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十一月物理检测卷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如图所示,《刻舟求剑》故事中,船行进时,剑掉入水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而掉入水底的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2.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记录了甲、乙两球分别从a处运动到b处的过程中每隔1s所处的位置。该照片显示乙球做 运动,且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分析波形图可知两个音叉中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响度最大的是 。
4.如图为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妇好鸮尊”,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尊。古代劳动人民铸造青铜器时,将熔化后的高温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铜熔化成铜液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冷却成型的过程,铜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5.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 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如图所示的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发生 制成的。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其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形成的。
6.早在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倒立的 像(选填“实”或“虚”),请你写出一种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方法: 。
7.如图所示是一束光从空气射向一块玻璃时,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图中没有标明光的传播方向。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入射光线是 ,折射角的大小为 。
8.将盛有清水的封闭试管水平放置,内有一个较大的空气泡,如图所示。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在空气泡下方的白纸上,出现一个椭圆形的“阴影”。“阴影”形成的原因是空气泡下方的水相当于一个 镜,若将试管远离白纸,“阴影”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共14分,9-12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都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选错得0分)
9.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相等, 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根据可知,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D.根据s= vt可知,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10.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鼓声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如图所示是鼓手击鼓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通过声音的大小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
B.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C.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D.人们跟着鼓声手舞足蹈,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1.一束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EF是两种介质的交界面,NM为法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是入射角
B.若两种介质是水和空气,那么EF的上方是空气
C.若光束沿CO方向射向EF,则反射光和折射光传播的路径分别与OA和OB重合
D.若光束沿AO方向射向EF,则反射光与折射光都会在NM的右侧
12.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清晰放大的像,同时他也看到透镜表面有两个像,其中一个是正立的,一个是倒立的,对于透镜表面的两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立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立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倒立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都是光照到透镜表面折射形成的
D.都是光照到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
13.小明根据下列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物质 熔点/℃(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沸点/℃(标准大气压下)
固态酒精 -117 水 100
固态水银 -39 酒精 78.5
铝 660 水银 357
铁 1538 液态铁 2861
A.在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在-120℃时是固态,水银在-35℃时是液态
B.通常南极冬季气温在-40℃以下,在南极测量气温可以选择水银温度计
C.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杯里,酒精可能会沸腾
D.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把铝块放入铁制容器中熔化
14.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人眼
B.小明和小红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C.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D.光在教材表面发生反射使小明看到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2分,15小题6分,16小题8分,17小题8分)
15.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大于l。你认为小华的推断正确吗?请你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
1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求:
(1)该物体的速度v
(2)物体20s内通过的路程s。
17.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矿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旁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所示。已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个小格的时间相差0.1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射击时戴上耳罩的目的是什么;
(2)是先听见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还是从视觉上先看到子弹击中靶?并解释原理;
(3)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子弹击中靶后传到人耳的时间?子弹飞行的时间?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18.某同学用图(a)所示玻璃管做“测量小气泡的速度”实验。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
(2)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刻度尺;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4)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该同学画出的s-t图像如图(b)所示,则可判断气泡做 运动;
(5)本实验采用气泡做研究对象进行速度的测量,是因为气泡的运动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测量运动的时间。
19.小静同学做有关水沸腾的实验,实验情境如图所示。
(1)用如图甲的装置加热水,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如图乙,停止加热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由于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瓶内气压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缘故。
(3)在刚停止沸腾的烧瓶上安装注射器,将丙图中的注射器活塞向 (选填“左”或“右”)推(或拉)动,也能使水再次沸腾。
20.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N是法线。
(1)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从这些现象可初步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在 ;
(2)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 法线(选填“靠近”或“远离”);
(3)若把此装置中的小门向后转动一角度,则在门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这一现象表明: ;
(4)继续研究发现,当入射光线为BO时,反射光线为OA;当入射光线为DO时,反射光线就是OC;当入射光线是FO时,反射光线为OE,从这些现象初步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的。
2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甲1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此时光屏上成的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若将凸透镜更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若只将透镜向左移动 cm,可以在光屏上又一次成清晰的实像;
(4)烛焰成虚像时,人眼应该从 (选填“烛焰”或“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
(5)小明测出透镜焦距为10cm,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物理世界”四个字时,看到如图甲2所示,则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A.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
(6)小明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丙图中的 。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D C D ACD BD
1. 运动 静止
【详解】[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2. 匀速直线 5∶3
【详解】[1]由图可知乙球在a处运动到b处过程中,相同时间内运动相同的路程,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
[2]每隔时间1s拍摄一次照片,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又因为甲乙运动距离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
3. 乙 甲
【详解】[1]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振动的次数最多,即乙的振动频率最高,故音调最高的是乙。
[2]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由图可知甲的振幅最大,故甲的响度最大。
4. 吸热 凝固
【详解】[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铜熔化成铜液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2]冷却成型的过程中,铜液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发生了凝固。
5. 凝固 凝华
【详解】[1]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凝固成固态的铜。
[2]霜是固体,“霜”是空气中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固体小冰晶。
6. 实 小孔远离墙壁
【详解】[1]小孔成像实验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2]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则可以增大像距,即使小孔远离墙壁。
7. CO 40°
【详解】[1]由图可知
∠AON=∠CON=7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NN'为法线,MM'为界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B一定为折射光线,C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2]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所以折射角为
∠BON'=90°-∠BOM=90°-50°=40°
8. 凹透 变大
【详解】[1][2]因为气泡处的水是两边高,中间低,相当于凹透镜,且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把光线分散了,所以比别处暗,产生阴影;若将试管远离白纸,光线会更发散一些,所以“阴影”会变大。
9.D
【详解】A.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定值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A错误;
B.汽车每经过1分钟通过的路程都为1000米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汽车在1分钟内的任何相等时间内路程都相等,那么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种是汽车每1分钟内通过的总路程为1000米,但在这1分钟内汽车可能有时运动的快,有时运动的慢 ,但能保证1分钟内的总路程是1000米,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做变速运动,故B错误;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与它通过路程的远近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故C错误;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 时间一定都相等,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声音的音色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故A错误;
B.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面振动频率越快,鼓声的音调越高,故B错误;
C.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人们跟着鼓声手舞足蹈,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EF是两种介质的交界面,NM为法线,EF下方为折射光线,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所以∠3一定是入射角,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两种介质是水和空气,根据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那么EF的上方是空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光束沿CO方向射向EF,则折射光传播的路径和OB重合,但反射光线在界面下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若光束沿AO方向射向EF,根据反射定律与折射规律,则反射光与折射光都会在NM的右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光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介质的界面会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即光的反射。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会发生反射,从玻璃射向空气也会发生反射,所以反射有两次。凸透镜有两个界面,两个像的原理相同,正立的像是物体在透镜表面成的像,倒立的像是物体通过透镜的另一个面成的像,另一个面相当于一个凹面镜,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ACD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在1标准大气压下,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酒精在-120℃时是固态,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水银在-35℃时是液态,故A正确;
B.通常南极冬季气温在-40℃以下,在南极测量气温不能选择水银温度计,因为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凝固点是-39℃,-4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此时凝固,是固态,故B错误;
C.在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5℃,把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杯里,温度高于酒精的沸点,酒精可能会沸腾,故C正确;
D.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把铝块放入铁制容器中熔化,因为铁的熔点比铝高,故D正确。
故选ACD。
14.BD
【详解】A.物理教材自身不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人们能看到它是由于其反射光源的光,故A错误;
BC.物理教材表面较粗糙,光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因此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故B正确,C错误;
D.光的反射现象中,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D正确。
故选BD。
15.见解析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线到达焦点并且继续向前射出,这个非最小的光斑可能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小华猜测焦距大于l,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前。如果向下移动凸透镜,此时光斑变大,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前,焦距大于l,说明小华推断正确。如果向下移动凸透镜,此时光斑变小,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后,焦距小于l,说明小华推断错误。
16.(1)2m/s
(2)40m
【详解】(1)由图可知,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2)物体20s内通过的路程为
17.(1)防止噪声进入人耳;(2)视觉上,光速大;(3)2.1s,1.5s,0.6s,850m/s
【详解】解:(1)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进行减弱,因此射击时戴上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由于光的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因此是从视觉上先看到子弹击中靶。
(3)示波器上每一个小格的时间相差0.1s,则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Δt=2.1s。
根据可得,子弹击中靶后传到人耳的时间为
由题意可知,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等于子弹的飞行时间加上中靶声的传播时间,即
则子弹飞行的时间为
根据可得,子弹的飞行速度为
答:(1)射击时戴上耳罩的目的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从视觉上先看到子弹击中靶,因为光的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3)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1s,子弹击中靶后传到人耳的时间为1.5s,子弹飞行的时间为0.6s,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850m/s。
18.(1)
(2)秒表
(3)运动
(4)匀速直线
(5)慢
【详解】(1)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
(2)根据,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计量时间。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
(4)由图(b)的s-t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5)本实验采用气泡做研究对象进行速度的测量,是因为气泡的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测量运动的时间。
19.(1)不变
(2) 液化 变小 降低
(3)右
【详解】(1)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2)[1][2][3]如图乙,停止加热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水蒸气液化,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3)在图丙中,注射器活塞向右拉,空气的体积增大,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也能使水再次沸腾。
20.(1)法线两侧
(2)靠近
(3) 不能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可逆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入射光线AO与反射光线OB在法线两侧;入射光线CO与反射光线OD在法线两侧;入射光线EO与反射光线OF在法线两侧,因此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变小,反射角变小,则反射光线靠近法线。
(3)[1][2]若把此装置中的小门向后转动一个角度,小门和右侧的装置没有在同一平面内,在小门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所以可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当入射光线为BO时,反射光线为OA;当入射光线为DO时,反射光线就是OC;当入射光线是FO时,反射光线为OE,光的传播路径与之前完全相反,所以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1.(1) 缩小 右
(2)左
(3)27
(4)光屏
(5)B
(6)C
【详解】(1)[1]如图甲1,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变大,则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将凸透镜更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折光能力变强,提前成像,这时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若只将透镜向左移动27cm,像距和物距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以在光屏上又一次成清晰的实像。
(4)烛焰成虚像时,人眼应该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可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是放大镜原理。
(5)如图甲2所示,成倒立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大于10cm且小于20cm,故选B。
(6)据题意知道,当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逐渐增大,由于凸透镜成的实像时的规律是: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所以,从v>2f到f<v<2f,但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而不能小于1倍焦距,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