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力学实验突破(上)
1.[2024广西防城港模拟]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点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运动时间/
1 较轻 80.0 2.5
2 较重 80.0 2.5
3 更重 80.0 2.5
(1) 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
(2) 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
(3) 实验测得小车从滑到的时间,从滑到的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____;
(4) 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5) 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_(选填“有”或“无”)关。
2.[2024广西柳州模拟]如图所示,在测量沙子密度的实验中。
(1) 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选填“右”或“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 天平调平后,将沙子放在天平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加入最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甲,将最小砝码取出,指针位置如图乙,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测量结果如图丙,沙子的质量为____。
(3) 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丁),再将沙子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变化如图戊,则沙子的体积是__,沙子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
(4) 由于水中沙子间存在气泡,测得沙子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 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以采用“比重瓶法”。图己是“比重瓶”的结构示意图,在玻璃瓶塞的中间有一毛细管,测量方法如下:
①取适量的沙子,用天平测出其质量;
②在比重瓶中装满水,盖紧瓶塞,多余的水从毛细管中排出,将比重瓶擦干,测出总质量;
③打开瓶塞,将待测的沙子全部倒入比重瓶中,排出空气后盖紧瓶塞,多余的水从毛细管中排出,将比重瓶擦干,测出总质量;
④沙子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和表示)。
3.[2022湖南]某实验小组测量矿石的密度。
(1)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处。
(2) 正确操作后,右盘中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矿石的质量为__。
(3) 将小矿石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小矿石的体积为____,密度为____。
(4) 实验小组发现用量筒和空瓶也可以测出该矿石的密度。
①将空瓶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内,稳定后水面位置为,如图丙所示;
②将小矿石放入瓶中,稳定后水面位置为,如图丁所示;
③将小矿石从瓶中取出放入量筒内,稳定后水面位置为,如图戊所示。
由图丙、丁可得矿石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丙、戊可得小矿石的体积,则小矿石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空均用已知量的字母表示,已知)。
4.[2024云南玉溪模拟]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 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滑行距离来判定阻力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2) 通过实验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__(选填“快”或“慢”)。
(3) 由此推断:小车从斜面滑到水平面后,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5.[2024吉林长春模拟]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 小华将系于小车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 当小车平衡时,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明同学在进行(2)实验时,将“扭转”错误理解为“翻转”,将车轮朝上放置了,结果小车保持此位置静止,在此基础上他又将小车正确扭转了一定角度,小车仍然静止,则此时小车受的力__平衡力,绳子上的拉力与____平衡力(以上两空均选填“是”或“不是”)。
第9节 力学实验突破(下)
1.[2024湖北武汉模拟]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用图甲所示的小桌、海绵和一个砝码进行了乙、丙、丁三次实验。
(1) 画出丙中砝码对小桌压力的示意图。
(2) 由丙、丁两图,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的关系。
(3) 已知小桌所受重力为,小桌桌面的面积为,每个桌腿面积为,则乙图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为___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2.[2024广东广州模拟]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 气密性良好的微小压强计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 在甲、乙两图中,通过观察压强计形管两侧____________,判断出__(选填“甲”或“乙”)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 图丙中,、、三点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______点。
3.[2024山东济宁模拟]祥祥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和的质量大于,分别从不同的高度和由静止开始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 比较甲、乙两图实验,让质量相同的小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滚下,可以探究钢球动能大小与____的关系;
(2) 若在进行图乙、丙两图实验时,丙图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为了使木块不滑出木板,只需要重新进行图丙的实验,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换用足够长的木板
B.换用一个质量更大的木块
C.降低钢球滚下时的高度
4.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 该实验正确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块的重力为____。
(2) 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 分析数据可知:______(选填“ ”“ ”或“”)。
(4) 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 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A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5.[2024四川成都模拟]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将刻度均匀的轻质直杠杆安装在支架上,杠杆可以绕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上的、处用细线分别挂上钩码,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
(1) 图甲中,若在杠杆两侧各去掉1个钩码,则杠杆的____(选填“左端”或“右端”)将下沉。
(2) 图甲中,若在杠杆处再增加2个钩码,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则应将处的钩码向______(选填“”或“”)的方向移动____格。
(3) 将图甲中处的钩码全部去掉后,在杠杆处施加竖直向上的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如图乙所示。若将动力改为沿虚线方向的,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____________(选填“ ”“”或“ ”)。
6.[2024广西柳州模拟]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钩码总重力 钩码提升的高度 拉力 绳端移动的距离 机械效率
1 1.0 0.1 0.8 0.4
2 1.0 0.2 0.8 0.8
3 2.0 0.1 1.2 0.4
4 3.0 0.1 1.5 ______ ______
(1)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选填“匀速”或“静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上升。
(2)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第4次实验时绳端移动的距离____,机械效率__________。
(3) 通过比较1、3和4三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
(4) 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1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
(5) 以下选项中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________。
A.动滑轮的重力
B.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C.物体上升的高度
第9节 力学实验突破(上)
1.(1) 间接;
(2) 秒表
(3) 0.5
(4) 降低斜面坡度
(5) 无
2.(1) 左
(2) 向右调节游码,使天平水平平衡; 22.8
(3) 10;
(4) 偏小
(5)
3.(1) 零刻度线
(2) 12
(3) 4; 3
(4) ;
4.(1) 转换法
(2) 慢
(3) 做匀速直线运动
5.(1) 相反; 钩码的个数
(2)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 是; 不是
第9节 力学实验突破(下)
1.(1)
(2) 受力面积
(3)
2.(1) 不是
(2) 液面高度差; 甲; 增大
(3)
3.(1) 速度
(2) A
4.(1) D、C、A、B; 3.8
(2) 1.4; B、D
(3)
(4) A
(5) 能
5.(1) 左端
(2) ; 2
(3)
6.(1) 匀速
(2) 0.4;
(3) 越大
(4) 2.2
(5)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