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答案)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在如图所示的各个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
B. 运动员在举起杆铃的过程中
C. 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D. 大家用力推汽车,汽车不动
2.小明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
A.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C.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D. 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3.重为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点,在其下端施一水平拉力,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 动力臂逐渐变大
B. 阻力臂逐渐变小
C. 动力逐渐变大
D. 动力逐渐减小
4.用水平拉力拉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拉力做功为;用同样的力拉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拉力做功为,则( )
A. B.
C.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5.下列有关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通过了一段距离,该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
B.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C.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多
D. 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高
6.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A. 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 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 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D.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
7.如图所示,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下,匀速上升已知,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绳子自由端上升
B. 拉力做功
C. 动滑轮重为
D.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8.一把杆秤原来很准确,但跟它配套的秤砣掉了一小块,再用它称量物体时,称量结果将(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9.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B. 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C. 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
D. 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相同,机械效率不同
10.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已知,施加的力分别为、,拉力做的功为、,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花匠手握如图所示的修枝剪刀把手的末端,便可以轻松地剪断树枝。这时修枝剪刀属于______杠杆,它的支点在______点。使用时,若在轴上加润滑油,则可以提高杠杆的______。
12.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爬到杆顶杆长相同时,甲用,乙用,若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为:,则甲乙两人爬到杆顶做功之比是______,甲乙两人平均功率之比是______.
13.如图所示,滑轮重小于物重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甲图滑轮最大的好处是______;若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重物相同的高度,则所用拉力 ______,拉力做功的功率 ______,机械效率 ______选填“”、“”或“”.
14.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推力以的速度匀速推动重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移,该过程中工人所做的功是______,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_,水平推力的功率是______。
15.某同学家新房装修时,在地面与窗台间放置一斜木板,将瓷砖沿木板从地面匀速拉上窗台。如图所示,已知窗台高,木板长,瓷砖重,沿斜面所用拉力,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瓷砖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16.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测力计上升的高度为物块重为,物块上升的高度为,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______。
17.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大众化的一种交通工具,在某次电动自行车测试中,使车在平直的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获得如图所示的速度和牵引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电动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电动自行车行驶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______,电动自行车匀速运动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8.如图所示的钢丝钳,其中是剪钢丝处,为手的用力点,为转动轴支点,图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钢丝钳剪钢丝时的动力臂和阻力。
19.画出图中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6分。
20.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位置保持平衡。
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点处挂个钩码如图,为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可以在点处挂______个钩码或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小明发现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由竖直方向逐渐倾斜时,示数也会逐渐变______。
21.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刚想粗略地测算自己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如图所示。
实验中依据的原理是写公式:______;
需要的测量工具有体重计、秒表和______。
小刚测出了自己的质量为,做引体向上的次数及所用的时间,还需测出自己每做一次引体向上时______。则他做引体向上时功率的表达式是______。
爱动脑的小刚想课后和几位同学开展“比一比谁在爬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的活动。他设计了三套方案:
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爬楼的功率并进行比较;
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算出爬楼做的功并进行比较;
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时间,算出体重和时间的比值并进行比较。
则在上述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都可以
22.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
,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物理量
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 钩码上升的高度 测力计示数 测力计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第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次实验是用______图做的;第次实验是用______图做的。选填“”、“”或“”
分析第、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
分析第、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
23.小芳同学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她首先测出小车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小车,调节斜面倾斜角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如表数据:
斜面倾角 小车重 斜面高 斜面长 拉力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率
实验过程中应沿______方向拉小车使其做______运动。
表格中的三处空格中的是数据应为: ______; ______; ______。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的结论是:斜面倾斜角越______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将小车换成等质量的木块做实验,则每组数据中测力计的拉力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斜面的机械效率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_有关。
24.某工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的重物,在重物上升的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滑轮组的有用功为多少?
拉力做的总功为多少?
物体被提升的速度为多少?
动滑轮的重多少牛?
若用此滑轮组提升重的物体,机械效率多大?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省力 机械效率
12.: ; :
13.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4.
15.
16. 由于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
17.
18.解:找出支点,从做的垂线段就是的力臂;过点做竖直向下的阻力;如图所示:

19.解:省力情况取决于动滑轮上绳子股数,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最多有三股绳子承担物重,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绳子的起始端应固定在动滑轮的框架钩上。故绳子的绕法如图所示:

20.左 水平 大
21. 刻度尺 人上升的高度
22.匀速 增加物重 越低 无关
23.平行于斜面向上 匀速直线 小 低 变大 变小 物体的重力
24.解:根据题意可知,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由可得,拉力做的总功为:

由图可知,,根据可知,拉力为:

根据可知,物体被提升的速度为:

根据可知,

不计绳重和摩擦,;
不计绳重和摩擦,用此滑轮组提升重的物体,机械效率为:

答:滑轮组的有用功为;
拉力做的总功为;
物体被提升的速度为;
动滑轮的重为;
若用此滑轮组提升重的物体,机械效率为。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第09课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试卷(原卷版+解析)

下一篇:2024-2025北京市丰台区第十八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