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扎鲁特旗初三阶段性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答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一、选择题(1*15=45分)
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清除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2.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制作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磨制豆浆 B.滤去豆渣
C.蒸煮豆浆 D.压制成型
3.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4.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测得的火星大气成分的体积分数如图,下列错误的是( )
A.火星大气属于混合物
B.火星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C.火星大气也能成为宝贵的资源
D.可通过红磷燃烧法测定火星大气中的氮气含量
5.“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通常微观粒子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微观粒子的体积很小
B 自行车轮胎夏天容易爆裂 气体分子受热变大
C 水烧开时, 壶盖被顶开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纯净的空气、水、可乐 B.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氮气、汞
C.空气污染物:NO2、SO2、CO2 D.氧化物:冰、四氧化三铁、过氧化氢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只有一种生成物,所以只有一种生成物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D.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8.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性质用途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变化类型 空气成分质量分数 四个氮原子模型
9.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
A.比较:氦和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8,二者化学性质不同
B.分类:熔点、密度是物理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是化学性质
C.分析: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10.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②所示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
B.③和④所示结构示意图表示同一种元素
C.图中有两种原子、一种阳离子、一种阴离子
D.②和④所示结构示意图表示稀有气体的原子
11.已知图中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花心”中的物质均能与“花瓣”上的物质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花心”物质与“花瓣”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P与甲反应产生白色烟雾
C.物质甲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
D.乙与甲的反应一定发光、放热
12.用如图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管应连接电源的正极
B.b管中的气体先收集满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电解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13.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和B的分子,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反应过程中A和B分子发生变化 B.物质X由两种元素组成
C.参加反应的A和B分子个数比是3:2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x=14
D.生成11g丁,需消耗20g甲
15.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电解水 B.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D.在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
二、填空与简答(16题:1*7=7分;17题2*7=14分;共21分)
16.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 (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
(3)3个硫酸根离子: ; (4)氯化钠中的阴离子: ;
(5)H2数字“2”的意义: ; (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的微粒: ;
(7)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请根据图文信息,结合化学知识解答下列小题的相关问题:
(1)旧石器时代多为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出现磨制石器,石器的制作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用来制造工具的岩石有石英、蛋白石、玄武岩等硬度大、致密均一、性质脆的岩石,其中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请你标出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
(2)考古发掘出的青铜器,表面往往呈现斑驳的绿色,这是因为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发生反应而生锈,所以铜锈又被称为“铜绿”,由此推断“铜绿”中含有 (填元素符号)。
(3)春秋末期出现铁器,由于早期生产工艺较为粗糙,制得的铁其实属于“生铁”,含碳量较高,导致其硬而脆。经过打铁师傅的千锤百炼才能“百炼成钢”,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才使得含碳量降低。
(4)碳纤维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复合材料,对于其主要原料碳来说,家族成员众多,如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焦炭、木炭等,他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其中的活性炭因结构疏松多孔所以具有 性,可用于去除水中 等杂质。
三、实验与探究题(2*12=24分)
18. 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与氧气相关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从图甲中应该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用图乙中的G装置盛满水后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字母)端通入。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装置可选择 (在图甲中选择装置,填装置编号)。
(4)图乙F装置中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实验能否用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请说明理由 。
19.根据图示四组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图①所示,点燃红磷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为电解水实验,实验开始前会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 。
(3)如图③所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烟以及灰白色固体生成。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该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实际测得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却是小于镁条质量的,其原因可能是 。(合理即可)
(4)如图④所示的过滤操作中存在着三处错误,请指出其中错误 。(写出一条即可)。
四、分析与计算题(共10分,20题每空2分;21题6分)
维生素C(片剂) 化学式:C6H8O6
每片176mg,含Vc10%
一日3次,每次1片
饭后服用,若发黄请勿食用!
20 .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如 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Vc”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比)。
(2)每片Vc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mg。
21.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化工原料,工农业生产中用作漂白剂、种子消毒剂及鱼类运输时的制氧剂等。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 +2H2O= 2Ca(OH)2+ O2↑。某养殖场把14.4 kg过氧化钙加入鱼塘完全反应。计算: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2分)。
(2)生成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共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CBDB DDAAD ADCCB
二、填空与简答题:
16.(1)He (2)2CO2 (3)3SO42- (4)Cl-
(5)一个氢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 (6)O2 (7)KMnO4
17.(1)物理 ; (2)Cu/C/H/O (3)C+O2=CO2
(4)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吸附 色素和异味分子
三、实验与探究题:
18.(1)长颈漏斗 (2) AC C 2H2O2 2H2O + O2 ↑ (3) AC或AE
(4)铁在空气中无法点燃,无法耗尽空气中的氧气
19.(1)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平衡气压,使装置密闭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污染空气
(2)增强导电性
(3)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燃烧时产生的白烟造成质量损失/有部分产物粘在坩埚钳上
(4)未用玻璃棒引流/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
四、分析与计算题:
20.(1)3:4 (2)9.6
21.(1)55.6% (2)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