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唐山市第九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唐山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1.(2024八上·路南月考)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m/s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中学生跑1000m用时约4min D.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2.(2024八上·路南月考)小明学习《爱莲说》时读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他好奇莲叶的茎中间是否真的贯通,往它中间的茎里灌水,观察水是否从别处流出,往中间的茎里灌水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那一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2024八上·路南月考)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错误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4.(2024八上·路南月考)2023年9月,华为发布的Mate60Pro手机被广大网友称为“争气机”,其所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突破7nm工艺,称之为“中国芯”,下列关于7nm数据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4八上·路南月考)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1cm
C.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6.(2024八上·路南月考)某款太阳能背包,前面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里面有一个蓄电池,可以给手机、小风扇或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供电。下列关于该太阳能背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蓄电池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给手机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小风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2024八上·路南月考)下列物体的运动最接近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从树上掉下的苹果 B.正在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C.正在进站的列车 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8.(2024八上·路南月考)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57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说宇航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发射塔
C.火箭 D.地面上的国旗
9.(2024八上·路南月考)2021年7月郑州经历了极端暴雨天气。小明同学用饮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制做了一个简易量雨器(如图所示),他测得某暴雨日一小时的降雨量为28.9m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B.结果中的“9”是准确值
C.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D.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必须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10.(2024八上·路南月考)由速度公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B.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
11.(2024八上·路南月考)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东行驶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
12.(2024八上·路南月考)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3.(2024八上·路南月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m/s
C.乙车做加速运动
D.甲、乙两车在3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4.(2024八上·路南月考)小明和爸爸从榆林返回西安的高速公路上,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图乙所示是某时刻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车全程的平均车速为
B.从标志牌到西安车速不得超过
C.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至少行驶15分钟才能到达西安
D.如果汽车以图乙中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为180km
15.(2024八上·路南月考)考驾照时有个必考项目是科目三中的“直线行驶”,要求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绒行驶,某次考试时有一位刘女士以10 m/s的速度行驶全程的2/3,接着以15 m/s的速度行驶完其余的1/3,那么汽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
A.7.5 B.10 C.11.25 D.12.5
16.(2024八上·路南月考)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车的速度大小为5m/s
B.在时,甲车与乙车速度相等
C.乙车比甲车先出发
D.在2s前乙车比甲车快;2s后甲车比乙车快
17.(2024八上·路南月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已经研发多种十分先进的运动轨迹追踪软件,Tracker就是其中一款。它具有每隔相同时间,自动定位一次物体位置的功能,图是某次利用此软件追踪到的物体运动的轨迹,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位置出发,从左(a)向右(b)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右运动
C.从a到b,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比是3∶2
D.从a到b,甲、乙两物体平均速度之比为3∶5
18.(2024八上·路南月考)甲、乙两车从相距20m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m。则(  )
A.,t可能为10s B.,t可能为30s
C.,t可能为10s D.,t可能为30s
19.(2024八上·路南月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C.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D.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0.(2024八上·路南月考)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的科学道理是(  )
A.声音不能通过空气传播
B.大地不能传播声音
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
21.(2024八上·路南月考)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与伞的面积的关系时,需要让伞的材质、伞绳的长度、伞的质量等因素相同,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   。
22.(2024八上·路南月考)小明将一个电铃放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电铃声将会逐渐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推理可知,如果玻璃钟罩内抽成真空,就听不到铃声了。由此得出结论:   。
23.(2024八上·路南月考)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cm。乙图中秒表的读数是   s。
24.(2024八上·路南月考)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5.1 mm,25.2 mm,25.1 mm,26.2 mm,25.3 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一次是   mm,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   (填“误差”或“错误”),该次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记为   mm.
25.(2024八上·路南月考)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    运动.
26.(2024八上·路南月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倍,甲、乙两物体的运动路程之比是,则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27.(2024八上·路南月考)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在时两线相交,则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m/s,在第5s时两物体运动的   相同(选填“速度”或“路程”)。
28.(2024八上·路南月考)图像法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体做的是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2)聪明的小丽发现了这个图像的一个规律: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m;前4s内,   物体运动的路程长。
29.(2024八上·路南月考)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图中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   m/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实验过程中,小车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由于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坡度变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30.(2024八上·路南月考)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解答问题。
站名 到点 开点 里程/千米
北京南 始发 15︰00 —
济南西 16︰25 16︰27 406
南京南 18︰24 18︰26 1023
常州北 18︰55 18︰57 1153
上海虹桥 19︰34 终点 1318
(1)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时间是   h;
(2)计算该次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   。(保留1位小数)
31.(2024八上·路南月考)2024年通车的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超级工程”,如图甲所示。某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深中通道,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0.05h行驶2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5h的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80km/h,则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骑自行车的速度是5m/s,故A不符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指甲宽度约为1cm=0.1dm,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跑步速度约为4m/s,跑1000m用时约4min,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身高约160cm,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同学身高的一半,约为8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速度、运行时间,结合数据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探究莲叶的茎中间是否真的贯通时,往中间的茎里灌水,是实际操作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在科学探究步骤中,实际操作时,属于进行实验过程。
3.【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误差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测量工具越精密,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CD.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误差不能消除,故BCD错误。
故选A。
【分析】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减小。
4.【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则,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分析长度大小。
5.【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只需要测量小车轮胎前进的路程,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所以最终测量值有百分位,B错误,符合题意;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使用累积法进行测量,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使用累积法进行测量,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累积法、累积法常用于测量单位较小的物体,如测量纸张的厚度以及金属丝的直径;
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学设计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后一位;
3、长度的测量: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将物体紧贴刻度尺,视线与刻度尺刻度平行。
6.【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A.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时,消耗太阳能,产生电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蓄电池放电时,消耗化学能,产生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为手机充电时,消耗电能,产生化学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风扇的电动机工作时,消耗了电能,产生机械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能量变化前后,消耗的能量和获得的能量,判断能量转化方向。
7.【答案】D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苹果从树上掉下,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速度会发生变化,是变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列车进站时,速度会减小,是减速运动,是变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速度不变,路线是直线,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速度不变时,是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线是直线,是匀速直线运动。
8.【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火箭升空时,宇航员相对于地面、发射塔和地面上的国旗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相对于火箭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9.【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间的差异,不可避免,无法消除,只能减小,故A错误;
BC.测量结果的“28.9mm”,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个位数的数值是准确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B错误,C正确;
D.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从零刻度线或其他正刻度线开始测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刻度尺可以从某一整刻度线开始测量。
10.【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故A错误;
B.时间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路程与速度成正比,故B正确;
CD.速度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和时间均有关系,故CD错误。
故选B。
【分析】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路程、时间无关。
11.【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B.三辆车向东行驶,甲的速度最快,在前面,与乙、丙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均向西行驶,故AB错误;
CD.乙、丙两车速度相同,速度小于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行驶,乙、丙之间距离不变,丙车静止。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行驶,乙车静止,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2.【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比较就行.
【解答】小王速度10m/s=36km/h.
小李速度V==Km/h=36Km/h.
小张速度36km/h.
所以三人速度相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运动快慢的比较,单位的换算.
13.【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A.图中,前两秒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图中,甲间隔相同的时间,路程相同,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s内,甲车车头与前车尾之间的距离为16m,甲车运动的距离小于16m,速度小于16m/s,故B错误;
C.乙车经过相同的时间,距离逐渐变大,速度变大,乙车在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
D.图中,在第3s末,甲车的路程大于乙车的路程,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图像,在相同时间内,路程相同,是匀速直线运动;路程逐渐变大,是加速运动。
14.【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速度计指针位置是某时刻汽车的速度,根据乙图,汽车的瞬时速度为,不是平均速度,故A错误;
B.根据甲图,标志牌圆形数字表示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故B错误;
C.根据交通标志牌的路程和速度,根据,从标志牌处到达西安最少的时间为
,故C正确;
D.根据速度和时间,计算通过的路程为:,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速度计上指针所指数字,表示瞬时速度;根据,计算时间;利用s=vt,计算路程。
15.【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整个过程的路程是s,则前段与后段路程分别是 ,
根据 可知,物体在前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
物体在后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
总的运动时间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各段的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时,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16.【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D.图中,甲、乙两车的s-t图像是一条直线,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车的速度为
,,甲车比乙车快,故A正确,D错误;
B.在t=2s时,甲车与乙车相遇,但甲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图像,甲乙两车同时出发,出发的起点不同,故C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计算甲乙的速度,并比较速度的大小;根据s-t判断出发的起点关系。
17.【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甲图中,相等的时间路程相同,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相等的时间路程变大,乙球速度变大,故A错误;
B.图中,相同时间内,乙球的路程逐渐增大,速度变大,甲的速度比乙小,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左运动,故B错误;
C.从a到b,甲摄影5次,乙摄影3次,两物体运动的时间比是5∶3,故C错误;
D.从a到b,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平均速度之比为:,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时间相同时,路程相同,是匀速运动;路程变大,是变速运动;以慢的物体为参照物,快的物体向后运动;根据路程相同,结合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比。
18.【答案】A,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计算甲、乙的速度分别为:,,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m,若甲乙还未相遇,则,解得;
若甲乙相遇后继续前进后相距10m,则,解得,故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根据,计算速度;根据s=vt,结合速度和路程差,计算时间。
19.【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正确,A不符合题意;
B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正确,BC不符合题意;
D.声速和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20.【答案】D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固体、液体、气体可以传声,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传播,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快,则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听到大地传过来的声音提前,故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大地、空气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中声速比空气中声速大。
21.【答案】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探究的物理量有多个影响因素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是控制变量法。探究降落伞飞行时间和伞的面积关系时,需要控制伞的材料、伞绳的长度、伞的质量等因素相同,只改变伞的面积,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物体量有多个影响因素时,改变被研究的量,其他保持不变,是控制变量法。
22.【答案】变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玻璃钟罩内空气被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当玻璃钟罩内抽成真空,没有传声的介质,不能听到铃声,推理可知: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分析】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声音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答案】0.1cm;1.40;337.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
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为:;
图中,分钟盘的分度值为分0.5min,针指在5min后超半格,秒钟盘对应的时间是37.5s,故时间为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
24.【答案】26.2;误差;25.2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比较五个测量值“25.1mm、25.2mm、25.1mm、26.2mm、25.3mm”,除26.2mm以外,其它数值的准确值都是25mm,而26.2mm的准确值是26mm,所以26.2mm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由于测量总是存在误差,使得其它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
物体的长度为:
【分析】先分析五次数据,去除错误数据后,再相加求出平均值即可.
25.【答案】车;西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而树木本身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所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是向西运动的.故选取火车为参照物.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向西运动.故答案为:车;西.
【分析】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有两种方法: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②告诉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运动状态.此题全面地考查了这两方面.
26.【答案】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物体的速度和路程关系,利用,计算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分析】根据,计算时间,再计算比值。
27.【答案】乙;0.6;路程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图中,乙的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的路程3m时,用时5s,计算速度为:;
第5s时两线相交,两车在第5s时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相同,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甲做加速运动,在第5s末的速度大于平均速度,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分析】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计算速度;变速运动时,速度发生变化。
28.【答案】(1)加速
(2)9;甲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在v-t图中,乙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变大,则乙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2)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时间轴与速度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甲的速度为3m/s,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s=vt=3m/s×3s=9m;
前4s内,甲的路程为矩形的面积,乙的路程为三角形的面积,乙的面积是甲的一半,所以甲物体运动的路程长。
【分析】(1)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变大,是加速运动;
(2)根据s=vt,计算路程;变速运动时,速度逐渐变化,与匀速运动时相比路程较小。
(1)由图可知,乙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变大,可知乙是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2)[1]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2]前4s内,甲的路程为矩形的面积,乙的路程为三角形的面积,乙的面积是甲的一半,所以甲物体运动的路程长。
29.【答案】(1)
(2)0.3;小于
(3)变速;缓
(4)大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
(1)实验时,要测量路程和时间,计算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
(2)根据图像,AC段的路程为:
运动时间为:,
计算在AC段平均速度为:;
图中,AB段的路程:
运动时间:
计算AB段平均速度为:,则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
(3)图中,BC段的路程
运动时间:
计算BC段平均速度为:
可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则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滑下的速度越小,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方便计时;
(4)若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开始偏晚,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根据,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2)根据小车在斜面上对应的刻度,计算距离,利用,计算速度,并比较速度大小;
(3)根据上下半程的速度,判断速度的变化;斜面的坡度较小,便于测量时间;
(4)开始计时偏晚,测量时间偏小,计算的速度偏大。
(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该实验原理是。
(2)[1]由图知,AC段的路程为
运动时间为
则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为
[2]由图知,AB段的路程
运动时间
所以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为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
(3)[1]由图知,BC段的路程
运动时间
所以小车在BC段平均速度为
所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即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为了方便计时,应调整斜面使坡度较缓。
(4)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30.【答案】(1)4.57
(2)288.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列车时刻表,计算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时间:
(2)计算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时刻表,计算列车的时间;
(2)根据,计算列车的速度。
(1)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时间
(2)该次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
31.【答案】解:根据速度和运行的时间为0.15h,计算路程为:,
前0.05h通过的路程s2为2km,计算匀速行驶的路程为:
则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s=vt,计算通过的路程;根据,计算速度大小。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唐山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1.(2024八上·路南月考)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m/s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中学生跑1000m用时约4min D.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答案】C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骑自行车的速度是5m/s,故A不符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指甲宽度约为1cm=0.1dm,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跑步速度约为4m/s,跑1000m用时约4min,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身高约160cm,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同学身高的一半,约为8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速度、运行时间,结合数据解答。
2.(2024八上·路南月考)小明学习《爱莲说》时读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他好奇莲叶的茎中间是否真的贯通,往它中间的茎里灌水,观察水是否从别处流出,往中间的茎里灌水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那一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探究莲叶的茎中间是否真的贯通时,往中间的茎里灌水,是实际操作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在科学探究步骤中,实际操作时,属于进行实验过程。
3.(2024八上·路南月考)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错误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误差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测量工具越精密,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CD.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误差不能消除,故BCD错误。
故选A。
【分析】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减小。
4.(2024八上·路南月考)2023年9月,华为发布的Mate60Pro手机被广大网友称为“争气机”,其所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突破7nm工艺,称之为“中国芯”,下列关于7nm数据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则,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分析长度大小。
5.(2024八上·路南月考)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1cm
C.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只需要测量小车轮胎前进的路程,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所以最终测量值有百分位,B错误,符合题意;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使用累积法进行测量,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使用累积法进行测量,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累积法、累积法常用于测量单位较小的物体,如测量纸张的厚度以及金属丝的直径;
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学设计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后一位;
3、长度的测量: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将物体紧贴刻度尺,视线与刻度尺刻度平行。
6.(2024八上·路南月考)某款太阳能背包,前面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里面有一个蓄电池,可以给手机、小风扇或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供电。下列关于该太阳能背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蓄电池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给手机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小风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A.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时,消耗太阳能,产生电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蓄电池放电时,消耗化学能,产生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为手机充电时,消耗电能,产生化学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风扇的电动机工作时,消耗了电能,产生机械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能量变化前后,消耗的能量和获得的能量,判断能量转化方向。
7.(2024八上·路南月考)下列物体的运动最接近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从树上掉下的苹果 B.正在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C.正在进站的列车 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答案】D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苹果从树上掉下,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速度会发生变化,是变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列车进站时,速度会减小,是减速运动,是变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速度不变,路线是直线,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速度不变时,是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线是直线,是匀速直线运动。
8.(2024八上·路南月考)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57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说宇航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发射塔
C.火箭 D.地面上的国旗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火箭升空时,宇航员相对于地面、发射塔和地面上的国旗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相对于火箭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9.(2024八上·路南月考)2021年7月郑州经历了极端暴雨天气。小明同学用饮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制做了一个简易量雨器(如图所示),他测得某暴雨日一小时的降雨量为28.9m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B.结果中的“9”是准确值
C.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D.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必须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间的差异,不可避免,无法消除,只能减小,故A错误;
BC.测量结果的“28.9mm”,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个位数的数值是准确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B错误,C正确;
D.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从零刻度线或其他正刻度线开始测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刻度尺可以从某一整刻度线开始测量。
10.(2024八上·路南月考)由速度公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B.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故A错误;
B.时间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路程与速度成正比,故B正确;
CD.速度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和时间均有关系,故CD错误。
故选B。
【分析】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路程、时间无关。
11.(2024八上·路南月考)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东行驶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B.三辆车向东行驶,甲的速度最快,在前面,与乙、丙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均向西行驶,故AB错误;
CD.乙、丙两车速度相同,速度小于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行驶,乙、丙之间距离不变,丙车静止。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行驶,乙车静止,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2.(2024八上·路南月考)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比较就行.
【解答】小王速度10m/s=36km/h.
小李速度V==Km/h=36Km/h.
小张速度36km/h.
所以三人速度相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运动快慢的比较,单位的换算.
13.(2024八上·路南月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m/s
C.乙车做加速运动
D.甲、乙两车在3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A.图中,前两秒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图中,甲间隔相同的时间,路程相同,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s内,甲车车头与前车尾之间的距离为16m,甲车运动的距离小于16m,速度小于16m/s,故B错误;
C.乙车经过相同的时间,距离逐渐变大,速度变大,乙车在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
D.图中,在第3s末,甲车的路程大于乙车的路程,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图像,在相同时间内,路程相同,是匀速直线运动;路程逐渐变大,是加速运动。
14.(2024八上·路南月考)小明和爸爸从榆林返回西安的高速公路上,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图乙所示是某时刻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车全程的平均车速为
B.从标志牌到西安车速不得超过
C.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至少行驶15分钟才能到达西安
D.如果汽车以图乙中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为180km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速度计指针位置是某时刻汽车的速度,根据乙图,汽车的瞬时速度为,不是平均速度,故A错误;
B.根据甲图,标志牌圆形数字表示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故B错误;
C.根据交通标志牌的路程和速度,根据,从标志牌处到达西安最少的时间为
,故C正确;
D.根据速度和时间,计算通过的路程为:,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速度计上指针所指数字,表示瞬时速度;根据,计算时间;利用s=vt,计算路程。
15.(2024八上·路南月考)考驾照时有个必考项目是科目三中的“直线行驶”,要求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绒行驶,某次考试时有一位刘女士以10 m/s的速度行驶全程的2/3,接着以15 m/s的速度行驶完其余的1/3,那么汽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
A.7.5 B.10 C.11.25 D.12.5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整个过程的路程是s,则前段与后段路程分别是 ,
根据 可知,物体在前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
物体在后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
总的运动时间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各段的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时,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16.(2024八上·路南月考)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车的速度大小为5m/s
B.在时,甲车与乙车速度相等
C.乙车比甲车先出发
D.在2s前乙车比甲车快;2s后甲车比乙车快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D.图中,甲、乙两车的s-t图像是一条直线,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车的速度为
,,甲车比乙车快,故A正确,D错误;
B.在t=2s时,甲车与乙车相遇,但甲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图像,甲乙两车同时出发,出发的起点不同,故C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计算甲乙的速度,并比较速度的大小;根据s-t判断出发的起点关系。
17.(2024八上·路南月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已经研发多种十分先进的运动轨迹追踪软件,Tracker就是其中一款。它具有每隔相同时间,自动定位一次物体位置的功能,图是某次利用此软件追踪到的物体运动的轨迹,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位置出发,从左(a)向右(b)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右运动
C.从a到b,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比是3∶2
D.从a到b,甲、乙两物体平均速度之比为3∶5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甲图中,相等的时间路程相同,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相等的时间路程变大,乙球速度变大,故A错误;
B.图中,相同时间内,乙球的路程逐渐增大,速度变大,甲的速度比乙小,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左运动,故B错误;
C.从a到b,甲摄影5次,乙摄影3次,两物体运动的时间比是5∶3,故C错误;
D.从a到b,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平均速度之比为:,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时间相同时,路程相同,是匀速运动;路程变大,是变速运动;以慢的物体为参照物,快的物体向后运动;根据路程相同,结合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比。
18.(2024八上·路南月考)甲、乙两车从相距20m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m。则(  )
A.,t可能为10s B.,t可能为30s
C.,t可能为10s D.,t可能为30s
【答案】A,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计算甲、乙的速度分别为:,,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m,若甲乙还未相遇,则,解得;
若甲乙相遇后继续前进后相距10m,则,解得,故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根据,计算速度;根据s=vt,结合速度和路程差,计算时间。
19.(2024八上·路南月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C.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D.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正确,A不符合题意;
B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正确,BC不符合题意;
D.声速和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20.(2024八上·路南月考)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的科学道理是(  )
A.声音不能通过空气传播
B.大地不能传播声音
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
【答案】D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固体、液体、气体可以传声,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传播,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快,则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听到大地传过来的声音提前,故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大地、空气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中声速比空气中声速大。
21.(2024八上·路南月考)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与伞的面积的关系时,需要让伞的材质、伞绳的长度、伞的质量等因素相同,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   。
【答案】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探究的物理量有多个影响因素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是控制变量法。探究降落伞飞行时间和伞的面积关系时,需要控制伞的材料、伞绳的长度、伞的质量等因素相同,只改变伞的面积,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物体量有多个影响因素时,改变被研究的量,其他保持不变,是控制变量法。
22.(2024八上·路南月考)小明将一个电铃放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电铃声将会逐渐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推理可知,如果玻璃钟罩内抽成真空,就听不到铃声了。由此得出结论:   。
【答案】变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玻璃钟罩内空气被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当玻璃钟罩内抽成真空,没有传声的介质,不能听到铃声,推理可知: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分析】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声音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2024八上·路南月考)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cm。乙图中秒表的读数是   s。
【答案】0.1cm;1.40;337.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
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为:;
图中,分钟盘的分度值为分0.5min,针指在5min后超半格,秒钟盘对应的时间是37.5s,故时间为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
24.(2024八上·路南月考)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5.1 mm,25.2 mm,25.1 mm,26.2 mm,25.3 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一次是   mm,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   (填“误差”或“错误”),该次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记为   mm.
【答案】26.2;误差;25.2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比较五个测量值“25.1mm、25.2mm、25.1mm、26.2mm、25.3mm”,除26.2mm以外,其它数值的准确值都是25mm,而26.2mm的准确值是26mm,所以26.2mm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由于测量总是存在误差,使得其它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
物体的长度为:
【分析】先分析五次数据,去除错误数据后,再相加求出平均值即可.
25.(2024八上·路南月考)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    运动.
【答案】车;西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而树木本身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所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是向西运动的.故选取火车为参照物.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向西运动.故答案为:车;西.
【分析】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有两种方法: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②告诉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运动状态.此题全面地考查了这两方面.
26.(2024八上·路南月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倍,甲、乙两物体的运动路程之比是,则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答案】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物体的速度和路程关系,利用,计算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分析】根据,计算时间,再计算比值。
27.(2024八上·路南月考)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在时两线相交,则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m/s,在第5s时两物体运动的   相同(选填“速度”或“路程”)。
【答案】乙;0.6;路程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图中,乙的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的路程3m时,用时5s,计算速度为:;
第5s时两线相交,两车在第5s时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相同,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甲做加速运动,在第5s末的速度大于平均速度,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分析】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计算速度;变速运动时,速度发生变化。
28.(2024八上·路南月考)图像法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体做的是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2)聪明的小丽发现了这个图像的一个规律: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m;前4s内,   物体运动的路程长。
【答案】(1)加速
(2)9;甲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在v-t图中,乙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变大,则乙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2)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时间轴与速度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甲的速度为3m/s,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s=vt=3m/s×3s=9m;
前4s内,甲的路程为矩形的面积,乙的路程为三角形的面积,乙的面积是甲的一半,所以甲物体运动的路程长。
【分析】(1)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变大,是加速运动;
(2)根据s=vt,计算路程;变速运动时,速度逐渐变化,与匀速运动时相比路程较小。
(1)由图可知,乙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变大,可知乙是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2)[1]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2]前4s内,甲的路程为矩形的面积,乙的路程为三角形的面积,乙的面积是甲的一半,所以甲物体运动的路程长。
29.(2024八上·路南月考)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图中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   m/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实验过程中,小车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由于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坡度变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答案】(1)
(2)0.3;小于
(3)变速;缓
(4)大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
(1)实验时,要测量路程和时间,计算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
(2)根据图像,AC段的路程为:
运动时间为:,
计算在AC段平均速度为:;
图中,AB段的路程:
运动时间:
计算AB段平均速度为:,则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
(3)图中,BC段的路程
运动时间:
计算BC段平均速度为:
可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则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滑下的速度越小,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方便计时;
(4)若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开始偏晚,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根据,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2)根据小车在斜面上对应的刻度,计算距离,利用,计算速度,并比较速度大小;
(3)根据上下半程的速度,判断速度的变化;斜面的坡度较小,便于测量时间;
(4)开始计时偏晚,测量时间偏小,计算的速度偏大。
(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该实验原理是。
(2)[1]由图知,AC段的路程为
运动时间为
则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为
[2]由图知,AB段的路程
运动时间
所以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为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
(3)[1]由图知,BC段的路程
运动时间
所以小车在BC段平均速度为
所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即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为了方便计时,应调整斜面使坡度较缓。
(4)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30.(2024八上·路南月考)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解答问题。
站名 到点 开点 里程/千米
北京南 始发 15︰00 —
济南西 16︰25 16︰27 406
南京南 18︰24 18︰26 1023
常州北 18︰55 18︰57 1153
上海虹桥 19︰34 终点 1318
(1)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时间是   h;
(2)计算该次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   。(保留1位小数)
【答案】(1)4.57
(2)288.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列车时刻表,计算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时间:
(2)计算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时刻表,计算列车的时间;
(2)根据,计算列车的速度。
(1)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时间
(2)该次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
31.(2024八上·路南月考)2024年通车的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超级工程”,如图甲所示。某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深中通道,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0.05h行驶2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5h的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80km/h,则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解:根据速度和运行的时间为0.15h,计算路程为:,
前0.05h通过的路程s2为2km,计算匀速行驶的路程为:
则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s=vt,计算通过的路程;根据,计算速度大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上学期期中综合素质调研七年级英语试卷(含答案、音频)

下一篇: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