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溶液 总结提升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 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 且 的
。
2.溶液由 和 组成。溶质可以是 、液体或 。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如 ;有的吸收热量,如 ;有的热量变化不明显,如 。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 下,一定量的 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 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
三、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溶解度的单位是“ ”。
影响因素: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氢氧化钙。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
2.溶液稀释时, 的质量不变。
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仪器:托盘天平、 、烧杯、 、胶头滴管、试剂瓶、药匙。
2.实验步骤
计算:计算 的质量和 的体积;
称量:称量固体的质量,量取液体的体积;
溶解: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装瓶:装入试剂瓶、贴上 。
六、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1)结晶法:蒸发结晶: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物质;降温结晶: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物质。
(2)过滤:分离 和 的物质。
2.粗盐转化为精盐
(1)除去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溶解、 、 、称量、计算产率。
(2)蒸发:①玻璃棒搅拌的作用: ;
②当蒸发皿中有 时停止加热。
(3)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步骤:称量、溶解并 、 、计算产率。
溶液的形成
1.(2024滨州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2.(2024凉山州中考)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t1 ℃时,乙、丙的溶解度相等
B.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t3 ℃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甲>乙>丙
C.分别将t3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D.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3.(2024江西中考)如图1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是硝酸钾溶解和结晶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先在A、B、 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
B.b点对应的溶液比a点对应的溶液所含溶质多32.3 g
C.40 ℃时,烧杯中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若要使烧杯中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
4.(2024云南中考)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 g该溶液需要6 g KCl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5.(2024乐山中考)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但在实验中需要50 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某同学准备用8%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密度为1.0 g/cm3)进行配制。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时需要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
(2)量取蒸馏水时应选择量程为 (填“10”“20”或“50”)mL的量筒。
(3)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本实验不会使用到的是 (填仪器名称)。
(4)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粗盐提纯
6.(2024眉山中考)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取用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详解答案】
教材要点梳理
一、1.分散 均一 稳定 混合物
2.溶剂 溶质 固体 气体
3.氢氧化钠 硝酸铵 氯化钠
二、1.温度 溶剂 饱和 不饱和
2.溶剂 升高 溶质 溶剂
三、1.温度 100 g 饱和 质量 g 增大 很小 减小
2.减小 增大
四、1.×100%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2.溶质
五、量筒 玻璃棒 溶质 水 加快溶解的速率 标签
六、1.(1)较小 较大 (2)可溶性 难溶性
2.(1)过滤 蒸发 (2)①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②较多量固体析出 (3)过滤 烘干
高频考点过关
1.C
2.B 解析:t1 ℃时,乙和丙溶解度曲线相交,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t3 ℃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溶解度越大,溶解能力越强,溶解等质量的溶质,需要水的质量越小,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t3 ℃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丙>乙>甲;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3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甲、乙会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3 ℃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2 ℃时甲的溶解度,所以t3 ℃时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t2 ℃时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3.C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解析:A项,没有指明温度,正确的说法是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故选项说法错误。B项,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b点对应的溶液比a点对应的溶液所含溶质不一定多32.3 g,故选项说法错误。C项,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 g,40 ℃时,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95 g硝酸钾,则烧杯中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要使烧杯中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4.D 解析:A.氯化钾溶液是氯化钾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氯化钾,溶剂是水,选项说法正确;B.由试剂瓶标签信息可知,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选项说法正确;C.配制100 g该溶液需要KCl的质量为100 g×6%=6 g,选项说法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仍为6%,选项说法错误。
5.(1)25 (2)50
(3)酒精灯 (4)不影响
解析:(1)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配制时需要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50 g×4%=8%×x,x=25 g,配制时需要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5 g。(2)需要水的质量=50 g-25 g=25 g,需要水的体积==25 mL,量取蒸馏水时应选择量程为50 mL的量筒。(3)题图所示的仪器中,本实验不会使用到的是酒精灯,配制过程中不需要加热,不会使用到酒精灯。(4)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的影响是不影响。
6.C 解析:过滤操作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尖端紧靠烧杯内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