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
化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Al 27 S 32 Cl 35.5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物穿越历史,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日渐昌盛。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判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文物图片及名称
主要成分 蛋白质 合金 陶瓷 金属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丙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B.溶液中的水合氯离子:
C.HCIO的电子式:
D.正丁烷的结构简式:
3.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生产活动中,与相应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
A 用化学方法在钢铁表面进行发蓝处理 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B 冬季来临时,用石灰浆涂抹树皮 石灰浆吸收空气中的可减少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小苏打可用作馒头、饼干的膨松剂 小苏打中和酸且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
D 埋在地下的铁质金属管道用导线连接一块镁块 牺牲阳极法保护金属
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Fe与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分离胶体和NaCl溶液
C.探究铁的析氢腐蚀
D.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
5.(熔点为-59℃、沸点为11℃)易溶于水和碱溶液。碱性溶液中的与反应能制备。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分子中氧原子数为
B.生成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C.溶液中数为
D.固体中阴离子数为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84”漂白液的生效原理:
B.向溶液中通入过量
C.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
D.溶液和喊性溶液混合制纳米级银粉:
7.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实现了转化制高纯度L-山梨糖(结构如图所示),为克服自然光合作用的局限性提供了一条有前景的途径。
已知: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各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羟基、羧基 B.L-山梨糖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通过油脂的水解反应也能获得L-山梨糖 D.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8.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Z与X、W相邻,Y、W两种元素能形成如图所示结构的阴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Z>W B.简单离子半径:W>X>Y
C.最高价含氧酸酸性:W>Z D.上述阴离子中Y元素均显+4价
9.Y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与溶液是否反应的相关实验探究。某学生按图示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①将甲中Y形试管向左倾斜使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乙中无明显现象;
②将丙中Y形试管向左倾斜使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乙中有大量沉淀产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前可用稀盐酸和溶液检验是否变质
B.甲装置中用98%浓硫酸制备效果更好
C.乙装置中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
D.丙装置中的试剂a和b可以分别是和浓盐酸
10.以硫铁矿(主要成分是,含少量、和)为原料制备绿矾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焙烧”时中的铁元素被氧化为;“还原”时,能将中的硫元素氧化为+6价。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焙烧”时参与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还原”过程中,不宜过量太多,否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C.“操作I”的目的是除去
D.“重结晶”能提高绿矾的纯度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碱工业和铜的精炼的工作原理(X是离子交换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装置Fe电极和C电极位置可以互换
B.X可以是阳离子交换膜,也可以是阴离子交换膜
C.若电解后乙装置精铜质量增加6.4g,则Fe电极处能收集到2.24L气体
D.电解一段时间后去掉X并将C电极换成Mg电极继续通电,则M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2.甲、乙、丙为三个体积相等的恒容密闭容器,在甲、乙、丙中分别充入不同量的X(g),发生反应。时,该反应的。下表是下,时刻X(g)和Y(g)的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X
Y
A.时刻,甲中
B.时刻,丙中
C.平衡时,X的体积百分含量:丙>乙=甲
D.时刻,连通乙和丙,达到平衡后,
13.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溶液颜色加深 水解程度增大
B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解 原溶液中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C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Cl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2~4滴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向含相同浓度的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氧化性:、
14.Se@C(硒@多孔石墨)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二次电池系统替代材料,一种基于四电子转移反应的快充水系硒基电池放电或充电原理如图所示。已知充放电时Se的变化过程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由右侧流向左侧
B.充电时Se@C的电极总反应为
C.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D.若中间物质中,则中与的个数之比为1:7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乙二酸(,俗名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体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日,吉林大学某课题组利用“三位一体”策略实现了锂-二氧化碳电池中可逆的稳定循环[石墨烯电极区的TEM为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其作用类似于催化剂]。
①放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烯电极的电势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Li电极的电势。
②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分两个过程进行,可表示如下:
Ⅰ.电解液中TEM捕获形成分子:;
Ⅱ.分子得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探究小组以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为载体,利用色度传感器(检测溶液颜色的变化)探究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得实验Ⅰ~Ⅲ的溶液透光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三组反应的起始温度相同)。
已知:溶液透光率可表征溶液颜色的深浅。溶液颜色越浅,溶液透光率越大。
实验中有关物质的浓度和体积如下表所示:
酸性溶液 溶液
V/mL V/mL V/mL
Ⅰ 4 0.02 6 0.10 0
Ⅱ 4 0.02 5 0.10 1
Ⅲ 4 0.02 3 0.10 3
①0~800s内,实验Ⅰ用酸性溶液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
②a点和b点的速率大小关系:v(a)________v(b)(填“>”“<”或“=”)。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该反应的反应速率除受浓度影响外,还可能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填两种)。
(3)常温下,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所得溶液中、、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常温下,的水解常数________。
②a点溶液中______(填“>”“<”或“=”)。
16.(13分)实验室以含锌废液(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的、、)为原料制备活性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常温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当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浓度为时恰好完全沉淀):
物质
开始沉淀的pH 1.9 6.8 6.2
完全沉淀的pH 2.8 8.3 8.2(注:pH≥10.5开始溶解)
②常温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锰”阶段被氧化的元素有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除铁”时需调节溶液的pH。
①溶液pH理论上的范围若为x≤pH
③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
(3)溶液显_____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4)利用与醋酸反应也能制备。若、、分别用a、b、c表示,则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5)“一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等。
17.(14分)某实验小组探究过氧化钠与一氧化氮发生反应的产物,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①亚硝酸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亚硝酸氧化性强于硝酸。
②酸性条件下,NO或都能与反应生成和。
③可溶于水,是不溶于水的黄色沉淀。
④过氧化钠与酸反应能生成过氧化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气流由左至右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装置A用于制备氮气,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打开________活塞(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上述连接好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C中固体淡黄色变浅,不能说明一定是过氧化钠与一氧化氮发生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检验反应产物中含,甲同学取装置C反应后的物质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同学认为产物中含,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正确,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提出一种方法:取装置C反应后的物质溶于水中,先加硝酸酸化,再加和,产生黄色沉淀的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写出生成黄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7分)二氯化砜可用作药剂、有机氯化剂及用于制造染料、橡胶等。无水条件下合成的反应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在________(填“高温”或“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2)在密闭反应器中充入和合成,测得体系内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kPa)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Y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温度”或“压强”),判断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a、b、c、e四点中,平衡常数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一定温度下,若平衡转化率为60%,的平衡分压为6.0kPa,则平衡时的总压强为________kPa(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和(保持和物质的量之和为定值),平衡时的体积分数随的变化如图所示,当时,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可能是A、B、C、D、E中的________点。
(4)二氯亚砜在科研和工业上应用广泛,可由和反应制备。一定温度下,向a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测得初始压强为,两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为,的物质的量为0.4mol。
①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
③保持温度和投料相同,若反应在大于a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则平衡时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容器中反应平衡时的。
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
化学·答案
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A 2.C 3.B 4.A 5.B 6.A 7.B 8.D 9.C 10.A
11.D 12.C 13.D 14.B
15.(1)①(1分) 高于(1分)
②(2分)
(2)①(2分)
②<(2分) 温度、催化剂(2分)
(3)①(2分) ②=(2分)
16.(1)锰、铁(2分)
(2)①2.8(1分) 6.2(1分)
②(2分)
③(2分)
(3)碱性(2分)
(4)(2分)
(5)过滤(1分)
17.(1)三颈烧瓶(1分)
(2)e→f→c(d)→d(c)→g(最后加上“→h”也给分,2分)
(3)甲(1分) 先生成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赶尽(合理即可,2分)
(4)装置D与C、C与E之间缺少除水蒸气装置,水也会与过氧化钠反应(合理即可,2分)
(5)吸收多余的NO,防止污染环境(合理即可,2分)
(6)没有反应完的过氧化钠会与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合理即可,2分)
(2分)
18.(1)低温(2分)
(2)①压强(1分)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压强越大,平衡转化率越大,温度越高,平衡转化率越小(合理即可,2分)
②a、b(2分)
③30(2分)
(3)D(2分)
(4)①20%(2分)
②0.5(2分)
③小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