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S-32
第一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清除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2.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20世纪以来,我国化学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
A.拉瓦锡 B.张青莲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3.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硫氧气二氧化硫 B.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C.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 氯化锌硝酸银氯化银硝酸锌
4.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⑤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C. D.
5.下列物质的类别按“混合物、纯净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汽水、水泥砂浆、液氮 B.牛奶、液态氧、蒸馏水
C.水银、生理盐水、二氧化碳 D.碘酒、不锈钢、氯化钠
6.将一定质量的、、、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和b是反应物 B.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d一定是催化剂
7.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的主要来源
C.该反应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8.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B.滤纸的边缘要略低于漏斗口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此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10.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个氧原子——O2 B.2个镁离子:2Mg+2
C.2个氢分子——2H2 D.“ 3S2- ”中的“2”表示三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11.高氯酸(HClO4)是酸性最强的无机酸,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是( )
A.-1 B.-7 C.+5 D.+7
1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红磷在装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电解水一段时间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溶液分别制取
14.“糖醋鲤鱼”是一道传统名菜,其烹饪过程中用到了黄酒和食醋。黄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4H8O2),使烹饪出的菜品别具香味。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属于混合物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g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15.下列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氧气降温加压可以变成淡蓝色的液氧 氧分子变小,液氧分子是淡蓝色的
B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共2道大题,表达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6.(10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碳元素________ (2)两个氢原子________
(3)两个氧分子________ (4)两个铝离子________
氯化氢________ (6)氢氧化铜________
碳酸钠________ (8)硫酸镁________
(9)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________
(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
17.(10分)在宏观、微观和化学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
①A、B、C、E所示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填字母),若D为原子,______。
②E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_,元素B和元素E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A、B、C、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
(2)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1表示的变化是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图2所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图2表示的变化,从宏观角度看,在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8.(7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镁(Mg)是一种年轻的金属,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镁,镁呈银白色,熔点为,质轻、密度为。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工业上主要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金属镁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照明弹里有镁粉外,燃烧弹里也装有镁粉。每架飞机的外表,是用耗费近半吨铁的铝镁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镁产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发生战争的年份。因此,镁产量就成了战争的晴雨表和指示剂,人们常把镁称为“国防金属”。
(1)上述材料中描述镁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即可)。
(2)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的镁离子符号是________。
(3)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写出镁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表达式每个2分,除特殊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11分)。
19.(11分)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写出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_____发生装置(填序号),但该装置还有一点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来制取氧气,如果选择C作气体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利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5)若用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应如何进行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结论,2分)
五、科学探究题(表达式每个2分,除特殊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20.(10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 __________。
②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 (填“a”或“b”) 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2)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小组做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了氯化钠,该小组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这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
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
①氯气(Cl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②石墨电极不参与反应
【提出假设】
(3)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假设3: 电极上分别生成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设计实验】
(4)该小组仍然用如上装置来电解加了氯化钠的水。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 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假设________肯定是错误的。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 松开拇指。 听到轻微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实验反思】
(5)该小组发现通电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请试着写出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吋通电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用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共7分)
21.(7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该节日我国民间有一些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饮雄黄等。已知雄黄酒中酒精的化学式为CH3CH2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个酒精分子中共有 ______ 个原子。
(2)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2分)
(3)92g酒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请写出计算过程)(4分)茂名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B D B C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B C D A
16.(10分) C 2H 2O2 2Al3+ HCl
Cu(OH)2 Na2CO3 MgSO4 Al2O3
17.(10分)(1)B 6 得到 Cl- NaCl A
(2)物理 氢元素和氧元素(或元素种类)
18.(7分)(1)镁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或镁能与氮气发生反应或镁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3)镁二氧化碳碳氧化镁;
(4)镁既能和氧气反应,还能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5)制造烟花(或照明弹或镁合金)
19.(11分)(1) 长颈漏斗 锥形瓶
(2) A 试管口未放上一团棉花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D
(5)b 将在火星的木条放置于a端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20.(10分)(1) 1: 2 a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氢气 氯气 (4)2
(5)
(6) 不可以 氯化钠参与反应,影响实验
21.(7分)(1)9; (2)46
(3) (计算过程合理即可,共4分,不答扣1分)
解: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答:92g酒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与44克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