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2 声现象单元查缺补漏检测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名师导航】备考2025中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培优精讲学案(全国通用版)


【名师导航】备考2025中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培优精讲学案(全国通用版)
专题02.2 声现象单元查缺补漏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道大题有10小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024四川遂宁)为深化体教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2024年4月29日,四川省学生(青少年)田径冠军赛在遂宁市安居区隆重举行,比赛现场精彩纷呈。关于运动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场观众的呐喊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现场加油助威声“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运动员加速冲刺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D. 运动员手中掷出的铅球在空中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2. 下列四个图中产生的现象都与声音有关,其中主要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拨动直尺产生声音
B. 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少,听到声音变小
C. 扬声器发声,烛焰“跳舞”
D. 车子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3. 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4. (2024四川眉山)下列中华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在任何时候都属于乐音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闻犬吠”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正在演奏古筝,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6. (2024四川成都)在成都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出口,行人走上“琴键”台阶(如图),台阶亮灯并响起音乐。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音乐声由行人振动产生 B. 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乐曲的音色与行人的心情有关 D. 乐曲的音调越高响度一定越大
7. (2024山东济南)下列措施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是(  )
A. 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 高架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8. (2024黑龙江绥化)声音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蝈蝈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敲鼓时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 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9.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防止噪声干扰,中考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表示“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B. C. D.
10. (2024广西)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禁噪”是(  )
A. 防止噪声的产生 B. 使噪声变成乐音
C. 阻断噪声的传播 D.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二、多项选择题(本道大题有3小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9分,每题3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1. 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  )
A. M发声时每秒振动440次
B. 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 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 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12.小钟琴是一种打击乐器,有16个音,声音优美,携带方便,简单易学,演奏方式丰富灵巧,是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们作为音乐兴趣启蒙的一种乐器,如图所示(小钟琴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击乐器靠打击面振动发声;
B.“有16个音”是指有16个不同的音调;
C.“声音优美”是指音色好;
D.从左往右依次敲击图中的E、D、C,音调变高
13.国庆期间爸爸带小杜同学去秦岭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爸爸开车正匀速远离一座高山,鸣笛4s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5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了100m。
B. 回声经过的路程是1360m。
C. 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630m。
D.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合为3400km/h.
三、填空题(本道大题有10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14. (2024四川南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描写的是琵琶的声音,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琵琶声是由琴弦 ___________产生,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进而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__(“音调”、“响度”和“音色”)。
15. (2024江西)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
16. 去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的路上,同学们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通过_________传入教师耳中。红色教育基地墙上贴有禁止喧哗的提示,这是在_________处控制噪声。
17. 如图甲、乙所示的是声波波形图, 的频率高, 的响度大。
18. 如图,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鼓响花传,鼓停花止,这主要是利用鼓声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声的 会增大。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9. 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________产生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_______传过来的。
20. 为了测量某根铁管的长度,我们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人的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声音,其时间间隔为2.6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铁管的长度是1020m,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 (介质)中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声音在铁管中的速度是 m/s。
21. 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甲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音调/响度/音色),单位是 。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增大/减少/不变)。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噪声,市区路段设有如图乙所示标志牌,这种做法是在 减弱噪声的。
22.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_____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3. 在常温情况下,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A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请结合题意并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数值,回答下面问题。
常温时声音在一些介质里的传播速度(m·s-1)
介质 传播速度 介质 传播速度
空气 340 花岗岩 3 800
水 1 500 钢铁 5 200
铜 3 750 铝 5 000
(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    m/s。
(2)常温时声音在金属管A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3)该金属管A可能是由    制成的。
四、实验题(本道大题有3小题,共19分)
24.(5分)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________。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_________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___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
25.(7分)下列是有关声现象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所示,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往外抽气,听到闹钟声会越来越______(选填“强”或“弱”),于是得出结论:声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其实抽气设备无法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我们是怎样得出上述结论的______ ;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实验二: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______;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25℃时声速为______m/s;
(3)若某人站在两边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了一枪,在0.3s和 0.7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的空气温度为0℃,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______m;
(4)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______(高温下/低温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26.(7分)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沾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有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选择了多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10﹣2m 横截面积S/×10﹣5m2 频率f/Hz
1 50 2.9 3700
2 71 2.9 3500
3 78 2.9 3146
4 91 2.9 2700
5 105 2.9 2375
6 71 5.2 3530
7 78 11.7 3134
(1)分析表格中数据,根据_________两组实验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表中前5组数据可知,猜想B是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以上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从表格中的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于是他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成_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5)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与综合应用题(本道大题有3小题,共15分)
27. (3分)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介质 v(m s﹣1) 介质 v(m s﹣1)
水(5℃) 1450 海水(25℃) 1531
水(15℃) 1470 冰 3230
水(20℃) 1480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由上表左列可以看出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   有关;由上表右列可以看出声音在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   有关。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则海水深度
为   米。
28.(6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1)从图信息可知,该路段限速是多少?
(2)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25km,采用“区间测速”时,请通过计算说明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3)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少分钟?
29.(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Hz的声音,人耳通常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
(3)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
A.蝙蝠 B.蜘蛛 C.青蛙 D.猫
(4)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
(5)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
【名师导航】备考2025中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培优精讲学案(全国通用版)
专题02.2 声现象单元查缺补漏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道大题有10小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024四川遂宁)为深化体教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2024年4月29日,四川省学生(青少年)田径冠军赛在遂宁市安居区隆重举行,比赛现场精彩纷呈。关于运动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场观众的呐喊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现场加油助威声“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运动员加速冲刺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D. 运动员手中掷出的铅球在空中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场观众的呐喊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现场加油助威声“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运动员加速冲刺时,速度发生变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错误;
D.运动员手中掷出的铅球在空中能继续运动是由于铅球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故D错误。
故选A。
2. 下列四个图中产生的现象都与声音有关,其中主要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拨动直尺产生声音
B. 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少,听到声音变小
C. 扬声器发声,烛焰“跳舞”
D. 车子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B
【解析】A.拨动直尺产生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少,听到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符合题意;
C.扬声器发声,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车子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说明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答案】B
【解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选:B。
4. (2024四川眉山)下列中华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在任何时候都属于乐音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闻犬吠”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到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故A错误;
B.当歌声影响人的正常休息和工作时属于噪声,故B错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指的是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所以是指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听到了狗的叫声,知道有人回家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5.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正在演奏古筝,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答案】C
【解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人耳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6. (2024四川成都)在成都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出口,行人走上“琴键”台阶(如图),台阶亮灯并响起音乐。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音乐声由行人振动产生 B. 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乐曲的音色与行人的心情有关 D. 乐曲的音调越高响度一定越大
【答案】B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音乐声由“琴键”台阶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C.乐曲的音色与“琴键”台阶的结构等有关,与行人的心情无关,故C错误;
D.乐曲音调越高,是指声音的频率大,而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7. (2024山东济南)下列措施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是(  )
A. 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 高架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答案】D
【解析】A.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是阻止声音进入人耳,所以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阻止声源发出声音,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是阻止声源发出声音,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减弱声音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2024黑龙江绥化)声音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蝈蝈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敲鼓时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 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答案】C
【解析】A.蝈蝈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影响音调的是振动的频率,故B错误;
C.雷达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C。
9.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防止噪声干扰,中考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表示“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图中画一个喇叭,表示禁止鸣笛,故A符合题意;
B.图中标志表示禁止行人通过,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标志表示禁止吸烟,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志表示禁止停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2024广西)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禁噪”是(  )
A. 防止噪声的产生 B. 使噪声变成乐音
C. 阻断噪声的传播 D.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答案】A
【解析】声音的控制可以从三个环节,分别是声源、传播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各地纷纷“禁噪”,比如考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禁止施工,限制娱乐场所的音量等,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道大题有3小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9分,每题3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1. 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  )
A. M发声时每秒振动440次
B. 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 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 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答案】AB
【解析】A.频率表示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已知M发出声音的频率为440Hz,表示该音叉每秒钟振动440次,故A符合题意;
B.已知M和N发出声音的频率都为440Hz,所以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故B符合题意;
C.引起N音叉振动的能量是由M音叉传递来的,传递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所以N音叉发声振动的振幅应比M音叉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
12.小钟琴是一种打击乐器,有16个音,声音优美,携带方便,简单易学,演奏方式丰富灵巧,是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们作为音乐兴趣启蒙的一种乐器,如图所示(小钟琴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击乐器靠打击面振动发声;
B.“有16个音”是指有16个不同的音调;
C.“声音优美”是指音色好;
D.从左往右依次敲击图中的E、D、C,音调变高
【答案】AB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器是由打击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符合题意;
BD.从左往右小钟琴越来越长,敲击时振动快慢不同,越短的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越长的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因此从左往右音调变低,“16个音”指的是16个不同的音调,故B正确,符合题意;D错误,不符合题意;
C.小钟琴可以演奏音乐,声音悦耳动听,发出的声音是乐音,则“声音优美”是指音色好,故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BC。
13.国庆期间爸爸带小杜同学去秦岭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爸爸开车正匀速远离一座高山,鸣笛4s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5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了100m。
B. 回声经过的路程是1360m。
C. 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630m。
D.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合为3400km/h.
【答案】ABC
【解析】A.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的路程为
s车=v车t=25m/s×4s=100m
B. 回声经过的路程是
s声=v声t=340m/s×4s=1360m
C. 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的距离为
D. 340m/s=340×1m/s=340×0.001km/1/3600h=1224km/h
三、填空题(本道大题有10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14. (2024四川南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描写的是琵琶的声音,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琵琶声是由琴弦 ___________产生,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进而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__(“音调”、“响度”和“音色”)。
【答案】 振动 音调
【解析】由于一切声音都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所以琵琶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则琴弦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改变了,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5. (2024江西)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
【答案】 信息 振动
【解析】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根据声音的产生特点可知,发令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6. 去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的路上,同学们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通过_________传入教师耳中。红色教育基地墙上贴有禁止喧哗的提示,这是在_________处控制噪声。
【答案】 空气 声源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通过空气传入教师耳中。
红色教育基地墙上贴有禁止喧哗的提示,禁止声音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7. 如图甲、乙所示的是声波波形图, 的频率高, 的响度大。
【答案】甲 乙
【解析】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由图知,甲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高,乙的振幅大,响度大。
18. 如图,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鼓响花传,鼓停花止,这主要是利用鼓声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声的 会增大。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 信息 响度 音调
【解析】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鼓响花传,鼓停花止,这主要是利用鼓声来传递信息。
响度跟振幅有关,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会增大。
音调跟频率有关,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了弦的振动频率,弦发声的音调改变。
19. 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________产生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_______传过来的。
【答案】振动;人耳处;空气。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所以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过来的。
20. 为了测量某根铁管的长度,我们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人的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声音,其时间间隔为2.6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铁管的长度是1020m,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 (介质)中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声音在铁管中的速度是 m/s。
【答案】 空气 3s 2550
【解析】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后听到的是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则
带入数据为
可得t铁=0.4s;v铁=255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21. 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甲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音调/响度/音色),单位是 。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增大/减少/不变)。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噪声,市区路段设有如图乙所示标志牌,这种做法是在 减弱噪声的。
【答案】C响度;分贝(dB);增大; 声源处。
【解析】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可读出,此时的噪声是59.1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时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若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其噪声变强,所以噪声监测器的数字将会变大。
设置禁鸣标志,这种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2.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_____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音调;响度。
【解析】判断出这是编钟发出的声音“钟声”,是根据声音的特色、品质判断出来的,即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有关。
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振动的频率,而音调又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填写音调。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较弱,即声音的响度小。
23. 在常温情况下,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A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请结合题意并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数值,回答下面问题。
常温时声音在一些介质里的传播速度(m·s-1)
介质 传播速度 介质 传播速度
空气 340 花岗岩 3 800
水 1 500 钢铁 5 200
铜 3 750 铝 5 000
(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    m/s。
(2)常温时声音在金属管A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3)该金属管A可能是由    制成的。
【答案】(1)340 (2)5 200 (3)钢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的掌握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
(1)由表知: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2)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t1===2.6 s;
声音在金属管A内传播的时间:
t2=t1-Δt=2.6 s-2.43 s=0.17 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v2===5 200 m/s。
(3)查表知:金属管A是由钢铁制成的。
四、实验题(本道大题有3小题,共19分)
24.(5分)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________。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_________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___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微小振动放大;(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甲;(4)B。
【解析】(1)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甲实验乒乓球会被弹起,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
(4)通过水波来类比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类比法,故选B。
25.(7分)下列是有关声现象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所示,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往外抽气,听到闹钟声会越来越______(选填“强”或“弱”),于是得出结论:声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其实抽气设备无法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我们是怎样得出上述结论的______ ;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实验二: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______;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25℃时声速为______m/s;
(3)若某人站在两边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了一枪,在0.3s和 0.7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的空气温度为0℃,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______m;
(4)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______(高温下/低温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答案】实验一:弱 不能 D 实验二:(1) 见解析 (2)345 (3)165 (4)低温下
【解析】实验一: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内,然后逐渐往外抽气,传播声音的介质逐渐减少,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抽气设备无法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假设玻璃罩内是真空,我们听不到声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实验采用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推理的方法,故选D。
实验二:(1)根据表中数据,采用描点法把给出的数据在图象上描出来,如图所示
(2)当空气温度每升高10℃,声音的速度升高6m/s,因此当空气温度每升高5℃,声音的速度升高3m/s,现在空气的温度为20℃,声音的速度为342m/s,所以当空气的温度为25℃,声音的速度变为345m/s。
(3)根据题意听到两次回声的和为声音从一个峭壁处传到另一个峭壁又反射回来的时间,那么声音从一个峭壁传到另一个峭壁的时间为听到两次回声的和的一半,即为
当时的空气温度为0℃,声音的速度是330m/s,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s=vt=330m/s×0.5s=165m
(4)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时,声音传播的越慢,所以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低温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26.(7分)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沾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有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选择了多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10﹣2m 横截面积S/×10﹣5m2 频率f/Hz
1 50 2.9 3700
2 71 2.9 3500
3 78 2.9 3146
4 91 2.9 2700
5 105 2.9 2375
6 71 5.2 3530
7 78 11.7 3134
(1)分析表格中数据,根据_________两组实验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表中前5组数据可知,猜想B是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以上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从表格中的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于是他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成_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5)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和6;无关;(2)正确;(3)控制变量法;(4)反比;(5)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解析】(1)比较表格中的铝棒2和6的实验数据可知,在铝棒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时,振动发声的频率均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故频率是相同的,故结论为: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无关的。
(2)分析表中前5组数据可知,铝棒横截面积相同,铝棒的长度逐渐增大,频率随着减少,可以分析猜想B的正确的。
(3)实验中探究铝棒发声的频率与铝棒的长度、铝棒的横截面积、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控制一种物理量变化,探究其与频率的关系,所以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4)由图象可知,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是一条直线,即成正比,故发声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反比。
(5)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铝棒振动,故可以看到水花四溅;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铝棒的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五、计算与综合应用题(本道大题有3小题,共15分)
27. (3分)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介质 v(m s﹣1) 介质 v(m s﹣1)
水(5℃) 1450 海水(25℃) 1531
水(15℃) 1470 冰 3230
水(20℃) 1480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由上表左列可以看出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   有关;由上表右列可以看出声音在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   有关。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则海水深度
为   米。
【答案】(1)温度;介质种类;(2)1531。
【解析】(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 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2)声音在温度为 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2s=1s,
由v=可得,海水深度为
h=s=vt=1531m/s×1s=1531m。
28.(6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1)从图信息可知,该路段限速是多少?
(2)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25km,采用“区间测速”时,请通过计算说明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3)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1)120km/h;(2)150km/h,会被判超速;(3)15min
【解析】(1)如图标志表示限速120km/h。
(2)由“区间测速”图可得
轿车的平均速度
因150km/h>120km/h,故该轿车会被判超速。
(3)由v=s/t得,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答:(1)该路段限速是120km/h;
(2)该车平均速度为150km/h,会被判超速;
(3)货车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是15min。
29.(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Hz的声音,人耳通常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
(3)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
A.蝙蝠 B.蜘蛛 C.青蛙 D.猫
(4)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
(5)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
【答案】(1)20000;不能;(2)较强的穿透能力;(3)A;(4)3.6;(5)A。
【解析】(1)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的听觉频率在20Hz~20000Hz;
(2)超声波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根据超声波回声定位分析;
(4)先求出超声波到达指纹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距离的大小;
(5)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
【解答】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内,所以人耳通常不能听到超声波;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在选项中的几类动物中,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会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和躲避障碍,因此,它模仿的是蝙蝠,而蜘蛛、青蛙、猫都不能发出超声波,故A正确;
(4)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则超声波到达指纹的时间为:t=×8×10﹣6s=4×10﹣6s;
根据v=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s=vt=900m/s×4×10﹣6s=3.6×10﹣3m=3.6mm;
(5)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所以与1图对应的指纹的特点是A。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届[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3物理(百S)答案

下一篇:2025届[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3物理(百B)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