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A.①可比较的稳定性 B.②焰色试验检验K元素
C.③分离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D.④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11.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对于该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
B.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
C.反应过程中转移1mol电子,则产生2.24L气体(标准状况)
D.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12.下表中,陈述Ⅰ、Ⅱ都正确及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纯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纯碱可与盐酸反应
B 将过氧化钠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同时有氧化性物质生成
C 金属钠具有强氧化性 钠钾合金可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D 部分防腐剂中添加铁粉 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分析某矿石的主要成分,粉碎后将其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后用所得滤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溶液,无白色沉淀,说明矿石中一定不含
B.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矿石中含有
C.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矿石中一定含有
D.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矿石中一定含有
14.工业上常用碱性NaClO废液吸收,反应原理为部分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1”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B.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过程2”可表示为
D.吸收过程中存在反应:
15.向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稀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
B.b点对应溶液中:
C.c点对应溶液中:
D.d点对应溶液中:
16.Na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装置 实验试剂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0.36%HCl溶液 放入一小块金属钠 钠浮在液面上并来回移动,与水的反应剧烈程度相当
实验2:36%HCl溶液 放入与实验1表面积基本相同的钠钠 浮在液面上并来回移动,不如实验1剧烈;表面出现白色固体,白色固体逐渐沉到烧杯底部;液体不沸腾,液面上方出现少量白雾
A.实验2中白色固体是NaCl
B.实验2中液面上方出现白雾是因为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
C.实验2反应现象不如实验1剧烈的原因是氢离子浓度增大
D.实验2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卷
二、主观题:本部分共4小题,共56分。
17.(14分)某化学小组需要的NaOH溶液。欲在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需用托盘天平称量烧碱的质量为______g。(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配制过程中,除了洗瓶、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有______。
(4)将上图中的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5)若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能引起浓度偏低的有______(填代号)。
①用来溶解NaOH的烧杯里面有少许水
②未等溶解后的NaOH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NaOH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小心撒到了外面少许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⑧称量前,所用的NaOH固体已经潮解
(6).配制4.6mol/L的硫酸溶液500mL,需要18.4mol/L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如果实验室有50mL、100mL、150mL、250mL量筒,应选用______mL规格的量筒最好。
18.(14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现用如图装置制取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装的仪器名称______。
(2)装置A中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反应中被氧化的HCl与消耗的HCl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
(3)若将装置1与装置2连接制备少量氯化铁固体(氯化铁易吸水,在时升华),则:
①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D、E间导管短且粗的原因是______。
(4)若在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装入硅藻土(主要成分:,其中Si为价)和碳粉,生成(其中Si为价)和一种气体。已知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比为,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5)若要检验从F排出的尾气中是否含有氯气,操作为______。
19.(14分)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受热时易分解,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与有机物接触时会爆炸。制备原理:(反应温度控制在)。装置如图(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在实验过程中HgO、始终是固体。
熔点/℃
沸点/℃ 2.0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______。
(3)制取是“气—固”反应,反应柱D中不利于该反应的措施是______。
a.将HgO粉末化并加热去除水分,加玻璃珠与之混合填入反应柱D
b.为使与HgO充分接触,让混合气从下口进入反应柱D并调控流速
c.为提高的生成速率,将加热带缠绕于反应柱D并加热到
(4)装置E中的液态冷却剂可选用______(填:液氨、冰盐水、液氮);装置A、B、C间连接器为橡胶管,但反应柱D、装置E、F间连接器为玻璃连接装置,采用玻璃连接装置的原因是______。
(5)若将装置组装完整,虚框F中应连接下图中的d装置,目的有______。除d装置外,还可以选用______(选最佳的一个,填字母序号),
(6)还可以利用与适量潮湿的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14分)为进一步研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某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把一定量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后颜色消失。
甲同学认为褪色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3)查资料得知,酚酞的粉红色是来自其醌式结构的特征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对酚酞溶液的颜色有影
响。为验证实验(2)褪色原因,进行如下实验(环境温度为:)结果如下:
NaOH溶液浓度/() 10.0 2.0 1.0 0.10 0.010
滴入酚酞时现象 深紫红色 深红色 深红色 深红色 深红色
溶液变为浅红色的时间 2~3s 26~30s 54~60s 6~7min 45min内稳定不变
溶液完全褪色的时间 7~8s几乎无色 50~54s几乎无色 100~110s几乎无色 20min后仍为浅红色 2h后略变浅
结合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其他条件相同时,NaOH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
b.溶液褪色可能是NaOH溶液浓度过大导致的
(4)同学查资料得知,氧化性物质可能会对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颜色的变化产生影响。
资料:a.
b.浓度的越大,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颜色变化越快。
根据资料,丙同学认为,反应过程中,除过氧化氢外,还有一种物质M可能也会使到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
探究:物质M对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实验过程:选用B装置制备物质M,将等量的物质M分别通入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写出制备物质M所用两种物质的名称:______。
实验结果如下:
NaOH溶液浓度/() 滴入酚酞时现象 溶液完全褪色时间
2.0 深红色 约50s
1.0 深红色 约1min50s
对比实验1,表中数据说明______。
(5)实验过程中,需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加入酚酞,原因是______。综上所述,与水反应过程复杂,滴入酚酞时溶液颜色变化受多因素影响。
江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1)2.0(2分) (2)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各1分) (3)搅拌、引流(各1分) (4)CBDFAE(2分) (5)③④⑥⑧(各1分) (6)125 150(各1分)
18.(每空2分)1.圆底烧瓶 2.
3.① ②防止生成的凝结成固体堵塞导管
4.
5.将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F出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尾气中含有氯气。若不变蓝,则尾气中不含氯气。(答案合理即得分)
19.(1)分液漏斗(2分) (2分)
(2)除去中少量的HCl(2分) (3)c(1分)
(4)冰盐水(1分) 橡胶管主要成分中含有有机物,遇有机物会爆炸(1分)
(5)吸收多余的氯气、二氧化氯(1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E(1分) a(1分)
(6)(2分)
20.(1)(2分)
(2)(2分)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会使酚酞试液变红色(1分);
(3)ab(2分)
(4)(1分)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2分)
对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的颜色变化几乎没有影响(2分)
(5)排除因剩余时其氧化性对实验造成干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