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7.4 物质的溶解性 课后作业(原卷版+解析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4 物质的溶解性 课后作业
(1)20℃时,向10 g某物质的溶液中放入5 g该物质,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2.6 g滤液,则原溶液一定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向10 g某物质的溶液中放入5 g该物质,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2.6 g滤液,说明该物质又向原溶液中溶解了2.6克,所以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B.
(2)在30℃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 g,在60℃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 g,则( )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答案】D
【解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即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10g,6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即6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5g.可是,由于它们的温度不相同,物质也不相同;并且,也不知道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所以也就无法比较它们的溶解度的大小了。故选D.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说法正确;B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法正确;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说法错误;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60℃时将 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答案】C
【解析】A.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物质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B、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故选C。
(5)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大
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把40℃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
【答案】D
【解析】A、由于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若不说明在哪一温度下,溶解度也就没有意义,故A错误;B、由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低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C、由于在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是50g,即该温度下,硫酸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g/(50g+100g)×100%=33.3%,故C错误;D、由于在低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最大,因此把40℃时饱和溶液降温到20°C,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故D正确;故选D。
(6)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20℃时,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a、b都属于易溶物质
【答案】C
【解析】A、0'C ~ 20°C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在2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温度高于20℃时,a物质的溶解度又大于b故说法不准确;B、25℃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而本选项中并没有说是饱和溶液,且20℃溶解度也不相同,因此判断溶质质量相等的说法不准确;C、由曲线,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本叙述为正确的叙述;D、易溶是指在室温(20℃)时,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而题中温度在20℃两物质的溶解度都要相等为5,所以b为易溶质的叙述不正确。故选C。
(7)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甲;(2)相等;(3)N;30度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解析】(1)通过甲乙图可知甲中固体不能再溶解,达到饱和;
(2)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从图2中可知固体全部溶解,依据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所以二者质量溶濠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相等;
(3)依据图3可知,20度时,甲已经达到饱和溶液乙未达到饱和,可知20度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N代表乙的溶解度;图3为溶解度曲线,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P点说明该温度下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t℃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______________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t1 ; < ;20%
【解析】 如图所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横坐标是t1℃,所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属于配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需要水的质量多;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 g,所以 75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25g,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g/125g×100%=20%。
(9)根据如图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在t℃时甲与乙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乙的不饱和容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1)相等;(2)加入乙物质:(3)降温结晶.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在t'C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乙物质;
(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10)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________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 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1)>;(2)2g【解析】(1)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甲大,10°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2)m的取值范围2g(3)40°c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若再降温到20°c时,甲中固体析出的少,溶液的溶质质:甲>乙;故答案为:BC.
()
7.4 物质的溶解性 课后作业
(1)20℃时,向10 g某物质的溶液中放入5 g该物质,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2.6 g滤液,则原溶液一定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无法判断
(2)在30℃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 g,在60℃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 g,则( )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60℃时将 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5)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大
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把40℃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
(6)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20℃时,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a、b都属于易溶物质
(7)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t℃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______________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9)根据如图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在t℃时甲与乙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乙的不饱和容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_。
(10)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________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 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潍坊市2025届高三上期(期中)阶段性调研监测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贵州省遵义市第三十二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