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卷)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A B B D D A C B
二.填空题(25分)
10.(4分)(1) ① N ②2 Cl ③3CO32- (2)3个二氧化硫分子
11.(4分)(1) 69.732 (2)Al3+ (3) 4 (4)质子数或者核电荷数
12.(3分) ④⑤; ②; ①;
13.(4分)(1)过滤; 滤纸破损 (2)活性炭 (3)肥皂水
14.(6分)(1)1:2 氢元素和氧元素
(2)H2OH2+O2;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5.(4分)(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热;
(2)Fe+02Fe3O4;
(3)吸收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
(4)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
三.实验探究题(17分)
16.(4分) (1)(氨)分子
(2)(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进行对照
(4)滤纸条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部逐渐变红(合理即可)
17.(7分) (1)长颈漏斗
(2)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KMnO4K2MnO4+MnO2+O2
(3)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4)b
(5)AE
18.(6分) (1)水进入集气瓶至1刻度处
(2) P+O2P2O5 。
(3)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4)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幅度大于氧气消耗导致气压减小幅度
(5)可吸入颗粒物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时长:60分钟 总分:6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18分)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
2.变化观念是化学基本观念之一。下列传统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浇铸古币 C.纺纱织布 D.雕梁画栋
3.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B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氧化汞受热分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硫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如图,将过氧化氢滴入集气瓶中,利用你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集气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集气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集气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集气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7.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
A.Cu B.H2 C.2K D.O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一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则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表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表示给冰块加热至水变为气态,b→c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D.表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25分)
10.(4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氮元素: 。
②2个氯原子: 。
③3个碳酸根离子: 。
(2)符号“3SO2”中 “3”表示 。
11.(4分)门捷列夫在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就预言了类似铝的未知元素(称为“类铝”,即后来发现的镓)的性质。铝和镓在周期表中位置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请写出铝离子的离子符号 。
(3)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4)铝元素与镓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12.(3分)下列五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图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①冰水混合物 ②氮气 ③高锰酸钾
④ ⑤
13.(4分)某实验小组收集浑浊的河水,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得到蒸馏水。净水过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 。若经操作①后得到的水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2)操作②中利用物质C的吸附性去除异味和色素,C物质可能是 。
(3)鉴别液体D是硬水和软水的最简易方法是加 。
14.(6分)化学既要从宏观层面研究物质,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
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如图1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
由图2可知,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 构成。
15.(4分)根据下面图示的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1)写出图甲中的实验现象: 。
(2)实验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硫和铁丝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都有少量水,硫燃烧实验的集气瓶中放水的目的是 。
(4)铁丝、硫和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7分)
16.(4分)项目式作业——论证分子运动实验活动中,小科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现象分析】
(1)氨气是由 构成的。
(2)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B杯液体变成红色,乙装置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交流】
(3)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目的是 。
【改进创新】
(4)小科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如图丙所示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往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7.(7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若用图C装置收集氧气,应在观察到 时,开始收集。
(4)若用装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将气体从 (选填“a”或“b”)通入。
(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
18.(6分)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1)在做如图1所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时,打开弹簧夹后出现的现象是 。
(2)表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性质是 。
【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1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得到图3。
(4)图3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
(5)上述实验中产物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属于 (“可吸入颗粒物”或“有毒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