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5:BBDBC 6-10:ADCCC 11-14:DACB
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5.3.26(3.25~3.27) 217.5
振动 空气 瓶子和水 降低
甲、乙 甲、丙
(1)凝华 (2)液化 (3)升华
自身(或动车) 50
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
(1) (2)大 (3)25 (4)小于
(1)自下而上 (2)98 低于 (3)吸收 不变 实验所用水量较多
计算题(22题4分,23题5分)
(4分)(1)10500m(2分) (2)0.5m/s(2分)
23.(5分)(1)最高限速为100km/h(1分) (2)260km/h(2分) (3)13s(2分)徐水二中教育集团联合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物理
(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一、单选题(1-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速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37℃ D.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1mm
2.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3.下列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
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
B.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
D.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提琴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扩音器的作用是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D.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C.“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6.当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上与地球指挥中心通话时,是振奋人心的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航天员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0×108m/s
C.航天员讲话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航天员讲话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多估读几位数字, 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和错误一样, 完全可以避免
C.只要测量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无论多认真, 误差都不可避免
8.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向正在发声的水平放置的鼓面上撒些碎纸屑,碎纸屑不停地跳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 .使声音的振动时间延长 B.使鼓面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 .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9.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四周散开 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10.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塑料、沥青、铁 B.食盐、玻璃、沥青 C.铜、铝、海波 D.松香、塑料、蜡.
11.暑假,小江在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甲、乙),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杯的内侧有水珠 B.甲乙杯的外侧有水珠
C.甲杯:内侧有水珠;乙杯:外侧有水珠 D.甲杯:外侧有水珠;乙杯:内侧有水珠
11题图 12题图
12. 如图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0℃的碎冰,把装有0℃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 (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可能熔化一部分,可能全部熔化
13.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反射
C. 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 中秋时节月光皎洁,所以月亮是自然光源
14.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
甲
) (
乙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5.如图所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停表的读数为______ s。
16.小明在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在_____,笛子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________(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音调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16题图 17题图
1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 ;响度相同的是___.
18.为下列现象填入合适的物态变化:
(1)冬季树上的雾凇,属于_____现象.
(2)夏季树叶上的露珠,属于______现象.
(3)冬季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______现象.
19.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________m/s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
20.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不宜过_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如图,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___cm/s。
(4)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第22题4分,第23题5分,共9分)。
22.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4s声呐接受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7000m深处,需14000s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为多少m/s?
23.轿车司机早晨开轿车去往盘州站,在甲地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到盘州站坐G286高铁列车去铜仁南站,表格为G286高铁列车时刻表。
(1)图中标识牌上的“100”是什么含义?
(2)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动车组列车全长约200m,若它以速度7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710m的大桥,则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