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检测
化学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 1 O 16 Ne 20 C 12 N 14 Na 23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TiO2可以催化分解CO2实现碳元素的循环利用,其催化反应机理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催化剂TiO2被氧化
B.过程Ⅱ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C.该反应为2CO22CO+O2,△H>0
D.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焓变,使CO2分解速率加快
2.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增加
C.若用冰醋酸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则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偏低
D.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铜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3.下列有关反应热说法错误的是
A.C(石墨, s)+CO2(g)=2CO(g) kJ/mol
B.
C.石墨的稳定性比金刚石高
D.1 mol石墨或1 mol CO分别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热量多
4.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下表:
化合物 燃烧热 化合物 燃烧热
甲烷 891.0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60.8 异丁烷 2869.6
丙烷 2221.5 2-甲基丁烷 3531.3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560.8kJ/mol
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 kJ/mol左右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5.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充入2mol和2.5mol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452kJ
B.密闭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通入He,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6.将气体和按体积之比导入管式反应器(如图1)热解制,高于T℃下发生如下两个反应(反应过程用稀释):
Ⅰ:
Ⅱ:
在常压下反应相同时间后,不同温度下测得气体、及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T℃,该体系总反应为:
B.曲线b表示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C.1000℃时,反应的活化能:反应Ⅰ<反应Ⅱ
D.在1000℃、常压下,通入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提高投料比,的转化率减小
7.工业上可通过反应4HCl(g)+ O2(g) 2Cl2(g)+2H2O(g) ΔH=-114.4kJ·mol-1。将HCl转化为Cl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缩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均能提高反应中HCl的平衡转化率
C.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D.其他条件相同,增大,HCl的转化率上升
8.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平衡体系,减小体积使压强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B.合成氨工业中温度选择400-500℃
C.多平衡体系,合适的催化剂能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
D.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当加入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9.下列装置及设计符合规范的是
A.装置A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装置B用于制备少量含NaClO的消毒液
C.装置C用于在锌表面镀铜
D.装置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0.科学家提出的反应历程:
第一步 快速平衡
第二步 慢反应
第三步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
B.第二步中与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C.第三步反应活化能比第二步高
D.反应历程的最后一步为决速步
11.酒石酸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可作为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酸味剂。酒石酸是二元弱酸(25℃时,),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缩聚反应
B.在浓硫酸作用下,酒石酸能形成多种环状化合物
C.1mol酒石酸最多能与2mol金属钠发生反应
D.25℃时,等物质的量的酒石酸与KOH反应后,水溶液
12.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所选方案、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比较AgCl、AgI的大小 向1mL溶液中先滴加两滴NaCl溶液,再滴加两滴KI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黄色沉淀
B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和溶液的pH pH都等于7 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将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先加酸化,再加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 中存在溴元素
D 检验苯中是否含有苯酚 向苯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 无白色沉淀 苯中无苯酚
A.A B.B C.C D.D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制备:
B.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C.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脱氯:
D.呼吸面罩中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14.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由乙烯与丙烯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碳碳双键的数目为NA
B.90g 葡萄糖分子中,手性碳原子个数为2.5NA
C.标准状况下5.6 LC4H10中含有的s-sp3 σ键数为2.5NA
D.0.1mol·L-1 Na2SO3溶液中,数目小于0.1N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某学生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他将50mL 0.5的盐酸与50mL 0.55的NaOH溶液加入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甲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由图甲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改正的操作是 。
(2)实验中改用60mL 0.50的盐酸与50mL 0.55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 (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 。
(3)该同学做实验时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___________。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去测NaOH溶液的温度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50mL 0.55氢氧化钠溶液错取成了50mL 0.5的氨水
(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了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2
2 20.2 20.4 23.4
3 20.3 20.5 25.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6.(15分)金属矿物资源的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反应原理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白口铁(镀锌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某小组以菱锌矿(主要成分是,以及和等)制备白口铁的流程如图:
已知“浸取”后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有。
①“浸取”前将菱锌矿粉碎的目的是 。
②“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③“滤渣3”中主要成分是和,写出“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④加时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工序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⑤取一定量的白口铁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再加入过量溶液,最后加入过量氨水。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该白口铁样品中铁的质量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7.(14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I.探究活动一:
备选药品:铁片、锌片、0.5mol/L H2SO4、1.5mol/L H2SO4、18.4mol/L H2SO4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分别取等体积的1.5mol/L H2SO4于两支试管中; 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铁片、锌片 反应速率:锌铁
(1)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乙同学为了定量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选用等量的铁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硫酸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2)乙同学在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
(3)乙同学不会选用 mol L 1,硫酸完成该实验,理由是 。
Ⅱ.探究活动二:
备选药品: 0.1mol/L H2SO4、0.2mol/L H2SO4、0.1mol/L Na2S2O3溶液、0.2mol/L Na2S2O3溶液
反应原理:H2SO4 + Na2S2O3 = Na2SO4 + S↓+ SO2↑+ H2O
实验编号 反应温度 Na2S2O3 稀硫酸 H2O 出现浑浊 所需时间
V/mL c/ mol L 1 V/mL c/ mol L 1 V/mL
Ⅰ 25 5 0.1 10 0.1 5 t 1
Ⅱ T1 5 0.2 5 0.2 10 t 2
Ⅲ 35 5 0.1 10 0.1 5 t 3
(4)T1 = ℃,设计实验Ⅰ和Ⅱ的其他条件相同时,目的是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出现浑浊所需时间t 1 t 2(填“”或“”)。
(5) 组对比可以研究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填实验编号)。
18.(15分)以印刷线路板的碱性蚀刻废液{主要成分为}或焙烧过的铜精炼炉渣(主要成分为、及少量)为原料均能制备晶体。
实验步骤:
Ⅰ.取一定量蚀刻废液和稍过量的溶液加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在搅拌下加热反应并通入空气,当产生大量的黑色沉淀时停止反应。
Ⅱ.趁热过滤、洗涤,得到固体。
Ⅲ.所得固体经酸溶、结晶、过滤等操作,得到晶体。
已知:时,完全沉淀;时,开始沉淀,时,完全沉淀。
(1)写出用蚀刻废液制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固体是否洗净的实验操作是 。
(2)装置图中装置的作用是 。实验中采用热水浴加热,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其优点是 。
(3)以焙烧过的铜精炼炉渣为原料制备晶体时,可取一定量焙烧过的铜精炼炉渣,加入稀硫酸溶解(实验所得溶液中的浓度约为),过滤后往滤液中再加入溶液调节为 至 ,然后过滤,经 操作后,晾干,得到晶体。
(4)通过下列方法测定产品纯度:准确称取样品,加适量水溶解,转移至碘量瓶中,加过量溶液并用稀酸化,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测定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样品的纯度为 。
参考答案
1.【答案】C
【知识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答案】C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和热的测定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4.【答案】C
【知识点】燃烧热
5.【答案】B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7.【答案】A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9.【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电镀
10.【答案】B
【知识点】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有效碰撞理论
11.【答案】C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12.【答案】C
【知识点】水的电离;卤代烃简介;苯酚的化学性质
13.【答案】C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钠的氧化物
14.【答案】C
【知识点】“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盐类水解的应用;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15.【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用碎泡沫塑料垫高小烧杯,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
(2)不相等;相等;中和热是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用量无关
(3)A;B;D
(4)
【知识点】中和热;中和热的测定
16.【答案】(1)A
(2)提高浸取速率;;;;置换反应;28.0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17.【答案】研究金属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温度相同;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的H2SO4使铁钝化;25;>;Ⅰ、Ⅲ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8.【答案】(1);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稍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没有沉淀生成则洗涤干净
(2)防止倒吸;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3)3.2;4.7;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4)(或0.99)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