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1.(2023八上·正定期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B.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为
C.中学生百米赛跑用时约为
D.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A错误;
B、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50cm,B错误;
C、中学生的一百米赛跑的时间约16s,平均速度约在6.25m/s,C正确;
D、人体最适合的室温在26℃,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学生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估算。比如正常中学生步行速度1m/s,跑步的速度可能要在2.5m/s左右。
2.(2023八上·正定期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体长度最终应记为
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选用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可以消除误差
D.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最终长度应该去有效数据的平均值,因为13.07cm这个数据和正常数据偏差较大,属于测量错误,因此最终长度=(13.28+13.27+13.28+13.27)÷4≈13.28cm,最终长度应记为13.28cm,A错误;
B、我们在读刻度尺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这个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B错误;
C、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换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只能减小误差,C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的是刻度尺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我们要认清分度值并且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长度的过程中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2023八上·正定期中)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 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 ,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南运动的,A正确;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有可能是运动的,有可能是静止的,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可能向北运动,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可能向北运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的是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需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就不同。
4.(2023八上·正定期中)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的速度小于丙的速度
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根据公式,乙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D.经过,乙车比甲车的路程少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根据第一个s-t图像可知,甲的速度=10m÷2s=5m/s,第二个v-t图像可知丙的速度=4m/s,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A错误;
B、根据第一个s-t图像可知,甲乙做的匀速直线运动,图二个图像,发现丙的速度随着时间推移一直是4m/s,丙也是做的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
C、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与路程无关,C错误;
D、根据第一个s-t图像可知,甲的速度=10m÷2s=5m/s,乙的速度=10m÷4s=2.5m/s,经过5s,乙车比甲车少走的路程=(5m/s-2.5m/s)×5s=12.5m,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的是s-t、v-t图像,s-t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物体静止,如果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v-t如果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它做的是变速运动。
5.(2023八上·正定期中)下列关于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在空气中,回声比原声的速度大
D.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小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A错误;
B、物体振动说明产生声音,但是听到声音还需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比如在真空中我们听不到声音,B错误;
C、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是相等的,C错误;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传播最慢,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并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传播最慢。其中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6.(2023八上·正定期中)下列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洗牙
B.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C.利用超声波为孕妇做检查确定胎儿的发育情况
D.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物体内部是否有气泡或裂纹
【答案】A
【知识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超声波洗牙是利用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A正确;
B、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判断它是否采蜜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错误;
C、超声波检查胎儿发育情况是利用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错误;
D、 超声波来探测物体内部是否有气泡或裂纹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替考的时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做B超判断胎儿发育状况;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比如超声波洗眼镜。
7.(2023八上·正定期中)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相同的乐曲,具有相同的音色
D.声音的强度达到指的是响度很大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高,B错误;
C、 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相同的乐曲,具有相同的音调但是音色不同,C错误;
D、 声音的强度达到150dB的是响度很大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音调、音色和响度。音调的高低和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材料的种类和结构有关。响度和声音振动的幅度有关。
8.(2023八上·正定期中)关于学校噪声,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附近的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学校周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C.隔壁班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不是噪声
D.教室安装双层真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D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错误;
B、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强弱,不能减弱声音,B错误;
C、隔壁班的音乐已经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属于噪声,C错误;
D、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所以装装双层真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当声音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时,这个声音是噪音。我们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9.(2023八上·正定期中)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
A.铁、石蜡、松香 B.萘、冰、海波
C.塑料、海波、石蜡 D.冰、蜡、玻璃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常见的晶体有:所有金属、冰、食盐、石英、海波、萘、金刚石等;常见的非晶体有:塑料、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故B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解答。
10.(2023八上·正定期中)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研人员发明一种新型材料,它在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应该材料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图中温度一直升高,属于熔化过程,A错误;
B、图中温度总体升高,属于熔化过程,B错误;
C、题干中说200℃时开始熔化,300℃还没熔化完,说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固定,在逐渐升高,属于非晶体,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也在降低,图中属于晶体凝固的过程,C错误;
D、题干中说200℃时开始熔化,300℃还没熔化完,说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固定,在逐渐升高,属于非晶体,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也在降低,图中温度一直降低,属于非晶体凝固的过程,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的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温度变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改变,而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11.(2023八上·正定期中)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
A.壶口附近的“白气”
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C.灯泡内壁变黑
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答案】D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12.(2023八上·正定期中)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有a、b玻璃片,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水珠是热水汽化得到的
B.b中水珠是冰块熔化得到的
C.a块玻璃内表面,b块玻璃外表面有水珠
D.a玻璃板上水珠形成要放热,b玻璃板上水珠形成要吸热
【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13.(2023八上·正定期中)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C正确;
雪的形成是水蒸气才能够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14.(2023八上·正定期中)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C.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D.冬季在手上涂抹油脂护手霜
【答案】B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给果树减掉叶子,是为了减少水的蒸发,A错误;
B、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是为了增大面积,加快蒸发,B正确;
C、给果苗盖上地膜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C错误;
D、涂护手霜是为了减小接触面积,减慢水的蒸发,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加快蒸发速度的办法有: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温度。
15.(2023八上·正定期中)(多选)如图所示,关于甲、乙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小车可能是静止的 B.乙小车一定向左运动
C.乙小车可能是静止的 D.甲小车可能向左运动
【答案】A,B,D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D、以屋子为参照物,烟向左运动,说明风向左刮,甲的旗子也向左刮,甲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左运动,也可能向右运动,A正确,D正确;
BC、乙的旗子向右刮,说明乙一定和风的运动方向相同,且比风的速度要快,也就是向左运动,B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B、D。
【分析】本题考的是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物体的运动与静止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应该先选择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结果不同。
16.(2023八上·正定期中)(多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C,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7.(2023八上·正定期中)(多选)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说话时嘴边冒的“白气”是水蒸气
B.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C.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个过程要放热
D.夏天,打开包装纸的冰糕“冒”出的“白气”是向上飘的
【答案】B,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水蒸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体小水珠,它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A错误;
B、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加压的方式是它液化的,B正确;
C、冰箱刚拿出来的鸡蛋,表面非常的冷,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称小水珠,这个过程放热,C正确;
D、冰糕冒的白气是液体小水珠,它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比空气密度大,向下沉,D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物体有三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他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并伴随着热量的释放与吸收。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白气,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看不见。
18.(2023八上·正定期中)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选填“山”或“轻舟”),如图所示为某高速路口的一条ETC通道,如果该ETC通道长为,则一辆长为的汽车完全通过此通道至少需要   s;的含义是   .
【答案】运动;轻舟;3.6;限速20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9.(2023八上·正定期中)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运动时间长,   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右侧图像中甲球运动的图像是   .
【答案】甲;乙;①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比较甲乙两图,运动距离相同,但是甲的频闪次数增多,时间更长。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说明甲的速度不变,而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长,说明速度越来越快。甲做的匀速直线运动,它的s-t图像应该是条倾斜的直线。
故答案为:甲;乙;①。
【分析】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大,速度越大。或者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20.(2023八上·正定期中)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
【答案】把微小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乙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这一题探究的声音的特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微小的变化不便于观察,因此用乒乓球可以把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反应音叉的振幅。如果力越大,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 因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因此乙图乒乓球无法弹起。
故答案为:把微小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乙。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21.(2023八上·正定期中)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答案】甲和乙;甲和丙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分析】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和振幅大小有关。
22.(2023八上·正定期中)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答案】空气柱;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向瓶内吹气时,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
图中,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增大,空气柱长度减小,振动的频率变高,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分析】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较低,音调较低。
23.(2023八上·正定期中)如图中甲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①   ;②   ;如图乙温度计的读数是   ,如图丙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体温计使用之前必须   .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玻璃壁;视线没有与液柱表面相平;-3;可以;甩一甩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在测量温度时,温度计应该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靠着烧杯内部,温度计读数时应该平视刻度;当前乙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温度计是个体温计,前面有个凹槽,读数时可离开身体读数,每次使用前应该先甩一下。
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玻璃壁;视线没有与液柱表面相平;-3;可以;甩一甩
【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计的读数,普通温度计在测量液体温度时必须使液泡浸没在液体里,不能靠着烧杯的底部和内壁,读数时应该平视。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身体,因为他的凹槽结构,使用前必须甩一甩。
24.(2023八上·正定期中)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甲中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叫做“水浴法”,其好处是   ,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第时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答案】使物质受热均匀;吸热;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我们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就是可以使物体均匀受热,任何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从图乙可以看出来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4-9min这段时间内应该是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使物质均匀受热;吸热;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分析】海波属于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
25.(2023八上·正定期中)
(1)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
(2)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   s;
(3)图丙中,汽车时速表的示数为   .
【答案】(1)2.75(2.72~2.78)
(2)110
(3)90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1)图甲中物块长度≈6.75cm-4.00cm=2.75cm;
(2)图乙中间是分钟,当前显示1min,将近2min(秒表超过30s),外面是秒表,当前显示50s,当前读数=60s+50s=110s。
(3)图丙读数90km/h。
故答案:2.75(2.72-2.78),;110;90。
【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仪器仪表的读数,注意刻度尺需要估读,还要注意单位。
26.(2023八上·正定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   s;;从A点到C点通过的路程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
(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则   (选填“>”“<”或“=”).
(5)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记录的时间会   ,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6)如图所示,能说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答案】(1)v=
(2)减小
(3)3;80.0;0.16
(4)>
(5)偏小;偏大
(6)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7.(2023八上·正定期中)小明按图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升高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同时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烧杯中水的沸点是   ;
②小明观察到:第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的   (选填“C”或“D”);
(3)实验时,如果用硬纸板将烧杯盖的十分紧密,且纸板无排气孔,则水的沸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小明想缩短水沸腾前的时间,他可以采取   措施;
(5)若按图丙所示装置用烧杯中的水为试管中的水加热,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答案】(1)自下而上
(2)98;D
(3)升高
(4)提高水的初温
(5)不能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一般按照自下往上的顺序组装;
(2)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发生改变,所以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水刚开始加热时,气泡从下到上依次变小,沸腾时,气泡从下往上,依次变大;
(3) 如果用硬纸板将烧杯盖的十分紧密,且纸板无排气,会使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因为液体沸点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增大;
(4)小明想缩短水沸腾前的时间,他可以采取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
(5)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图中试管液体温度可以达到沸点,达到沸点以后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不能持续吸热,因此没办法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8;D;(3)升高;(4)提高水的初温;(5)不能。
【分析】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水的沸点和大气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增大。水刚开始加热时,气泡从下到上依次变小,沸腾时,气泡从下往上,依次变大。
28.(2023八上·正定期中)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的速度行驶,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的速度行驶,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多少.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解:
(2)解:
..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路程=速度×时间=;
(2)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路程=在模拟山路上的路程+模拟公路上的路程=,总时间=600s,平均速度=6000m÷600s=10m/s。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1.(2023八上·正定期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B.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为
C.中学生百米赛跑用时约为
D.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
2.(2023八上·正定期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体长度最终应记为
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选用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可以消除误差
D.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
3.(2023八上·正定期中)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4.(2023八上·正定期中)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的速度小于丙的速度
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根据公式,乙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D.经过,乙车比甲车的路程少
5.(2023八上·正定期中)下列关于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在空气中,回声比原声的速度大
D.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小
6.(2023八上·正定期中)下列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洗牙
B.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C.利用超声波为孕妇做检查确定胎儿的发育情况
D.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物体内部是否有气泡或裂纹
7.(2023八上·正定期中)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相同的乐曲,具有相同的音色
D.声音的强度达到指的是响度很大
8.(2023八上·正定期中)关于学校噪声,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附近的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学校周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C.隔壁班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不是噪声
D.教室安装双层真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2023八上·正定期中)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
A.铁、石蜡、松香 B.萘、冰、海波
C.塑料、海波、石蜡 D.冰、蜡、玻璃
10.(2023八上·正定期中)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研人员发明一种新型材料,它在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应该材料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11.(2023八上·正定期中)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
A.壶口附近的“白气”
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C.灯泡内壁变黑
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12.(2023八上·正定期中)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有a、b玻璃片,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水珠是热水汽化得到的
B.b中水珠是冰块熔化得到的
C.a块玻璃内表面,b块玻璃外表面有水珠
D.a玻璃板上水珠形成要放热,b玻璃板上水珠形成要吸热
13.(2023八上·正定期中)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4.(2023八上·正定期中)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C.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D.冬季在手上涂抹油脂护手霜
15.(2023八上·正定期中)(多选)如图所示,关于甲、乙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小车可能是静止的 B.乙小车一定向左运动
C.乙小车可能是静止的 D.甲小车可能向左运动
16.(2023八上·正定期中)(多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2023八上·正定期中)(多选)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说话时嘴边冒的“白气”是水蒸气
B.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C.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个过程要放热
D.夏天,打开包装纸的冰糕“冒”出的“白气”是向上飘的
18.(2023八上·正定期中)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选填“山”或“轻舟”),如图所示为某高速路口的一条ETC通道,如果该ETC通道长为,则一辆长为的汽车完全通过此通道至少需要   s;的含义是   .
19.(2023八上·正定期中)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运动时间长,   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右侧图像中甲球运动的图像是   .
20.(2023八上·正定期中)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
21.(2023八上·正定期中)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22.(2023八上·正定期中)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23.(2023八上·正定期中)如图中甲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①   ;②   ;如图乙温度计的读数是   ,如图丙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体温计使用之前必须   .
24.(2023八上·正定期中)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甲中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叫做“水浴法”,其好处是   ,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第时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25.(2023八上·正定期中)
(1)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
(2)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   s;
(3)图丙中,汽车时速表的示数为   .
26.(2023八上·正定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   s;;从A点到C点通过的路程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
(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则   (选填“>”“<”或“=”).
(5)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记录的时间会   ,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6)如图所示,能说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27.(2023八上·正定期中)小明按图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升高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同时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烧杯中水的沸点是   ;
②小明观察到:第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的   (选填“C”或“D”);
(3)实验时,如果用硬纸板将烧杯盖的十分紧密,且纸板无排气孔,则水的沸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小明想缩短水沸腾前的时间,他可以采取   措施;
(5)若按图丙所示装置用烧杯中的水为试管中的水加热,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8.(2023八上·正定期中)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的速度行驶,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的速度行驶,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多少.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A错误;
B、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50cm,B错误;
C、中学生的一百米赛跑的时间约16s,平均速度约在6.25m/s,C正确;
D、人体最适合的室温在26℃,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学生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估算。比如正常中学生步行速度1m/s,跑步的速度可能要在2.5m/s左右。
2.【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最终长度应该去有效数据的平均值,因为13.07cm这个数据和正常数据偏差较大,属于测量错误,因此最终长度=(13.28+13.27+13.28+13.27)÷4≈13.28cm,最终长度应记为13.28cm,A错误;
B、我们在读刻度尺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这个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B错误;
C、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换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只能减小误差,C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的是刻度尺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我们要认清分度值并且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长度的过程中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 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 ,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南运动的,A正确;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有可能是运动的,有可能是静止的,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可能向北运动,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可能向北运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的是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需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就不同。
4.【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根据第一个s-t图像可知,甲的速度=10m÷2s=5m/s,第二个v-t图像可知丙的速度=4m/s,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A错误;
B、根据第一个s-t图像可知,甲乙做的匀速直线运动,图二个图像,发现丙的速度随着时间推移一直是4m/s,丙也是做的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
C、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与路程无关,C错误;
D、根据第一个s-t图像可知,甲的速度=10m÷2s=5m/s,乙的速度=10m÷4s=2.5m/s,经过5s,乙车比甲车少走的路程=(5m/s-2.5m/s)×5s=12.5m,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的是s-t、v-t图像,s-t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物体静止,如果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v-t如果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它做的是变速运动。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A错误;
B、物体振动说明产生声音,但是听到声音还需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比如在真空中我们听不到声音,B错误;
C、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是相等的,C错误;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传播最慢,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并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传播最慢。其中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6.【答案】A
【知识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超声波洗牙是利用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A正确;
B、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判断它是否采蜜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错误;
C、超声波检查胎儿发育情况是利用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错误;
D、 超声波来探测物体内部是否有气泡或裂纹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替考的时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做B超判断胎儿发育状况;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比如超声波洗眼镜。
7.【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高,B错误;
C、 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相同的乐曲,具有相同的音调但是音色不同,C错误;
D、 声音的强度达到150dB的是响度很大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音调、音色和响度。音调的高低和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材料的种类和结构有关。响度和声音振动的幅度有关。
8.【答案】D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错误;
B、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强弱,不能减弱声音,B错误;
C、隔壁班的音乐已经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属于噪声,C错误;
D、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所以装装双层真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当声音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时,这个声音是噪音。我们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9.【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常见的晶体有:所有金属、冰、食盐、石英、海波、萘、金刚石等;常见的非晶体有:塑料、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故B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图中温度一直升高,属于熔化过程,A错误;
B、图中温度总体升高,属于熔化过程,B错误;
C、题干中说200℃时开始熔化,300℃还没熔化完,说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固定,在逐渐升高,属于非晶体,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也在降低,图中属于晶体凝固的过程,C错误;
D、题干中说200℃时开始熔化,300℃还没熔化完,说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固定,在逐渐升高,属于非晶体,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也在降低,图中温度一直降低,属于非晶体凝固的过程,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的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温度变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改变,而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11.【答案】D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12.【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13.【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C正确;
雪的形成是水蒸气才能够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14.【答案】B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给果树减掉叶子,是为了减少水的蒸发,A错误;
B、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是为了增大面积,加快蒸发,B正确;
C、给果苗盖上地膜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C错误;
D、涂护手霜是为了减小接触面积,减慢水的蒸发,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加快蒸发速度的办法有: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温度。
15.【答案】A,B,D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D、以屋子为参照物,烟向左运动,说明风向左刮,甲的旗子也向左刮,甲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左运动,也可能向右运动,A正确,D正确;
BC、乙的旗子向右刮,说明乙一定和风的运动方向相同,且比风的速度要快,也就是向左运动,B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B、D。
【分析】本题考的是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物体的运动与静止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应该先选择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结果不同。
16.【答案】C,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7.【答案】B,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水蒸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体小水珠,它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A错误;
B、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加压的方式是它液化的,B正确;
C、冰箱刚拿出来的鸡蛋,表面非常的冷,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称小水珠,这个过程放热,C正确;
D、冰糕冒的白气是液体小水珠,它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比空气密度大,向下沉,D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物体有三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他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并伴随着热量的释放与吸收。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白气,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看不见。
18.【答案】运动;轻舟;3.6;限速20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9.【答案】甲;乙;①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比较甲乙两图,运动距离相同,但是甲的频闪次数增多,时间更长。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说明甲的速度不变,而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长,说明速度越来越快。甲做的匀速直线运动,它的s-t图像应该是条倾斜的直线。
故答案为:甲;乙;①。
【分析】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大,速度越大。或者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20.【答案】把微小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乙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这一题探究的声音的特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微小的变化不便于观察,因此用乒乓球可以把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反应音叉的振幅。如果力越大,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 因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因此乙图乒乓球无法弹起。
故答案为:把微小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乙。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21.【答案】甲和乙;甲和丙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分析】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和振幅大小有关。
22.【答案】空气柱;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向瓶内吹气时,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
图中,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增大,空气柱长度减小,振动的频率变高,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分析】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较低,音调较低。
23.【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玻璃壁;视线没有与液柱表面相平;-3;可以;甩一甩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在测量温度时,温度计应该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靠着烧杯内部,温度计读数时应该平视刻度;当前乙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温度计是个体温计,前面有个凹槽,读数时可离开身体读数,每次使用前应该先甩一下。
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玻璃壁;视线没有与液柱表面相平;-3;可以;甩一甩
【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计的读数,普通温度计在测量液体温度时必须使液泡浸没在液体里,不能靠着烧杯的底部和内壁,读数时应该平视。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身体,因为他的凹槽结构,使用前必须甩一甩。
24.【答案】使物质受热均匀;吸热;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我们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就是可以使物体均匀受热,任何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从图乙可以看出来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4-9min这段时间内应该是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使物质均匀受热;吸热;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分析】海波属于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
25.【答案】(1)2.75(2.72~2.78)
(2)110
(3)90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1)图甲中物块长度≈6.75cm-4.00cm=2.75cm;
(2)图乙中间是分钟,当前显示1min,将近2min(秒表超过30s),外面是秒表,当前显示50s,当前读数=60s+50s=110s。
(3)图丙读数90km/h。
故答案:2.75(2.72-2.78),;110;90。
【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仪器仪表的读数,注意刻度尺需要估读,还要注意单位。
26.【答案】(1)v=
(2)减小
(3)3;80.0;0.16
(4)>
(5)偏小;偏大
(6)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7.【答案】(1)自下而上
(2)98;D
(3)升高
(4)提高水的初温
(5)不能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一般按照自下往上的顺序组装;
(2)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发生改变,所以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水刚开始加热时,气泡从下到上依次变小,沸腾时,气泡从下往上,依次变大;
(3) 如果用硬纸板将烧杯盖的十分紧密,且纸板无排气,会使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因为液体沸点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增大;
(4)小明想缩短水沸腾前的时间,他可以采取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
(5)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图中试管液体温度可以达到沸点,达到沸点以后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不能持续吸热,因此没办法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8;D;(3)升高;(4)提高水的初温;(5)不能。
【分析】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水的沸点和大气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增大。水刚开始加热时,气泡从下到上依次变小,沸腾时,气泡从下往上,依次变大。
28.【答案】(1)解:
(2)解:
..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路程=速度×时间=;
(2)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路程=在模拟山路上的路程+模拟公路上的路程=,总时间=600s,平均速度=6000m÷600s=10m/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思源实验学校2024-2025上学期九年级入学物理检测试题

下一篇:2024北京清华附中朝阳学校高二(上)期中物理(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