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课时 常用仪器 化学试剂的取用
【A层 练基础】
1.(2023·达州中考改编)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识。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该贴的警示标识是( )
2.(2023秋·汕头潮阳月考)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锥形瓶
3.(2023·遂宁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是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
4.(2023秋·中山月考)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5.试剂的存放与取用。
(1)试剂的存放:一般固体试剂放在 中,液体试剂放在 中。
(2)试剂的取用方法:①取用块状固体试剂一般用 ,“一横二放三慢竖”的原因: ;
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用 。“一横二送三竖立”原因: ;
③取用一定量液体用 ,取用少量液体用 。
【B层 提能力】
6.某同学用量筒量取9 mL的水配制某溶液,量取时仰视读数,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
A.等于9 mL B.小于9 mL C.大于9 mL D.无法确定
7.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 g。
②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A层 练基础】
1.(2023·河北中考)如图所示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2.(2023秋·珠海十一中月考)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3.要完成加热5 mL液体的实验,所需仪器的序号组合是( )
A.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所示为一些实验仪器或操作:
(1)在连接图1中的a和b时,为了使b较易插入a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
(2)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3)图3所示操作中,试管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
【B层 提能力】
5.(2023·福建中考)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6.[创新实验]下列是一些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
【A层 练基础】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2.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石蜡具有的性质是( )
A.密度比水小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硬度小
3.(2023秋·惠州期中)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含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
【B层 提能力】
5.下列属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蜡烛熄灭后会冒出大量的白雾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2023秋·惠州惠阳区月考)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温度 (填“最低”或“最高”)。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是 。(写一点)
(3)猜想和验证
查阅资料:CO能将烧黑的铜丝变红色。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Ⅰ: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假设Ⅰ不成立
假设Ⅱ:焰心气体含CO 用表面烧黑的灼热铜丝迅速插入短玻璃管上口 烧黑的铜丝变成红色
假设Ⅲ: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取一根较长的细玻璃管,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导管上端口产生 假设Ⅲ成立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课时 常用仪器 化学试剂的取用
【A层 练基础】
1.(2023·达州中考改编)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识。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该贴的警示标识是(A)
2.(2023秋·汕头潮阳月考)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C)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锥形瓶
3.(2023·遂宁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是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C)
4.(2023秋·中山月考)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的是(C)
5.试剂的存放与取用。
(1)试剂的存放:一般固体试剂放在 广口瓶 中,液体试剂放在 细口瓶 中。
(2)试剂的取用方法:①取用块状固体试剂一般用 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的原因: 防止打破容器底部 ;
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用 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送三竖立”原因: 防止试剂粘在容器壁 ;
③取用一定量液体用 量筒 ,取用少量液体用 胶头滴管 。
【B层 提能力】
6.某同学用量筒量取9 mL的水配制某溶液,量取时仰视读数,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C)
A.等于9 mL B.小于9 mL C.大于9 mL D.无法确定
7.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7.4 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 2.6 g。
②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42.0 mL。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A层 练基础】
1.(2023·河北中考)如图所示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D)
2.(2023秋·珠海十一中月考)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D)
3.要完成加热5 mL液体的实验,所需仪器的序号组合是(C)
A.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所示为一些实验仪器或操作:
(1)在连接图1中的a和b时,为了使b较易插入a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用水润湿玻璃管口 。
(2)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试管破损 。
(3)图3所示操作中,试管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水在试管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B层 提能力】
5.(2023·福建中考)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
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6.[创新实验]下列是一些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
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
【A层 练基础】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B)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2.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石蜡具有的性质是(B)
A.密度比水小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硬度小
3.(2023秋·惠州期中)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B)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含 水蒸气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 A (填序号),但这样做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蜡烛刚熄灭,有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散尽,石灰水也会变浑浊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C 提供了证据。
【B层 提能力】
5.下列属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是(A)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蜡烛熄灭后会冒出大量的白雾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2023秋·惠州惠阳区月考)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温度 最低 (填“最低”或“最高”)。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是 具有可燃性 。(写一点)
(3)猜想和验证
查阅资料:CO能将烧黑的铜丝变红色。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Ⅰ: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假设Ⅰ不成立
假设Ⅱ:焰心气体含CO 用表面烧黑的灼热铜丝迅速插入短玻璃管上口 烧黑的铜丝变成红色 假设Ⅱ成立
假设Ⅲ: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取一根较长的细玻璃管,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导管上端口产生 火焰 假设Ⅲ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