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期中调研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科学素养之一是能正确认知一些生活常识,下列数据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根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 B. 一秒种人的心跳约为60次
C.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D. 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
2.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一首词中有这样的描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其中“不觉船移”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船在水中的倒影 B. 船周围的浮萍
C. 被船惊飞的鸟 D. 船附近岸边的花草
3. 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0~10s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更快
B. 10~20s时,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第15s末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 甲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4.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一定越大
C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 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D. 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传播停止
6. 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隐形杀手”。 控制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摩托车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B. 图乙:演奏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
C. 图丙: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 图丁:噪声监测器可以减弱噪声
7. 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应用的是( )
A. 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结石
B.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 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D. 超声波通入水罐,剧烈振动使水破碎成小雾滴,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
8. 如图所示为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丙的响度相同 B. 丙、丁的响度相同
C. 甲、丙的音色相同 D. 甲、乙的音调相同
9. 2023年12月15日,我市大雪,全市中小学生居家学习一天。大连冬季除雪坚持“机械为主,融雪剂为辅”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融雪剂可使雪汽化
B. 融雪剂能降低雪的熔点
C. 雪升华放热
D. 融雪剂可在所有环境中大量使用
10.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它是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B.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吸热
D.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熔化放热
11. 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从c点到d点温度不变,是因为没有继续加热
B. 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 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12.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研究过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让光线透过小孔投射在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像
C.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移动木板,蜡烛在墙上的像大小不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传播的;虽然光速非常快,但光的传播也是需要时间的,光年是______的单位。
14. 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可知通常情况下:
物质名称 固体水银 固体酒精 固体煤油 铜 钢
熔点(℃) -39 -117 -30 1083 1515
(1)南极的最低温度可达-90℃,应该采用_________物质制作的温度计;
(2)铜块掉入钢水中_________熔化。(填“会”或“不会”)
15. 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利用_________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手先握住钢瓶的塑料柄,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16. 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___________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广泛走进家庭.很多汽车的尾部都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汽车靠倒车雷达定位车后障碍物的距离,它是一种能发射和接收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的设备。
17.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灯光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将物体记录在底片上,如图是甲、乙两球从a点竖直下落运动到b点时的频闪照片,该照片显示乙球做______运动,且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为______。
18. 滑水队正在进行多人滑水表演,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时,其他队员是______的。队员在1min内滑行的距离为300m,则滑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19. 如图所示,墙壁MN位于不透光挡板AB右侧,请在图中用大括号标出人眼所能看到墙壁MN上的范围(保留作图光路)。
20. 我们能够看见掉落在地面上的书,是因为书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1. 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计时器;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C=______m/s。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6)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D.
22.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棉袜子等,由于不同材料的厚度不同,他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开始做实验;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棉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的原理是: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根据小明的实验,以上几种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
(3)根据小明所得数据可推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声性能_______(选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__(选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更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环境里,“隔音”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
23. 小星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
(1)图甲所示装碎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小星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一边认真观察现象,一边记录温度计A和B的示数。图乙是温度计A在某时刻的示数,其读数为________℃;
(3)小星将实验中记录的温度计A和B的温度数据分别绘制了图丙和丁所示的图像。通过分析图丙中温度计A的图像可知该冰的熔点是________℃;
(4)通过分析图丁中温度计B的图像可知,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戊中两幅图,图________(选填“a”或“b”)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5)通过观察A、B温度计的图像,小星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有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6)小星发现A温度计对应的丙图在时刻以后,与丁图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律一样,所以他认为这时试管中的水沸腾了。你是否同意他的想法,请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
24. 生活中的物理: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___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_____(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当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将_____形成“白气”;(填物态变化名称)
②“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的瞬间会出现图甲、乙所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_____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丙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_____。
A. 同时沸腾
B. 稍后也沸腾了
C.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25题8分,26题12分,共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运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5. 小明开车去三亚,在高速路上看到指示牌,如图所示。求:
(1)在不违规情况下,从指示牌处匀速行驶到三亚需要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2)若该司机前一半路程以图乙速度表指示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用了0.45h,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6. 国庆节期间,小明一家三口开车去旅游,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一座高山匀速行驶。在距离高山360m的A处鸣笛,2s后在B处听到回声(笛声从A点发出,经C处反射,到B处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2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2)A、B两点间的距离;
(3)汽车行驶的速度。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期中调研卷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题答案】
【答案】 ①. 直线 ②. 长度
【14题答案】
【答案】(1)酒精 (2)会
【15题答案】
【答案】 ①. 压缩体积 ②. 汽化 ③. 吸收
【16题答案】
【答案】 ①. 振动 ②. 音调 ③. 超声波
【17题答案】
【答案】 ①. 匀速 ②. 5:3
【18题答案】
【答案】 ① 静止 ②. 5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19题答案】
【答案】
【20题答案】
【答案】
【21题答案】
【答案】(1)
(2)小 (3) ①. 0.3 ②. 大于
(4)大 (5)错误
(6)C
【22题答案】
【答案】(1)小 (2)棉袜子
(3) ①. 好 ②. 海绵 (4)传播过程中
【23题答案】
【答案】(1)使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2)-3 (3)0
(4) ①. 小于 ②. b
(5)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6)略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小水珠 ②. 高 ③. 液化 ④. 汽化
(2)甲 (3)C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25题8分,26题12分,共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运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5题答案】
【答案】(1)1.2h;
(2)100km/h
【26题答案】
【答案】(1)680m;(2)40m;(3)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