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3 分,共 45 分。)
1 .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西瓜榨汁 C.量体裁衣 D.干冰升华
2 .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 )
营养成分 钙 磷 铁 锌
含量(mg/100g) 600 520 6~11 3~7
A.金属 B.非金属 C.元素 D.分子
3 .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 )
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瓷质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①⑤⑥ D. ③⑤⑥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氧气验满
5 .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使灯泡经久耐用的原因是( )
A.没有颜色 B.没有气味
C.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6 .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7.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盐 澄清石灰水溶液 B.冰水共存物 氧气
C.明矾 糖水 D.清洁、干净的空气 氧化镁
8 .在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9. 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 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10.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 B.水 C.氯化钠 D.氖气
11. 如图所示,下列表示化合物的是( )
12.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中含有 C 元素
B.双氧水(H2O2)、水中都含有 1 个氢分子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l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是 O4Fe3
13.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
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钛属于金属元素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g C.钛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22
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14.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了解并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D.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1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
B.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通电电解水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 小题,共 35 分)
16.(3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氧离子 ; (2)3 个镁离子 ;
(3)5 个二氧化碳分子__ ____;
17.(8 分)将一种无色液体 A 和一种黑色固体 B 按一定比例混合,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 体 C;取淡黄色粉末 D 点燃放入气体 C· 中,会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 E。试回答:
(1)A、C、E 各是什么物质?
A _, C ,E 。黑色粉末 B 在 A 的分解反应中起 _ _作用。
(2)写出上述有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8. (5 分)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图是某密闭容器 中氢气燃烧并降至室温的微观示意图。
(1)从微观过程可分析出,变化 I 的变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化学 ”)变化。
(2)变化 I 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的名称是 。从微观的角度看, 变化 I 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 。
(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分子的种类不变 B.分子大小不变 C.分子的数目改变 D.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4)根据上图能获得很多信息,写出一条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信息 。 19.(5 分)(1)甲同学从某受污染河段取来河水样品,发现河水浑浊,水质变黑发臭,请
分析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 。(答一点即可)
(2)甲同学向其中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用右图
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乙同学发现他存在操作错误,有: 、
。
(3)在乙同学的提醒下更正错误后过滤,甲同学发现滤液依然浑浊,
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4)过滤后甲同学想除去水中的臭味,应该用 吸附。
20. (6 分)“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 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12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 (选填“得 ”或“失”)电子,该元素 属于 (选填“金属 ”或“非金属 ”)元素。
(3)由第 11 号元素与第 17 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 构成。(选填“分子 ”、“原子 ” 或“离子 ”)。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 化学性质的是 。
a.Be 和 He b.B 和 C c.C 和 Si d.F 和 N
(5)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 (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21.(8 分)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实验室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依据图中的实验现象回答问
题:
(1)通直流电源后,B 管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的
方法是 。
(2)实验时往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 。
(3)如果 B 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5mL,那么 A 管内产生 的气体体积约为 mL。
(4)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5)电解水说明了:宏观上,水是由 组成。
三、科普阅读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6 分)
22 .(6 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O3)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 25 km 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 生命的保护层。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它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 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若将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 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氧气中含有 3%的臭氧。超音速飞机排出的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部分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都对臭氧层有 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 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的物理性质是 ;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
(3)在臭氧发生器中,氧气转变为臭氧的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应采取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写一种)
(5)二氧化硫遇到臭氧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跟水反应能生成硫酸, 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写出二氧化硫与臭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四、简答与实验探究(本题包括 2 个小题,共 14 分)
23.(8 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符号 表达式为 。但需在管口放棉花,其作用是 , 若用装置 D 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 C 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 C 比 B 的优点是 。
(3)欲使用装置 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a ”或 “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且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 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填字母序号)。
24. (6 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
资料信息:酚酞溶液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
【实验过程】
(1)图I 所示实验的现象是 , 此实验说明分子 。 但是在 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 图 1 所示,并进行如下操作:
a. 向 B 、C 、E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 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 溶液颜色。
b.在 A 、D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 II 连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2)E 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图II 所示实验的现象是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5)氨气由分子构成,其化学符号为 NH3 ,下列表示氨分子的模型是 。(填序号)
A . B . C . D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1-5 A C A B D 6-10 A D D D C 11-15 A A B C D
16.(1)2O2- (2)3Mg2+ (3)5CO2
17.(1)A:H2O2 C:O2 E:SO2 催化
(2)略
18.(1)化学 (2)氢原子和氧原子 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3)ABD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发生改变。(合理即可)
19.(1)工厂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
(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颈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3)滤纸破损/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4)活性炭
20.(1)14 (2)失 金属 (3)离子
(4)C (5)Ne
21.(1)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若木条燃得更旺盛,则为氧气。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10mL (4)略 分解反应
22.(1)淡蓝色,有鱼腥气味气体 (2)木条复燃 (3)化学
(4)限制使用氟利昂 (5)略
23.(1)A 略 防止试管内粉末进入导管内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b (4)F
24.(1)甲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 在不断运动
(2)对照作用,排除空气干扰
(3)C试管中酚酞溶液比B试管中先变红
(4)可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可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5)D